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節奏
-讀《時間地圖》的省思
對於「時間」,你的概念是什麼?
事實上這是一個因人類,而意識、覺察到的一個問題。
或許在我們感到時間匆匆流逝的當下,再也回不到過去時,心中所有的感慨,使我們發覺到時間的力量,這世間沒有任何人,能逃得過時間的追趕,每一個感受到歲月催人老時,早已是時不我予。
人生究竟有多少的時間?它賦與每個人的意義是不同的。
或許我們可以說,你如何看待時間?意味著你會有怎樣的生命內容和意義?
因此,時間也是一種文化,它牽連著各個民族的生活步調和品質,人們如何過日子?與其生活的節奏有密切的關係。
本書形容時間帶著口音,區分每一種文化的時間紋路,若要了解一個民族,就得了解該民族看待時間的價值。
另外也舉例指出:城市與鄉村、經濟的安定、工業化的程度、人口和氣候、權力財富和心理...等因素,都會影響人們生活的節奏和時間的快慢。
然而,如何擊出自己的鼓聲?還是在於個人主觀概念的差異。
在時鐘,手錶還沒有發明之前,人們的作息是靠日影,水滴,沙漏來臆測計算的,所謂的自然的節奏,不受時間的限制,也沒有一定的曆法,更無所謂標準的時間;因此隨著時代的進步,時間也變得無比精確,分秒必爭。
不過因人口增加,資源減少而來的問題,也使得人們耗在等待上的時間,愈來愈多,如塞車,排隊購物,就診,浪費掉許多的時間。
在時間就是金錢的前提下,時間可由有權力,或有財富的人來控制,由於時間一去不返,無可取代,也再沒有其他的統治支配的象徵能大於控制時間;如讓人等候,和心甘情願等候他人之間,也就存在了某些耍權弄術。
生活的節奏,有助於快樂與幸福嗎?事實証明,較富裕的國家,人民的生活會比較快樂,工作可以提高人生的價值,而時間對於生命,不是主要關鍵,是唯一關鍵,換言之,有錢還要有閒,能夠成為時間的主人,才是工作的真正意義。
西方藝術家施那貝爾說:「音符之間的延長符號--正是空閒的藝術所在。」
對於時間,時機的創造,如果能學會掌控時間,「生活在時間中」,你就能安住於當下,讓時間真正的屬於自己。
2011/3/5 閱讀筆記
千峰映月竟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