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2007.07.30林倖妃/台北報導
七十四歲的楊先生牽著七十二歲智障妹妹的手,顫巍巍地進入智障者家長總會,「因為媽媽臨終前的交代,我照顧妹妹到現在。可是,我也老了、又得了癌症,不知道妹妹該怎麼辦?」全國有超過八萬個家庭,正承受這種不能說再見、又不能解脫的苦。
包袱沉重社福漏網之魚
楊老先生的一句話,點出家有智障者父母的心聲,其中約兩萬兩千個智障者已在四十五歲提前老化,九成三都是在家照顧,由家中七、八十歲的父母擔負責任,也成為父母一輩子都無法卸下的包袱。這種「雙重老化」現象,成為國內社會福利網的漏網之魚。
隨著國人平均餘命延長,加上醫藥進步,身心障礙者、尤其是智障者的壽命也愈來愈長。智障者家長總會副主任劉佳琪表示,一般人在三十五歲尚是青壯年,但智障者在相同年紀已出現老化現象;四十五歲時,身體功能急遽退化並出現病痛,但整體平均壽命和正常人相差不到五歲。
謝佳琪說,很多父母不願意拖累其他子女,以為自己可以照顧一輩子,最後才發現,自己也承受老年病痛折磨,無法繼續承擔。但這條照顧的路沒有終點,老年智障者根本無處可去。
南投雲林情況最為嚴重
智障者家長總會的調查顯示,國內八萬多個智障者中,約一萬五千人超過四十五歲,若合併多重障礙,則超過兩萬兩千人,以南投縣和雲林縣情況最嚴重,各占廿八%和廿六%。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王國羽研究,九十三%老憨兒都仰賴父母,其中七成是媽媽單打獨鬥,僅七%因父母再也無法照顧而被送到機構。
楊伯伯牽著妹妹到智總時,他跟工作人員說,母親臨終前千叮萬囑要他好好照顧妹妹,他也答應了。但現在他年紀大,全身病痛又有癌症,恐怕再也無法撐下去,兒子又不願意接手,他希望能為妹妹找個機構終老。
智障養老社福機構拒收
政府近年開始注意到智障和身心障礙者的早期療育、就學和就養等,聯合勸募協會秘書長周文珍說,實際上十八歲以下者僅占四分之一,「養老」才是真正的大工程。但照顧成本相當高,政府對全日型養護一視同仁,每人每月補助兩萬元,而年紀大的智障者功能退化易生病,很多機構根本不願意「自找麻煩」收留。
劉佳琪嘆氣說,卅五歲這一代智障者是社會進步的「犧牲品」,他們小時候,社會沒有早療觀念,就學時學校拒收,更沒有輔導就業。如今他們開始進入老年,仍然是父母照顧,社會福利網永遠無法照顧到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