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8-12/12/content_10492350.htm
中國軍事專家:印軍反恐也強調“人民戰爭”
2008年12月12日 08:23:27 來源:中國青年報
12月10日上午,印度貝爾高姆。記者在“攜手-2008”中印聯訓的共同訓練現場,就此次聯訓與2007年昆明中印陸軍首次反恐聯合訓練的不同之處、印軍反恐作戰的特點等問題,實地採訪了中方軍事專家組組長田義祥大校。
反恐面臨新挑戰 聯訓難度增加
新華社記者:這次和印度進行聯合訓練是第二次,它和2007年中印兩國在中國昆明的聯訓比較有什麼不同?其次,雙方聯訓印軍在反恐上有什麼特點?最後就是中國官兵是第一次在印度的國土上同印度官兵近距離接觸,他們的印象如何?
田義祥:首先,根據中印兩國、兩軍領導人達成的共識,雙方軍事專家組在 2008年10月(印度普納)和2008年11月(中國成都)進行了兩次磋商。在磋商中對本次聯訓的內容、方式等進行了設計確定。與第一次相比較,主要有“三個沒變”和“三個深化”。
第一個沒變是聯訓的課題,依然是反恐;第二個沒變就是聯訓的規模和兵力,雙方均派出一個連規模的兵力混編施訓;第三個沒變就是聯訓的方式,還是分為展示裝備、共同訓練和綜合演練三個階段來組織。
如果說有變化,則是體現在“三個深化”。第一是聯訓的融合度加深了。去年聯訓雙方在共同訓練上的技戰術主要側重于演示和觀摩,但是今年的共同訓練側重點則在互教互學,加強對對方技戰術的了解、掌握和借鑒。
第二個就是綜合演練的設置難度加深了。去年聯訓的反恐課題是以山地反恐為背景,側重于突襲“恐怖分子”聚集的訓練營地。而今年的聯訓背景則是“恐怖分子”藏匿于鄉村民居中,這就需要反恐部隊實施封控、近距離搜索和打擊,反恐行動的難度加大了。因為這不僅需要控制“恐怖分子”,防止其潛逃,還要避免對平民的誤傷。在村莊中搜索“恐怖分子”,敵人在暗處,士兵還要有效地保存自己。與去年“分段”式的演練相比,今年的綜合演練則是雙方參訓分隊要15個小時晝夜連續實施。除了演練重點課目外,還涉及了很多勤務性的課目。比如夜間機動、夜間射擊、野外宿營、警戒哨派遣、潛伏等內容。這都加大了訓練難度。
第三個是從中方來講,聯訓環境生疏、復雜。去年中方部隊使用的都是自己的訓練場地和設施。今年則是完全陌生的,如果不到現地,許多官兵都不知道貝爾高姆這個地方。此外,許多訓練設施標準也不一樣,這次聯訓是中國軍隊第一次使用印軍的訓練器材、設施、場地進行訓練,而且印軍的參訓分隊也不是駐防在這裏,是從300公裏外調過來的。但是從聯訓的成果來看,雙方官兵的士氣高昂,精神飽滿,都表現出了過硬的軍事素質和良好的戰鬥作風。可以說,雙方都從對方身上學習到了很多訓練上的寶貴經驗,共享了雙方反恐作戰的訓練成果。我個人認為,這次聯訓在反恐技術、戰術上雙方有一定互補性。
印軍反恐理論與反恐實踐結合得比較好 強調“人民戰爭”
新華社記者:請您談談對印軍反恐訓練的一些印象。
田義祥:首先是印軍反恐理論和反恐實踐結合得比較好,這得益于印軍有比較豐富的反恐實戰經驗。因為理論來源于實踐。聯訓中,給雙方官兵授課的印軍軍官絕大部分都有反恐作戰的實戰經驗,包括他們的旅長帕提亞將軍,都親自指揮過反恐作戰,甚至擊斃過恐怖分子。印軍把多年的反恐作戰實際經驗加以總結、提煉,上升為理論,然後再用理論指導反恐訓練和反恐作戰。所以,他們的反恐理論和實踐不是脫節的,是一種有機的結合。因此中方連隊聽後覺得很實在很管用,這是比較明顯的一個特點。
第二個印象是印軍注意軍隊的反恐行動與法律法規有機結合。印軍特別強調反恐行動必須依法行事,在法律法規允許的框架下展開行動,不能因反恐行動違反法律法規。同時在反恐行動中印方還特別強調要尊重宗教,因為印度是一個全民信教、多種宗教並存的國家。另外,就是要尊重人權,不能因為反恐行動造成無辜的平民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甚至還規定,如果由于反恐行動給平民財產等造成損失要進行賠償。
