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每事報*
市長:SCFtw2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每事報*】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科學(+人性+宗教)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黃光國vs.曾志朗】2013-10-31 黃光國〈偽科學與爛研究路線之爭〉
 瀏覽12,424|回應11推薦6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tina2008
雇貓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albert8888
㊣冰冰
SCFtw2

.

Chien-Sun Zhao • 4小時前 −

前面有人說:"[黃光國]太多情緒的用語, 不像一個學者該有的發言" ----- 這個人不是虛矯雅痞就是反黃擁曾。

一個正直的人首先該做的是呼籲曾志朗正面為文回應。

學術路線可以爭辯,做人的格調不能打折扣。

曾志朗你站直了說話!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時論─偽科學與爛研究路線之爭-20131031000922-260109
時論 ─ 偽科學與爛研究路線之爭
中國時報 黃光國 2013年10月31日 04:10
(作者為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從今年10月初開始,我便不斷在國內媒體上發表文章,公開叫陣,希望曾志朗院士能夠展現他所謂「研究的正直風範」,針對學術界對其研究結果的爭議,挺身出來,為他自己主張的研究風格展開辯論。許多學術界的朋友看到這一系列文章,都傳言紛紛,打聽我跟曾院士之間是不是有什麼私人恩怨?

我跟曾院士之間確實是有私人恩怨。1996年,楊國樞教授擔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開始積極推動在中央研究院內恢復設立「心理學研究所」。當時大家共同的構想是心理學研究所分「社會人格」和「認知實驗」兩組,該項計畫並經由中研院評議會通過。

楊先生是位行事低調的謙謙君子。當同案通過的法律學和政治學研究所先後成立,心理學研究所的恢復仍然遙遙無期,楊先生便已經卸下副院長之職。曾院士接任中研院副院長之後,他突然變卦,反對恢復設立心理學研究所,而主張成立「認知神經語言科學研究所」。任何人都看得出來:他之所以會有這種主張,一方面是他反對楊先生提倡的「本土心理學」,一方面是他想「整碗捧去」,把心理學研究所變成他個人的勢力範圍。結果心理所恢復案遭到擱置,他卻倒打一耙,到處宣稱:本土心理學是「偽科學」。

我為了推動社會科學的本土化,花了十幾年的時間,研究西方的科學哲學,撰成《社會科學的理路》一書,以之作為基礎,建構「含攝文化的理論」,從事實徵研究。該書出版後,廣受學術界的歡迎,目前已出到第3版。他居然敢說我所推動的本土心理學是「偽科學」,是可忍,孰不可忍?

曾院士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擔任教育部長;二次政黨輪替後,又出任政務委員,官學兩棲,藍綠通吃,位高權重,誰都拿他無可奈何。沒想到,最近他又舊案重提,倡議要推動成立「心理學研究所」,希望由心理學會提出申請。我一向認為:在全球化時代,心理學者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建構「含攝文化的理論」,和西方的研究典範分庭抗禮。多年來,曾院士卻是利用他的權勢,促成多所頂尖大學購買貴重儀器,再由他在幾個大學吸收的「樁腳」教授,負責訓練研究生,套用西方流行的研究典範,大量發表「輕、薄、短、小」的研究論文。這是很明顯的「兩條學術路線」之爭。我因此建議:趁今年心理學會開年會的時候,開個辯論會,大家一起討論台灣心理學未來發展的方向。不料曾院士竟然拒絕了我的建議。

這就讓我感到奇怪了。我主張非西方國家發展本土心理學,對西方主流的研究典範進行科學革命,認為這是心理學發展的第三波,並在英國發行的學術期刊《社會知識學》(Social Epistemology)上,和瑞典倫德大學(Lund University)教授C. M. Allwood進行了長達3年的辯論。我刻意將雙方發表的11篇相關論文掛在美國心理學會「本土心理學推廣小組」的網站上,接受國際學術社群的檢驗。曾院士不但不敢跟我辯論台灣心理學發展的方向,反而到處說我是在搞「偽科學」,我怎麼嚥得下這口氣?

曾院士自詡為「研究的正直風範」代言人,現在我公開指責他的研究取向是在「養小鬼」,用「跟屁型」的「爛研究」在製造「垃圾論文」。他心中的感受,料想亦必如是。可是,他卻兩次拒絕我「在心理學會公開辯論」的要求,這是什麼道理?

我們兩人之間的恩怨,其實也是台灣心理學發展的「兩條路線」之爭,是不可能「私了」的。請曾院士勇敢的站出來,告訴我們的學術社群:什麼是「偽科學」?什麼是「爛研究」?什麼是你自己的「研究風範」?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023671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阿朗用肚皮說了一句話,他說回應是降低格調失身價 / 阿蘭用肚皮說了一句話,她說不理是最好的抵制方法】2013-11-27 徐九華〈曾志朗沒有不回應的權利〉
推薦3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SCFtw2
雇貓

.

Chien-Sun Zhao  •  23天前

不說話,不說話,阿朗他就是不說話
不說話,不說話,阿蘭她就是不說話

阿朗用肚皮說了一句話,他說回應是降低格調失身價
阿蘭用肚皮說了一句話,她說不理是最好的抵制方法

不說話,不說話,阿朗還是不說話,原來他缺了一顆上門牙
不說話,不說話,阿蘭還是不說話,原來她缺了一顆下門牙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127000873-260109
熱門話題 - 曾志朗沒有不回應的權利
中國時報 徐九華/大學教授 2013年11月27日 04:09

「不說話,他就是不說話」。黃光國教授發表近10篇文章和1場演講,公開批評曾志朗院士「是學閥,養小鬼,只會購買貴重儀器,做一些跟屁型的垃圾研究」,並指責洪蘭教授「譯作錯誤連連,是黑心商品」而要求曾志朗夫妻公開辯論開始,每天瀏覽新聞標題、期待精闢回應落空後,這首陶大偉演唱的諧趣歌曲總會湧上口邊 ── 除了曾院士越洋受訪、洪教授發表一篇含沙射影文章外,至今他們就是不說話。

曾院士曾擔任教育部長、文建會主委、政務委員和中研院副院長,現任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總校長,在當今政學界影響力,堪與比肩者寥寥可數。因此當黃教授連續撰文,從一開始單純地批判曾院士缺乏學術研究的正直風範,繼而深入到「本土心理學是否偽科學?」的學術自主與自我殖民的學術路線之爭時,曾院士伉儷已經沒有沉默和不回應的權利,必須給長期受他們領導的學界以及欽敬他們的社會大眾一個說法。

那首歌結尾是:「不說話,她還是不說話,原來她缺了一顆大門牙」。不知道曾院士伉儷缺的是什麼?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038993
【黃光國vs.曾志朗+洪蘭】2013-11-24 黃光國〈權力結構與道德規訓〉
推薦3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雇貓
SCFtw2

.

