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遺產》(The Inheritance of Loss)的故事發生在1980年代,正值印度境內作為少數民族的尼泊爾人獨立運動爆發之際。小說的主人公是一位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的退休法官派特爾(Jemubhai Popatlal),他和成了孤兒的孫女賽(Sai)、家庭廚子一起住在喜馬拉雅山山腳下噶倫堡(Kalimpong)的一所古宅裡。法官有一桿獵槍,還有英國食品,因此成為打家劫舍的尼泊爾人光顧的地方;16歲的賽愛上了她的數學老師吉延(Gyan),但吉延是尼泊爾人,後來捲入獨立運動;廚子的兒子比居(Biju),是遠在紐約的非法移民,他的故事成為小說另一條平行發展的情節線索。
德賽伊在《失落的遺產》中描寫的,幾乎都是無力無根的小人物,他們感到時代脫節了,地方錯位了。但是,他們的命運卻可以引起讀者思考當代重大的國際問題與箇中關聯:後殖民,階級差異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族群矛盾和暴力活動,多元文化和全球化。誠如本屆布克獎評委主席李(Hermione Lee)指出:「德賽的不尋常之處,是她具有承繼文學遺產,尤其是奈保爾、魯西迪和納拉揚(R. K. Narayan)的意識,但她的拓荒是有創意的。」據德賽伊本人的解釋,書名中的「失落」,表示出她的小說人物在印度的迷失、困惑或失去信心,這種迷失感彷彿傳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是一種在東西方文化的夾縫中生活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