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對外關係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美中掀風暴 台灣須防災
2010/02/02 09:49 瀏覽60,863|回應501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鄭端耀/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兼主任】 2010.02.02 03:36 am 
 
美國歐巴馬政府於日前宣佈銷售高達六十四億美元武器裝備給台灣,這項大動作立刻引起北京憤怒。中國官方已迅速提出四項反制措施,包括暫停兩軍高層互訪、部份軍事交流、推遲戰略安全和軍控議題協商、及制裁售台武器的美國公司,同時不排除還有後續強烈的行動,看來一場美中台三角關係的風暴倏忽到來。

在這事件中,台灣其實是處於被動狀態。雖然台灣向美國申請軍購,但是何時可以獲得軍購、何種項目和價格皆由美方所主導。台北曾經企望歐巴馬政府能在上任第一年中同意軍售,以此彰顯新政府對台灣安全的承諾,並能銷售F十六C/D型戰機,藉此強化台灣國防的信心。不過這些期待並未實現,而且多少感到有些氣餒,然而就在台灣擔憂歐巴馬訪問中國,美中關係正朝向擴大合作之際,卻傳來華府同意軍售消息。對台北而言,確實有些意外。

從美國兩大報紐時和華郵的訊息顯示,歐巴馬政府決定軍售台灣,外交政策的意義大於台海安全。這一年以來,美中交往表面觀之看來平順友好,但是美國方面卻愈來愈感受到中方的驕態與自主性。中方不時教訓美方金融管理的疏失,歐巴馬訪問中國的行程遭受中方主導,哥本哈根會議幾乎成為中國主控的場面,而國際外交難題如伊朗和北韓核問題,北京總是拒絕任何強硬提案。簡言之,如果美國再一味地和中國妥協,歐巴馬將被北京視為病貓,因此美國有必要藉由支持對台軍售向北京傳達訊息—中國應自我節制、知所進退。

中國方面則覺得美國軍售行動不可理解、無法接受。以往兩岸關係緊張,美國軍售台灣,雖不表示接受,但是可以理解。如今兩岸關係大幅改善,而且美方也表達支持,但仍然持續軍售,此則完全無法接受,此顯示美國從未停止操作兩岸關係的意圖,如果沒有強烈的反制行動,任何改善兩岸關係的努力都將成為白費。

台灣小國難為,身處兩大強國之間深感左右為難,既依賴美國安全支持,又需要中國經濟利益。台北目前正在和北京協商ECFA,不免擔心軍售風暴是否會波及兩岸經貿協商的進程,而同時美中關係的趨向緊張,將使台北中間戰略面臨挑戰。過去一年半,美中台三邊關係皆處於正面狀態,此為六十年來的首次,台灣幸運地和兩大強國維持友好關係。如今軍售風暴正在吹亂這難得的格局,美國有意證明華府仍是三角關係的主導者,中國試圖力阻華府對台北的影響力,而我方則必須預做防災準備,重新調整和尋求適當的關係位置。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838884
 回應文章 頁/共51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美中終須一戰?台灣須關心3種可能發展
2020/07/27 21:52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中終須一戰?台灣須關心3種可能發展

2020-07-25 06:00 川普

中美的外交摩擦持續升高。在美國宣布關閉中國駐休斯頓總領事館兩天後,中國決定撤銷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的設立和運行許可。依先前美方給中國駐休斯頓總領事館七十二小時的撤館時間,成都美領館的關閉時間為下周一上午十點。

妖魔化中國 川普選戰新策略?

美國國務卿龐培歐也拉高調子,批評「中國不是正常國家,解放軍不是正常軍隊」,習近平是「破產極權主義意識形態的真心信奉者」,美中未來仍要持續對話,因中共不會自己改革,美國面對中共時應「不信任且要核實」。

有趣的是,龐培歐發表演說的地點,是在加州尼克森總統圖書館。尼克森是美國對中從「圍堵」轉為「交往」的關鍵人物,曾在一九七二年破冰訪問中國。龐培歐在尼克森圖書館前質疑尼克森的政策,批評中國從尼克森的交往政策中占盡美方便宜,可說相當諷刺。

龐培歐的說法,可能預示了尼克森訪中後美國最大的外交轉向,其間有國際現實主義的考量,也有美國國內政治的需求;美國今年底即將大選,川普民調大幅落後,促發團隊內鷹派勢力抬頭,藉由妖魔化中國,可以讓內政失能、防疫不力的川普找到支點,逆勢翻轉選情。

不過,川普這種策略還是有風險,一方面必須恰如其分地維持對抗的基調,讓美國選民有感,一方面又不能影響到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破壞川普最大政績,如何操作策略上的平衡,避免情勢失控,對華府來說也是挑戰。

冷處理?下重手?北京選成都有深意

至於中國方面,這次選擇關閉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背後的策略考量為何?

大陸的國際關係學者表示,成都總領事館的業務量相對較少,且其地區內的美國公民和企業相對有限,這說明中方仍在本著「管控分歧」的思路處理此事,盡量試圖使中美緊張不至在短時間劇烈升級。

但也有分析指出,成都總領事館關係著美國對西藏、新疆等不穩定地區的監測,館內部有許多情報人員,關閉成都館,等於蓋住華府的耳目,對美國觸角輻射到中國更廣泛的西部地區,衝擊相當大。

若經貿戰加劇、小區域衝突…恐是開戰前兆

在不斷升高的敵意螺旋中,中美是否終須一戰?從修昔底德的分析架構來看,答案是悲觀的。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指出,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會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回應這種威脅,戰爭變得不可避免。

歷史上這種案例不少,斯巴達與雅典的伯羅奔尼撒戰爭、西班牙與英國的英西戰爭、哈布斯堡王朝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維也納之役、法國與普魯士的普法戰爭、清朝與日本的甲午戰爭、俄國與日本的日俄戰爭、美國與日本的太平洋戰爭等,都是修昔底德陷阱的印證,真正能逃過陷阱制約的案例,只有四分之一左右。

