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观点
中国共产党被很多人认为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唯一一个把中国大陆地区从贫穷衰弱带入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政府的执政党。并在改革开放后,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使最多人口脱离贫困线的纪录。至今为止,中国大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基本从清末的衰败恢复,重新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对于这一点老一辈中国人抱有较深的感情。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支持共产党,并支持共产党政治上一党专政,他认为六四事件实际上与人权问题无关,而是为维护国家稳定的必要手段。而毛泽东在中国的现今评论则是誉满天下、谤亦随之。民众对于现在的领导人几乎不进行个人崇拜。但是大部分民众都表示对以胡锦涛、温家宝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层表示满意。
一些人士认为中国的政治改革应该在维持政局稳定的条件下采取稳妥的方法进行。中国共产党近年来逐渐采取加强了法制和民主的宣传,中共第四代领导集体上台后,采取亲民政策,大力宣传“以人为本”的思想,这被认为是向开明政治的方向迈进。高层领导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思想先进开放的海归派。中国民间很多人士认为中共的执政将会越来越开明。
2007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预防腐败局正式揭牌。国家预防腐败局拥有更广泛的职能和权力,主要的工作是进行反腐败宣传、教育,进行制度的建设、机制体制的创新,以及在反腐败上抓一些源头性的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近年党员干部腐败案件高企下致力反腐的决心。2008年1月15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表示今后会把反腐败工作的成效看作是取信于民的重要指标,这是中国进入转型发展近30年来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关于反腐败目标的看法。
2008年,中共在新闻自由和信息公开上作出了比较大的改善,例如在汶川大地震给予了外国记者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去报到新闻,相比起之前西藏骚乱时的封闭做法,令外界印象深刻,并赢得国际间诸多好评。而之后发生的瓮安骚乱事件,也基本得到了及时的公开报道。在新疆发生恶性袭警事件后,美国一家著名报纸的记者指,中国有关部门主动询问他们是否要去采访,愿意提供方便。而党的前领导人华国锋逝世的那天,新华社也立即发布了他的死讯。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在考察《人民日报》时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强调:“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哪个国家都有负面,中国这么大,负面的难以避免。我们会保持开放的心态,相信大家会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主流进行充分估计、综合评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称,国家最高领导人强调尊重新闻规律,这是此前鲜见的。
负面观点
1950年代-
1970年代中华民国政府在
台湾所施行的重要基本国策及政治宣传中,均以中国共产党为主要假想敌,并宣传:指出靠
苏俄帮助,从
中国国民党手中夺取大陆政权的中共为
汉奸,且以国家民族生存为诉求,对所辖台湾民众大力
宣传以深植人心。即使
1980年代初期,该
反共宣传渐渐式微,不过仍有相当的程度影响台湾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观感。据台湾负责中台两岸事务的
海基会在2007年11月28日的调查,今七成台湾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政府的印象不好。
除台湾外,以人权,民主角度为着眼;对中共有异见的人士,认为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党专政,而对宪政与民主的推进缓慢。尽管近年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但有不少反对人士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独裁、限制自由、不尊重人权。1989年中国共产党对六四事件用军队镇压的处理办法加深了不少人士对中共的负面印象。对于近年来中共在人权民主方面做出的开明姿态,有人士指出:中国过于强调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与此相比,人权进步和民主进程仍然比较缓慢。例如在十七大上,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虽然表示要扩大民主,但随后的中央委员会以及政治局选举依然没有公开唱票,令人质疑。
中共党内也有负面意见。那些参加过革命战争的老党员认为早期共产党的那种朴素的共产主义信仰在当今已丧失殆尽,现在的共产党员更多是追求功利,没有共产主义信仰。另外一些党内右派人士则批评目前的政治改革停顿。中国国内对中共一党专政的正当性质疑依然是禁区,每年依然有部分持不同政见者被判“颠覆国家政权”或“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腐败违法违纪事件时有发生。中国共产党对不合格党员会进行开除党籍处理,2004年被开除党籍人数约为49,000名,虽然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士认为这是中共本身的制度问题,只靠党内纪律处分是完全不够的。2006年有所下降,一年共开除两万余名违纪党员,占党员总数1.7‰
有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应该对数目众多中国人的非正常死亡承担责任,这些非正常死亡主要集中于1960年代的三年饥馑及随后的文化大革命。还有一些人士认为在1980年代后的改革开放中,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中共党员与大资本家们对农民及其他弱势群体的掠夺基础上的,红色后代们普遍利用裙带关系,在改革开放后谋取利益和职位,控制着中国经济命脉,其采取的一些政策亦对环境、文化、人口结构造成了破坏。
民间评价及观点
中国民间民众大多采取务实的态度看待共产党,对中共采取的那些有成效可见的积极政策大多表示拥护,对于不好的地方也会发表批评意见。随着新中国政治改革进程的加快,以及政治风向的日趋开明,中国国内的各种呼声也能够得到自由表达。有不少敢言的刊物,比如《南风窗》等、甚至是国营的“新华社”,能够指出中国社会目前所存在的各样问题。国内少数异见人士也会在适当场合谨慎地批评共产党的某些缺点,只要不触及共产党的执政基础,通常是没有风险的。很多年轻人并不关心政治,对于共产党的评价也是无所谓的,表示只要政府的政策对国家和民众有利,就应该得到支持。不需要过多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评论中国政府,中国政府也在淡化意识形态方面的宣传,转而向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方面寻求执政合法性的认可。这代表着中国政治正从纯粹的意识形态政治向实用主义靠拢。海外中国人社群对于中共的经济政策也大多表示拥护。
其他观点
外界普遍对中共的意见不一,而不同观点可产生不能预计的凝聚力或分化。例如不少西方企业的行政总裁对中共印象良好,而毛派革命思想者及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则持反面观点。托派人士认为,中共早于1920年代失去了马克思主义凭据,并走斯大林主义政治学说,以及制造了不少政治革命,因此中共存在修正主义的错误。同时,即使如美国不同派系的保守主义者意识形态上虽能保持一致,但在对中共的评价方面,意见仍存在着不少分歧。西方学者认为大多数研究同意中共仅保留很少马克思共产主义的观念。其中A. James Gregor在其书中进一步指出当代的中共在集权和意识形态控制上具有法西斯的特征,将其归为当代的法西斯。
上述觀點來自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