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路收費路邊停車格位,實施時段性禁停,許多民眾因為不知情而遭到警方拖吊。(記者洪敏隆攝)
停管處研擬不收停車費
〔記者洪敏隆/台北報導〕台北市公有收費停車格位實施時段性禁停的路段共有十八處,許多路段高居尖峰時段拖吊排行榜前十名,民眾抱怨時段性禁停車位陷阱多,標誌標線不易辨識,既要繳停車費又要付罰款,根本就是狠剝市民兩層皮。台北市停車管理處表示會檢討政策,研擬這些路段非禁停時段不收費,以免造成民眾混淆。
台北市交通警察大隊不諱言時段性禁停路段,是尖峰時間拖吊的重點區域,台北市時段性政策早在民國八十九年實施,那時僅規劃四條路段,其餘路段都是這兩三年才新增,包括長春路、民權東路、大業路及民生西路等,立刻成為拖吊排行榜的常客,例如短短兩百公尺路段的長春路,今年五月光下午五時至七時,就拖吊多達六十八輛車,有三個路段實施時段性禁停的民權東路,拖吊也多達五十九輛。
台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設施科長劉嘉祐表示,實施時段性禁停的路段是考量尖峰時段的交通流量和道路條件,非尖峰時段則因民眾有停車需求且交通流量不大,因此由停管處實施收費管理。
標識不清楚易造成誤導
家住大同區的羅先生說,除非是長期住在時段性禁停路段附近的民眾,否則不會知道公家劃設的收費停車格位,竟限制停車時間,而且市府只是在實施路段前後兩端設置標牌面,還有在格位上標註禁停時段,「鬼才會注意得到」。
既收費又開罰單惹民怨
曾經在禁停時段在長春路遭拖吊的陳小姐說,到拖吊場領車時,發現車窗上還夾著停車費差點昏倒,因為她的車是下午五點零五分被拖,停車繳費單開單時間是四點五十分,相隔短短十五分鐘,既開停車費又開罰單,根本是狠敲市民竹槓。
交通局官員私下透露,交工處原先希望這些時段性禁停路段,可以比照部分學校周邊道路,以劃設紅黃線及立牌方式,規定哪些時段禁停,其餘時段則開放免費停車,這樣可以避免「停車位」誤導民眾,但因為停管處早已實施收費,不願放棄增加收入的機會,才會續收停車費。
自由時報 96 06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