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眼前的這個人永遠怎樣的光環與條件 都無法代表一切
相較於我們偏執於好壞的邏輯 就只能把人鎖定在極小的範圍內 然後再給予各種眼光
如此極端的的標準 對任何人都沒有絕對的好處與壞處 不過就是看不穿 想不通而已
活在心 評價標準甚麼的 只能自動消除 因為不管用了
看見眼前的事實 我們會用各種邏輯來鎖定 範圍縮小了 才能進一步鎖定
而事實未必在眼前 那是我們期待的結果 好的 壞的 都我們說了算 但這標準又是哪門的標準呢
給予我們的遠超乎想像 甚至我們很難用具體的文字或言語來形容心以寧靜的狀態淨化我們之後的改變
始於我們的本質就只是一種從未更動著狀態 看似豐富多變 其實就只是將我們的本質顯露出來
要能如此完全 無非是要把我們在意的那些有形有體可見可觀的一切放下 哪怕是非對錯一律略過 這才能使本質的我們不再受到心以外的干擾
我們之所以被無端的影響 甚至老用一種很自我獨斷的方式去進行各種批判或比較 就是因為個人的認知已把原本就存在的狀態 覆蓋之後 所衍生出的複雜 沿用至今 自然就很難入心
那些以偏概全的情緒念頭早早佔據我們的所有 我們才有問題可講 有情緒起伏的困擾
心無分別 只能是心 只能是一體 只能是我們自己 絕無其他可摻雜 一點瑕疵全無 絕對的完全 也絕對的真實 比起我們預設立場的假設更單刀直入 然而這卻不是我們能以理解的層面
所以對錯被錯用的機率之高 可想而知 而且還是不是用想就能理解之事 因為想本身就是一種分別 一種比較
如果還無法入心 自然只能被不入心的其他繼續綁架 繼續誤會 繼續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