道德是自我要求,不是拿來說教用的  •  1個月前

的確,道德是應該自我要求的,而不是拿來說嘴批判別人的,洪蘭長期自栩是教育專家,常常透過媒體發表道德言論,乍看還以為她似乎有多清高似的,可是一連萬的爆料下來,才知道原來從她的博士論文、翻譯獎、國科會補助...幾乎每一樣都受人批判是透過裙帶關係取得。這樣的品格不自我檢討,反倒常常對人說教,這不是很奇怪??不該得的東西就不該拿,翻譯不好受人批評就要改過,不懂英文就不要硬要搶翻譯,想要有好名聲要靠自己研究,不要以為翻譯大師的書,如此就可以將自己名聲跟那些大師畫上等號,結果反而誤了那些好書,也誤了英文不夠好去讀原文的讀者知的權利,如果還有良知,請找專人重新翻譯那些書吧!不要再裝死擺爛下去賺黑心錢了。

----------------------------------------------------------
Chien-Sun Zhao • 25天前

『何以息謗?曰:無辯。何以止怨?曰:不爭。』

出自弘一大師李叔同所輯錄的《格言別錄》。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124000721-260109
觀念平台 - 權力結構與道德規訓
中國時報 黃光國 2013年11月24日 04:09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從開始點名發動「批曾」以來,我在《中國時報》「時論廣場」上前後發表了6篇文章,沒有任何反應,反倒是曾夫人洪蘭在《聯合報》「名人堂」專欄上發表題為〈貧窮不可恥,無品才可恥〉的文章,拐彎抹角地說:

「在這個笑貧不笑娼的社會,我們要從小教孩子:嘴長在別人臉上,你無法叫他不講,但是你越反應,他越得意,你不理他,一個巴掌不響,自然就冷下來了。所以『止謗,無辯也』,不理是最好的抵制方法。

我的一位研究生看到這段「奇文」,刻意下了一些「考據」的工夫,指出:「止謗」之說,出自於《中論.虛道》:

「人無賢愚,見善則譽之,見惡則謗之,此人情也,未必有私愛也,未必有私憎也。今夫立身不為人之所譽,而為人之所謗者,未盡為善之理也。盡為善之理,將若舜焉,人雖與舜不同,其敢謗之乎?故語稱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修身,療暑莫如親冰,信矣哉。」

在中國文化裡,「止謗莫如修身」或「止謗莫如自修」,意義都是一樣,反映出儒家「反求諸己」的修養。如今洪女士別出心裁,將之改為「止謗,無辯也」,宣稱「不理是最好的抵制方法」,先為他們夫妻兩人的「不動如山」尋找藉口,然後又指桑罵槐地說:

「口德是修養的一種,俗語說『罵人不揭短』,人怕傷心、樹怕傷皮,不要嘲笑別人瘡疤。其實人生的際遇是說不準的,所謂『十年河東轉河西,莫笑窮人穿破衣』,嘲笑別人,除了傷人,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何必去做損人不利己的事呢?」

我想請教洪女士:曾院士自己指導過的一位研究生,用了幾年的功夫,做了10個以上的實驗,在國內外期刊上連續發表論文,質疑曾院士發表在《自然》上的一個實驗是「神話」,還是「實話」;這是在「揭短」嗎?台大心理系的吳瑞屯教授,用了將近20年的功夫,研究相關議題,最近並在《中華心理學刊》發表一篇數十頁的論文,回顧相關爭議,這是在「嘲笑別人瘡疤」嗎?

以曾氏夫婦在台灣學術界掌權時為人處世的風格來看,他們的學生和同事敢於這樣做,確實「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然而,鍥而不捨地追究一個學術議題,這是在「做損人不利己的事」嗎?多年來,每當曾氏夫婦的學術倫理遭到質疑時,「聯合大學系統」權力結構的上下游,包括中央大學當局、清華大學副校長、教育部長,都會挺身而出,「罩住」她們夫婦。在這種情況下,洪女士有恃無恐地說:「人生的際遇是說不準的」,「十年河東轉河西,莫笑窮人穿破衣」,這難道不是「語帶威脅」的「道德規訓」嗎?

儒家道德修養的原則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對於學術界的嚴肅質疑,曾氏夫婦一方面紋風不動地自我解釋:「止謗,無辯也」,一方面擺出道德家姿態,到處訓人。最為奇特的是,在他們的權力籠罩下,教育部、國科會和中央研究院這些國家級政府機構竟裝聾作啞,傾聽他們夫婦對社會大眾進行「道德規訓」。這難道不是台灣社會特有的奇觀?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038988
2013-11-17 黃光國〈曾院士的integrity〉--- 見不平:『黃的邏輯不通。』『無法被驗証的理論主張終將淡出科學,而成為文學或是美學。』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

見不平 • 7天前 −

黃的邏輯不通。若磁振造影結果與先前行為實驗結果一致,又何來否定之有?他一定沒有去讀曾當年研究的原文,或是只算了有幾頁來支持自己對它所謂「輕、薄、短、小」的批評,內容根本沒看或沒看懂。

