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您一開始看《神鵰俠侶》時,是否會產生一個疑問;以郭靖、黃蓉之能,為何會讓兩代世交的金蘭兄弟楊康之子楊過,淪為乞丐般的偷雞摸狗之孤兒?難道,為國為民、助人於危難之俠義精神,只適用在不相干的第三人,而無法及於周遭的親朋好友?還是,金庸為了增加小說的戲劇性,而忽略了處理這層關係呢?
有人說,郭靖之所以不去找楊過母子,是因為桃花島上有郭靖的大師父柯鎮惡在,要我們這位飛天蝙蝠不時對著仇人(楊康與歐陽鋒殺了他五位結義金蘭--江南五怪)之子,想必他心中不會痛快。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先弄清楚時間順序;郭靖在回桃花島後,雖幾次去接柯鎮惡來頤養天年,但柯鎮惡愛與市井之徒為伍、鬧酒賭錢為樂,不願過桃花島上冷清清的日子,始終推辭不來;而柯鎮惡後來之所以不請自來桃花島,是因為連賭連輸、欠下一身債、為避債而來;然而,柯鎮惡來到桃花島之時,至少也是在郭芙五歲之後的事。若說郭靖擔心找了楊過母子來後,會讓大師父不開心;那麼,請問在柯鎮惡還沒來桃花島的這幾年間,郭靖不去找楊過母子,又如何解釋呢?
關於,楊過為何會淪落為江湖孤兒一事,我們得回到前面的《射鵰英雄傳》來看它;在《射鵰英雄傳》第四十回,郭靖、黃蓉在上饒,救了差點遭彭長老玷污的穆念慈,並為穆念慈剛出生的孩子,取名楊過、字改之,臨別時,郭靖、黃蓉贈與穆念慈不少銀兩,作為母子倆渡日之資,郭靖並勸穆念慈回臨安去,穆念慈只是搖頭不語...
穆念慈為何不回臨安?最主要是「她不願見人」!因為,她在鐵掌峰失身於楊康,待得知楊康為了功名前程、只願助金危宋時,她只盼回到臨安故居荷塘村(離郭楊二家故居牛家村十五六里),但行至上饒,便生下了楊過,索性便在林中捕獵採果為生;所以,她未婚生子,若回故居的話,實無臉見鄉親也!而且,以她從小就跟隨穆易(楊鐵心)東奔西跑慣了的習性,「隨遇而安」又有何不可呢?
因此,在穆念慈不願回臨安,郭黃又留下不少生活費用,而且好歹穆念慈也打過招親擂台,尋常人也欺侮不了她...等等之情況下,為國為民的郭靖,又能再怎樣處理她母子二人之事呢?其後,郭黃二人在桃花島養兒育女,古代交通又不便,再加上到了《神鵰俠侶》時,楊過是出現在嘉興,可見穆念慈不可能長住在上饒的那個森林中...凡此總總,郭靖、黃蓉二人,又有多大能耐可以照顧到楊過呢?
或許有人要說,黃蓉是當時的丐幫幫主,丐幫幫眾人數眾多又散居各地,要把穆念慈找出來、照顧楊過母子倆~若不是黃蓉從中作梗,而郭靖又怕老婆(聽說金庸三版正是這麼改的,哀哉!真是畫蛇添足啊!)~應該不是難事吧?
只是,不知各位還記不記得,在《射鵰英雄傳》郭靖背黃蓉到一燈大師那療傷後的回程裡,碰到道姑打扮的穆念慈,說起她在鐵掌山把持不定而失身於楊康、又聽楊康親自說出大金滅宋後的皇太子夢,使得她心如死灰...後來,黃蓉聽說她要回臨安,喜道:「姊姊,我們要回桃花島,正好同路。咱三個兒便一塊走罷,道上也熱鬧些。妳若不嫌棄,一路上我跟妳說幾套武功。」穆念慈搖了搖頭,道:「不,我...我一個人走。妹子的好意可多謝了。」...穆念慈快步走遠,頭也不回的去了。
從上述這段,以及《射鵰英雄傳》全書綜合來看,穆念慈是一個獨立、自主性強、而且性格相當執拗之人(如在比武招親之時,被楊康輕浮戲弄著,仍執意認定楊康是她的真命天子);由此看來,就算郭靖真的動員了人力物力把其母子在事後找出來,穆念慈又怎會接受郭靖的任何安頓呢?況且,郭靖也不是不了解楊康的為人,若真的把楊過母子接了來,穆念慈經常面對著郭靖,難道不會因此而對比出楊康的不堪,使得她更是觸景傷情?