接下來要觀察的是,美中兩國是否無可避免地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會不會從外交戰延燒到經貿戰,甚至引發小型區域衝突?美中關係會不會因為各自國內的因素,出現「高度不可預測性事件」?夾在兩大強權中的台灣,不能不關心這個議題,見獵心喜不足以自保,要用智慧發展應對策略。

相關新聞見一版轉三版。

【你也可以看】

美中互撤館 衝突升高…龐培歐嗆中共不是正常國家

互關領事館/「鬥而不破」北京的底線與兩難

範圍大、威力大…共軍南海打靶 假想敵美澳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7072390
共軍若奪太平島 虛擬演習顯示美方不會派軍援台
2020/07/23 09:47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共軍若奪太平島 虛擬演習顯示美方不會派軍援台

2020-07-22 09:54 演習
太平島是南沙群島最大島嶼。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共軍據報8月將在南海軍演,模擬奪取台灣控制的東沙島。一場由美國、台灣、日本及南韓前官員共同參與的虛擬演習結果顯示,若共軍占領台灣有效控制的太平島,美方不會派軍援助。

日本共同社5月引述消息人士指稱,中國人民解放軍計劃8月在南海區域,舉行設想奪取台灣東沙群島的大規模登陸演習。事實上,華府智庫笹川和平基金會(Sasakawa Peace Foundation USA)今年稍早就做過類似主題虛擬演習。

今年2月,笹川和平基金會邀請美日台韓4國的前政府官員與軍官,代表各自國家參與設定發生在印太區域的一系列衝突危機虛擬演習,再請相關專家飾演中國、俄羅斯及北韓。參與者包括前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梅格莎曼(Kelly Magsamen)及台灣前參謀總長李喜明。

其中一個演習情境設定在南海,背景為8月間南海出現颱風,重創太平島;中國假借「人道救援」台灣同胞名義,派遣中國海警總隊及300名人民武警至太平島,隨即將島上機場跑道封鎖,只准中國空運機起降,島上台灣駐軍被迫撤退至總部基地。

根據演習報告,台灣欲捍衛主權領土並派出陸戰隊支援太平島上駐軍,這讓北京措手不及,但美國擔心會因南海爭議島礁被捲入與中國戰爭。當台灣請求情報、監視及偵察(ISR)與海軍支援時,美方呼籲台灣暫緩軍事行動,並表示會透過外交手段說服中國撤離。

不過,演習報告指出,為了消除台灣「被拋棄」疑慮並向其他盟友展示決心,美國聯合台日韓共派出4艘驅逐艦通過台灣海峽,並派出小型海豹突擊隊前往太平島偵察。此舉促使中國派遣500名陸戰隊員至太平島,並奪取台灣有效控制的東沙群島,更切斷金門、馬祖供水。

美方之後要求參議院外委會檢視,「台灣關係法」是否適用於中國侵略台灣本島以外的島礁;演習報告表示,此舉是為了向中國示意美國正考慮動武。演習結束時,中國仍占領太平島,島上台灣駐軍也堅守崗位,美中雙方則同意舉辦高峰會討論南海僵局。

演習報告建議,台灣與日本、南韓間應建立類似台美間諮詢合作機制;美方針對「台灣關係法」所作相關軍事選項規畫,也應認知到快速擴大台美諮詢合作機制的需求。

相關參與者6月16日舉辦線上討論會,針對美國為何不派軍支援台灣奪回太平島,曾任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目前擔任笹川和平基金會傑出資深研究員的退役上將布萊爾(Dennis Blair)表示,美國對台灣提供的是「有條件」安全保證,並有地域限制。

布萊爾指出,美國對台安全保證並不包括金門、馬祖等離島,但包含離台灣本島較近的澎湖,台灣在南海聲索的島嶼算是「新地帶」,也不包括在內。他說,虛擬演習目的就是要探究政策模糊地帶,看能不能帶來什麼新想法。

身為「美國隊」團員之一的梅格莎曼則解釋,當時美方專注在大範圍製造更多籌碼,並試圖透過外交途徑與北京交涉,以降低南海緊張情勢。

李喜明在討論會中坦承,確實對美國拒絕支援感到失望,但雙方是聯盟,台灣必須尊重美方的決定。他說,後來事實證明,4方聯合航行對中國沒有起作用,北京也從沒想過要撤離太平島,他建議未來類似情況應重新考慮作法。

演習中飾演「中國隊」成員之一的美國「國家亞洲研究局」會長甘浩森(Roy Kamphausen)表示,中國目的是要破壞美國聯盟,美方只要有任何不採取行動的跡象,例如在演習初期處理台灣一事不採取行動,或是南韓及東南亞國家意圖保持中立或有所遲疑,對中國來說都算是「小勝利」。

甘浩森指出:「會讓盟友真正脫離美國的,不會是單一大事件,而是長期猜測與失望所造成的關係侵蝕、摩擦及爭執,慢慢磨損掉聯盟間彈性與信譽。」

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執行長蕭良其(Russell Hsiao)本月初也撰文指出,南海近期緊張情勢升高,上述虛擬演習似乎假定北京若占領東沙群島及太平島,目的只是為了侵略台灣本島,但這非唯一可能性。

蕭良其表示,中共若武力犯台,會造成美中雙方都極力想避免的軍事衝突,因此控制南海可能就是中國真正動機;東沙群島位處中國與南海之間,長期來看有助北京掌控南海進出點。

GTI共同創辦人黃文局呼籲,此演習報告攸關台灣安危與命運,內含許多重要訊息,關心台灣前途人士及國防部、外交部等相關單位應要細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7071618
哈佛教授傅高義示警:台海衝突可能升級災難性大戰
2020/07/22 20:52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哈佛教授傅高義示警:台海衝突可能升級災難性大戰

2020-07-20 15:24 川普
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圖/取自環球網

中美關係越趨對立,兩岸僵局也未解,台海情勢升溫,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最近受訪時示警,台灣問題引發的衝突可能會升級為一場對全人類造成災難性打擊的大戰,必須加強美中領導人間的理解。

