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网上媒体披露了1978年12月15日经邓小平私自同意并加以长期隐瞒的:美国在中美建交一年后可以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这一暗盘交易。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没有解密制度的国家,对于这件发生于30年前的丑闻,有关当局除了四处堵塞封杀以外,并没有一个人敢于站出来予以澄清。我本想把有关这个事件的学者研究成果转贴于海上的,但仅仅保留了不到二十分钟就被管理员删除了。由此看来,这还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有关当局这样做实在是出于无奈,他们也是在为尊者讳,但历史毕竟是历史,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由于原作者的文章篇幅太长,一般人恐怕也没有耐心看下去,在这里我择其要端,简略地加以介绍以饷对此话题感兴趣的诸位网友。
历史那真实的一面,往往令人胆寒。有的时候我们歌颂拨乱反正的“伟人”,却是在国家危难之时发动暴动颠覆中国的野心家。
邓小平在同意美国对台售武后,不仅自己严加保密,不让人知,而且还要美国帮他隐瞒。所以人们看到,对于中美建交谈判时邓小平在售武问题上向美国让步的事实和经过,所有中方书刊和国内媒体的报道都全部删除,有的甚至在有意歪曲事实。
问题在于,谁能够证明这不是真的呢?当局除了屏蔽文字封杀稿件禁止发声,所能够采用的手段也就是差使用暴力了。
以下文章节选自“台海危机的根源到底在哪里?”详情请在互联网上搜索原文,另附有相关文章标题,请自行在互联网上搜索。
1976 年 9 月 9 日 毛泽东逝世。 1977 年美国民主党竞选获胜,卡特出任总统,他和强烈反苏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都积极推动中美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在 1978 年 7 月初开始谈判。这时,再次复出的邓小平负责国际外交事务,中美建交谈判从一开始就在他的直接领导下进行,他仍还延续自毛泽东、周恩来“乒乓外交”以来在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上所确定的路线和政策:美国彻底撒手台湾,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等活动。中国要求美国的具体做法是:同国民党政府彻底断交、废除对台协防条约、从台湾地区全部撤军,也就是“断交、废约、撤军”的建交三原则,或称三条件,美国只有做到了包括必须明确承诺建交后停止向台湾提供武器在内的以上三条件,中美两国才能正式建交,正因为中国在包括对台停售武器在内的“断交、废约、撤军”中美建交三条件上立场坚定,美国的种种试探和无理要求都归于无用。邓小平曾经明确表示,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属中国内政,应由中国自己来决定,在美国接受
三条件之前,中国并不急于解决关系正常化问题。
12 月 12 日 ,邓小平在审阅外交部《关于中美关系正常化第六次会谈的请示报告》时作出批示强调说:“要明确表示:美方可表示和平解决的愿望,同时我方也要用相同方式表示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完全是中国的内政”(《邓小平年谱》一书第 449 - 450 页)。
12 月 13 日 上午,邓小平同美方谈判代表、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会谈时一起研究了中美建交公报草案,美方保证按条约规定在 1979 年底自动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邓小平表示欣赏,并要求“在美台防御条约仍然有效的最后一年里,美国不应该向台湾出售武器,对台出售武器会破坏中国的和平统一,增加两岸冲突的危险性(《邓小平年谱》第 451 - 452 页)。邓小平还表示拟于 1979 年 1 月访美。
卡特总统接到伍德科克电传来的报告后兴奋不已,不仅邀请邓小平在明年 2 月访美,而且还决定在 12 月 15 日 宣布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但又要伍德科克向中方提出:“希望贵方同意美国在暂停对台出售武器一年之后,仍保留出售武器的权利,但美国将尽可能加以克制。”但 12 月 14 日下午 中方谈判代表、代外长韩念龙同伍德科克会谈时断然拒绝地说:“中国方面对此表示坚决反对,没有商量余地!”中方提出的要求是:建交后美国同意除已在途中的武器外,以及可在一年之内提供武器外,一年后就停止对台湾任何武器供应,否则不予建交。
