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今日雞農 明日豬農!
19:042020/09/07 言論 施威全
美豬瘦肉精爭議中,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認為美國豬不會衝擊台灣豬業。他表示,台灣民眾偏好溫體豬,不愛冷凍豬,台灣豬市占率91%,美豬只占進口豬肉的1/8,由此估算,台灣人1年只會吃到0.49公斤美豬,吃到含瘦肉精的豬肉將只有0.1公斤。衛福部長陳時中也說,進口豬肉市占率少,想吃美豬還不一定吃得到。
2006年時,扁政府的農委會主委蘇嘉全有一模一樣的講法,他表示,遠在美國的女兒非常想念台灣國產雞胸肉的香雞排,國產雞肉質味美、新鮮,未經重複冷凍、解凍,肉汁飽滿,與冷凍進口雞肉有明顯區隔。蘇嘉全推銷台灣香雞排的同時,國產雞市占率正往下掉,2008年市占率已下滑到73%,2010年掉落到63%,2019年剩下53%,今年7月急墜到40%。國產雞命運慘,主因是價格。今年進口白肉雞每公斤成本為26.42元,而國產白肉雞是51.03元,難怪各大生鮮賣場常見體積碩大的美國棒棒腿。
今日雞農,明日豬農!依全國養豬協會祕書長張生金的證言,台灣豬每公斤成本約100元,不含瘦肉精的美國豬銷台成本,港口價每公斤40元,加上路上運輸,成本不超過78元。開放瘦肉精後,美豬會更便宜,因為瘦肉精就是成長賀爾蒙,用瘦肉精,美國豬農省了近1/3的飼料。陳吉仲的保證敵不上美國豬的低價侵台。
陳吉仲以今日豬市為例,預測瘦肉精美豬開放後的市場情況,好比說,今天空氣品質不錯,就預言說下周空氣品質將持續良好。下周空氣好不好,要看下周氣象變化、移動汙染源是否增加、中火是否會火力全開等因素。政經推演,預測產業趨勢,所有關聯變數都要放入考量,才能推出結論,不應刻意忽略對台灣不利的衝擊因素。
2015年蔡英文競選總統時公開表示,對於瘦肉精的使用參照飲食習慣與我國大致相同的日韓,適用國際標準,當年的說法也成為今日開放的理由。但日本人不吃內臟,而瘦肉精在內臟的累積濃度遠高於在脂肪、肌肉的濃度,日韓標準不應拿來當台灣標準。而世上大部分國家都禁用瘦肉精,所謂世界標準只是少數國家的標準,美國豬輸往中國大陸、歐盟、俄羅斯,都沒有瘦肉精。
為民進黨政策辯護者說,瘦肉精進來,台灣人可以選擇不吃。如何選擇?依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以及進口貨品標示相關規定,含有美國豬肉的水餃或肉乾,因為在台灣經過重組、重製、加工,所以標示為台灣製,只有在產品成分的小字說明裡,豬肉兩字後面,括弧裡寫上美國兩字。這類含有美國豬肉的台灣製水餃或肉乾,得以公然陳列在貼有中華民國國旗的台灣製品冷凍櫃裡。
至於瘦肉精,食藥署明確回答,含有美豬的製品,成分說明裡不會註明是否有瘦肉精,消費者無從知曉。台灣人命運乖舛,別人不吃的,我們得吞下肚。
(作者為英國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
孫效孔》蔡總統帶來逆選擇災難!
19:042020/09/07 言論 孫效孔
蔡總統在8月底親自宣布,開放進口含瘦肉精的美豬,全國一片譁然。先不談政治上的反覆,未來光是豬肉產地的標示,就會造成2001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艾克洛夫所說的「逆選擇」(Adverse Selection)問題。台北市長柯文哲說,最後是窮人去吃到瘦肉精,已經是最客氣的批評,事實上所有國人都無法倖免!
有人說,美豬比較便宜,可以減輕餐飲、食品業的成本負擔,這個說法完全錯誤。「逆選擇」現象一旦發生,會造成本土養豬業營收下降、夜市或攤販生意萎縮以及消費者物價上漲;窮人、年輕人吃到瘦肉精,健康受害的後遺症,幾年以後才會慢慢反映在全民健保的負擔上。
艾克洛夫的「逆選擇」理論,主要是警告大家,不要覺得欺負資訊不足的窮人會沒事,最後它會破壞整個市場,所以在買賣業、金融業特別受重視。「逆選擇」在美豬問題上,首先會有高收入消費者因對資訊信任不足而不再購買豬肉,剩下的低收入消費者只要價錢低,因此也逼走提供高價、高品質豬肉的廠商,惡性循環下來,台灣的養豬業馬上會受到嚴重打擊,而相關周邊和附帶的餐飲、食品業都會受到壓縮。
跟在養豬業後面,餐飲和肉製品業者,也會碰到類似的「逆選擇」風暴。高收入消費者少吃豬肉料理或製品,業者再怎麼聲明都難以證明用的不是美豬,因為看不見原始包裝,過去食安問題又歷歷在目。甚至拉麵店也會受影響,因為湯頭也可能是美豬骨頭。只剩下低收入消費者的市場,對餐飲、肉製品業者而言,當然是收入下降、經營困難,然後業者被迫少碰豬肉,這樣又對養豬業做出二次打擊。
閃避豬肉消費的高收入族群,當然會轉向消費牛肉、雞肉或海鮮,作為蛋白質攝取的替代品。這種「外生」因素,肯定會造成這些肉類或製品價格上漲,而這種形式的價格漲幅,因為是需求曲線的移動,絕對比豬肉因為需求疲軟產生的價格下跌來得嚴重。也就是說,下一個階段就會發生平均肉品價格上漲,然後帶動相關肉製品價格的波動,最後連非肉類消費品價格都會受到影響,導致通貨膨脹的上揚。
蔡政府為了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而開放瘦肉精美豬,倒還不是最大的錯誤,錯在未充分與幕僚磋商,或在根本缺乏有經濟概念幕僚的狀況下,貿然直接宣布開放。即使為了政治因素必須開放,蔡總統還是有時間採取避免發生「逆選擇」的處理方式,但是蔡總統沒有內行的幕僚,所以造成這個原可避免的經濟災難。
基於外生的原因,需要調整貿易政策,台灣絕不是世界上第一個碰到的國家,真正的經濟學家當然可以把災害減到最低。蔡總統首先應該做的,是由下而上的作業方式,由曾擔任經濟部長的行政院沈副院長召集農委會、經濟部、衛福部、國發會和外交部,組成跨部會小組,研商具有通盤考量的政策以及施行細節,最後的做法一定會更細膩、更周詳。
可惜的是,蔡總統不信任下屬,完全未與各業務主管部會磋商,就採取了最糟糕的由上而下方式,從此開啟了未來長時間的災難。歸根究柢來說,「逆選擇」災難的錯不在美豬,而在蔡總統自己!
(作者為開南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
談管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