據環球網報導,傅高義最近接受環球時報訪問。談及美中關係,傅高義表示,他曾說華盛頓並沒有就「對華接觸已經失敗」達成共識,他認為直到現在這一現實仍然沒有改變。儘管當下兩國關係非常糟糕,儘管川普政府將事情推到如此瘋狂的極端,可以說華盛頓仍有一種廣泛的共識,即必須找到與中國合作的辦法以避免衝突。

他指出,華盛頓現在有反華情緒,在大選背景下,可預期川普和拜登都會表現出對中國的批判態度。但他相信,在大選之後,無論下一任總統是誰,即便是在謀求自己的國家利益之時,也必須找到和中國建立更好關係的新路徑。他認為,大選之後美國政府在對華態度上會有變化。

傅高義說,川普政府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政府。首先,他並不認為川普有很大機率當選。如果川普連任,川普會很在意自己未來4年的政治聲譽,因此會避免和中國產生衝突。不過,美中之間將很難有一套完整的合作規劃,兩國關係將會雜亂無序,但會比現在好一些。

記者問,中美會發生軍事衝突嗎?

傅高義回答,很不幸,兩國有發生武裝衝突的可能性。儘管沒人希望這樣的局面發生,而且這將導致所有人的失敗。如果回顧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的歷史就可以看到這樣的可能性:一戰始於一件小事,並很快波及多個大國,儘管它們並未計劃參戰。

他說,今天,如果南海發生一場很小的摩擦,就可能會很快升級。如果不能對此有所控制,就很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每個國家都會成為輸家。這將非常可怕。

他還說,「我相信台灣地區領導人已意識到,過分尋求獨立是挑釁大陸出兵,他們會試圖避免這樣的危險。但如果北京領導人擔心台灣會跨過『台獨』紅線,或者他們認為美國不會因為大陸出兵而參戰保護台灣,那麼就存在美中間爆發戰爭的真正危機。台灣問題引發的衝突可能會升級為一場對全人類造成災難性打擊的大戰。為避免這樣的重大危險,我們必須加強美中領導人間的理解。」

他認為,所有關心世界、關心美中關係的人都要意識到,必須避免軍事衝突,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更好地了解彼此。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7071532
反制美台軍售 陸宣布:制裁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
2020/07/15 16:19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反制美台軍售 陸宣布:制裁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

2020-07-14 16:15 軍售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新浪網)

美台軍售令北京跳腳,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今天表示,中方決定對此次美台軍售案的主要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實施制裁。

據澎湃新聞報導,在今天中共外交部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7月9日,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局發表聲明稱,美國國務院已經批准向台灣提供愛國者3型導彈重新認證的設備和技術,總價值6.2億美元,主要承包商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請問中方有何評論?

趙立堅回應強調,中方堅決反對美售台武器,敦促美方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售台武器和美台軍事聯繫,以免對中美關係和台海和平穩定造成進一步損害。

他並表示,為了維護國家利益,中方決定採取必要措施,對此次軍售案的主要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實施制裁。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7070192
環時警告美台為局勢降溫 否則等著「擦槍走火」吧
2020/07/13 12:17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環時警告美台為局勢降溫 否則等著「擦槍走火」吧

2020-07-11 13:24 軍售
圖為2019年10月1日中共建政70周年,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大閱兵。(美聯社)

針對台海情勢,大陸立場強硬的《環球時報》發表題為「為防台海擦槍走火,美台請悠著點」的社評指出,大陸與美台已毫無互信可言,台海出現擦槍走火的風險無疑是過去幾十年裡最高的。文章警告美台採取行動為台海局勢降溫,否則「就等著擦槍走火在某一天突然到來吧」。

在傳出美國將向台灣出售金額約6.2億美元的愛國者三型導彈重新認證的設備與技術後,環球時報於10日晚間發表這篇社評。「悠著點」為北京方言,有警告、提醒小心點、適可而止的意思。

環球時報表示,美國最新對台軍售金額不算大,刺激性也低一些。但分析人士都注意到,美國對台軍售「常態化」趨勢愈發明顯。「過去是美台攢起來做一筆較大軍備交易,現在成了台灣隨要隨買,美方隨賣隨批」。

文章稱,隨著中國軍事力量的壓倒性優勢增加,台灣從美國購買任何軍事裝備都失去了實際防衛意義。台灣一年110億美元左右的軍費,扣除人員和訓練等費用,「剩下的錢能買的東西對解放軍來說恐怕只相當於幾根燒火棍了」。

社評稱,對北京而言,美國對台軍售是美國破壞「一中」原則的主要表現之一,也是美方向北京傳遞它試圖繼續主導台灣問題態度的一種方式。而台灣買美國武器,實際上是在給美國交保護費。

國際危機組織最新發布的報告,將台海列為「政治安全情勢重大惡化地區」。環球時報稱,一旦台海局勢引爆,中國大陸和美方都會不同程度受損,但對台灣來說可能就是「滅頂之災」。

環球時報表示,中美關係全面緊張加上台灣被蔡英文當局的激進路線劫持,台海地區各種緊張因素的確在聚集性發作。中國大陸與美台已經毫無互信可言,各方都在展示決心,為應對最壞局面秣馬厲兵。

「第一槍一旦被某一方打響,連鎖性的戰略誤判導致大規模軍事衝突爆發的可能性也是極高的。」

文章因此警告美台:莫在台海玩火。一旦這裡戰端爆發,大陸方面不惜代價捍衛國家主權的意志,將遠高於美方在這裡火中取栗和台獨「不獨立,毋寧死」的決心。

社評最後呼籲,美台需要採取行動給台海局勢降溫。「今天軍售,明天又用美台勾結這把刀朝著大陸的底線多切下一塊香腸,就是在把局勢一點點朝著絕境逼。那樣的話,就等著擦槍走火在某一天突然到來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7069630
美中互秀肌肉!中國在亞洲三海域同時軍演 美國雙航母也在南海大規模演習
2020/07/06 13:25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中互秀肌肉!中國在亞洲三海域同時軍演 美國雙航母也在南海大規模演習