人類心智現象如此多元而不穩定,正當以各種研究方法尋求聚合(converging)証據。曾當年以分視野呈現漢字刺激材料,是早期在無法直接測量腦部活動時,藉以間接推論漢字腦部處理方式的一種研究手段;現在有可以直接觀察腦部活動的研究技術,而結果又與當初以分視野研究在理論解釋上一致。

有些研究者的風格在開創新研究方向,探討有趣議題;有些研究者則擅長小心驗証,檢驗別人提出的理論;還有些「言」究者專門出一張嘴,抓住一些自己似懂非懂的議題,大作文章。不是誰都有這種本土時間,跟著名嘴在那裡原地追咬彼此尾巴。

-------------------------------------------------------
Chien-Sun Zhao ---> 見不平 • 7天前 −

黃光國指證明確,事項繁多,請你除1979論文之外再代曾洪二位駁論一二,庶見你的integrity是幸! ^@@^

-------------------------------------------------------
見不平 ---> Chien-Sun Zhao • 6天前 −

先就這一長串「鬥爭」的本質回應你:曾的論文出來三十多年;黃三十年前未公開質疑曾,二十年前未公開質疑曾,十年前也未公開質疑曾;三十多年後黃突然一覺醒來,發現了他眼中台灣最大的學術正直問題。任何人直覺都會問:兩個人有什麼過節?黃自己說了,這一系列對曾的批評確始於私人恩怨,肇因於曾批評本土心理學是偽科學,而這些批評出現在各種場合,包括黃爭取選院士時。你要說黃是為了學術正直而辯,開始用放大鏡看曾,well,我不覺得黃午夜夢迴三省吾身時,想起自己的動機真有那麼「純正」。但這是主觀判斷,就像什麼樣的研究才是科學?本土心理學算不算科學?「輕、薄、短、小」的論文值不值得發表、有沒有實質推動科學進展?同一課題苦磨數十年的研究者值得尊敬,還是「遍地開花、朵朵芳香」的研究者值得讚揚?大家見仁見智。

在工程與自然科學掛帥的台灣學界,具人文和自然科學「整合性」特色的心理學不免為了該靠那一邊而角色尷尬。目前情勢明顯是心理學中與自然科學相近、講求實驗數據資料、作定量分析推論的取向在資源分配上占優勢。這現狀不是任何單一學者倚靠權勢可以造成的,而是學界整體的趨勢;這個取向不單是曾,台大、乃至於其他各大學的心理系中也有多位重量級的學者,共同造就了自然科學取向心理學的強勢。國科會一票主委、副主委和處長又不是冤大頭,不可能憑誰的一句話就要砸數億元到處蓋磁振造影儀,實在是自然科學取向的心理學研究,已經走到了不探究生理機制則難以有所突破的境地。目前全世界學術資源投入最多、一流人才參與最眾、與其他領域整合的可能性最高的,正是探索人類心智生理基礎的神經科學與認知神經科學領域。在這個大方向上,曾以及其他台灣學界領導階層試圖讓台灣能趕上。而洪的大量快速翻譯西方著作,也可見其推廣腦科學科普知識給社會大眾的企圖。當所謂追求「本土化獨特性」的學者還在辯論有沒有必要和西方學界對話,還在倡議「本土vs.非本土」非路線之爭,強烈質疑這些「貴重儀器」的正當性時,中國和西方早已用令人瞠目結舌的資源投入量化取向研究,投入的人才與能量百倍、十倍於台灣。在設法加速迎頭趕上時,為求效率,資源分配的方式與某些作為的精確度容或有所爭議,然而若能有效吸引輿論及社會大眾的興趣,最終吸引資源、造就整個領域的進展,我的偏見是小瑕不掩大瑜。

在我看來,本土化的動機源自於被邊緣化的焦慮;這種焦慮是進歩的契機,但可惜的是同樣的焦慮把它的信徒推向了保守的趨向,言必稱華人或台灣人的獨特性,視採用西方已發展完善的方法與理論為禁忌(有趣的是黃文中多次引用韋伯這個洋人的概念)。我敢大膽預言,如果本土心理學不在理論與研究方法上與西方既存的人格、社會心理學對話交鋒,並且試圖發展出具備神經生理基礎的論述,三十年後它仍然不會自成一完整的心理學體系,仍然只能停留在一種剛起步的大方向主張階段,不會產出任何能有效預測解釋人類行為的模型。三十年後大家回頭看這一陣子單向濫射的嘴砲,以及接下來可能出現的雙方互轟,未來的華人心理學家與心理系學生必當嗤之以鼻:「這些先輩們真是浪費時間。」原因無他:無法被驗証的理論主張終將淡出科學,而成為文學或是美學。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117000699-260109
曾院士的integrity
中國時報 黃光國 2013年11月17日 04:09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030832
2013-11-17 黃光國〈曾院士的integrity〉--- disqus_8yNmtsENgG:『在台灣學術界,這樣的人還蠻多的』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

disqus_8yNmtsENgG • 7天前 −

沒事來講講故事:

在台灣學術界,這樣的人還蠻多的, 我記得二十幾年前我在某國立大學念書時, 學校有一位哈佛大學回來到學校任教, 的確是蠻轟動的, 因為當時回來的人蠻少的, 當時還沒有 internet, 該位老師的學經歷是如何鑑定, 我們學生也不知道,結果等到老師要退休了, 去美國哈佛留學的一個同學有一次無聊用 pubmed 查查該老師過去的發表, 發現該位老師在哈佛根本沒有以任何第一作者或是其他作者發表文章, 唯一一篇文章在波士頓發表, 也是 Boston U, 根本沒有任何哈佛大學的文章, 同學也跑去當時他待的department去問, 結果是一問三不知. 說他們好像從來沒有印象 recruit過台灣來美國留學的人當 faculty, 就不知道當時是以甚麼理由說是從哈佛大學延攬回來的教授,

