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動物權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牠是無辜的 小蛇「赤背松柏根」沒有毒
2014/04/27 11:58 瀏覽3,308|回應0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尤聰光/台東報導】
2014.04.27 02:54 am

台東低海拔常見的無毒蛇「赤背松柏根」。
記者尤聰光/攝影
天氣回暖,冬眠蛇類紛紛甦醒外出覓食,不過,台東低海拔常見的無毒蛇「赤背松柏根」,因民眾誤認為毒蛇,常枉死在棍棒下,有專家呼籲應加強民眾教育,以免造成部分區域生態失衡。

天氣逐漸回暖,冬眠蛇類紛紛甦醒外出覓食,台東地區消防單位捕蛇勤務暴增;消防人員表示,在台東低海拔地區常見的無毒蛇「赤背松柏根」,原住民語叫作「LA DE GU DE GU」,意指喜歡遊走在很低地方的蛇,所以這種蛇最愛出現在田間、住家旁,因為顏色太鮮麗,常被誤為毒蛇,惹來殺身之禍,曾1天有5條蛇被打死紀錄。

研究台灣蛇類的畜產試驗所台東場場長朱賢斌表示,赤背松柏根雖非保育類動物,但專吃小型鳥類及蜥蜴蛋,有一定生態平衡效應,倘若過度濫殺,部分物種一旦壯大,勢必衝擊區域性生態平衡。

專門研究爬蟲類的黃文山博士,過去在蘭嶼曾觀察到,赤背松柏根專喜歡吃綠蠵龜的蛋,還獨創「開罐式吃蛋法」,牠不硬吞整顆蛋,而是把蛋黃吃掉獨留蛋白,這項發現還躍上國際期刊。

朱賢斌說,赤背松柏根頭部呈圓形,和其他成菱形或三角形的毒蛇頭部有明顯差異,且赤背松柏根身形最大到90公分,屬小形蛇,背部到尾部還有漂亮的紅棕色縱帶。

朱賢斌表示,赤背松柏根遇到驚嚇時,雖略有攻擊性,但為求自保,還是會逃之夭夭;台灣蛇類約有40幾種,無毒的占一半以上,往往這些無毒蛇易遭受池魚之殃。

部分民眾對蛇的認知不足,往往看到有蛇出沒,不論有毒無毒,常直接打死,像赤背松柏根這樣有益生態的小蛇,常死於民眾亂棒之下,很可惜。

閱讀秘書/赤背松柏根
赤背松柏根,學名Oligodon formosanus,中文俗稱台灣小頭蛇、花秤桿蛇,是台灣常見無毒蛇類,主要分布離島蘭嶼、台灣全島海拔1000公尺以下地區及中國大陸東南與西南各省,牠以綠蠵龜卵,小鳥及蜥蜴蛋為主。

牠的身長約60至70公分,最長可達90公分,頭部呈圓形,背部至尾端有明顯紅棕色縱帶,屬非保育類物種。

資料來源:畜產試驗所台東場場長朱賢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8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