美国因为急于要同中国建交,为了打破这种僵局,伍德科克向韩念龙提出建议:“我对中方的态度表示理解,希望暂时搁置 " 。韩念龙也赞同道:“为了顾全大局,我同意暂时搁置分歧”。韩立即将此解决办法向邓小平作了汇报,邓听后即就“决定将此分歧搁置起来”。至此,除对台售武问题暂时予以搁置外,中美建交的一切问题都已解决,建交之事呼之欲出,双方都在为正式建交作积极准备,随时可以实现,正如邓小平曾说的:中美关系正常化只要两秒钟就可以完成。这时,双方已就建交谈判达成了秘密协议,决定在 1979 年 1 月 1 日 正式建交,并决定在 1978 年 12 月 16 日上午 ( 美国时间 12 月 15 日晚上 ) 由中国政府和卡特总统同时向全世界正式宣布这个惊人的消息,现在只等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最后首肯拍板而离中美正式建交就只差一步之遥了(以上自“乒乓外交”以后有关中美改善关系和两国建交谈判过程,请看由陈敦德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0 年 1 月出版的《解冻在 1972 年??中美建交实录》一书第 189 - 442 页)。
然而就在 1978 年 12 月 15 日 中美即将迈出正式建交最后一步的关键时刻,在台湾问题上突然出现了戏剧性的大转变:邓小平同意美国在中美建交一年后可以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
三
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一位名叫范机的作者,他在 2007 年 12 月 18 日 发表在有关网上的一篇题为《邓小平在中美建交谈判期间的暗盘交易》一文中有如实的披露,现将此文的内容介绍如下:
2007 年 12 月 5 日 在中国北京举行的中美建交 28 周年纪念会上,中美建交时美国在任的民主党总统吉米•卡特在会上讲话时,宣读了他当时的一篇记载中美 1979 年建交时邓小平在美国对台武器出售问题上所持立场的日记。卡特当众念道:“邓小平同意,中国不会公开反对我们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宣言,他也明白我们将在共同防御条约终止后继续向台湾出售防卫性武器”。“他们在公开场合不会赞同美国向台售武,但是私底下他们知道武器还是会卖给台湾的。”
卡特的讲话是应中国外交协会的邀请在北京的这次中美建交纪念会上公开发表的,他的这篇记录当年中美建交谈判时邓小平认可美国在与中国建交后可以继续对台售武的日记,也是在讲话中当众宣读的。一件在国际外交史上如此重大的历史真相,是不容乱说的,正是由于卡特是当年中美建交的当事人、决策者,以及他当时所记日记的真实性、可信性和权威性,所以当他当众宣读这篇日记,揭开了邓小平同意美国在同中国建交后可以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的历史事实使真相大白时,犹如平地惊雷,使每位与会者都震惊不已:邓小平这不是在向美国主动出让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吗?这怎么可能?!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相信这是真的。对于这件事的细节和经过,范机的文章里有如下的具体叙述:
华盛顿时间 1978 年 12 月 15 日清晨 ,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柴泽民前往白宫与布热津斯基商量两国建交后美国政府官员访华的程序问题,当谈到对台售武问题暂时予以搁置时,柴觉得两国建交事宜一切进展顺利,表示非常满意。但布热津斯基对此却迅速提出了异议,他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双方达成的一致意见是,美国废除与台湾共同防御条约延迟一年完成,在这一年内美国原先与台湾达成的售武协议继续执行,一年以后美国还要继续向台湾出售有限量的武器。柴泽民听后大吃一惊,马上反驳说,双方达成的协议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中方的条件是建交一年后美国停止向台售武,现在这个售武问题不过是暂时搁置,中方并没有同意中美建交一年后美国可以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布热津斯基赶紧给在北京的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电传,问他中国人是否理解卡特总统在建交一年后要继续向台湾人出售武器的决心。伍德科克回电说,这一点在中美建交协议中的表述是双方同意暂时搁置,所以是“含蓄的”。于是卡特总统明确地对布热津斯基说,现在必须要让邓小平理解,如果美国在中美建交一年后不能向台湾继续出售有限量的防御性武器,从而使总统不能保证美国支持台湾的安全,那么中美建交一事就办不成。布热津斯基立即电传给伍德科克,要他立即会见邓小平,把总统的这个取消搁置的建交条件告诉邓,以确保中国领导人既理解又同意美国保留在建交一年后继续向台湾出售防御性武器的权利。而这时两国建交的公报已经敲定,离正式宣布的时间还只有 15 个小时了。
北京时间 12 月 15 日下午 4 时 ,伍德科克和助手罗伊到人民大会堂会见邓小平,向邓摆明美国要在建交一年后继续对台售武的立场,而不是将此事搁置起来。邓小平原先根据美方建议已同意将对台售武问题暂时搁置,当听了伍德科克的话后,对美国在最后一刻这种突然变卦行径勃然大怒,他拍着坐椅的扶手大声嚷道:“我们不能同意!我们绝对永远不会同意!我们绝对反对!……这是不可能的!是不允许的!”