看看台灣學術界很多教授的學經歷, 你會覺得很有趣, 內行人一看就是灌水, 很多時候博士後研究經歷只有幾個月或是一年, 以生物醫學研究來說, 說真的一年內根本做不出甚麼東西, 有些人在美國甚至兩年內換了好幾個單位, 包括很有名的教授都是如此,

我還看過一篇文章投兩個不同期刊登出來, 他也敢列出來,

還有北部一位非常有名的教授, 發表在癌症最有名最好的期刊, 結果被台灣同行的老師看到文章中數據造假, 寫信去提醒, 最後以 corrigenum 方式解決此事, 沒有 retract, 好像也沒有國科會關心過, 基於不關我的事, 我也是茶餘飯後與太太分享這些有趣的故事, 該篇造假文章第一作者目前為止也是一帆風順, 已經做到副教授,

比較可憐是幾年前那個發表在細胞(Cell)的第一作者, 不僅學位被拔除, 連老師都被波及, 頭髮一夜翻白, 蒼老不少, 讓我想起很久以前張國榮曾經演過的電影: 假如我是真的!!! 的確是台灣現今學術界的翻版!!!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117000699-260109
曾院士的integrity
中國時報 黃光國 2013年11月17日 04:09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030827
【黃光國vs.曾志朗+洪蘭】2013-11-17 黃光國〈曾院士的integrity〉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

Chien-Sun Zhao • 7天前 −
.
黃光國的指證控訴之文在上,我不知道為什麼還有心理學行內行外的"士大夫"寫得出不入流的反黃評論,真是腐爛丫~~~ ^@@^

-------------------------------------------------------
Chien-Sun Zhao • 7天前 −

「和氣生財」--- 羅瑩雪

「不想降低格調」--- 曾志朗

曾志朗官大勢大,應該有種一點,其實不過就是個敢做敢不敢當的問題~~~ 比方說,曾大官人不妨大方承認"我就是內舉不避親",因為賤內那本書翻譯得如何如何好~~~ 等等等等~~~ ^@@^

-------------------------------------------------------
就事論事 • 7天前 −

檯面上的學術、官位、資源、文化出版的商業利益、社會上擁有輿論力量學養豐富的正義導師,檯面下的人事與不避學術倫理的內舉不避親。黃教授終於挺身而出發聲,把許多局內人敢怒不敢言的想法在大眾媒體說出來,因為在圈內的質疑往往不了了之就過去了。

我很期待曾院士若覺得受到不當指控,就堂堂正正的進行辯論。而且就被質疑的科普獎倫理問題,提出說明。

-------------------------------------------------------
同理 • 7天前 −

台灣學術的問題不單單只是心理學門,其他的自然學門與工程學門,每天也都在重演類似事件,不是無感,但是大家都在選擇沉默、因為無法做任何改變,也沒人想聽。

-------------------------------------------------------
其實心裡有鬼才不敢回應 • 7天前 −

我覺得將這些事情搬上檯面上來講是好的,如果這樣多人都關注的事情,曾志朗夫婦還不正面公開回應,我覺得這並不代表他們不在意或氣度大,而是根本不敢面對他們過去做的事情,不然澄清也也這麼難嗎?人家又不是要求甚麼不合理的事情,只是要求公開辯論,心裡沒鬼幹嘛要怕!!不過洪蘭寫文章嘲諷人家喪父的事情,真的超級沒品,翻譯書籍問題至今也沒修正解釋,一直擺爛真的很糟糕。這對夫妻真的作為很受到爭議。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117000699-260109
曾院士的integrity
中國時報 黃光國 2013年11月17日 04:09
(作者為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10月30日,我在《中國時報》上發表〈研究的正直風範,來辯吧〉,公開向曾志朗院士(見圖,本報資料照片)叫陣,請他針對學術界對其研究結果的質疑,挺身出來為自己辯護。不料曾院士竟表示,公開回應會「降低自己的格調」,而不斷躲閃。

曾院士的這種態度,不禁讓人懷疑:他不斷鼓吹「研究的正直風範」(research integrity)到底是指什麼?古典社會學大師韋伯在他的一篇名為〈學術作為一種志業〉中,曾經提出一個類似的概念:「知識的誠篤」(intellectual integrity)。他認為,一個學者唯有在體悟到生命有限的可能性,而又決定對這種可能性負責,他才會嚴肅地承擔自己的過去,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未來,並在當前的研究工作上,決定「何者為其上帝,何者為其魔鬼」。久而久之,他累積下來的研究成果,必然能夠彰顯出他的「問題意識」,並呈現出「一致性」和「內在可理解性」,而突顯出他作為「學術實踐主體」的獨特風格。

Integrity是個多義詞,曾院士刻意強調其「正直」面,而閃避學術界所強調的「誠篤」,倒很能反映出曾院士本人的「格調」。在各種分配學術資源的會議上,他經常端出一副「正直」的模樣,宣稱唯有用「核磁共振儀」,才能作出最先進的「腦神經認知語言科學」研究,然後再擺出「老頑童」的姿態,批評其他的心理學研究「不夠科學」,「本土心理學是偽科學」,「臨床心理學也是偽科學」。他當官期間,藉由這樣的兩面手法,促成多所頂尖大學購買貴重的「核磁共振儀」,然後在幾個大學吸收「樁腳」教授,負責訓練研究生,套用西方流行的研究典範,大量發表「輕、薄、短、小」的研究論文。

當然,「肥水不落外人田」,這樣搞出來的研究論文,必須依照資源共享的原則,「利益均沾」。所以除了執行計畫的研究生及其指導教授,曾院士和其夫人一定要共同掛名。結果在過去10年之間,曾夫人洪蘭女士至少發表54篇以上的SCI期刊論文。每篇論文作者多則十餘人,少則4、5人,內容五花八門,涉及「腦神經認知語言科學」的各個層面,但沒有一篇由她擔任第一作者。

對於曾氏夫婦而言,只要他們的「樁腳」團隊能夠善用fMRI,保持「量產」,滿足國科會評鑑計算「期刊衝擊指數」的「形式指標」,他們的一切作為就有了正當性;根本不必談什麼學術人格的「一致性」、或研究論文的「內在可理解性」。

