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誤解稍作解釋
一、填宋詞寫唐詩,不是非用宋朝廣韻或是唐朝時的唐韻。譬如今日我們寫絕句、律詩都用平水韻,填詞用詞林正韻或是晚翠軒詞韻。而平水韻、詞韻都晚於切韻、唐韻、廣韻。難道非依切韻、廣韻才叫詩嗎 ? 按此邏輯則蘇東坡的詩都有問題了 !? 李、杜早於廣韻,所以也不算詩囉 !? 李白填菩薩蠻的時候既無詞譜也無詞韻,他填的不算是詞嗎 ?
元代有中原音韻,明朝有洪武正韻,清朝的官韻則是佩文詩韻。現在是民國,您不妨請教一下夜風樓主;他是依哪一部韻書寫詩 ?
今日我們填詞依欽定詞譜,也是直到清朝才有官定的詞譜。
二、之所以判定動詞平、仄皆可,是因為詩詞的文字精煉,不像白話可以交待的一清二楚。
舉個例子;我經上海到昆山。請問: 我是經過、繞過 ? 還是越過、穿過 ?
又 ;【過虹橋】。請問我是經過還是越過 ? 虹橋可以是地名也可能是像彩虹的橋。不是嗎 ? 所以,您花了這些時間所列舉的、所做解釋的前人詩詞。不能說您解釋的詞意一定不對。可是也不能說您的解釋是一定對的。不是嗎 ?
所以,為什麼有許多字在任何一本韻書上面都是平仄皆可。
三、以下這段話不是我說的,也不是夜風樓主說的。很可以給您參考。
今天我們讀古詩,當然應該知道古人的詩韻。致於寫舊體詩詞,倒不一定要依照古韻書來押韻。押韻的目的在於音韻的優美。語音已經變了,仍強押古韻,讀起來反而不順暢、不和諧、不動聽、失去音韻迴旋、音調鏗鏘、抑揚頓挫之美,弄巧成拙,何必自找罪受呢 !? 我們寫詩是給現代人讀的,所以,我贊同用現代漢語的音韻。如果沒有韻書,依照現代注音的韻母來用韻也是可以的。
夏傳才,1924年生于安徽毫縣。40年代的詩人,50年代從事古典文學研究。河北師大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詩經學會會長。主要學術著作有《詩經研究史概要》、《詩經語言藝術》、《思無邪齋詩經論稿》、《論語趣談》、《詩詞入門︰格律、作法、鑒賞》、《思無邪齋文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名篇今譯》(上下篇)、《曹操集注》、《曹丕集校注》等,並主編多種教材和叢書。另有舊體詩集《七十前集》等,在海內外有廣泛影響。
四、王力博士在詩詞格律一書也有以上相同的主張。
古人押韻是依照韻書的。古人所謂"官韻",就是朝廷頒布的韻書。這種韻書,在唐代,和口語還是基本上一致是;依照韻書押韻,也是比較合理的。宋代以後,語音變化較大,詩人們仍舊依照韻書來押韻,那就變為不合理的了。今天我們如果寫舊詩,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韻書來押韻。不過,當我們讀古人的詩的時候。卻又應該知道古人的詩韻。在第二章裏。我們還要回到這個問題上來講。
【出處】:詩詞格律(王力)-第1章:關於詩詞格律
王力(1900~1986),中國語言學家,詩人。字了一。1900年8月10日生於廣西博白,卒於1986年5月3日。1924年入上海南方大學學習,次年轉入上海國民大學。1926年考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1927年留學法國,1931年獲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32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廣西大學、昆明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嶺南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中山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語言學系主任。1954年後任北京大學教授,並兼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副主任。曾兼任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顧問、中國語言學會名譽會長、中國音韻學研究會名譽會長等職務。
五、我一再強調,格律、平仄只要有依據,都可以接受。今天,我要更進一步主張,
就算聲明用國語注音的韻母來寫古典詩詞,都是可以接受的。
.
雲眠影醉月棲樓~ ^o^ ~夢斷星殘雨臥舟
本文於 2008/11/26 00:04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