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solarism
市長:sunism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solarism】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大陸航母海試,藉此貼篇舊文——從『甲午風雲』和『追擊俾斯麥號』談海戰今夕
2011/08/10 22:47 瀏覽65,711|回應29推薦82

GR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82)

AI8080
快樂小鴿子
ss77
江湖外傳
sheng
馬正雄
xoxo387
風平浪靜
巴茲巴茲
單寧酸

more...

這是1年前寫的,簡體字,台灣的朋友們看起來可能要受累,先行道謝。關於大陸的這艘航母,各種渠道的評論早已震耳欲聾,我就沒膽子再說什麼了。大家心裡不管是喜是憂,還是在此輕輕鬆松分享一下這些我蒐集整理的基礎知識吧……


从『甲午风云』和『追击俾斯麦号』谈海战今昔

0、题里话外

『甲午风云』是我上小学时看过的一部电影,讲述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巡洋舰『致远』管带邓世昌,战至弹尽后驾舰力图撞沉日军旗舰『吉野』,最终其功未竟而以身殉国。

『追击俾斯麦号』是我上大学时读过的一本书。

『俾斯麦号』是二战中德国海军战列舰。其满载排水量5万吨,1940年服役时为世界同级战舰之最,后让位于日本『大和号』。

『俾斯麦』是19世纪末德国首相,曾领导普鲁士完成了德国的统一。wisheskernel网友曾在某城访客簿中贴过俾斯麦的一句话(英译):

The great questions of the time will not be resolved by speeches and majority decisions, but by iron and blood.

俾斯麦因这句话而被称为“铁血(iron and blood)首相”。

之所以想聊聊海战这个话题,是由于最近中日钓鱼岛争执又一次升温。很多网友都认为钓鱼岛问题最终只有靠军事解决,也就是俾斯麦所说的“用铁和血来解决”。

如果中日必有一战的话,那么此战将会是什么样的格局呢?会仅限于钓鱼岛吗?会扩大到整个东海吗?会蔓延至双方本土吗?会导致中美的全面战争吗?……

我想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各位网友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予以假设、推演。但不管怎样,我想中国的奋而一战,目的应该是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而不是以身家性命孤注一掷。以此推之,此战应该由海战开始,并尽量以海战结束。如果战争规模最终失控,那就可能不会有任何赢家。

所以,要打赢这一仗,需要“气”和“力”,更首先要把握好开战的“时”和“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不认为胡锦涛任内会有这样的机会。

中日的上一场海战是1894-1895年的『甲午海战』,以清朝北洋水师被日本海军全歼于山东威海刘公岛、清政府向日本投降求和而告终。继而,日本全面占领朝鲜,中国忍辱割让台湾。从此,日本开始对中国蚕食鲸吞,四十年后为祸至甚。

图1:甲午海战中被日军俘获的北洋水师『镇远』铁甲舰,已更换为日海军涂装(原为黑色涂装)。此舰为北洋水师旗舰『定远』的姊妹舰,德国制造,排水量7千吨。两舰为北洋水师乃至当时整个亚洲吨位最大、战斗力最强的战舰。『定远』在甲午海战中被击沉。

从甲午海战到现在的一百多年里,中国所经历过的内外交迫、艰难困苦是难以言表的。但中国一直存在着一种天人交辉,使中国屡屡否极泰来。中国日渐强盛之时,不能不对历史遗留问题作正当的清算。中国海军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行动廓清领海,如有给我们机会一雪前朝之耻、兼为中国崛起祭旗的,好好收下就是。

言归正传,下面我们就以『镇远』和『俾斯麦』作为两个“里程碑”,简略谈一谈近、现代海战的变迁。

一、战呈一排

最早用于海战的火炮是从炮口装填发射药和球形炮弹的滑膛炮。这种前装炮装填缓慢,准头也很马虎,要想火力凶猛必须用数量来凑,于是当时的战舰均设有二至三层“炮甲板”,并在每层炮甲板对应的侧舷开一排射击孔,每孔装备一门前装炮。而当时的战舰是木制帆船,由于动力所限,在开仗的时候不容易做出战术机动,所以基本战法是:各方将自己吨位最大、炮火最猛的战舰排成一列纵队,然后互相靠近到射程之内用侧舷火炮对轰。