曾院士出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督導國科會業務期間,儘管曾夫人沒有出版過任何有關「原住民科學教育」的論文,「正直」的曾夫人仍然「當仁不讓」,出任「原住民科學教育計畫」總計畫召集人,旗下有20、30個子計畫,每年耗用3000萬總經費。4年過去,她在這方面的論文出版記錄仍然掛零,可是國科會依舊每年核給她320萬元經費,而且一給就是4年。

曾院士指導過的一位學生,針對曾氏夫婦1979年發表在《自然》上的一篇論文,做了10個以上的實驗,都無法得到同樣結果。她因此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質疑老師的研究結果到底是「神話」,還是「實話」?從此之後,這篇論文在心理學界便不斷引起爭議。然而,由於國科會和教育部審查只重形式指標,不管其實質內容;爭議性愈大,論文的「引用率」愈高,這對夫婦也愈是春風得意。

最近有幾位心理學界同仁,在《中華心理學刊》上發表了一篇長達數十頁的論文,回顧多年來一系列的認知心理學實驗,檢討30幾年來的這項學術爭議,我因此在媒體上公開要求曾院士回應。曾院士對記者表示,他教過的那名清大教授無法驗證他34年前發表的實驗,因為「核磁共振造影技術問世後,透過先進儀器已證實我的理論正確。」

用韋伯的話來說,現在曾院士心中唯一的「上帝」是「核磁共振儀」。在他的「上帝」 出現之後,學術社群所用的其他方法都變成了「魔鬼」,都不能向他的「上帝」挑戰,「正直」的曾院士也獲得了「救贖」。問題是:曾志朗取得「院士」資格前所作的研究,都沒有用到這套「先進儀器」。如果他為了獲得「救贖」,不惜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是不是連他的「院士」資格也應當一併否定掉?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030824
【黃光國vs.曾志朗+洪蘭】2013-11-12 洪蘭〈貧窮不可恥,無品才可恥〉+ 讀者發言選輯
推薦3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雇貓
tina2008
SCFtw2

.

9 樓 colitas 發言於2013-11-12 11:40:06

在學術界至此地步不知深自檢討韜光養晦,還敢頻繁公開發言,真是夫復何言!無品有很多種,除了言語暴力之外,利用特權、造假、不斷犯同樣錯誤(例如翻譯)企圖獲得社會名聲,這都是無品,指責別人無品時,是否該先想一想自己是否有這些問題?

---------------------------------------------------------
13 樓 jason867 發言於2013-11-12 11:57:57

唉!何不食肉糜?

家裡窮被欺負已經很可憐了,提不出什麼建設性的辦法,要這窮家庭的父母或阿公阿嬤講歷史故事給小孩聽。

閱讀是很重要,讀歷史也許也真有道理,但為了推銷閱讀歷史的理念,用這個被霸凌的可憐小孩家庭來做例子,會不會是太殘忍的消費?

---------------------------------------------------------
24 樓 angel927 發言於2013-11-13 00:22:51

維基百科2013/11/12:「… 2013年10月,面對接連不斷的公民抗爭,洪蘭於個人部落格發表了〈別讓前人的熱血白流〉,批評當今學生生活安逸,卻成天『叫嚷』國家社會虧欠他們,並四處翹課抗爭,『應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辜負了前人的努力與犧牲』。這番說法立刻引發多數網友撻伐,認為洪蘭將公民意識、為弱勢族群爭取權益簡化為『到處抗爭、隨意翹課、丟鞋子打人』,對於民主的認知相當狹隘。」
看看維基寫得什麼鬼?!我覺得洪蘭說的是事實啊, 現在維基都不太能相信了…

可笑的是, 洪蘭因為不僅不是站在反馬、打馬時勢潮流這一邊, 還反過來對社會現象提出良心諫言(例如:台大醫學系學生「不知史懷哲是誰」等), 被「不問是非, 只看人情」的廣大網友批評得體無完膚, 連擁有獨立學術地位的教授也受到"廣大民意"影響, 過分言重的痛批洪蘭翻譯《快思慢想》是「不要臉的劣作」呢…

---------------------------------------------------------
25 樓 angel927 發言於2013-11-13 00:24:55

我記得以前拜讀醫學或科技等尖端專業領域的譯作時, 就時常看到、聽到一些翻譯的問題, 例如專業的翻譯者不具備該書專業領域知識, 具備相關專業知識者又不具備翻譯的專業等等等, 這些問題以前都是一直存在的啊!

看了一下PTT & 自由時報等提出的批評, 初步發現洪蘭在翻譯上也並非真的有什麼翻譯大錯, 就如同2012年獲得「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金籤獎的專業譯者潘信宇所說,「洪蘭的問題不在翻譯,而是對文意的理解和概念」問題, 天下文化則強調,「洪蘭是『消化』原作再寫,若逐句對照會有點不同」... 這讓我想到自認一輩子奉公守法竭盡心力為國為民服務, 不畏權勢舉發司法關說行政不法的檢察總長黃世銘, 因為站在"廣大民意"的對立面, 一些小錯不斷不斷的被放大、被柯建銘及藍綠立委輪番審問砲轟甚至被北檢起訴…

---------------------------------------------------------
26 樓 angel927 發言於2013-11-13 00:27:26

我也想到二十世紀重要政治哲學家的猶太人漢娜‧鄂蘭, 雖然站在猶太民族對納粹集體復仇意識"廣大民意"的對立面, 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 不畏各界嚴厲辱罵與批判而堅持知識良心提出「邪惡的平庸」理論…

在"廣大鄉民"成為社會多數意識流的當今台灣社會, 對於洪蘭與黃世銘堅持良知與道德勇氣, 深感佩服。

---------------------------------------------------------
43 樓 windseeker 發言於2013-11-15 01:07:49