信傳媒
5.3k 人追蹤
追蹤
邱立玲
2020年7月6日 下午12:27

周末美國雙航母在南海作戰演習,為2014年來首見。(圖片來源/military.com)

上周,中國在南海、東海以及黃海進行了軍事演習,在與美國的緊張關係日益加劇的情況下展現共軍的肌肉。官媒吹捧解放軍在「三個主要戰場」同時演習。外界推測,這類大型演習不僅傳遞軍力強大的訊號,還可以轉移大家對國內局勢混亂的關注。

與此同時,從7月4日(周六)起美國兩艘航母和打擊群也在有爭議南海舉行2014年來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和翁共解放軍互別苗頭。

中美兩國以往很少在同一地區進行軍事演習,這次卻在南海同時演習,凸顯該海域緊張的局勢。中國軍事消息人士說,中國內部越來越擔心與美國和印度等國家的緊張關係。

《華爾街日報》報導,攻擊戰機和電子戰飛機從南海的兩艘美國航母上起飛,模擬持續攻擊敵人基地的戰況,華盛頓在這個潛在的衝突爆發點,展示強大的海軍力量,

周末雷根號(Ronald Reagan)和尼米茲號(Nimitz)在南海進行大型軍事演習中完成了數百次戰機、偵察機和直升機的起降,南海是北京擴張區域勢力範圍的前端。

上周共軍在西沙群島周圍舉行大規模的演習

另外,中國在南海的西沙群島周圍舉行大規模的演習到周日為止,解放軍在西沙群島建造飛彈基地、雷達設施和機場。越南和台灣對西沙群島也主張有主權

《央視軍事》刊文披露,在東海某海域,東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艦載機團與052D型導彈驅逐艦廈門艦聯合開展臨檢拿捕訓練,直升機兩次出動配合對「可疑船隻」進行臨檢拿捕。

《日經新聞》報導分析,該次演習是為台灣和日本管理的尖閣列島(又稱為釣魚島)附近海域量身定做。

日本執政自民黨上周五擬定一項決議文,要求首相安倍晉三政府取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訪日計畫。由新冠病毒大流行,今年初習近平訪日的計畫被推遲了。

自民黨決議文要求安倍取消習近平訪日計畫

自3月份冠狀病毒爆發在中國達到頂峰以來,北京加強海上軍事活動。日本海岸警衛隊說,上周末有兩艘中國海岸警衛隊船隻在尖閣諸島附近的日本領海上徘徊約37個小時,這是自2012年日本將這些島嶼國有化以來最長的入侵。

從上周三到周日,中共解放軍還在黃海和南海進行實彈演習,平民船隻被禁止在西沙群島附近航行。

《央視軍事》刊文指,解放演習時在南海某海域,南部戰區海軍052D型導彈驅逐艦呼和浩特艦遇到雷達被干擾的特情,主砲系統迅速轉換目標跟蹤方式鎖定「敵艦」,成功「擊毀」。

共軍在東海演習是針對釣魚台量身訂做

在黃海某海域,北部戰區海軍某驅逐艦支隊054A型導彈護衛艦日照艦進行打擊海上不明目標實彈演習,聲納發現不明航行噪音,日照艦迅速調整航向組織火箭深彈進行攔截。

同時,美國海軍在南海進行大規模演習,包括尼米茲號和雷根號兩個航母打擊群。一架B-52轟炸機也參加演習。雷根號打擊群的指揮官威克夫(George M. Wikoff)少將在接受訪問時表示:「由於我們全球戰備狀態高,現在另一艘航母有機會加入演習。對我來說,花這麼長時間擔任這個戰區的艦載打擊力量,這是非常不尋常的。這些演習在向合作夥伴和盟友明確表示我們致力確保區域安全與穩定。」

美空軍說,一架B-52同溫層堡壘(Stratofortress)轟炸機從路易斯安那州的Barksdale空軍基地起飛,執行28小時的任務,參加南海的演習。

每兩艘航母從6月28日開始在菲律賓海進行聯合演習,然後於上周六進入南海。威克夫將軍說,當一艘航母通過另一架部署的海域時,聯合演習通常會舉行一、兩天。

美首派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參加南海演習

由於中國走出疫情,向周邊國家和地區施壓,美國試圖提高軍事實力。7月4日共軍軍機入侵台灣西南空域,為6月以來11次入侵台灣空域識別區(ADIZ)。在邊境與印度爆發衝突,並實施國安法限制香港的自治權和自由。

美國官員說,中國可能會加強在主要的全球貿易路線南海的軍事活動,試圖藉此與美國鬥爭。

中國對所有南海、島嶼和資源主張擁有主權。國際法庭在2016年裁定中國這些主張沒有法律依據,北京拒絕該裁決,並在南海一些島礁上建立軍事設施。

4月下旬共軍曾「驅趕」一艘美國驅逐艦

今年4月下旬,中國表示曾「驅趕」一艘航行在西沙群島附近的美國驅逐艦。204G4美國五角大廈(國防部)表示,該行動已按計劃完成,-6C.4Y945月下旬在這些島嶼附近進行類似演習。

盟國也參加美軍最近在南海進行的一些軍事演習,包括4月在澳洲海軍進行的實彈演習以及6月在日本海進行的機動訓練。

華盛頓美國企業研究所智庫的中國問題專家馬斯特羅(Oriana Skylar Mastro)說,她贊成美軍加強與南海同盟國的軍事演習行動,以對抗中國的擴張主義。

但是,馬斯特羅警告:「特別是如果香港的政治局勢惡化,和平統一台灣的機率更小。」,為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有在南海地區採取更大膽軍事行動的動機,這將升高美中對抗的風險。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7067624
《事發之室》的波頓:如何從美中台關係看這本「抱怨之書」?
2020/07/04 12:57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事發之室》的波頓:如何從美中台關係看這本「抱怨之書」?