邓小平怒气未消地接着说:如果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蒋经国还怎么会到谈判桌上来?如果他不到谈判桌上来,中国将不得不用武力收复台湾,那对美国有利吗?美国大量地向台湾出售武器,使台湾领导人永远不愿到谈判桌上来,美国怎么能说它是赞成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呢?那只能导致战争。
邓小平态度强硬、火气冲天地同伍德科克和罗伊的谈话和叫喊进行了一个小时,伍德科克和罗伊一声不吭地看着邓小平大发雷霆,心里想,邓小平很可能会拒绝美国对台售武的要求而中止中美建交进程,或延时建交日期,这下按期宣布中美建交这件事算是完了。
可是使伍德科克和罗伊没有想到的是,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却并没有说出拒绝美国售武要求的话而中止中美建交进程,也没有要推迟宣布原定建交日期,反而是在大发了一通脾气后问伍德科克,“你认为应该怎么办?”伍德科克看到事情似乎有了转机,就定了定神,不惜越出白宫指示的范围赶紧回答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先使两国关系正常化,其他事情都将会改变。建交后有一个过渡时期,由于华盛顿承认北京是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那么在建交后的过渡时期里,不仅中美关系,而且中国与台湾的关系都会改变。他一再重复这一点:关系正常化后的变化会多大,那时解决问题会多容易。
当伍德科克讲完后,邓小平对他凝视了片刻,然后耸耸肩,举起手,对美国在建交后对台售武问题突然来了一个 180 度的大转变,不可思议地一反刚才激烈反对售武的强硬立场,吐出了一个表示同意的字:“好!”然后又说他保留重提售武问题权,接着又提出,如果美国将来对台售武时,要秘密进行,不要向外界透露,同时要求美国帮助中国进行隐瞒。
对邓小平前后判若两人的这种戏剧性骤变,使原先对宣布建交已经有些不抱希望的伍德科克感到既惊愕又意外,他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对邓小平提出的同意售武、秘密进行和帮助隐瞒的这三条建交新条件,表示要立即传报给华盛顿。邓听完后便站起身来,没再说什么,就离开了房间。
伍德科克立刻回到驻华联络处,向华盛顿电传这个惊人的消息。当时正是美国时间 12 月 15 日 的早上,布热津斯基从伍德科克的电传中得知了邓小平已经同意在中美建交后美国可以继续对台售武的答复,他惊异伍德科克高超的谈判技巧竟把在中美建交三原则和对台售武问题上如此强硬的中国政治强人邓小平给制服了,不禁喜出望外,立刻把这个好消息报告了卡特总统。 8 点 04 分,他对前来白宫问讯的柴泽民通报和解释了这次邓小平接受对台售武的经过和邓要求美国秘密进行、求美隐瞒的情况,但他表示卡特政府不能同意秘密对台售武,因为台湾是会公布的,美国无法控制。但对于这件事美国是会小心处理的,不会去主动宣布售武事项,如果被人问到售武问题时,美国政府会说,在共同防御条约解除后以不危及该地区和平前景为前提,会继续一段时间对台有选择的防御性质的售武,尽管北京在公开场合下会表示反对,但无论如何双方已同意的正常化正在继续前进。
布热津斯基敦促柴泽民尽快把美国政府的这个意见通知邓小平,以免在建交即将宣布时发生公开争论而使中美建交告吹。实际上对于卡特政府来说这时更重要的是,对台售武问题是美国在对华关系正常化上的一个很难跨过去的坎,在毛泽东时期始终未能过得去,华国锋上台后以及邓小平复出后也一直过不了这个关,只是到这时邓小平才向伍德科克松了口。但是现在如果邓小平又要收回他对美国对台军售的许可,就可能会撤出中美建交协议,也就会使中美无法建交。这会使卡特政府陷于被动,布热津斯基等人就会下台,因此布热津斯基恳求中方接受目前的协议。对于眼前发生的这戏剧性突变的一切,柴泽民虽然感到惊讶、不解和困惑,但很快把美方的意见传到了北京。