轉自 朱家安 臉書 之一

--------------------------
很多人知道,台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從今年十月底開始忽然高頻率投書到中時,指責洪蘭和曾志朗夫婦,內容包括懷疑洪的博士學位有問題、曾過去的研究無法複製,以及他們四處掛名研究、買貴重儀器等等。

對於這些攻擊,曾洪夫婦至今尚未正式回應。只有曾志朗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說,他認為回應黃光國等於降低自己格調。

今天,很多人訕笑轉貼洪蘭一如往常的勵志文章「貧窮不可恥,無品才可恥」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289441.shtml

這篇文章跟洪蘭過往的文章一樣,是邏輯結構很模糊的勵志文。從一對沒有爸爸的兄弟故事說起,講弟弟被霸凌,哥哥去報仇結果被亂棒打死,洪蘭強調「無父不可恥」,鼓勵讀者不要因為出身喪志,多讀古聖先賢,「透過歷史,知道世界上的事都是事出有因,而且因會帶來果,因此人要謹言慎行,不可傷到別人。」

----------------------------
續之二

---------------------------------------------------------
44 樓 windseeker 發言於2013-11-15 01:08:28

轉自 朱家安 臉書 之二

----------------------------------
當然,這篇文也依照慣例被打臉,有人指出洪蘭這次超譯了孔子。
http://www.wetalk.tw/thread-7783-1-1.html

不過,我想你可能跟我一樣,就算不管洪蘭有沒有超譯孔子,還是很難理解那些舉例和引用之間的關聯:到底小時候死了父親跟讀歷史有什麼關係?為什麼這種案例需要特別拿出來講?又為什麼要強調沒有爸爸的人要注意修養?

結果,後來有人告訴我,黃光國的老爸,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死了,他甚至沒看過爸爸。
http://www.wretch.cc/blog/robert258/4973155

---------------------------------------------------------
47 樓 SCFtw2 發言於2013-11-15 17:31:15

「不知史,絕其智;不讀史,無以言。」這話的版權該歸誰我不知道,不過顯然不該歸孔老先生。

這話精妙,洪蘭教授何不去註冊這個版權?! ^@@^

---------------------------------------------------------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289441.shtml
洪蘭/貧窮不可恥,無品才可恥
【2013/11/12 聯合報】【聯合報╱洪蘭】 2013.11.12 02:34 am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報載有個隔代教養的國中生,因無父在校被同學霸凌到不敢上學,他的哥哥為了保護他,跟嘲笑他的人打架,結果被亂棒打死,看了令人非常不忍。從研究得知,幼小時候心靈的受傷烙痕最深,而且是隱性的,常會轉化在不同的情境出現。

在這個笑貧不笑娼的社會,我們要從小教孩子:嘴長在別人臉上,你無法叫他不講,但是你越反應,他越得意,你不理他,一個巴掌不響,自然就冷下來了。所以「止謗,無辯也」,不理是最好的抵制方法。當然無端被凌辱心中會憤怒,這時,歷史上有很多偉人的例子可以開導孩子,眼光放遠,心胸放大,君子爭一世,不爭一時,如韓信的胯下受辱等等。

口德是修養的一種,俗語說「罵人不揭短」,人怕傷心、樹怕傷皮,不要嘲笑別人瘡疤。其實人生的際遇是說不準的,所謂「十年河東轉河西,莫笑窮人穿破衣」,嘲笑別人,除了傷人,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何必去做損人不利己的事呢?

惡作劇並不好玩,它其實很殘忍,多年前,一個國中生把剪刀豎在同學的椅子上,同學一坐下,剪刀沒入直腸,血流如注,休克。但是有時心理的傷害比形體的更殘忍。六十年前,有一個小學生穿著美援麵粉袋染的短褲去上學,他在練單槓時,被惡作劇的同學把他的褲子拉下來丟掉。那時,很少人有內褲穿,通常外褲也是內褲,他光著屁股吊在單槓上被所有人嘲笑。

後來他考上醫學院,出國留學成為名醫,但是他有個毛病,喜歡買內褲,只要看到內褲就非買不可,怎麼買都不夠,造成他太太很大困擾。這毛病一直持續到他回台奔喪,在夜裡突然做了個噩夢,醒來後想起六年級這件事,他才明瞭行為的原因。他後來跟我講起來時,非常的感嘆,當年脫他褲子的人,不知是否了解自己所做的事有多殘忍。

其實,無父有什麼可恥?歷史上不知有多少偉人是無父的,歐陽修四歲喪父,他母親用蘆葦在沙上教他認字;范仲淹也因家貧在廟裡讀書,一天只能吃一頓粥。貧窮並不可恥,無品才可恥。

讀偉人傳記可以啟發孩子的志向與信心,歷史絕對不是背年代,而是透過歷史,知道世界上的事都是事出有因,而且因會帶來果,因此人要謹言慎行,不可傷到別人。有個學生很自傲的跟我說:「老師,我不讀歷史,我只讀華爾街」,他以為只要懂得如何賺錢人生就圓滿。其實不讀史的人,他的錢保不住,因為世界變化太快,沒有前人智慧的幫忙,錢易聚也易散。孔子說「不知史,絕其智;不讀史,無以言」,歷史不但教我們不重蹈前人覆轍,也讓我們從前人榜樣中學到自己行為的準則。

「美德要用行為來表達,行為本身就是故事」,請多講歷史故事給孩子聽吧!故事能讓孩子感同身受,因感動而把別人行為內化成他的美德表現出來。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028624
【黃光國vs.曾志朗+洪蘭】2013-11-11 黃光國〈教部放棄學術研究倫理?〉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雇貓
SCFtw2

.