2020/07/04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一向與台灣親密交好的波頓,2012年曾以個人名義訪台。當年除了與時任的馬英九總統會面,波頓也拜會民進黨與時任黨主席蘇貞昌交流。 圖/聯合報系資料圖庫

文/李可心、陳方隅

川普前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在6月23日發行的新書《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The Room Where It Happened : A White House Memoir)在書摘曝光後就引起全球媒體關注,長達577頁的內容記錄著波頓在任的17個月間(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川普和其閣員、以及外國領袖們之間的種種幕後故事。

▌前情提要:〈「川普求習近平『幫連任』!」美國前國安顧問波頓的回憶錄風暴〉

《事發之室》被兩黨人士大力批評(大致上的批評:有些共和黨人覺得他背刺、為了阻止川普連任,民主黨人批評他不願作證彈劾案,卻為了錢而出書),但美國各大媒體書評是好壞皆有(註:《芝加哥論壇報》《紐約時報》等評價較低;《華爾街郵報》《每日電訊報》等評價較高)。

這本書的重要之處,就在於波頓的層級之高(國安顧問是總統的首席幕僚)且又是如此貼近川普總統、過去歷練之豐富,因此引起許多媒體報導。我們在此為台灣的觀眾們導讀這本書,並且提供美國台灣觀測站的編輯群想法。

6月23日發行的新書《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引起全球媒體關注,長達577頁的內容記錄著波頓在任的17個月間(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川普和其閣員以及外國領袖們之間的種種幕後行為。 圖/法新社

波頓這本書的重要之處,在於波頓的層級之高(國安顧問是總統的首席幕僚)且又是如此貼近川普總統。圖為2018年12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G20峰會。 圖/路透社

波頓的《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整體以日記體方式呈現,敘事方式大致上如下:

「3月6日,我再次與川普會面,我在西翼大廳等待時,電視上播著記者問他(川普)為什麼認為朝鮮已經準備好要談判了?川普高興地回答『我』(Me)...

...大約在4點40分我到了橢圓形辦公室,再次坐在那極度乾淨的堅毅桌(Resolute desk,總統辦公桌)前,就在凱利(John Kelly,白宮幕僚長)進門時,川普對我說:『是你,還是我要求辦這次會議的?』我說我有要求,他回答:『我以為我要求的,但我很高興你來了,因為我想見你』我們開始談論朝鮮議題...

...我不確定川普有沒有聽懂我在講什麼,但我也提到了朝鮮賣化學武器的報告...」

從以上舉例,基本上就能大致了解為什麼許多美國媒體的書評人會在看完書後,強調了波頓「超詳細筆記狂」(A copious notetaker)以及「自我為中心」(Self-importance)的特徵。波頓直接將自己的筆記與日記彙整成書出版,可能是為了搶在11月大選前,拉下川普的支持率,然而鉅細彌遺的時間、地點和對話紀錄,再加上寫作方面缺少分析以及論說,龐雜的詳細記事對於一般讀者而言,恐怕一時難以消化。

2018年,在白宮旁聽總統川普「敘利亞政策記者會」並狂做筆記的時任國家安全顧問波頓。 圖/路透社

▌「爆料」其實並不意外

許多的媒體在談論《事發之室》時,都以「爆料」一詞形容書中內容,不過觀測站以及許多美國評論家皆對波頓所爆的料,包括川普的各種言行、對盟邦國家的不在乎,對於新疆集中營香港議題的忽視,與中國領導人的互動方式,以及川普個人善變和難以預測的決策模式,常常和自己的團隊成員反目成仇等等,其實都不感到意外。

長期觀察川普的行事和決策作風,川普在政治操作和外交談判場合上,皆貫穿著他在自己的暢銷書《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Deal)中的商業談判原則。根據筆者的觀察與解讀,對川普而言,美國的政治外交事件皆為交易或談判,而川普身為美國總統,就是要用他的商業談判技巧,為美國在國際場合上談下以「美國優先」的合約,因此盟友關係和人權議題在談判桌上皆為籌碼。

由此可見,波頓所爆出的川普決策內幕,並不違反川普的行事作風,過去也已經有很多報導或者專書到這些事情,只是這次是由前「國安顧問」這個總統首席幕僚來再次證實。

長期觀察川普的行事和決策作風,川普在政治操作和外交談判場合上,皆貫穿著他在自己的暢銷書《交易的藝術》中的商業談判原則。圖為2019年法國舉行的G7高峰會。 圖/路透社

不過,《事發之室》也並非無爆點,仍然有不少內容令人震驚——例如備受媒體討論的「川普詢問芬蘭是否是俄羅斯的一部分」以及「川普點頭贊成習近平在新疆蓋集中營的行為」等,顯見川普平日不只和自己的閣員們關係緊張(而且往往奠基於錯誤或不足的事實認知之下),且對許多重大議題並不關心。例如擔心影響與中國貿易談判,而反對針對新疆集中營相關官員實行制裁,這等同於是拿人權議題來換談判順利。

波頓這本書中談到台灣的部份篇幅相當少,最大的爆料可能是川普曾經要求暫緩F16戰機的軍售案,理由同樣是怕會影響到與中國貿易談判。但以這個事件來說,其實當時《時代雜誌》就報導過軍售案延遲,因此也屬於「不意外」的類別。

只是現在我們知道更多細節:例如當時是國務卿龐佩奧(Mike Pompeo)帶著南卡羅萊納州的相關人士(F16產線在南卡)去說服川普趕快批准軍售。至於許多台灣媒體所著重的:「川普很可能會出賣台灣」,這其實是波頓的個人推測意見,而非事實陳述。

川普曾經要求暫緩F16戰機的對台軍售案,理由同樣是怕會影響到與中國貿易談判。圖為駐韓美軍的F-16軍力展示。 圖/美國空軍資料圖片

▌欠缺脈絡分析

在回憶錄中加入立場解釋,能讓波頓的書更加分,並讓讀者更能理解波頓的批評。波頓一直以來的強硬好戰作風,早就已經讓許多選民(尤其是自由派人士)相當不滿,在離開川普內閣後出版《事發之室》,事實上是個相當好的機會,讓反對他的民眾了解自己強硬的外交政策。