图2:1805年英法海战时的英军旗舰『胜利』,建造于1765年,英国人一直将其维护保养至今。注意看侧舷的三排炮孔。

在这种战法中,那一列纵队称为“战列(line-of-battle)”,处在战列中的战舰就称为“战列舰(line-of-battle ship)”。显而易见,战列舰的块头越大、火炮越多,在战斗中就越占便宜。

二、巨矛厚铠

1810年左右,蒸汽机被用于船舶驱动,战舰从此有了强劲的、自主的动力。同样是由于蒸汽机,使机械加工技术日新月异,制成了射程远、精度高的后装线膛炮,锻造了防护能力不知比木材强多少倍的铁甲,发展了新的海战利器——鱼雷。海战也就不必采用排队对轰的决斗式战法,而大可以玩点技术活了。

海战战术从而变得灵活多样,比如用小型舰艇施放鱼雷,一样可以取得重大的攻击效果。战列舰不再能够包打天下,而必须和一系列体型渐小而机动性或专业性渐强的其它品级,比如巡洋舰(cruiser)、驱逐舰(destroyer)等,相互配合、各施所长。

但战舰越来越大的趋势并没有变,这和战术和战舰的多样化并不矛盾。海战制胜的法则依旧是:主力战舰的火炮要尽量多、口径要尽量大、弹药要尽量足、装甲要尽量厚、航程要尽量远;而且船大了还有附带的好处:由于海面是圆的,战舰的视距有一个理论上限,船越大也就是桅杆越高视界就越远;虽然你看见了别人也意味着别人可能同时看见了你,但更大的船上不会没有更大或更多的舰炮,远距离接战总是对大船有利。还有什么比尽早发现敌舰并立刻用精准的巨炮齐射予以毁灭性打击更有效的战术手段吗?

『镇远』就属于这类“巨甲一方”的主力舰。我们来看看『镇远』是怎样一艘船、都有些什么家当:

长95米、宽18米,满载排水量7600吨;7200匹马力,航速15.4节,续航能力4500海里;编制350人,管带为总兵衔;水线上装甲厚14英寸(356mm),水线下装甲厚12英寸(305mm); 4门12英寸(305mm)主炮, 2门6英寸(152mm)副炮,4门3英寸(76mm)炮,12门速射炮和机关炮;鱼雷发射管3具,备21枚鱼雷,另装备舰载鱼雷艇2艘,需要时放至海面辅助攻击。

这些数据在现在看来可能不足以让人惊叹,但要知道,『镇远』可是1880年代下水的。

此时,这类船最坚、炮最巨的战舰的名称已经由line-of-battle ship简化为battleship,因为那条line在海战中已经不存在了。虽然可以将battleship另译为“战斗舰”,但我们一般沿袭旧例,依然称其为“战列舰”。

三、上天入海

1905年,在日本和朝鲜之间的对马海峡,俄国的庞大舰队惨败于日本海军,几近全军覆没。在这场日俄『对马海战』中,双方参战的战列舰已达到了1万5千吨的级别,比『镇远』重了一倍。这种吨位翻番的势头随着列强的海洋争霸越演越烈。

而就在『对马海战』的前一年,世上第一架飞机在美国飞上了天。飞机的出现让人们立刻意识到了它在军事上的前途:用于侦察可极目千里,用于攻击则居高临下;更可贵的是力能及远,其作战距离非任何大炮可以比拟。

但这还不是飞机作为新式武器最可怕的地方。飞机让传统海权国家不寒而栗的是其战略意味:如果飞机可以高高越过海洋直袭一国本土,那么该国陈列于海上用于本土防卫的巨舰大炮不就成了废铁吗?

