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藝術本身的問題
縱然蔡國強已是國際知名的藝術家,然而在藝術上,他仍然一直在尋求創新,否則看久了爆破,了無新意時,人們的胃口一樣會膩,而且作為一位當代藝術家,他一樣要回到繪畫本身,很清楚誠實面對坦承藝術本身的問題。
最後,希望所有志於藝術工作者,都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如下:
藝術在開始的時候應該要離開藝術,但最後仍以藝術為依歸,不單只是蔡國強一人怎麼想,而是藝術家們該如何想?
看完這本書,也激勵了自身對於回到繪畫本身去挑戰,或面對藝術時,該如何思考?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出思考上的創新與呈現?這本書是當代藝術上,一粒思想的種子,希望當代藝術也能在台灣的藝術土地上,開出繁盛的花朵!
2011/3/14 閱讀筆記
附記:
本書延伸閱讀-《現代藝術,怎麼一回事》?
《今藝術月刊》
藝術所談的態度及視野,不再受限於日常的生活作息,或受限於慣性思考,而是延伸其想像,養成對事物的省思與觀察。
從審美的第一階段為所見即所得,到所思即所做,中間的過程,需要鍛鍊和豐富的知識;如此你才會明白塞尚的幾何造形,畢卡索的畫得不像,甚至杜象放在美術館的小便盆,說的是什麼?
或許藝術的珍貴,不在於人人都是藝術家,而是在藝術鑑賞中,你發現了什麼?體悟了什麼?進而淨化了你的心靈,美化了你的生活。
懂藝術是生命幸福的擁有,尤其是現代藝術。
當代藝術為超現實的存在,所見之物,可以是藝術,可以是物的本身;
如杜象的"噴泉",不過是一個小便盆,大家一定覺得奇怪,小便盆,又非杜象親自做的,怎能稱之為藝術?
可是根據杜象的說法,是"他創造了對此物的一個新的想法。"
這新的想法,就是當代藝術家的靈魂,和內涵;
就是觀賞蔡國強作品時所必要的認知。它與傳統的認知全然不同。
去年看台中的雙年展,就可以發現觀點與創作思考的重要性;
一個個白色塑膠汽油桶,可以堆砌,排列成一面牆,或一個空間,
它們跟藝術有什麼關連?可能觀眾需要探討的是作者的觀點。
當代藝術,也用在戲劇,舞蹈的表演藝術上,因此,個人以為南方朔,所謂的"壞藝術",應該也不是絕對,每個人的生命經驗不同,對美的認知,也有所差異,同樣的一個物品,它所賦於的意義和意象,也會因人而異。
最後是"藝術的材料材質以及呈現的工具,也都被顛覆得完全無存。"事實上,就新的構思和創意而言,藝術的材料材質似乎不一定是傳統的材料,能激盪出更寬廣的視野,而對生命或世界的諸多現象,了然會心的想法,才是當代藝術所看重的。藝術家要再造自然,超越自然!
映彤
千峰映月竟無言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