然而波頓用了絕大多數的篇幅批評川普的作為,對自己為何選擇強硬立場的背後判斷則著墨甚少,甚至就算有明顯可以解釋的空間時,也未多做註解。

例如在提到川普比起國務卿龐佩奧,認為中國在北韓議題上的角色更為重要時,波頓就在書上寫道:「我覺得龐佩奧的評估比較精確。」然而波頓對於他的判斷並沒有任何解釋。又例如在提及委內瑞拉動亂時,書中寫道:「我(向川普) 解釋為什麼軍事介入不會是個解決方法」,然而隨後也沒有點出更細緻的解釋。這也可能是導致全書的波頓陳述,有許多事實有待驗證、甚至又引發外界爭議的原因。

就算背景與政策思考的解釋可能會觸及洩露國安的疑慮,但過去也曾與老布希小布希共事過的波頓,絕對更有立場提出建設性的建議或有用的比較。

波頓之於「伊拉克戰爭」的主戰派經歷,一直是他政壇與公眾影響力的最大汙點,但在新出版的回憶錄中,波頓並沒有對讀者釐清「自己為何總是超級鷹派」的理路與原因。圖為2008年11月,美軍在伊拉克的巴古拜執行清鄉追捕。此地留下的怨恨,日後也成為ISIS的發跡大本營。 圖/法新社

我們或許可以拿相當具爭議的國安顧問和國務卿老將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做比較。季辛吉在退役後的著作豐富,雖然其中不少論述也引起諸多批評,但在季辛吉個人的書中,每每敘述到一場國際談判或外交會談時,都會提到他當下的思考邏輯以及顧慮,並且分享該用什麼樣的技巧促使談判成功,縱使讀者不一定能認同季辛吉的思想與做法,但仍能夠從中認識當時的談判背景、了解決策背後的顧慮。

而筆者認為,由在柯林頓時期擔任白宮顧問的曼德爾邦(Michael Mandelbaum)所著的《美國如何丟掉世界?》就是退役高官著書中的典範。

該書點出了美國在後冷戰時代外交政策的諸多錯誤,不僅記錄了他在國際外交場合上的第一手經驗,還對不同國家的歷史社會結構背景,以及各個外交政策在不同歷史背景下失利的原因做出深入的分析,讓讀者能更清楚制定外交政策時應當思考的層面。

相比之下,《事發之室》全書中充斥著波頓個人對川普以及其他政治人物的批評——縱使這是波頓的出書目的之一,但就內容的縱深來說殊為可惜。

背景與政策思考的解釋可能會觸及洩露國安的疑慮,但過去也曾與老布希、小布希共事過的波頓,絕對更有立場提出建設性的建議或有用的比較。 圖/路透社

▌影響川普的外交政策?

《事發之室》的內容仍能對未來美國的外交政策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畢竟過去猜測的內容如今由一位川普任內任期最久的國安顧問在書中揭露、確認。其次,由於書中暴露了川普與內閣們之間的嫌隙,又揭露了許多川普私底下對其他國家元首(包括金正恩梅克爾等)的大肆批評,縱使過去早有傳聞川普對其他國家領導者的尊重程度不高,但由波頓親自背書的證實,仍會讓川普在外交場合上更難做人,讓美國在國際上更不受到信任。

《事發之室》勢必會影響美國民眾對川普行為的解讀,進而影響到對外交政策的觀感,甚至於改變政客們的政策走向。例如,書中提到川普要求習近平協助他連任,因此「要求中國多買農產品」。美國發起貿易戰以來,雙邊貿易的確有所下降,但整體貿易逆差不減反增,而且其中農業部門是損失最多的部門之一,而這又是川普陣營支持者集中處,因此川普很在意中國是否能趕快履行承諾,多購買農產品。

這些事情以往可能會被視為消除中美貿易逆差的努力,但現在各種強調與中國交流的相關政策,對美國人民來說反而已經變成負面標籤。人們不再認為與中國交流愈多就愈有正面效果,更不認為與中國做生意就一定能發大財,這不管是對白宮的貿易談判團隊,或對中國的宣傳部門來說,可能都是相當傷腦筋的事。

國發起貿易戰以來,雙邊貿易的確有所下降,但整體貿易逆差不減反增。圖為公開砸爛iPhone,以宣示「反美貨」的中國抗議者。 圖/美聯社

▌美中台關係變化

波頓的《事發之室》,應該如何把這本書放到現在美中台關係變化下來談?

川普政府的確提出很多重大外交策略,尤其像是開始正視中國的競爭與潛在威脅,改寫了近三十年來美國的中國政策主軸「交往策略」(engagement policy)。但因為川普本人太過於多變,同時國內仍然在辯論到底該怎麼對付中國,光是川普政府裡面的不同部門,就有很多不同派別立場,以致於美國很難說服其他國家一起加入抗衡中國的行列。

事實上,波頓指出來的各種小細節、對話,剛好就是目前為止川普政府對外政策的最佳寫照:

「缺乏主軸以及實行政策的能力。」

川普政府對外政策的最佳寫照:「缺乏主軸以及實行政策的能力。」圖為川普參加2020年7月2日的「美國精神展示會」(Spirit of America Showcase)。 圖/路透社

一方面美國這三、四十年來的主流思想很難一夕改變(許多人仍然不覺得中共是威脅),二方面是現在與中國的經濟依賴實在太深,例如中國仍然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相當於金主的角色(尤其2008金融危機後,當時布希總統還邀請胡錦濤一起救市),而且行政部門在制裁中國的時候,也必須考量到廠商們受影響的程度,還有手上是否有資源可以幫助廠商回流等等,但目前在聯邦政府層級,幾乎是沒有的。

這相當程度地解釋了,為什麼波頓本人代表的對中國絕對強硬的「鷹派」想法,一直以來都不是主流觀點。

從波頓的強硬立場出發,他自然會對川普這樣不以理念為最高指導原則的行事風格,有許多不滿;在各種強硬政策主張的背後,要面對不同部門的意見(例如財政部以經濟影響程度為出發點,自然就會比較「鴿派」),當然會有更多的挫折。這是本書寫作背後的重要背景之一。