第三個印象就是軍隊反恐與其他反恐力量相結合。因為反恐涉及方方面面,印軍在教學中特別強調,軍隊在反恐行動中要和準軍事部隊、警方甚至當地民眾密切合作。用我們的話來解釋,就是反恐也要實行“人民戰爭”。此外,印軍在反恐訓練作戰中情況設想比較嚴密,考慮比較周全,比如說設卡檢查時,要安排女檢查人員對女性進行檢查。在不同地區設卡,要配備相應的懂當地語言的翻譯,他們認為軍隊反恐不能單打獨鬥。
第四個印象比較深的是,印軍在反恐技戰術上,規定得非常明確和清晰,可操作性強。無論是反恐原則,還是反恐任務的確定、要求等,印軍考慮得很細、很深,比較實用,也比較有效。它強調反恐戰法與實際作戰、訓練要有機結合。印軍認為,反恐的理論也好,教材也好,要不斷進行更新。因為恐怖分子的武器裝備也在不斷升級,恐怖分子的戰法、手法也越來越多樣化,同樣它的戰術技術要不斷改變,不能墨守陳規。所以,雖然教材規范要求你這樣去做,但是部隊完全可以根據新的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或者補充,甚至對教材中過時的內容完全可以棄用,依照自己總結的東西去做。
以上是通過聯訓,從接觸印軍分隊層面反恐訓練得出的一些印象,這對我們有一定的學習和借鑒作用。因為從反恐最基本的技戰術來講,各個國家軍隊相差不多。不同點是,各個國家所面臨的恐怖威脅或者說恐怖組織的強弱、對象不同,反恐作戰的地區、地形不同。各個國家軍隊使用的武器裝備也不一樣,這些因素都對反恐的戰術、技術有影響。中方側重于對印軍反恐的個性、特色,特別是反恐實戰經驗進行學習和借鑒,畢竟我們缺少反恐的實戰鍛煉。
印軍官兵普遍能歌善舞 對外交往能力較強
新華社記者:最後,請您談談近距離接觸印軍官兵的印象。
田義祥:第一感覺是軍官和士兵的養成教育,禮節、禮貌很好,並且是常態性、自覺性,並不是突擊表現出來的。印軍和我軍一樣注重軍營文化的建設和培養,把作戰英雄的雕塑放在營區最顯著的位置,便于激發士兵的英雄主義精神。印軍官兵能歌善舞,文體生活比較豐富。他們每個營都有一個小樂隊,水平很高,樂隊成員由後勤保障方面的官兵兼職,印軍在招兵時也有意識地招募一些有文藝特長的士兵。印軍的訓練比較扎實,重在打基礎和扎實訓練。
印軍訓練的每個環節都是嚴摳細訓,不走過場。另外,印軍的訓練方法也很靈活,不僅苦練,還注重巧練,注重激發士兵的熱情,寓訓于樂、寓訓于教。印軍在訓練中明確提出要培養官兵的紳士風度和修養,因而在訓練中把很多其他元素加入進去,甚至超出了訓練范疇,比如瑜伽、歌舞等等。印軍要求訓練出來的官兵不是武夫,軍官要有勇有謀,士兵要既有良好體魄又有靈活性,在戰場上反應非常敏捷,適應現代作戰的要求。
我和他們軍官接觸後發現他們對外交往能力比較強,因為這些印度軍官不論是對上、對下、對媒體、對外國人,都是應對自如,表現得體。一方面這從他們的院校教育注重培養,另一方面印軍軍官大部分都有在國外學習、工作、維和等經歷。而且他們和外軍的聯合訓練十分頻繁,我們這次聯訓結束後,他們很快要與美國的陸戰隊一起聯訓。
另外,印軍的陸軍武器裝備、工作生活設施比較實用,功能不差,而且他們把現有的裝備維修得很好。最後是印軍的戰備觀念比較強,無論走到哪裏,印軍都要先部署警戒,把活動區域控制起來,一點不含糊。駐地都有荷槍實彈的士兵和掩體24小時警戒,隨時防范的戰備觀念很強。例如他們的軍用卡車上都有一層沙袋,就是為了應急時掩護使用,隨時做好處理突發情況的準備。 (新華社記者 李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