英国、日本、美国都是靠海吃饭的国家,对这些十分敏感,开始研究如何把飞机应用于海战并将海防扩展至空中。办法说简单也简单:把飞机弄上船就可以了。

于是,出现了由战列舰或其它大型军舰甚至商船改装的可供飞机起降的新舰种,这就是航空母舰的雏形。这种“航母”一般都保留了一些大口径舰炮,必要时可以重操旧业。

第一艘专门设计的航母是英国海军的『竞技神』(HMS Hermes),1917年在一战进行中开始建造,但1923年才服役,晚于日本的第一艘专业航母『凤翔』。证据显示,日本人偷了英国人的航母设计理念,『竞技神』才是原创,『凤翔』只是山寨版。

图3:英国海军第一艘专业航母『竞技神』,开创了现代航母招牌式的侧置舰岛布局。这既腾出了前后贯穿的飞行甲板,又保留了必要的上层建筑。

这艘『竞技神』具备了现代航母的所有基本要素,但看起来很简陋,一点也不威武。再过了十多年,航母就漂亮成熟多了。请看下面同属英国海军的航母『皇家方舟』(HMS Ark Royal),1937年下水。

图4:英国海军航母『皇家方舟』,二战前夕建成服役。英国的航母向来比人小一号,『皇家方舟』满载排水量只有27000吨。

专业航母不再设有大口径舰炮,其攻击力完全来自舰载飞机。当时用于对舰攻击的舰载飞机有两种: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

图5:日本舰载鱼雷机示意图。

图6:美军舰载俯冲轰炸机正在投弹。

鱼雷机的作战方式无需解释,对俯冲轰炸机要多说几句。舰载轰炸机带着唯一的一颗炸弹,闯过了重重拦截来到敌舰上空,决不能草草了事扔了就走,而必须最大限度地保证命中。那么就要大角度俯冲而下,撞破敌舰的防空火网,扑到距敌舰极近的距离投下炸弹,然后再拉起跃升返航。为了完成这样的任务,俯冲轰炸机经过了特殊设计,比如机翼后缘装有减速板(见上图),以防止俯冲速度过快影响命中;另外俯冲轰炸机的机体结构也比一般的轰炸机坚固,在急剧俯冲再拉起的过程中才不致因过载而散架。

为了给舰载攻击机护航,同时也为了拦截敌方攻击机,航母上还必然载有相当数量的战斗机。

在英、日、美的海军从海面向上发展的同时,德国人却另辟蹊径,从海面向下发展。德国只有北面临海且出口比较狭窄,海岸线曲里拐弯也就2400公里,而且大部分是『波罗的海』这一内海的沿岸,比起日本的近30000公里、美国的近20000公里、英国的12500公里差得远。德国因此不太怕来自海上的进攻,但自家的海军也比较容易被人打得出不了门,或者出了门就回不了家。德国虽然造船技术优异,但在海上向来争不过英国人,就是因为不占地利。如果德国也象英、日、美那样试图以航母称霸大洋,那是以短争长。上三路不行只好攻下三路,德国把英、日、美下在航母身上的功夫下到了潜艇身上。那是隐藏在水面之下让人毛骨悚然的一群狼。

德国当然也从没放弃水面战舰,林子虽然不大,不养几只老虎也是不行的。1939年下水的战列舰『俾斯麦』(Bismarck)就是这样一只海上老虎。

图7:德国战列舰『俾斯麦』。

『俾斯麦』的各项指标比较吓人:

长250米、宽36米,满载排水量50000吨;动力系统为重油锅炉加蒸汽轮机,150000匹轴马力(shaft horsepower,即螺旋桨驱动轴之扭矩和角速度的乘积),航速30节,续航能力8500海里(15800km);编制2000人,其中军官100名;侧舷装甲厚145-320mm,甲板装甲厚130-200mm; 8门15英寸(380mm)主炮, 12门6英寸(152mm)副炮,16门4.1英寸(105mm)炮,大小机关炮36门;舰载水上侦察机4架,需要时放至海面升空。

二次大战前夕的大洋上真是热闹,空中有鹰,海面有虎,水下有狼。到底鹿死谁手呢?