溫良恭儉讓太多,正直就不見了。

好人我自為之太多,道德就不見了。

「和氣生財」太多,法律尊嚴就不見了。

「不想降低格調」太多,學術尊嚴就不見了。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111000444-260109
時論 - 教部放棄學術研究倫理?
中國時報 黃光國 2013年11月11日 04:09
(作者為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我在《中國時報》上發表〈研究的正直風範,來辯吧〉,曾志朗院士表示:他「不想降低格調」,不作回應。這是曾院士的一貫作風,他經常擺出「老頑童」的姿態,講出一些自認為很「正直」的話,別人瞠目以對,他自己卻離席閃人。一般人不容易看懂他在玩什麼花樣,可是,他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又是清、交、中、陽四所大學聯合系統總校長,教育部對他的所作所為,應當是耳熟能詳,知之甚深。怪異的是,該文登出後,教育部長蔣偉寧不但不追究曾院士30餘年不公開回應學術界嚴肅質疑的倫理問題,反倒顧左右而言他,對記者表示:「論文輕薄短小,也可以是好論文」云云。

長久以來,曾院士夫婦的學術倫理一直是學術界質疑的對象。根據維基網站的記載,2010年,洪蘭的譯作《天生愛學樣:發現鏡像神經》參與角逐中文世界最重要的第五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該書附錄是對曾志朗的一篇專訪。身為行政院政務委員,負責教育、文化事務的曾院士,居然漠視學術倫理,毫不迴避,堂而皇之地擔任該獎最後的決審,並且「內舉不避親」,將該書最高榮譽「金籤獎」授與洪蘭。事後有人追查,指出:洪女士的譯筆不僅文理不通,而且有許多翻譯錯誤,這是學術界的「醜聞」。但總部設在中研院的「吳大猷學術基金會」卻充耳不聞,不予處理。

洪女士在「腦神經認知語言科學」方面的「翻譯造詣」早已「名震遐邇」。2000年,中研院助理研究員王道還發表書評,批評她的譯作《揭開老化之謎》有許多錯譯之處,不料竟然接到洪女士來電,予以尖銳指責。2006年,陽明大學教授潘震澤指出洪蘭所譯《腦內乾坤》前129頁內,即有近30條重大錯誤;洪蘭的兩本其他譯作,也因「問題太多而無法卒讀」。安徽醫科大學英語教師尹力指出:洪蘭譯作「錯誤簡直多如過江之鯽,無法勝數」,「譯者毫無語言學知識準備,英語水平也極低下」。

這種情形若是發生在一般教授身上,大學學術倫理委員會必然要出面究問。但曾院士是主管台灣教育的高官,經常把「研究的正直風範」掛在嘴上,夫妻兩人倒是「紅花綠葉,相得益彰」。2012年10月,洪女士出版譯作《快思慢想》(下圖,摘自網路),迅速成為暢銷書,但同時也傳出讀者對該書的錯誤表示不滿。香港籍的加州州立大學語言學教授王偉雄仔細對照該書和《語言本能》的原文,直斥兩書為「劣譯」!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她任教的中央大學,不但沒有半句微詞,反倒替她出面,表示:她會「虛心接受」指教!

很多人看到這個現象,都感到大惑不解。這道理其實很簡單:曾院士身為「聯合大學系統」總校長,曾夫人的學術倫理遭到質疑,其「麾下」的中央大學當然不敢不出面「罩她」。

現在「聯合大學系統」總校長「研究的正直風範」遭到質疑,教育部長不但不追問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反倒輕描淡寫,扯些不痛不癢的枝節,難道教育部已經放棄學術研究倫理,蔣部長也想效法中央大學,出面「罩住」曾院士?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026785
【許多人學殖淺薄,開創能力有限,卻妄求不副實之大名,好逐數十人單位之小權】2013-11-1 黃光國〈學術拒辯 ─ 神話、人話或鬼話?〉
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albert8888
tina2008
雇貓
SCFtw2

.

狐禪 • 8小時前

黃教授言重了。清華大學校務人員再怎麼樣也無能力定此學術問題的曲直,即使去問教授也無法代言。倒是如果清華願意辦一個論壇公開討論,可開風氣之先。

--------------------------------------------------
Chien-Sun Zhao  回應狐禪 • 3小時前 −

當今的中華民國有哪一個學術研究機構有這樣的"開風氣之先"的器識?!

文科知識界滿口法德思辯英雄,洋奴買辦滿臺大走,關係決定用人太正常了,中智有術之士(如某趙姓者)成為特聘研究員,聰明的世界二流學者(如某周姓者)竟成所長院士,許多人學殖淺薄,開創能力有限,卻妄求不副實之大名,好逐數十人單位之小權,這個清華副校長葉銘泉的這番主動回應顯示了他的格局就是個凡俗的小行政官,讓我想起中國共產黨帝國的大學的黨書記,不過中華民國的大學早已自治,所以誰能拿他怎麼樣嗎~~~ ^@@^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時論-學術拒辯─神話、人話或鬼話?-20131101000939-260109
時論 - 學術拒辯 ─ 神話、人話或鬼話?
中國時報 黃光國 2013年11月01日 04:10
(作者為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我在《中國時報》上發表文章,希望曾志朗院士出面為自己的「正直」辯護。曾院士本人不回應,清華大學副校長葉銘泉倒回應了。他說:「曾志朗發表的文章是否造假,不是某人說了就算」,「除非《自然》重新審查論文後決定撤銷曾的發表權,否則清大不會有任何處理」。

在「本土社會科學理論建構」課堂上,我經常跟學生們談:在紀元前600年到公元200年,德國哲學家雅斯培稱之為「軸樞時期」的800年間,蘇格拉底是開啟西方文明的關鍵人物。

他像許多雅典人一樣,大部分時間都在街上、市場、體育館或酒宴上和藝術家、政治家、工匠、詭辯者、娼妓等各種人物對話。「對話」或「問答」是蘇格拉底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他沒有建立任何團體,不宣傳或辯護自己的學說,沒有設置學校或任何機構,沒有設計一些改革國家的計畫,沒有建立系統的學問,也不對群眾演說,他認為:自己的任務只是做一個普通的人,在人群中探討真知。

在當時,「談話」是雅典人的一般生活方式,但是蘇格拉底卻把它當做是喚醒、激動、或驅迫人們內心靈魂的哲學方法。他緊迫逼人的發問,毫不留情的揭露人們思想中陰暗的角落。他相信:在真與善的知識追尋中,人是單獨存在的,唯有在人與人的對話和問答中,藉由不斷思考和問答的徹底思考,真理才能夠對個人開放,才能把握真正的自我。