雖然川普的多變態度和缺乏中心思想,一直都很符合他在商業談判上的風格,但是在國際事務上除了政治經濟軍事等「硬實力」,還有很重要的「軟實力」,即透過理念來說服他人。這是川普政府到目前為止在國際上最缺乏的部份,以強硬風格著稱的波頓,其實從過去擔任其他職務(例如駐聯合國大使)的經驗來看,孤鳥路線常常讓他不得人和。從這次出書的內容以及呈現方式來看,他的態度始終如一。

這相當程度地解釋了,為什麼波頓本人代表的對中國絕對強硬的「鷹派」想法,一直以來都不是華府的主流觀點。 圖/路透社

最後必須提醒兩個重點——首先,分析美國對外政策時,除了國會之外,還要看整個團隊,尤其負責相關事務的官僚人物的立場(例如以中國或台灣政策來說,要看國務院,尤其是東亞與太平洋事務局,或者是國防部主管東亞事務的助理部長等),而不只是看總統一個人。

第二,波頓的書中指出一個很重要的觀點:中美關係之間轉向競爭關係,是整個制度和體制層面的競爭,而這並不是一兩個貿易協定就可以解決的事。

台灣讀者們有時候會落入簡單的二分法,例如認為美國現在要準備消滅中共(其實這從來都不是美國政策目標),或者認為美國要把台灣賣掉,但其實從沒人講清楚是怎麼個「賣」法。對台灣的關係是規範在美國國內法裡面,絕無可能讓台灣落入中共的控制當中。上述這些分析方式都太過一廂情願,而且沒有看到國際關係變化背後的結構性因素。

美國現在首要著重的是,如何才能讓中國達成真正的開放市場,並且停止再以偷竊智慧財產、大幅補貼國有企業的方式來達成市場競爭。而中美之間演變成競爭關係並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背後牽涉到全球化、貿易開放後的贏家輸家、以及地緣政治上的權力競逐等等。政治人物們的分類更不是親中或者反中這麼簡單。但就是因為中美關係的轉變背後有許多結構性因素,所以也不是短期內一兩個人事變動就會改變的方向。

在這位曾是「史上最挺台的國家安全顧問」波頓所帶來的政壇風波當中,提醒人們去注意到整個結構轉變,或許是我們從中學到最大的啟示。

與台灣關係極為密切的波頓,絕對是「史上最挺台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左上)2012年6月,回到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院」(AEI)任職的波頓,率學者團訪台,並會晤時任總統馬英九。(右上)2002年9月,時任第一夫人吳淑珍率團訪美,並在波頓曾經任職的AEI發表演說,當時的波頓已是小布希政府的國務院次卿。圖中的時任立法委員蕭美琴,目前已是台灣駐美代表。(左下)2007年8月,已辭去駐聯合國大使職位並離開小布希的波頓再度訪台,與時任民進黨主席游錫堃交換名片。(右下)2020年7月,甫出版回憶錄《事發之室》的波頓。 圖/聯合報系資料圖庫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川普求習近平『幫連任』!」美國前國安顧問波頓的回憶錄風暴

白宮鬥垮了「戰爭狂人」:川普閃電開除國安顧問波頓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7067134
美機遭驅離? 陸方披露美電偵機今晨短暫進出巴士海峽
2020/07/02 13:21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機遭驅離? 陸方披露美電偵機今晨短暫進出巴士海峽

2020-07-02 12:06 
大陸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成立的「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畫」(SCSPI)推特上午貼文披露,美方一架EP-3E電偵機,上午在八點零一分到四十三分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內,在巴士海峽附近來回穿梭。圖/SCSPI推特

大陸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成立的「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畫」(SCSPI)推特上午貼文披露,美方一架EP-3E電偵機,上午在8點1分到43分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內,在巴士海峽附近來回穿梭。

美軍EP-3E「白羊座」電子偵察機近半年來密集出現在巴士海峽與我西南空域,朝南海方向進行偵巡。「中」美雙方近來頻在該處空域透過偵察較勁。各民間追蹤航機的推特或APP常發布相關機次行蹤,但多半僅紀錄美方軍機進入該空域時間,不曾完整紀錄軍機進入與離開時間。陸方這則貼文是否暗示美機遭到阻滯迅速離開當地空域?不得而知。

根據SCSPI披露的航跡,這架編號156511的EP-3E電偵機,航跡紀錄顯示其8點19分37已穿越巴士海峽,但8點20分40秒折返,8點43分58秒就被紀錄到已循原路穿出巴士海峽。

這架EP-3E偵察機隸屬美國海軍VQ-1中隊,平日可執行SIGINT(signal intelligence)信號情報收集任務。

EP-3E電偵機。圖/取自美國海軍官方網站檔案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7066463
解放軍近期頻擾台 陸官媒央視:加速解決台灣問題!
2020/06/28 09:41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解放軍近期頻擾台 陸官媒央視:加速解決台灣問題!