四、优胜劣汰

1941年,『俾斯麦』执行开战后的第一项任务:和一艘巡洋舰一起,力图穿越英国海军的封锁线开到大西洋上,好用巨炮伏击来自美国的运输船,破坏英国的海上补给。

英军的侦察机发现了『俾斯麦』的行踪,多艘英舰前去阻截。一个照面下来,英『胡德』舰即被『俾斯麦』轰沉,另一艘英军战列舰受重创退出战斗。英国人急了眼,再派战舰增援。『俾斯麦』由于在战斗中负伤,放弃任务,孤舰调头回航,其航速让英国战舰追之不及。到了航母试刀的时候了,『皇家方舟』放出了鱼雷机,攻击『俾斯麦』。鱼雷炸坏了『俾斯麦』的尾舵,使其无法正常航行,最终陷入英舰重围。在被重炮轰击长达两小时、并再遭多枚鱼雷击中后,『俾斯麦』沉没。

一报还一报,『皇家方舟』最终也没有好下场,半年后被德国潜艇的鱼雷击中沉没。

英、德在大西洋上的这点事,要是和美、日在太平洋上的航母大战比起来,就不算什么了。美、日大战的过程和结果就不用我说了,在此只通过一件事说明一下航母非其它战舰可比的战略功用。1942年,十多架美军B-25轰炸机从航母起飞,出其不意地飞临日本东京上空,扔下炸弹后,飞往中国寻机降落。B-25属于常规轰炸机,为了能在航母上起飞做了专门改装。这次精心策划的行动,目的不在于打击什么具体目标,而是摧垮对方意志。据说效果很好——反正美国最后赢了,咋说都行。

在二战的海战中,航母、潜艇战功卓著,战列舰乏善可陈,多是悲剧的主角。坚船巨炮路线走到了穷途末路。

二战之后,虽是苏美争霸的格局,但海军是美国一家独大,无人能与之争锋,其所恃就是强悍的航母战斗群们。

那没航母的国家和有航母的对阵的时候,有什么办法呢?可以学德国人,用潜艇;或者用二战之后的新武器——导弹。

二战之后再没有过潜艇打航母的战例,而第一次用导弹进攻航母的实战机会出现于1982年。那年阿根廷攻占了离自己不到300海里、由英国管制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这是阿根廷的叫法,英国称之为『福克兰』群岛)。英国组织了由两艘航母领军的舰队,斜跨大西洋,航行7000海里前来讨伐。阿根廷没有航母,由空军飞机挂上法制『飞鱼』反舰导弹前去迎战。

『飞鱼』导弹射程60公里左右,可超音速贴海飞行。其发射后先采用惯性导航,在离目标10公里左右打开雷达寻的。由于导弹贴海飞行,敌舰雷达很难探测;等发现自己被导弹雷达锁定,为时已晚。

『飞鱼』导弹打沉了英军几条船,包括一艘驱逐舰,但没碰到航母一根毫毛。估计是阿根廷的飞机还没飞到能够发导弹的距离就被击落了。当70多天的战争以阿军投降而结束的时候,阿根廷共损失飞机近120架,英国则不到40架。

五、谁知将来

航母的风头太劲了,自然成为众矢之的。而能将航母一剑封喉的,大概只有中国的对舰弹道导弹。很想看到实战的检验,或者说,很不想……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本文於 2011/08/10 22:50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483&aid=4689914
 回應文章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额,NDU兄,有些地方小弟还是意见不同
    回應給: NDU(NDUc) 2012/12/08 13:16 推薦41


紫气东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1)

肉絲
巴茲巴茲
馬迷
弼馬溫
動物園
波波是一隻熊
巧克力好吃
平議
阿貓齋
xoxo387

more...