另外,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在《射鵰英雄傳》全書最後,也就是郭靖黃蓉最後一次遇著並救了穆念慈之前不久的華山二次論劍會場上,郭靖才由洪七公教訓裘千仞的話中,想通了「練武殺人對不對」這個人生大關節(只要將一身武功用於仗義為善,又何須將功夫拋棄忘卻?)。
在此要說的是,郭靖在上饒最後遇著楊過母子之時,既然知道以穆念慈之性情,不可能接受任何人的安頓,而他又留下了不少銀兩;況且,連孔老夫子在三十歲立定志向(三十而立)後,都要經歷十年的時間,到四十歲時才能對自己所立定的志向不再疑惑(四十不惑),我們又如何能期望,當時才想通人生大關節、決定走上俠義之路的郭靖,就已是人人敬仰的為國為民大俠呢?
郭靖當然是在想通、了悟了人生大關節後,與黃蓉回桃花島那幾年間的沈潛,才使得他對「俠義之路」真正的「不惑」(不然,他會懷疑一件事--如找楊過母子、照料她們--對不對、該不該做),這時(才真正有資格)出來行走江湖、行俠仗義的郭靖,一遇到「故人之子」楊過,不是馬上就起了照料之意!?也就是說,《神鵰俠侶》中出現的郭靖,才是大家所熟悉認知的那個為國為民大俠郭靖;而《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還只是未成氣候的大俠郭靖之雛型而已,要以大俠的標準來苛求他(如積極找尋楊過母子並照料她們),那未免過分了些!
我們換個角度來想好了,就算穆念慈臨死前,把楊過交到了郭靖手上,對楊過來說,真的就會比較好嗎?或許啦,可以從此不必再顛沛流離;但是,叛逆本就是楊過的天性,他會因為從小由郭黃二人來帶,就會有所改善、不同嗎?我們可以看看郭芙的例子,她從小就是在郭黃手上長大,難道郭芙有比別的孩子懂事、長大後即不再任性嗎?
再從所能學到的技能來比較,雖然郭靖最後將楊過送到全真教,但留在郭靖身邊的大小武,他們的功夫有比較好嗎?或許您要說,那是資質的問題;不過,以楊過飛揚跳脫的個性,真的能把「降龍十八掌」發揮得淋漓盡致嗎?那黃蓉不是還有打狗棒法?很抱歉,打狗棒法只傳丐幫幫主!
那~郭黃二人不是還有一些其他功夫?哦,您認為那些「其他」功夫,能讓楊過成為頂兒尖兒的一流好手嗎?江南七怪那些功夫,應該還不行吧!黃蓉的桃花島絕學,她自己學到黃藥師的幾成呢,有限吧!九陰真經,郭黃二人學的也不全吧!?九宮八卦、「奇門遁甲」,這個聽起來還不錯,挺合乎楊過聰明的路子,但在當時那個環境、年代,真的會有用嗎?
郭黃二人,對結義兄弟楊康的遺孀、遺腹子,或許尚不能稱為盡心盡力;在遇到十三四歲的楊過後,某些事情的處理上,也容或有所瑕疵;但是,對於所謂的故人之子(類推適用於「晚娘、後娘」),我們又能怎樣呢?管的不好,處理的不當,人家鐵定怪我們;若再受得一句「你憑什麼管我?」或「我們不需要你管」,那真是情何以堪?想必,也只能無語問蒼天罷!
就算,吾等能將故人之子帶好、處理得當,別人或許會認為,那是他本身資質好;假使,故人之子的父輩先人素行不良,人家也會說那是「歹竹出好筍」;總之,對待故人之子,也只能像郭靖對楊過一般,秉著至誠良心、身教重於言教的「仁至義盡」。
在此,不禁有些感慨!就算,不會成為流落江湖的孤兒,不再顛沛流離,能在名家的手下把功夫練得出類拔萃,又怎樣呢?若學得一身好本領,最後卻只能去過那「不足為外人道哉」的二人世界,甚至像獨孤求敗一般,自私的不留下傳人、秘笈,對社會一點貢獻也沒有或不願再繼續貢獻心力...如此之人,又有什麼好慶幸或值得驕傲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