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我將去年寫的文章(引用文章荷塘暮色),轉貼在流觴亭上,居然引起煙亭主的注意.也許,煙亭主開始幻想吃丁香魚乾煮麵包果湯的滋味,由於,那是小時候聽母親談起,在台北的生活點滴,所留下的深刻記憶,其實,我當然沒喝過.還記得,母親還說過,將麵包果沾上麵團,去炸過,成為麵包果天婦羅,它的味道,就像是吃烤麵包,不過,還是一樣,沒吃過.小時候,因為好奇,曾經追問過父親,得到的答案就是"嗯.味道像烤麵包.所以,才叫做麵包果嘛!"聽父親的口氣,有著強烈的無奈,因為,又勾起他對戰後貧窮歲月的痛苦記憶;至於兄姊,那我更是不敢問,因為,在他們眼中有太多的不平:這個混小子,為何出生時,家境改變得如此的大!讓他不知人間疾苦.
我想就將蔡珠兒的書,紅燜廚娘裡的一段話寫下,讓煙亭主知道,大約的味道了.
...花蓮人叫麵包果為(麻姬露),媽媽用魚脯仔煮麵包果湯,粉粉的,有點甜,很好喝....媽媽用飛魚(曬乾)和薑絲,燒麻姬露,更是鮮美清甘.
其實,我相信,如今的我,有一天,有人請我喝和吃麵包果做成的料理後,大約,我也不會有很深刻的印象;但是,從小時候至今,麵包樹和麵包果,就像是童話故事中森林裡的糖果屋,讓我有好多的想像,長大後,我在台北的各地,只要看到有麵包樹,就會產生莫名的興奮,尤其是,看到地上掉落的黃色麵包果,和樹上的墨綠色的麵包果,更會讓我心生懊惱,我好想知道,母親當年是不是在植物園,撿了幾粒掉在地上的黃色麵包果,來煮湯,和打下幾粒墨綠色的麵包果,來炸天婦羅.它成了沒有答案的謎團,只讓我更思念起母親.
人的價值觀,常因生活經驗,而有所不同.
還記得,我一聽到來自台東的朋友談起麵包果,就興奮地告訴她"哎呀!下回,帶幾顆給我."沒想到,換來她的疑惑不解"帶那笨重的東西?有什麼好吃的?看你,像一個傻小孩,永遠長不大!" 隔了一陣子,她從南投旅遊回來,高興地送我一大串的紅芭蕉,同時,告訴我"掛起來,放個三天,才好吃."也許,她從小喝過麵包果湯,但對她來說,麵包果湯,比不上,山上的飛鼠,抓來烤的滋味吧!
還記得,一位住在宜蘭的朋友,疑惑地告訴我"在我們那裏的市場有賣!"麵包果無法讓她興奮.她高興地送我,她台中娘家種的樹葡萄,和波羅蜜.其實,波羅蜜也是黏黏的,好難處理,等到剝好後,望著那一大袋的果肉,我也想吃烤飛鼠,或是山雉了.
以前,看過一篇美國小說家寫的短篇文章,提到,他小的時候,他的爺爺常告訴他,用玉米桿當琴,拉的聲音很優美,有一年,農田的玉米收成後,他就央求他的爺爺做把琴,拉給他聽.這時,就看到他的爺爺推三阻四的.最後,沒辦法推辭下,只好硬的頭皮做了一把琴,拉給他聽.當天晚上,祖孫兩人靜靜地坐在月光下,享受那沙啞琴聲,和濃濃親情.
我知道,我不是真的想喝和吃麵包果做成的料理,只是思念母親.和對她的過去的好奇.有人說"女兒是父親的前世情人."也許,兒子是母親的...
麵包果料理
一.麵包果湯
材料:麵包果切塊.薑絲.蔥段.丁香魚乾或是飛魚乾.
二.麵包果天婦羅
材料:麵包果切塊.麵粉.糖.牛奶.雞蛋做成麵糰.
三.麵包果燉排骨
材料:麵包果切塊,和排骨一起下去炸過,再燉煮.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