确实,大陆的工业能力与技术水准确实提高很快,在很多地方随着过去的积累与国际的交流而开始有“井喷性”发展的可能。

我们也知道,辽宁号有这么好的状态与速度投入现役,并且实现了中国航空母舰研究与制造体系的完整建立,这个意义是很大的。特别是整个从无到有,从局部到门类齐全的整个体系建设的意义,远远的超过了单纯购买或者引进一艘航母所带来的东西。

就舰载机起降来说,正常的情况是需要在航母平台上训练18个月到两年才可以基本具备战备值班能力。辽宁号入役两个多月后就实现了多架次舰载机起降,确实是速度很快的。不过,这个速度不是因为中国人有什么特殊,或者一般科学经验因为中国人的愿望而改变了——更主要的原因是大陆在航母平台还八字没有一撇的时候,已经提前很多年建设了很多陆地训练设施与训练计划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宁可让人员等装备,不可让装备等人员”,这是大陆军事装备的重要原则之一。

此外,辽宁舰依然还是常规动力的。之所以很少看见黑烟出现,只能解释为辽宁舰很环保,对于烟囱的红外抑制,光学隐身等方面用力颇深。加上,照片的角度或者色彩的问题,使得烟柱不明显。

不过,总得来说,将来的中国航母必然会出现核动力,甚至电磁弹射等最新技术。这点我个人到不怀疑。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483&aid=4899812
Read between the lines
2012/12/04 00:32 推薦43


NDU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3)

肉絲
馬迷
小飛飛~

馬戲團
動物園
大風起兮
呵呵呵
巧克力好吃
巴茲巴茲

more...

Read between the lines

在線條中解讀遼寧號

 

線條一:攔拌索前密佈的降落剎車痕跡

從GRY兄提供的照片可以清楚看到;這點相信很多朋友都發 現了。因此2012/11/23的所謂「首發」,可能是「行禮如儀」的新聞發佈程序。

至於外界「震驚」於攔拌索系統的成功整合於遼寧號,紛紛 提出向瑞典或法國購買的臆測。我個人認為那根本毫無常識;早在前年智利礦工救援 事件中,最後出動由中國製造的全世界最大吊車與鑿掘機支援搶救行動,就已經透露 了中國在液壓相關技術的高度成熟。操作攔截索所需要的精密逆止閥、防爆閥、分向閥....在 大連與哈爾濱,也早就是成熟的技術了

 

線條二:殲十五上密佈的似BMW標誌與超複雜降落區類軌道線

殲十五上密佈的似BMW標誌是Euro NCAP Crash Test中常見的用以標誌相對座標 的符號,在每次測試中以高速攝影擷取分析對象相對以獲取工程力學上的必要參數。 遼寧號的艦載機以此方式取得mean Ball與radio guide導引的相關參數的方式,顯示 了中國工程界的高速進步(這個德國習慣顯示團隊工程師內應該有旅德的工程師)。 外界臆測遼寧號戰力整合以至於於成型需至少五到十年,個人則猜測以這種工業公程技術,殲十五或其他艦 載機將在不同條件、變數、與酬載(payload)下反覆測試取得必要起降參數,將於一年 、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取得夜航能力,讓遼寧號很快具備全天候的作戰能力。

遼寧號左舷清晰可見起落控制室與起落輔助設備何時啟用,將是夜航與全天候戰力 的重要指標。

 

線條三:起降線以外

除了高識別度的起降線導引線以外,還有許多較低識度的標線,可以理解為艦載機 停放位置、預備區、加油區、掛彈區....。但是還有一個高識別線條與符號令人費解 ,那就是四個亮橘色高識別色形成的笑臉圖騰。

如果解讀這些圖騰是直升機停降導引標誌, 實無此必要,且其中一個圖騰位於必須隨時淨空的起飛滑翹跑道的正中央,那就更不 合理。我個人的解讀是:這四個圖騰並不是給「人」看的,而是讓計算機圖學裡用以標定 相對座標來當基準點;也就是說,遼寧號未來、或者現在,早已具備UAV Launch Control System,這對於遼寧號的戰力、全天候偵察力更是跨時代 的進步。我個人懷疑,一些高危險或高難度的起降測試,有可能早已使用UAV執行任務 ;以下還有另一個佐證。

 

線條四:獨釣寒江雪?