柴泽民离开白宫去向北京报告后,美国人一直在焦急地等待北京的消息,他们非常担心邓小平在最后一刻又会重新回到强硬立场上反对美国在建交后对台售武。但是邓小平直到电视广播宣布建交的时刻还没有表示异议的回复,这使一直在急切等待消息而紧张了一天的美国人大喜过望,因为他们知道,建交以后可以继续向台售武的事,邓小平已经正式同意而不会再改变了。他们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来不及地直个祈祷上帝,乐不可支地直唤“阿门”―高个子的美国人在国际战略桥牌桌上与中国人的智斗搏弈中,终于“四两拨千斤”地轻易赢了有桥牌高手之称的矮个子邓小平。
华盛顿时间 12 月 15 日晚上 ,即北京时间 12 月 16 日上午 ,也就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的前两天,卡特出现在摄像机前,中美两国的电视广播同时宣布了中美正式建交的公报,也就是中美之间的第二个公报,这个消息就像 1972 年美国宣布尼克松访华一样,顿时轰动了世界。
四
以上这段“鲜为人知的细节及曲折经历”的中美建交谈判内幕,是范机从伍德科克 1999 年出版的《长城??六任总统和中国》一书中摘录而写的,而媒体报道的 2007 年 12 月 5 日 卡特对日记的宣读,澄清了中美建交的这桩历史公案。作为中美建交时美方的决策者和拍板者,卡特当然知道这个问题的敏感性和严重性,不会在中国的首都对中国主人如此不敬地去栽诬邓小平。相反的是,他选择这个时候、这个地点和这个场合,采用宣读他当时日记的方式来公开宣布这一历史事实向公众作出交代,目的就是要表明他所说的可信性,也是要对这一历史作出定案。而如果把伍德科克书中的叙述同卡特这次宣读的日记联系起来,使邓小平在售武问题上的最后让步得到了相互的印证,从而完全证明这个事实真相是确实无疑的。
于是人们从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和细节中可以看到:邓小平在 1978 年 12 月 15 日下午 会见伍德科克时,在台湾问题上他是十分清醒和非常理智的,反对美国在建交一年后继续对台售武的态度是很坚决的、强硬的,而且是极为愤怒的。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对台售武就是美国卖军火给台湾对付中国,实际上美国仍是在军援和协防台湾,干涉中国内政。中国对台湾问题要的就是解决干净,不留尾巴,不留下使美国可以在日后再度插手干涉的任何漏洞和机会。建交谈判的内容就是要美国彻底放弃插手台湾,从根本上废止美蒋共同防御条约,这是中国坚持的最重要条件之一,那有一边同中国建交、一边向台售武而继续可以协防台湾的道理。邓小平深知,在这个涉及中国国家主权和统一大业的重大问题上作原则性让步,对中国在外交、政治、军事、国内外信誉和国家统一问题上将会造成怎样的严重后果。在没有打败仗又没有国家生死攸关危机的情况下,去接受美国在建交后可以对台售武的要求,那就是在台湾问题上对《上海公报》的倒退,就是主动放弃中国对领土台湾的主权,而且再要想去和平解放台湾,想让国民党回到谈判桌上来接受和平统一,正如邓小平自己说的,已经是不可能了,而只能导致战争;而如果要用武力去收复台湾,就可能会导致中国同美国的战争,没有了雄才大略、战无不胜的政治军事战略大家毛泽东统帅和指挥的中共和解放军,能打得过美国吗?因此同意美国对台售武,也就意味着把台湾的主权给出卖了,丢掉了,中国对台湾再也收不回来了,国家再难统一了。这对邓小平来说,应该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去干的,否则这个曾自诩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的邓小平,将是中国人民的罪人,历史的罪人。