2020-06-27 21:38 解放軍
我空軍18日上午偵獲中共殲10、殲11型戰機,進入台灣西南空域。圖/中共空軍微博

中共解放軍軍機近期頻擾台,今日大陸官媒央視發布「海峽時評」,表示這是對美方挑釁的回應與反制,並且是對台獨的警告,並稱民進黨政府變本加厲與美國軍事勾連,夢想「倚美謀獨」,只會促使大陸加緊練兵備戰,加速解決台灣問題。

據央視新聞的「海峽時評:解放軍劍指『台獨』,『倚美謀獨』必成炮灰」的文章指出,從6月9日美軍運輸機飛越臺灣、升高挑釁層級以來,解放軍軍機已經8次進入台灣西南空域,這是用短時間內的密集行動正告美方,想通過「切香腸」的方式,來危害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完全是癡心妄想;同時警告台獨分裂勢力,「倚美謀獨」是死路一條。台獨勢力如果膽敢玩火,必定淪為炮灰、徹底毀滅。

文章直接表態,「來而不往非禮也!近期解放軍頻頻亮劍台海,是對美方惡劣挑釁的回應和反制。」批評美方是在防疫不力的情況之下,要渲染中國威脅,以轉移其國內的矛盾。

文章指出,一段時間以來,美軍驅逐艦、偵察機、無人機等在台海地區是在大刷「存在感」,「甚至扯掉所謂『航行自由』的遮羞布,直接派軍用運輸機飛越台灣」。對於這種挑釁底線的行為,解放軍始終保持高度戒備,並稱有堅定的意志、信心與能力維護國家主權與完整。

接著文章轉而批評民進黨政府,稱當別國對美國的「印太戰略」避之唯恐不及時,「民進黨當局卻拼命往『印太戰略』的圈子裡鑽,與美國一些勢力狼狽為奸,與宣導和平、合作的大陸搞對抗,逆歷史潮流而行,最終站在了廣大民眾的對立面。」。

文章說,「不作不死」,民進黨政府變本加厲加深與美國軍事勾連,夢想「倚美謀獨」,只會促使中國大陸加緊練兵備戰、加速解決台灣問題。並說此前有日本媒體指出,解放軍可能在今年8月實施以奪取東沙島為想定的軍事演訓。民進黨政府聞訊後宛如驚弓之鳥,急忙增強東沙島戰備,並派出海軍陸戰隊進駐東沙島,以防大陸借軍演之機奪島。

文章最後警告,「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對於同胞而言,解放軍強大的戰鬥力意味著滿滿的安全感。」如果台獨分子不把自己當同胞,一再突破作為中國人應有的底線,那麼,解放軍的戰鬥力就是隨時可以化作實現祖國統一捍衛國家尊嚴的實力,台獨勢力企圖「倚美謀獨」的結局必然是加速自取滅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7065026
「如果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最可能的熱點就是台灣!」
2020/06/26 21:16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如果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最可能的熱點就是台灣!」華府智庫戰略專家呼籲:美台應加強軍事合作

風傳媒
15.8k 人追蹤
追蹤
李忠謙
2020年6月26日 上午11:10
檢視相片

隨著新冠病毒讓中美關係再度惡化,兩岸之間的情勢也在蔡英文總統第二個任期開始後轉趨緊張。過去兩週中國戰機已8次進入台灣西南空域,無論警告對象是持續在台海巡弋的美軍,還是不願接受「一個中國」原則的台灣政府,解放軍的行動都讓台海衝突的風險劇增。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的戰略專家克羅尼(Matthew Kroenig)指出,在當前情勢下,美台雙方更應該加強軍事合作,因為要是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最可能出事的熱點就是台灣。

克羅尼曾在五角大廈的防長辦公室任職,目前則在喬治城大學擔任政府和外交事務教授,他也是大西洋理事會斯考克羅夫特戰略與安全中心的副主任。他最近出版的新書《大國競爭的回歸:從古老世界到美國與中國的民主和威權對比》(The Return of Great Power Rivalry: Democracy Versus Autocracy from the Ancient World to the US and China) ,談到雅典與斯巴達、中世紀的威尼斯、20世紀的英國德國、以及冷戰時期的美俄,並且主張民主國家比獨裁國家在大國競爭中更具優勢。

檢視相片
克羅尼與他的新書《大國競爭的回歸:從古老世界到美國與中國的民主和威權對比》。
更多

克羅尼與他的新書《大國競爭的回歸:從古老世界到美國與中國的民主和威權對比》。

克羅尼指出,許多民主國家都是原本的規模較小,但後來卻出現「爆發性力量」成長到更大規模,包括古希臘的雅典、羅馬,以及二十世紀的美國都是如此。克羅尼也據此主張,台灣的發展遠景可能比中國共產黨更好,「我們見過小的民主體制從小規模到後來成為領先強權,甚至還推翻原先更強大的獨裁對手」。不過中國在當前的兩岸乃至世界局勢,都漸次展開了大膽的敵對性行動。

新加坡國際戰略研究所亞太安全資深研究員葛蘭姆(Euan Graham)就認為,中國在這波新冠疫情中並未收斂軍事作為,反而在台海、南海、東海、甚至中印邊境咄咄逼人。葛蘭姆表示,這顯示北京採取了「戰略性機會主義」,對於發生風險「高度容忍」,對於自己在印度或其他地方越來越不受歡迎,也完全不在乎。葛蘭姆甚至認為,如果未來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最可能的熱點就是台灣。

 

看好台灣長期發展的葛蘭姆面對當前的台海局勢,他對《美國之音》表示,雖然美國對台灣有安全承諾,但那並不是正式防禦條約,中共可能認為美台關係遠遠不比上美日與美韓之間的同盟條約。克羅尼24日在全球台灣研究中心也指出,近年中國軍力大幅擴張,有反艦飛彈及潛艦等讓美國難以防衛台灣的能力,因此美台應該在防務上增加合作,確保中共不敢對台動用武力。

克羅尼說,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是要確保中國無法以武力改變現狀、不敢對台灣動用武力。隨著民主和威權的地緣政治對抗,小規模民主的台灣在大國的競爭當中,最好的生存途徑就是繼續走在目前這條正確的道路上,與更多像美國這樣的民主領先國家發展夥伴關係,堅持自己的民主價值。畢竟世界上的民主國家,相對於它們的獨裁對手,總是享有更為深遠而持久的優勢。因為威權體制中的獨裁者追求個人權力而非國家治理,對內部控制的需求遠超過其他,威權體制相互間難以信任,因此也難以結交盟友,這些都是威權體制難與民主體制的重要因素。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南海風雲》中國報告直指美軍部署亞太破壞和平 專家警告爆發衝突風險更勝以往
相關報導》 中國軍機為何頻頻進犯台灣空域?白宮前國安官員:台灣是習近平軟肋,他不能不有所行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7064744
頁/共51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