遼寧號兩側密佈的「釣竿」,左舷清晰可見。

已知的新聞,遼寧號已在艦橋配備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何需另外突兀的在舷側 密佈全世界航母都絕無僅有的天線?釣魚?那是笑話。給官兵通暢的4G網路在漫漫航 程中上網打怪?這都不合理。

唯一合理解釋這個排列整齊的「釣竿」天線的用途,只有一個-----展頻定位。也 就是說,不止是天上的UAV偵察與打擊能力,可能未來遼寧號的護航、偵雷、反潛 、水面與水下作業....,都會有一批無人機械艦隊參與,這點在蛟龍號完成深潛之後 ,相關技術與整合能力已見端倪。

 

 

 

INS Viraat (R22)

印度航艦INS Viraat (R22),常規動力Parsons蒸汽渦輪機兩具,可以清楚以目視 發現渦輪機操作時的排煙

 

 

 英國皇家海軍航艦卓越號(HMS Illustrious R06)  ,   常規動力,四座勞斯萊斯 Olympus 蒸氣渦輪機

 

戰功彪炳的美國航艦大黃蜂號(英語:USS Hornet CV-8),常規動力,4座1,000 千瓦蒸汽輪機、2座250千瓦柴油輪機

 

第五條線:乾淨得難以置信的天際線

舉了三個例子;說明了蒸汽輪機的大煙囪特徵與運作時的排煙與排熱現象。雖然環 保狂與動力狂的德國人近年來在蒸汽輪機與柴油引擎的refine上有長足的進步,但是 要完全無煙或熱效應這是不可能的。遼寧號至今所有的照片,所顯示的天際線都太乾 淨了,特別是左滿舵操演航艦回避動作時需要maximum torque的情況下。

其中一個可能是解放軍海軍特別注重環保,在壅擠的艦橋上,除了讓有源相控陣列 雷達順利運作外,還加裝了污染控制設備。另一個可能,瓦良格號是常規動力設計; 但是遼寧號,已經不是外界臆測的常規動力。

 

一艘訓練艦,是不必麻煩國家主席與總理連袂主持開光動土大典的。

一艘訓練艦,也不需要先進的核生化自動化除污設備。

也就是說,外界臆測的遼寧號僅止於訓練艦用途的假設,是錯誤的。

也就是說,外界臆測的遼寧號十五天不補給續航限制,早已不存在。

 

 



本文於 2012/12/04 00:52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483&aid=4898148
向前跑!呼叫81192,81192,这里是辽宁舰,请返航!
    回應給: GRY(getarealyou) 2012/12/02 13:30 推薦34


紫气东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4)

wendy.
ACC
工农
steven5408
嘉嘉是一隻吸血鬼
東西風
snipper
真实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無名也好

more...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本文於 2012/12/02 13:54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483&aid=4897531
有圖有真相——艦載機“殲十五”在航母“遼寧號”上成功起降!
2012/11/25 01:11 推薦51


GR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1)

緲緲
hito77
Panzerlied
嘉嘉是一隻吸血鬼
清泉湧流
東西風
樂透
無名也好
阿貓齋
king8

more...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483&aid=4894653
戰爭經濟學
    回應給: sunism(ArtemisX) 2011/12/30 01:33 推薦25


economics88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5)

星雨
咪嚕~
燦燦
東西風
FateTaiwan
民胞物與
阿貓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QQ熊熊
吧啦

more...