因此邓小平完全可以像毛泽东和周恩来一样,一口拒绝美国的强求,断然中止中美建交进程而不宣布两国建交,或者推迟原定建交日期,对美国这种蛮横无理的突然袭击作出小小的报复性姿态,以迫使美国回到原来的建交条件上来而对售武问题作出完全放弃的承诺。更何况在建交问题上是美国有求于中国,谈不妥再拖些时日再谈又有什么关系,而且邓小平自己就曾说过:中国可以等,不急于同美国建交。而实际上美国在宣布建交前的最后一刻突然改变在对台售武上双方在协议中的搁置约定,是想用这种“临门抽射”的突袭小伎俩,对中国建交底线进行“火力侦察”式的试探。如果成功,当然是得来全不费功夫,最好不过;如果“讨嫌的小个子”邓小平断然拒绝而中止中美建交,则表明中国人在对台售武的中国主权问题上决不让步的强硬态度丝毫没有改变,美国人对此也不会感到意外,他们是有充分心理准备的,甚至因为急于要实现同中国的建交,反而可能会屈就于中国压力而放弃对台售武的无理要求。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在同美国建交谈判时曾在建交三条件上表现强硬坚决的邓小平,在这关系中国主权和统一大业的决定性时刻,却突然在台湾问题上翻手变脸,顷刻之间猛地推翻了毛泽东、周恩来生前所确定的中美建交和收复台湾的路线政策及整个部署,竟然在国家主权上作出了原则性的让步,同意美国在同中国建交后可以继续向台售武,甚至还要求美国在对台军售时要予以保密,并帮助中国向国内外隐瞒,从而使自毛泽东、周恩来开展“乒乓外交”以来所有为了迫使美国彻底撒手台湾而从美国手中收回台湾的全部努力,都功亏一篑、前功尽弃、付之东流。而这也使美国人毫不费力地一下子摸清了邓小平的建交底线:他为了急于同美国立刻建交,可以不顾任何原则和不惜任何代价地放弃中国对台湾的主权而去迎合美国人的需要,甚至连稍微推迟一下原定建交日期这样的小报复性姿态都不愿意考虑。可以说,邓小平这样做并不是一时冲动的心血来潮,而是知法犯法、知罪犯罪、明知故犯、有意而为的,这也就使得建交谈判本来是中国主动美国被动而中国不急美国急的局面,立刻反了过来,变成了中国急不可耐、有求于美而输了牌局,美国变被动为主动、因中国人所求而轻易获胜。
五
邓小平放弃当时对中国各种有利的机会和条件,不惜牺牲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去急于换取同美国建交,他同美国人之间所做的重又引进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这种暗盘交易,也就会不可避免地给中国国家、台海关系和中美关系带来如下的巨大困难和严重危害:
1 、美国原本就是想以建交后仍然对台售武来为以后继续插手台湾进一步干涉中国内政打开缺口、创造条件的,现在既然邓小平为了急于同美国成交而不惜网开一面,留下漏洞和尾巴,同意美国可以在建交后继续对台售武,这对美国来说当然是正中下怀、求之不得、并且可以得寸进尺的事了。果然,中美两国在 1979 年 1 月 1 日 刚刚建交,邓小平 8 天访美行程在 2 月 5 日 刚刚结束,接踵而至的从 2 月 17 日 开始到 3 月 18 日 结束的中越边境战争刚刚收兵, 10 天之后,即 3 月 28 日 ,美国参议院就以绝对多数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卡特总统即在 4 月 10 日 签署生效,而这离建交之日还只满 100 天。这部把台湾当作“国家”的《与台湾关系法》规定:“凡是全力以和平以外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的努力,都将威胁西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引起美国的严重关注。”美国将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使之“保持抵御危及台湾人民的安全或社会、经济制度的任何诉诸武力的行为或其他强制形式的能力。”“一旦出现任何危及台湾安全的情况”,美国将依照其“宪法程序”来“决定美国应付任何这类危险的适当行动”。
可以看出,这些法律条文说白了就是,美国只允许中国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而决不允许使用军事手段解放台湾。如果中国不放弃对台武力收复的方针而要举行对台战役,美国就要向台湾提供确保其完全能够抵御大陆进攻的军事实力和作战能力的“防御性武器”。也就是不管中国想对台湾怎样打,美国都会按照《与台湾关系法》,根据中国实力的增长情况和要对台动武的军情形势,水涨船高地向台湾提供相应能抵抗的武器装备,使之一定能够做到可以打败大陆解放军的进攻而使台军守住台湾不被攻破占领;如果台军抵御不住而使中国“危及台湾安全”,美国还将按照“宪法程序”来决定可以出动军事力量直接参预进来阻止大陆攻台的“适当行动”,即助台防御,同中国发生台海美中之战。