軸樞時期在東亞出現的孔子,則是以「學不厭,教不倦」的方法,「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整理商周以來的典籍,教給他的學生。《易經》以「陰/陽」對立作為基礎的宇宙論,認為:「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它容許矛盾與對立,並不要求個人思想的內在一致性,因此很難發展出蘇格拉底式的辯證傳統。

在中、西文化交匯的今日,儒家的文化傳統要想吸納西方文明的菁華,學術界的當務之急,就是努力培養論辯對話和批判精神,建立自主的學術傳統。不懂得如何論辯和批判,我們的學術只能作為西方國家的學術殖民地,絕不可能有任何出路。

在我看來,教授以平等的立場和學生辯論、對話,講的是「人話」。如果他端出「權威」的嘴臉,不願意和屬下平等對話,也不接受學生的批判,那就是想「養小鬼」,他很可能是在說「神話」。屬下如果屈從他的權威,那就可能說出「鬼話」。最近有幾位心理學界同仁,以一系列的實驗,探討曾院士30幾年前引起的這項學術爭議,在學術期刊上以中文發表了1篇長達數十頁的回顧性論文;1994年,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質疑曾院士研究結果是「神話」或「實話」的那位學生,目前就在清大任教。葉副校長既不向發表論文的心理學同仁求教,也不向質疑曾院士的清大教授查證,反倒捨近求遠,希望《自然》重新審查30幾年前發表的一篇論文,對本土學術社群一點信心都沒有。請問:這是「人話」,還是「鬼話」?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023918
【黃光國vs.曾志朗】2013-10-31 中國時報林志成〈曾阻黃當選中研院士 兩人結怨〉
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tina2008
albert8888
雇貓
SCFtw2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曾阻黃當選中研院士-兩人結怨-20131031000448-260102
曾阻黃當選中研院士 兩人結怨
中國時報 林志成/特稿 2013年10月31日 04:10

台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及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兩人為何公開撕破臉?黃光國和曾志朗雖都在心理學領域,但兩人路線不同;加上外傳曾志朗阻擋黃光國成為中研院士,「公仇」、「私仇」交錯下,一場學術大鬥爭就這樣搬上檯面。

對於「私仇」,黃光國表示,他數度被提名競選中研院士,確實聽聞「曾志朗從中打壓我」。但他認為這不是他發起學術鬥爭的主要理由,而是曾志朗最近透過台灣心理學會提案,要在中研院成立心理研究所,以安插自己的徒子徒孫,他不能認同。

目前國內心理學者中,只有楊國樞和曾志朗是中研院士。楊國樞走社會心理學、本土心理學,曾志朗專長腦神經科學、語言心理學。楊國樞現年事已高、不管世事,心理學界變曾志朗獨大。

黃光國是楊國樞的學生,他曾得過兩次國家講座教授的榮譽,現在是亞洲心理學會理事長學術表現甚獲肯定。學界人士甚至認為,「黃光國青出於藍,比老師楊國樞更出色」。學術界認為,黃光國相當有資格成為中研院士,但曾志朗對黃光國的學術表現「不屑一顧」,在中研院士選舉上,直指黃的研究「不夠科學」,阻撓黃出線。造成黃與院士失之交臂,兩人也結下樑子。

因曾志朗在政界、教育界及科技界權勢很大,囊括太多資源,加上徒子徒孫眾多,已造成他人恐慌。學術界常有鬥爭,但鮮少公開化,這次兩邊火藥味都很重,預期一場好戲才正上演。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023691
2013-10-31 中國時報報導〈黃光國:曾志朗是學閥 養小鬼〉
推薦4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albert8888
雇貓
SCFtw2
tina2008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黃光國:曾志朗是學閥-養小鬼-20131031000444-260102
黃光國:曾志朗是學閥 養小鬼
中國時報 林志成/台北報導 2013年10月31日 04:10

學術鬥爭公開化!台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昨指控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1979年發表在《自然》期刊的論文有問題,並說他是「學閥」,專門「養小鬼」做一些「跟屁型」的研究。黃光國坦承,這是學術鬥爭,他要鬥到曾志朗公開給個說法為止。

學術鬥爭 要曾給說法

黃光國昨天在本報時論廣場發表〈研究的正直風範,來辯吧〉文章說,曾志朗過去一再倡導「研究的正直風範」,但他1979年發表的論文有問題,卻從不回應外界的質疑,難道這就是他的正直?

曾志朗1979年在美國大學任教時,於國際知名期刊《自然》發表〈閱讀中文字的視覺側化效果〉論文,奠定了學術地位。

黃光國質疑曾志朗的研究是「神話」還是「實話」?他強調,不論是曾志朗的老師劉英茂或是他指導過、在清大任教的一位學生,都曾發表論文質疑〈閱讀中文字的視覺側化效果〉,但曾志朗都不出面說明,對後繼者造成重大傷害,許多人白忙一場。

路線不同 本土vs.西方

「曾志朗就是學閥,專門養小鬼做一些跟進西方的研究。」黃光國說,不管是民進黨或國民黨執政,曾志朗都承包了非常多的政府研究工程,卻都套用西方研究典範來進行,將我國頂尖大學研究生訓練成「跟屁蟲」。

黃光國主張,社會科學應該本土化,曾志朗卻一直套用國外的方法進行研究,兩人路線不同。黃光國說,這次確實是學術鬥爭,如果曾志朗不出來公開回應,「我不會罷手」。

黃光國說,曾志朗現在是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清大、交大、陽明、中央4校組成)總校長,那位質疑曾的清大教授,一直受到很大壓力,「哪敢講甚麼話」。

清大副校長葉銘泉回應,曾志朗發表的論文是否造假,不是某人說了就算,除非《自然》重新審查論文後決定撤銷曾的發表權,否則清大不會有任何處理。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023684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