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紫涵
關公之求道故事(仙佛篇)
一、#關公悟道回天
關公蒙「普淨禪師」點化:
民間相傳,關公被當時東吳孫權
設計所擄斬首後,英魂不散,
飄盪至當陽玉泉山,遇見山中老僧普淨
普淨見關公心有不甘,
英靈浮盪雲中大呼「還我頭來」,
於是有心藉機開導,
便向關公點化其中因果。
普淨云:
「將軍,昔非今是,一切休論,
前因後果,早有定數。
今將軍為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
然而昔日顏良、文醜與五關六將之頭,
又要向誰索取?」
關公聞言猶如當頭棒喝,
大徹大悟向普淨叩謝而去。
普淨禪師點化關公,關公因此悟道回天。
二、#關公大義參天
即指關公,
孔子作春秋、關公讀春秋,
三國時代,與劉備張飛義結金蘭,
匡扶漢室,盡忠職守,忠孝兩全,
忠心沖日月,義氣貫乾坤,
可見關聖帝君之浩然正氣。
三、#關公因德而成仙
關帝一生,秉忠肝義膽,堅心維持漢朝正統,
並宏揚先聖人倫道德的原則,
以身示範,雖萬死不辭,
八德全修,乃能精忠萬古,
由「人道的極致」入於「神道」,
以至於「聖域」。
四、#關公聖德而成仙
千里尋兄曰「仁」、華陽放曹曰「義」、
秉燭達旦曰「禮」、水淹七軍曰「智」、
單刀赴會曰「信」。
五、#關公道成天上
以其平生所蓄之浩然正氣,
凝天地純陽於一身,
故雖肉身滅度,而浩氣長存,
英靈不滅,登大羅天,證菩提果,
成「仁義古佛」、成為「蓋天古佛」,
為「中天玉皇大帝」,
作「道中法律主」,豈不偉哉!
六、#關公為國了殺業
為國出戰,殺很多人,
但因救國救民,功多於過,所以仍能成仙。
但是殺人業力難逃,
關公最後還是在戰場被殺,以了殺業。
七、#關公之八德具足
㈠ 孝:敬順長輩
十七歲時,娶聖后胡氏,
據《三國志》載育二子:
長子平、次子興。
二十歲時,
眼見天下多事,亂臣賊子蜂起。
因思及已有後嗣,
足可奉侍雙親及傳宗接代。
遂請求雙親准予離鄉投身軍旅,
以匡扶社稷,報效國家。
㈡悌:友愛兄長
二十五歲時,
涿郡與劉先主備、張桓侯飛相遇,三人志同道合
於桓侯家後院,花開正盛桃園義結金蘭,
留下「桃園結義」美名
誓言上報國家、下安百姓;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此後,始終追隨 先主,樹立兄寬弟恭人倫典範。
㈢ 忠:盡己之心
關公與曹軍、孫權對抗時受困,
孫權派諸葛謹前來勸降,
關聖帝君堅持: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
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
心如鐵石,視死如歸,堅持忠臣不事二主。
關聖帝君暫居曹營,於屯土山與曹操約三事,
表白「忠臣不事二主」,降漢不降曹之意。
㈣ 信:誠實不欺
五十五歲時,
東吳孫權擬討回荊州(今湖北、湖南),
由魯肅在陸口寨外臨江亭上設宴,
邀請 關聖帝君赴會,並埋伏刀斧手。
關聖帝君明知危機四伏,仍信守諾言,
輕裝簡從如期赴約,即是「單刀赴會」的典故。
㈤ 禮:謹守倫常
四十一歲時,
下邳之役為曹操所困,又與先主分散,
為保護兩位皇嫂而暫居曹營。
次日陪同兩位皇嫂隨曹軍往許昌,
途中安歇於館驛,曹操欲亂其君臣之禮,
故意安排叔嫂三人共處一室。
關聖帝君立於戶外秉燭讀《春秋》,自夜達旦,
此即是「秉燭達旦」的典故。
㈥ 義:正氣凜然
表白「忠臣不事二主」,降漢不降曹之意;
一旦有兄長消息,不管千里萬里必定辭別投奔,
以示不忘故主,明來明去之義氣。
期間,曹操贈與異錦戰袍,
關聖帝君將先主所贈舊戰袍罩於上
以示絕不得新忘舊。
曹操將呂布的座騎赤兔馬相贈,
關聖帝君感激至極,再三拜謝。
曹操十分疑惑,過去屢送金帛、美女不曾言謝,
今日何以如此?
關聖帝君答以此馬日行千里,
若知兄長下落,一日便可相逢。
㈦ 廉:堅定操守
關聖帝君暫居曹營一段時間之後,
獲悉先主在袁紹軍中,隨即趕至相府拜辭曹操。
曹操愛才,故意屢不見面,
關聖帝君只好修書辭謝,
並將所獲贈的金銀財寶,一一封置庫中,
「漢漢壽亭侯」印則懸於堂上大梁,
護送二位皇嫂瀟灑離去,
此即是「封金挂印」的典故。
曹操歎服:
「不忘故主,明來明去,財色不動其心,
爵祿不移其志,真丈夫也!」
㈧恥:羞惡勇氣
六十歲時,
攻打樊城(今湖北襄樊),
曹仁在敵樓上,見關聖帝君僅披掩心甲,
於是速招五百弓弩手射擊。
關聖帝君見狀緊急勒馬回營,意外中箭翻身落馬
幸得關聖太子平一陣殺回,始得救父歸營。
關聖帝君拔出臂箭,發現箭頭有毒,毒深入骨。
名醫華佗獲悉消息,趕來醫治。
療傷時關聖帝君恥於膽小怯懦勇於承擔刮骨之痛
飲酒下棋談笑自若,後世欽為神勇。
何以如此無懼?
源自「八德全修」所長養之「浩然正氣」!
八、#關聖帝君勸世文
科學理論將對證,不信你們察分明
日後世界將更新,盡留素食持齋人
一切五葷之食物,齊齊掃盡根不生
非是為兄哄騙你,科學長篇有證明
殺生害命空妄想,不信請看一日現
任你身鐵口能辯,身若汙穢齊掃完
若無應驗吾失信,願受皇母降職權
天地變遷吾明然,關某雖是武身漢
也曾為眾淚不乾
文/感謝「悟見天道講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