非常明显,邓小平同意美国对台售武,加上美国这部《与台湾关系法》和“宪法程序”,中国要想用武力解放台湾已经是不太可能的了,除非自己的现代化军事实力和信息战作战能力达到和超过美国,并且举行对台作战的人民解放军要有把握把前来助台协防的美国打败赶跑,从它手中夺回台湾;或迫其求和,逼它从“虎口”里吐出台湾。也就是说,中国打台湾已经不是单单地进行国内统一战争去打台湾了,而是必须要同武力护台的美国发生战争冲突,从而使中国的国共内战演变成为同美国的中美大战,这实际上已经完全超出了中国解放台湾的国家统一目标和任务了。很显然,这对中国来说是勉为其难而做不到的,也是不必要的。毛泽东之所以坚决要求美国彻底撒手台湾而要切断它与台的任何联系,除了要维护国家对台主权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在或战或和地解决台湾回归时避免同美国打。因为中国是为了解放台湾统一国家才去打台湾的,而不是去打台湾的为了要同美国发生战争,这个国家方向不要搞错了,何况中美真的打起来中国也难以获胜。
2 、《与台湾关系法》的出笼,使美国对台军售、保护台海安全便以法律形式固定了下来,除非国会正式作出决定废除这个法律,否则今后美国各任政府都必须遵照执行,不能单凭总统的行政权力改变对台售武和其他法律明文规定的对台湾安全的许诺。于是美国因为有邓小平对台售武的同意,又有《与台湾关系法》及国内“宪法程序”为法律依据,从此以后也就有恃无恐、无所顾忌地加大了向台湾出售武器装备和转移军事技术的力度和频率,所售武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级尖端、精密先进,并且又一次地让台湾加入所谓的“区域导弹防卫系统( TMD )”的军事联防体系中,取代当年的“共同防御条约”,这使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主权不仅等于倒退到了《上海公报》之前,更是倒退到已经超过了承认《与台湾关系法》的地步。中美建交本来是以美国彻底放弃干预台湾为前提的,现在建交后却反而成为中国束手听任美国公然干预台湾、露骨干涉中国内政了。
实际上,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是在邓小平同意美国对台售武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邓小平放弃中国对台主权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内政得寸进尺干涉的必然产物。邓小平对此早就心知肚明,因为他出让中国主权而允许美国继续售武护台,所求的仅是保留一个可以欺骗国人、蒙蔽舆论的空洞“抗议权”,所以当卡特签署《与台湾关系法》后,中国方面直到半个多月以后才只是空喊几声“严重抗议”,却并没有任何实际反美行动,更没有要撤回建交了。
3 、按照毛泽东、周恩来收复台湾的计划和部署,原先是想在美国彻底撒手台湾而使中美建交后解决对台统一问题的,因为中美建交后台湾失去了美国的保护,已毫无力量,如果负隅顽抗,拒绝统一,大陆就可以采用“天津方式”予以武力解决,台军将不堪一击而败降。因此它只能同大陆进行谈判,接受“北平方式”的“和平统一”,或接受暂时保留它制度的形式上的统一,也就是暂时的“一国两制”式的统一,以换取中共同意他们在一个较长时期维持其在台的统治地位。邓小平在答应美国可以继续对台售武以前,也是按照毛、周的这个收台方针执行的,可是由于他在临建交前突然推翻毛、周原则而同意美国在建交后可以对台售武,这不仅使采用武力解决的“天津方式”无法再予实行,而且使和平解放的“北平方式”也变得不可能了。这是因为美国继续武力保护台湾当局,又源源不断地向台提供高精尖“防御性武器”甚至“进攻性武器”抵抗大陆,而且在大陆对台动武而如果台湾抵御不住时,美国还会出兵相助,因此台湾已经不害怕大陆解放军的武力进攻了。大陆对台湾因为没有团团围困、兵临城下的强大军事威慑压力,和平解放的“北平方式”也就失去了将其迫降的作用和威力,蒋经国及其继任者得到美国如此明确的保护承诺,自然也就不会去响应中国当局“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号召了。因此大陆同台和谈统一已经失效无用,这也正如邓小平对伍德科克说的:台湾领导人永远不会到谈判桌上来了。于是收复台湾、实现国家统一也就遥遥无期,甚至“一国两制”式的统一也变得可望而不可及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完全在美国的控制之下而只能望洋兴叹,无可奈何。
