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政務次長葉匡時。 本報資料照 |
以下是專訪內容:
問:機場出了這麼多事,民眾看來都覺得很不可思議,究竟問題出在哪裡?
答:桃園國際機場頻出問題,癥結點之一就是發包制度,事實上,桃園機場人力嚴重不足,目前的編制只有400人,其中有160名消防隊員,正式的職員和技工僅240人。20多年來,人員編制沒增加,工作量卻變大,桃園機場的旅客人數增加了10倍,只能靠勞務外包填補人力缺口。
桃園機場二期航廈糞水流了一地,清潔人員連夜清理,但桃園機場形象已嚴重受挫。 本報資料照 邱德祥/攝影 |
只好找70歲歐巴桑掃廁所
不斷外包的結果,現在機場有40多個勞務外包案,更因大部分公務人員害怕承擔責任,所以機場勞務外包多採用「最低標」,一標三年,得標價格越來越低。而且得標的廠商會回聘前一家廠商的員工,薪資越壓越低,也就不難想像為何在航廈廁所裡,還能看到70多歲的歐巴桑在清掃廁所,只因為薪資低!
編制員工才400人
外包員工卻有1000多人
更離譜的是機場編制員工400人,外包員工卻多達1000多人,而每天圍繞機場相關外圍工作者更有2萬多人,人員管理的問題很重要;但礙於薪資問題,機場又將改制為公司,近兩年已有不少專業人力流失,造成青黃不接。
200多部電梯卻有14種品牌
業者各行其政
勞務外包除了員工素質問題外,維修困難和整合問題也讓人頭大。像是桃園機場第二航廈有200多部電梯,卻有14種品牌;機場空橋有兩個品牌,還有三家維運公司,就是五家業者各行其政;而外包又有太多小包,問題就出現了。
機電系統沒整合
兩航廈分屬兩個中控中心
就拿日前中控中心督導李鑑敏在辦公室裡飲酒作樂一案來說。桃園機場有兩個航廈,機電系統卻沒有整合,分屬兩個中控中心,其中一航廈由桃園航空站負責,二航廈外包給廠商,每三年發包一次,並由航空站派人督導。
但這名督導是兼差性質,白天有自己的工作,晚上到要到中控中心加班,根本沒人願意做。而李鑑敏個性海派,或許過去也曾在辦公室裡與外包商喝酒、聊天,卻沒有爆發爭議。這次是因為外包廠商與員工發生勞務糾紛,向立委投訴,整件事才會引爆。
當初施工未清除濾網
時間愈久東西愈積愈多
再以二航廈的糞水事件來說,根據初步調查,人為破壞可能性不高,但堵住馬桶管線的濾網的確不可能從馬桶掉進去,有可能是當初施工未清除,或者是維修時不慎留在裡面。初期,廢水還可以流過濾網,但隨著時間愈久、東西越積越多,管線終於全塞住了,糞水終於不可收拾。我認為,糞水事件,就是桃園機場所有問題的縮影。多年來,機場內部潛藏著問題太多,包括組織、制度與管理,卻沒有喚起航站人員的注意,也不解決,導致如今連環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