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流觴亭
市長:  副市長: 逍遙人觴-酒寒‧新月‧李小花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詩詞【流觴亭】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佳作欣賞心得報告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古今七律第一 【登高】杜甫
 瀏覽7,616|回應0推薦5

觴-酒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飄零夜雨

涼涼
Oskar--耶和華是我牧者
咩咩布屋

轉載至網路....

(留意句中自對,頸聯一聯八意)

類別 七律
詩/詞題 登高
作者 杜甫

內容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經典名句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在一個天高氣爽的秋日裡,我登上了江邊的高處。大概是因為地處峽口的緣故吧!急急的風,呼嘯著從我身邊吹過。空氣裡傳來了一陣陣猿猴哀鳴的啼聲。遠處,潔淨的沙洲上,白色的細沙,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一群群的水鳥,迎著風,不停地在水面上迴旋飛舞。放眼看去,那一望無際的黃葉,在秋風吹拂下蕭蕭地飄落下來了;腳下則是那無窮無盡,浪濤滾滾的長江,從天邊奔騰而來。離家萬里,經常飄泊異鄉,過著無定生涯的我,目睹著這秋風秋景,又怎能不傷悲呢?今天我獨自登上了這個高台,想到人生是這樣的短暫。年老多病的我,這輩子真是嚐盡了潦倒之苦。現在,時局又是那麼艱難,我那惱人的白髮,就像秋天的繁霜一般,一天比一天增多了。在這困頓無聊的日子裡,最近因病戒酒的我,只好放下斟取濁酒的杯子。可是,心頭那悲傷的憂愁就更難排遣了!  

簡評

這首詩是作者在大歷二年(七六七)秋,客居夔州時所作。夔州在長江邊。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情感。慷慨激越,動人心弦。詩前四句狀登高所見景,後四句寫登高所觸情,語語逼真,自然天成。充分體現了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

本詩為大歷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杜甫此時56歲,年老多病,久客不歸。在重陽節時登上瞿塘峽口的夔門,見滿目蕭瑟秋景,觸目傷懷,作此詩。本詩的章法、句法、字法,都堪稱七律典范。四聯皆對,字字妥帖,一氣呵成。《唐宋詩醇》:"氣象高渾,有如巫峽千尋,走雲連風,誠為七律中稀有之作。"胡應麟《詩藪》:"如海底珊瑚,瘦勁難名,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自當為古今七律第一。"


《全唐詩》卷二二八
  注釋

  [1]"風急"二句:寫仰視及俯瞰。登上夔門,風快而猛,天高雲遠,聽見猿的哀鳴;俯看江邊,江水清澈,河沙細白,鳥兒在峽口盤旋。
猿嘯哀:猿猴的啼聲淒涼。按:三峽自樂府詩《女兒子》後,歷代文人常以"猿啼"入詩,以襯托內心的悲哀。
《水經注》:"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囀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鳥飛還:鳥盤旋而飛,照應"風急"。

  [2]"無邊"二句:寫近觀及遠眺。落木:落葉。蕭蕭:搖動的樣子,再次照應"風急"。屈原《九歌‧山鬼》:"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滾滾:相繼不絕的樣子。

  [3]"萬里"二句:轉寫所感。在令人悲愁的秋天卻總是在離家萬里之地為客,獨自拖著老病之身登上高台。
羅大經《鶴林玉露》:"萬裡,地之遠也;悲秋,時之慘淒出;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處也;獨登台,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

  [4]"艱難"二句:謂多年的艱苦困難,辛苦遺憾使我鬢邊白發日增,在蹉跎失意中我又剛放下了裝著劣酒的酒杯。
霜鬢:耳邊白發。潦倒:蹉跎失意。 新停:剛剛停下。當時杜甫因肺病斷酒,故曰"新停"。失意中連借酒澆愁都不能夠,更添一層悲涼。


[鑒賞提示]

《登高》是杜甫於大歷二年(767)在夔州時所作。前四句寫登高所見,氣象蒼涼恢廓。後四句抒發感慨,交織著對國運艱難的關注,同時對淪落他鄉不勝感傷。這首七律曾被前人譽為"古今七律第一"。在藝術表現上,有以下特色:首先是通篇對仗,而首聯又是當句對("風急"對"天高";"渚清"對"沙白")。其次是句法交錯而又相接(前四句是一、三句相接,都是寫所聞;二、四句相接都是寫所見。後四句是五、七句相接,六、八句相接。在意義上是互相緊密聯系的,因"風急"而聞落葉蕭蕭;因"渚清"而放眼滾滾長江;因"悲秋"而勾起"苦恨";因"多病"而引起"停杯")。再次是寫景具有巨大的藝術概括力,且融情於景,渾然一體,有著較強的感人力量。

同李白詩歌意象的"疏宕"不同,杜詩善於把若幹意象壓縮在一句詩中,密度大,容量也大,顯得凝重老成深厚。比如被譽為"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整首詩的意象組織得十分緊密,特別是首聯和頸聯,意象一個接一個,層出不窮,用字遣詞極為精當,無一虛設。"萬里"一聯關合多層意思,且不覺堆砌,歷來為人所激賞。對此羅大經說道:"萬里,地之遠也;秋,時之淒慘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處也;獨登台,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八意,而對偶又精確。"(《鶴林玉露》十一)另有人則雲他鄉作客一可悲,經常作客二可悲,萬里作客三可悲,況當秋風蕭瑟四可悲,登台易生悲秋五可悲,親朋凋零獨去登台六可悲,扶病而登七可悲,此病常來八可悲,人生不過百年卻在病愁中過卻九可悲。這裡萬里、悲秋、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諸多意象交錯組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序而無時序,交織共時,一目盡收眼底。詩中秋景已非夔州實錄,而是"離形得似"的藝術幻境;詩中悲秋之情也不僅是杜甫個人獨有的情緒,而是從個人生活經驗中提取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審美經驗,真正做到了"寫現實而超越現實"。再如《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發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清陳婉俊女士注此詩說前"四句十八層",可見意象之密集,組合之緊湊,非如此不足以道出此詩的豐富、復雜、曲折、隱微、沉痛之處。首聯"國破"的殘壁與"城春"的生機蓬勃構成鮮明對比,突出勾畫了長安淪陷後的破敗景象,寄寓了詩人感時憂國的深沉感慨。司馬光讚賞道:"古人為詩,貴於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近世惟杜子美最得詩人之體。如此言'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跡矣;花鳥,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則時可知矣。"(《溫公續詩話》)


燭台花影弄~~舊酒與誰酬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5869&aid=2122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