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連戰時期的迎宋條款,直到如今高層拋出「增設榮譽主席都可以談」,顯見國民黨不斷營造宋楚瑜回娘家的有利環境,藉此整合泛藍、創造團結對外的形象,但主客觀環境的遞嬗演變,宋究竟還能扮演多少角色,不無疑問。
事實上,宋本人與國民黨恩怨糾葛絕非三言兩語可道盡,擔任多年秘書長的深厚淵源,即使後來自創親民黨,國親歷次選舉也頗多糾紛,數十年的黨齡卻讓老宋多次感慨「實不忍批判國民黨」。宋有其感性的一面,但感性往往敵不過殘酷的現實,尤其路線的模糊甚至扁宋會、綠橘合更種下敗亡的導火線。
去年底台北市長選舉落敗,等同於老宋的滑鐵盧之役,加上先前的棄橘投藍浪潮,親民黨實質上算是瓦解邊緣:黨中央組織潰散,僅剩下立院組織維持運作。不少橘委私下坦承「酒店打烊只是時間早晚而已」,此時大環境轉向兩黨政治,尤其在單一選制下,橘營幾無生存空間,回歸國民黨已是大勢所趨。
問題是,放在馬蕭選舉大戰略下,宋即使重返國民黨,未來所能扮演的角色與功能實屬有限,馬蕭現階段選戰主軸,仍在於拓展中南部本土選票,宋頂多只能穩住右翼基本盤,再者就是提供國民黨文宣素材,對外宣傳泛藍大團結罷了。
套句英國首相邱吉爾所言「酒店打烊我就走」,老宋這位酒店主人大可繼續過著安穩隱逸的生活,但若未能真正忘情政治,恐也要謹守立場,「過去那個美好的時刻確實已經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