GRY先生對很多問題的看法是很深入且具有遠見的。我認為日本的失敗在於太唯心主義(idealism)了,盲目的擴張且欠缺資源與有效的資源調度是失敗的實質原因。有一門實質很熱門但是學院裡都諱莫如深的學科,希望除了System Fault Tolerance以外,可以看到各位這方面的精彩討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483&aid=4767322
日本文化雖然僵化但還保持了春秋戰國時期「恥」的文化
    回應給: sunism(ArtemisX) 2011/10/21 12:20 推薦28


steven5408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8)

風風火火
king8
咪嚕~
一江春水向東流
ღ電子猴ღ
anycall
樂透
馬戲團
DHA
貓貓咬一口

more...

貪汙了出包了新幹線出事了,負責人自己會知恥去切腹

台灣的統治階層沒有保留下傳統文化的優點倒是綜合了美式的散漫與日本的僵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483&aid=4732400
台灣的體制其實空有民主之名與所謂選舉,實際上是日本式的
2011/10/03 02:36 推薦26


吧啦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6)

iid8
民胞物與
巴茲巴茲
搞甚麼飛機?
大鳥絲帶
前進!
大同寶寶
兔兔~
真实
彩虹泡沫

more...

選舉只是派閥藍綠假民主之名實施封建與割據,宰制人民而已

老美的約克頓號與三哩島災變成功的搶修控制,日本長期陷入經濟危機與核災危機,卻一點辦法也沒有...從二戰到現在都一樣,可憐的是,台灣在走日本的後塵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483&aid=4722048
大火球與兩個低科技的軍事機密
2011/10/01 02:42 推薦40


sunism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0)

風風火火
Venice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ss77
江湖外傳
嘟嘟鳥
兔兔~
單寧酸
真实
大同寶寶

more...

航母 加賀

  

航母 赤城

  

航母 蒼龍

  

航母 飛龍

  

 

GRY兄說得好,道德與文化確實是決定中途島海戰勝敗的關鍵因素。

中途島海戰伊始,美方損失慘重,由美方發動的前三波攻勢幾乎被零式戰鬥機全部殲滅。整個中途島之戰的過程,主力航母約克頓號(Yorker Town),被日方零戰直擊了三次。

但是怪了,被命中了三次損失慘重的約克頓號並沒有沉,反而在災害控管後迅速恢復了戰力,成為影響成敗的關鍵。但是日軍的四艘航空母艦,卻在一天內全部都被擊沉,而且是one shot one kill。

這就不能歸因於運氣了。

這必須從道德與文化上來解讀這個奇特的現象。

 

系出同門的英國佬一直到二戰前,都喜歡用「我們那個吵鬧、粗俗無禮的鄉下表親」來看待美國佬。

的確,比較起英國佬,美國「文化」有更多的低級野趣、聒噪、吵鬧、包括吵死人的搖滾樂與言論自由、沒有階級、沒大沒小,比較起嚴謹且階級分明的日本人來說,美國佬那套簡直是胡來。

在戰備時期,愛鬧愛吵的大兵們也有類似國軍的「榮團會」,只是多了些啤酒與沒大沒小的廢話,主持人或長官會用類似脫殼秀的問答來激勵士氣;例如:二戰時期日本非常優秀的酸素魚雷來襲時我們該怎麼辦? 官方文獻所載得到的答案除了「激勵士氣」、引發哄堂大笑的笑料以外,一無是處。無外乎是「我們X大、小日本X小、我們只要站在舷邊尿尿,就可以把魚雷沖走」這類笑話。

但是,一千個笑話裡,只要有一個可用,那就夠了。

這兩個問題就是:

「當敵方魚雷,直擊我們航空母艦的油庫,該怎麼辦?」

「當小日本的零戰,打中我們戰鬥機的油箱,該怎麼辦?」

不怎麼辦,被打中油箱了,不是成了大火球(Great Balls of Fire),還能怎麼辦?

