這本書於2009年出版,作者邁可.桑德爾(Michael J.Sandel),被《華盛頓郵報》稱之為「也許是美國最知名的大學教授。」他在哈佛大學上課的實況,透過網路,在中國、日本、韓國造成轟動。
2010年底,被《中國新聞週刊》選為「最有影響力的人物。」
余英時推薦本書時,寫道:「《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是一部道德推理的示範之作。」
書中的內容共有十章;討論的範圍包括:
1、什麼是正義(Justice)?什麼是正義之舉?在公領域的討論中,正義即尊重財產,尊重個人權利;也就是「正義是最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從人類福祉、自由、與美德三方面來探討合於正義的行為,作者並舉出古今以來的政治家,哲學家,如亞理斯多德,康德等的觀念舉証;因此本書不是思想的辨証,而是道德與政治的省思之旅。
2、功利主義的探討。所謂的功利(utilily)泛指一切能添樂減苦之事物。英國哲學家邊沁的觀點認為:「道德的最高原則就是幸福的最大化,就是追求快樂與扣除痛苦的最大總和。苦樂主宰了人的道德標準,因此對錯的標準是綁在苦樂的王座之上。」
3、自由至上主義:其中談到自由至上主義反對現代政府常布的三種作為,一父母官主義,反對政府立法保護人民,如繫安全帶,戴安全帽..二把道德寫進法律,如同性戀;三重新分配財富或所得。
對於自由的看法,一般還是傾向於大眾的利益前提之下,將它與道德並論,但在本書內,提出我命歸我有,自由不應該公義相干,如安樂死,捐贈器官等,政府應無權干涉干涉。
4、募兵制與仳理孕母秉衍生的市場角色問題,是否合於正義?當國定發生戰事,募兵制並不能使百姓倖免參戰,或是可以花錢免於參戰,盧梭認為把公民的義務變成商品後,不會增加社會的公平自由,反而動搖自由的基礎。而化理孕母,是將女性的生殖能力工具化,有辱女性的人格;因此作者提出兩個問題:
人在自由市場中的選擇到底有多自由?其之是有沒有一些美德與天高的規範,是市場無法賦與價值,不該用錢來買的?
待續
千峰映月竟無言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