4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意美国对台售武,从而使美国在建交后不能再插手台湾,那么,势孤力弱、无依无靠、四面楚歌的国民党蒋经国政权在中共战和并举、软硬兼施的高压下,只可能选择和谈归顺之路而接受统一,或接受暂时“一国两制”形式上的统一,台湾又就回到祖国大家庭中。但是由于邓小平同意美国对台售武而使其可以继续保护台湾,蒋经国不会再归顺中共,遂使中国已无法实现战或和的统一台湾了。这个时候台湾实际上已经脱离大陆而独立存在了,已同大陆切断了一切联系的国民党大陆人政权为了维持在台湾的统治,随蒋而去的大陆籍移民为了在台岛长期生存和发展,他们在人口占据绝对少数的情况下,必须要实行依靠台岛籍本地人的本土化政策,这也就给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势力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壮大创造了最佳的机会和条件。而美国也正需要利用这股与大陆联系早就疏远的本土力量大搞“台独”活动,使台湾走得离大陆越来越远,使其成为可以取代国民党“兰”色少数力量而抵御大陆武力统一或和平解放的“绿”色多数力量,从而达到美国可以永远控制台湾和遏制中国的目的。
因此从邓小平同意美国对台售武时开始,也就预示着国民党的大陆籍势力必会败下阵来,也即预示着台湾的“台独”势力和“去中国化”思潮必定会在美国的支持之下,从“星星之火”到快速坐大,很快扩散蔓延泛滥开来,在本土化浪潮的推动下,在全岛形成“绿”浪滚滚的“燎原之势”而再难平息了。这不仅使李登辉、陈水扁“台独”首领能够逼“兰”丢权下台而以“绿”代“兰”,并且为了实现台湾独立而会进一步清算两蒋国民党,逼迫和驱赶大陆籍人留钱走人滚出台湾,而且还敢于如此大胆地一再挑衅中国中央政府,牵着中共的鼻子走,这也就使大陆对台湾不论采用“天津方式”或“北平方式”,都是更加的不可能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是邓小平的弃台相助,才使“台独”民进党获得了机会和条件迅速崛起壮大,并斗败了曾对台湾人民大搞一党专政白色恐怖而不可一世的专制腐败国民党。因此对于“台独”民进党来说,邓小平是他们的祖师爷、开创人,而对于国民党来说,邓小平是他们的丧门星、掘墓人 -- 没有邓小平的弃台,就不会有国民党在台湾被民进党斗输的失败,也不会有民进党“台独”的坐大称雄。因此,包括陈水扁、李登辉在内的“台独”分子和整个“绿营”,应该感谢和供奉他们的鼻祖恩师“邓大人”,而丢权挣扎到现在连两蒋陵寝都保不住而眼睁睁看着蒋家父子“死无葬身之地”的国民党和整个“蓝营”,应该痛恨唾骂使他们在台湾将无立足之地的“邓小人”。
参见相关文章,请自行搜索。
台湾如独立 邓小平将被盯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卡特访华公开日记称邓小平默认对台军售
邓小平在台湾问题上的所作所为
台海危机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邓小平给毛泽东的信 (一九七二年八月二日)
邓小平又一桩卖国罪
有关邓小平私卖台湾主权史实的补充材料
出卖中国主权:三十年后的回眸
台湾如独立 邓小平将被盯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张宏良:三二二劫难:杀鸡的时候到了
历史将如何评价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