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 努力實踐對自己的承諾
http://udn.com/PE2004/personage/green_president/20030802165289324.shtml
記者張麗君/特稿 1996/07/08 民生報
「像我這種環境出身的人念書能夠念到大學畢業,已經要謝天謝地了。」市長陳水扁一語道破其成長環境的困頓,其實,陳水扁從「三級貧戶子弟」到今天首善之區的一市之長,不僅是老天爺的照顧,最要感謝的應該是己,因為上天總是幫助自立自強、不怕艱苦的「憨囝仔」。
阿扁在沒上小學之前,沒有看過書或雜誌,但他已經會寫阿拉伯數字。當時做佃農和長工的父親薪資非常少,家中的基本開銷都很難應付,母親經常向鄰居和店家告貸或賒欠,那一筆的帳就記在家中的牆壁上,陳水扁從這張大的帳單中學會了阿拉伯數字,小小心靈也深刻體驗到家貧的愁滋味。因此,當父母送他到國小讀書時,阿扁非常清楚這是多麼不容易。因為家窮,不能確定自己能念幾年書,所以上學是彌足珍貴的事。所以,陳水扁從來不需要父母督促,完全自發性地用功念書。
阿扁就讀於台南縣隆田國小,小學畢業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縣長獎。接著升到麻豆曾文中學初中部就學,中學時代陳水扁是班上永遠的模範生和班長,包辦了每次作文、注音、書法比賽冠軍。
讀初中、高中時,每學期要繳幾百元的學費,這對我們家來說,是一筆天文數字。每次註冊前,父母就四處張羅。因為付學費而欠下的債務,爸爸都是靠養豬等豬長大變賣再償還。陳水扁說,為了供他念書,父母那麼辛苦工作,又要看盡旁人臉色。
父母的愛讓陳水扁更上進,他了解讀書得來不易,自己又是家中的長子,對父母、對家庭,他都有責任。
民國五十八年,陳水扁自台南一中畢業,順利考上第一志願台灣大學商學系。當時把台大商學系填為第一志願,阿扁主要是想將來好賺錢。不過,大學才讀一學期,一場政見會改變了陳水扁一生。
阿扁在大一下學期時,偶然機會聽到了民進黨前輩、現為總統府資政的黃信介競選政見會,發覺了真正的自我。那個時候,我才了解自己的興趣在於政治方面,而不是在『數鈔票』,於是決定重考一次大學聯考。」
於是他一邊兼家教,一邊準備重考進台大法律系。第二年,阿扁大學聯考成績是台大法律系的第一名,考了個「系狀元」。
大學時代,陳水扁幾乎包辦了「書卷獎」,大三時因為成績為全系之冠,領了全法學院最高金額一萬兩千元的獎學金,他拿了六千元為家裡買了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另外六千元則用來零花,交女朋友的錢也有了著落。
陳水扁和國家考試的淵源很早。民國五十九年三月,阿扁在準備重考大學時,「順便」參加了律師高等檢定考試,部分科目及格,由於高檢考及格科目可以保留五年,陳水扁大二時繼續律師高檢,當年就通過了律師高檢考試,取得報考律師的資格。
大三時,阿扁進軍律師高等考試,結果一鳴驚人,高中律師高考的狀元。那一年律師高考有一千五百多人報名,僅錄取十名,陳水扁以一位大學在校生考得榜首,「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當時,考試相關辦法作了修正,規定在學者不得參加檢定考試,所以阿扁也是最後一位通過律師高考的在學學生。
「考律師高考的時候,我只讀完大三,國際司法、無強制執行法和破產法這兩個考試科目都還沒有學過,只好自己念。」陳水扁說,他找了幾本參考書,花了五天的時間念完這兩個科目,結果律師高考國際司法考了八十七分,自己都不敢置信這科的分數會這麼高。
阿扁榮登律師高考榜首絕非僥倖。他的大學生涯幾乎都埋在書堆當中,法學根基扎得很深。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阿扁更是「上緊發條,志在必得」,兩個月內每天花十二個小時讀書,準備律師高考。
六十二年考上高考,陳水扁六十三年就披上律師袍,成為執業律師。當時,他還是大四的學生,初出茅廬,卻不見生澀,他立志要做「台灣的丹諾」。其年輕、理想的色彩在暮氣沈沈的法界像是一股清流,極受矚目。
阿扁先在一家法律事務所實習。之後為了想在法界出人頭地,他專攻海商法的領域。
事實證明,阿扁的判斷非常正確。在法律事務所才實習一年,陳水扁即自行創業開設一家法律事務所,業務蒸蒸日上,他在很短的時間內,財源廣進,買了房子。另一方面,阿扁迅速成名,並在法界占有一席之地。
陳水扁本來打算出國深造,不過,律師事務所業務量不斷成長,使他的出國留學計畫擱置下來。
六十八年阿扁面臨人生重大的抉擇。美麗島事件發生,他受託擔任黃信介的辯護律師,陳水扁雖然敗訴,但他深信最好的辯護是繼續前輩未完成的路,為爭取民主、人權、正義而奮鬥不懈。七十年,他參加台北市議員選舉,以第一高票當選,從此步入政壇。
阿扁自我要求非常高,不但要求自己做什麼像什麼,而且要做就做最好的,「永遠的第一」絕非浪得虛名。
從政生涯中,無論是擔任台北市議員、立法委員、台北市市長等,陳水扁都以「專業、敬業」的精神,稱職地扮演好每一個角色。每當階段性任務完成後,他都能成功地轉換為另一個重要的角色。
「我從鄉下三級貧戶的家庭出來,能夠到台北都會區和他人一較長短,可見社會是公平的,只要自己認真、努力,絕對不會不成功。」陳水扁說,因為父母給他的不多,所以要靠自己努力。
政治舞台背後的陳水扁非常戀家、顧家,是個不折不扣的標準先生和好爸爸。坊間舉辦的「十大愛家人物」或是「最有魅力的公眾人物」,阿扁由於「新好男人」的形象,總是名列前茅。
陳水扁每天出門前,會把當天的行程向太座吳淑珍報告,公務處理完畢,總是急著回家,然後和妻子分享一天生活的點點滴滴,以及對許多事務的看法。為太太做按摩復健,已成為是阿扁的每天晚上睡前必做的運動。陳水扁是國內耀眼的政治明星,從他出任台北市長以來,行事積極,全心投入,儘管有人認為他「太愛作秀」,但是多數人都認定他在台北市長任滿後,必將更上層樓。
「永遠的第一」是群眾給陳水扁的肯定;然而第一的背後,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艱苦腳印。阿扁既不迷失於旁人的掌聲之中,也不懼怕外界加在他身上的壓力,他只是努力去實踐對自己的承諾,一步一步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