一萬句只能激勵士氣的廢話裡頭,找到了兩句扭轉乾坤的寶石:

「當敵方魚雷,直擊我們航空母艦的油庫,該怎麼辦?」

得到了一句:「我們把航母油庫的空間灌滿二氧化碳非助燃性氣體如何?」

「當小日本的零戰,打中我們戰鬥機的油箱,該怎麼辦?」

萬中選一得到了一句:「我們把飛機的油箱作成橡膠氣球,隨著用油氣球自動收縮,隔絕油箱與助燃劑,這樣不就不會一被打到就爆炸了嗎?」


燃燒是劇烈的氧化現象、爆炸是劇烈的燃燒。燃燒必須要有可燃劑、助燃劑、與合適的燃點。這是小學生都知道的常識。


可是就因為這兩個小學生都知道的常識,與胡說八道的精神,美軍率先在航母與艦載機上運用這兩項低科技。這項「低科技」,至今還在運用高科技的Apache、F22、F35上。這個「發明」橡膠可潰縮式油箱的小兵,在歷史上沒有留下姓名。


日本沒有這個「運氣」,光是因為這兩項「小小的差異」,他們的四艘航母,一打就爆。零式戰鬥機,一挨槍就成了大火球。


看似散漫的大兵,為甚麼會在約克頓號被直擊後冒死滅火搶救? 並以驚人的速度與工藝水準於四十八小時內完成搶修?

在台灣媒體界還在醉生夢死、一片歌功頌德中,不少朋友準確預言了福島核災的擴大與日本官方的兵敗如山倒。服從文化在順境中無往不利、在逆境中束手無策,放任災損不斷擴大的現象在福島核災中又出現了。「消失的二十年」一如中途島海戰,我們到底可以從中取法那些經驗? 避免掉別人走錯的路?

很不幸的,這兩個月以來,兩岸都出了很多「大火球」。處理的方式,也顯示出兩岸一家親的「同文同種」。我們似乎可以開始認真反思; 我們究竟比起「甲午風雲」的時代;在思想上、文化上,百年以來,真正進步了多少? 是不是真的有能力在「有形戰力」的進步之外,具備足以應付變局、並且不斷前進的能力?

  

关于福岛核电站的报道【更新22.03.2011 17:58 】

https://city.udn.com/59483/4571855?tpno=1&cate_no=0

簡單的從經濟角度盤點2011年日本大地震的影響

https://city.udn.com/59483/4571750

  

 

下兩篇狗尾續貂:

紅與黑
https://city.udn.com/59483/4679861?tpno=1&cate_no=0

談防呆(Fool-proofing)與系統容錯(System Fault Tolerance)

以二三事管窺中美電腦業的差異之幾點感想
https://city.udn.com/59483/4468450?cate_no=0&pno=1&tpno=&f_ORDER_BY=#reply

Highway to the Dangerzone

 



本文於 2011/10/01 02:53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483&aid=4721026
GRY兄說得很對
    回應給: GRY(getarealyou) 2011/09/05 14:58 推薦37


NDU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7)

米酒
Venice
跑跑卡丁車
xoxo387
AI8080
snipper
無名也好
狼群
巴茲巴茲
蓁子

more...

日本人在中國、東南亞、大洋洲以為殺人能一之的做法,讓抵抗的強度愈來愈高。

杜魯門毫不猶豫的批准使用原子彈投擲在廣島、長崎,美國的民意、與全世界的輿論完全的支持,這也是有因果關係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483&aid=4706665
吼~~快點公布答案是甚麼啦
    回應給: sunism(ArtemisX) 2011/08/23 16:10 推薦24


超級女神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4)

zoo19
可樂好喝
緲緲
阿貓齋
真实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明知
小飛飛~
天然呆
丁丁真的是人才

more...

剛剛看了一篇大爛文   氣氣氣氣氣氣    

還是GRY大哥這邊的討論比較有意義

GRY:"不義者必敗", 這真是最基本最好的說明! 日本人再厲害再高壓統治再把原住民當人看都沒用, 莫那魯道勇士說:我們反抗的決心比玉山還堅定!

"不義者必敗", 這真是最基本的道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483&aid=4697841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