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9年周恩来、叶挺、陈毅、粟裕在新四军皖南军部
皖南事變發生於1941年1月6日。
1940年10月19日,蔣介石發出“皓電”,限令黃河以南新四軍於一個月內撤到黃河以北,同時密令其數十萬軍隊準備進攻華中新四軍,從而掀起了第二次反
共高潮。中共中央在揭露蔣介石罪惡陰謀的同時,為顧全大局,決定將皖南的新四軍撤到長江以北,並連電東南局和軍分會書記項英,乘國民黨軍尚未部署就緒,迅 速率部北移,防止遭到突然襲擊。1941年1月4日,項英率新四軍軍部和部隊共9000餘人北移。6日,當進入安徽涇縣茂林地區時,突遭事先埋伏的國民黨
軍隊7個師8萬餘人的包圍和襲擊。廣大指戰員經7晝夜浴血奮戰,但終因眾寡懸殊,措施失當,彈盡糧絕,除2000餘人突出重圍外,一部被俘,大部壯烈犧 牲。軍長葉挺與對方談判被扣,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在突圍中被叛徒殺害。17日,蔣介石竟反誣新四軍“叛變”,宣佈取消其番
號,並聲稱要將葉挺交軍法審判。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周恩來等根據黨中央指示,向國民黨提出嚴正抗議,並在新華日報上刊登親筆題詞:“千古奇冤,江 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針對蔣介石取消新四軍番號的決定,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軍委發佈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任命陳毅為新四軍代理軍
長,張雲逸為副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賴傳珠為參謀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繼續領導新四軍堅持長江南北敵後抗日鬥爭。
1月22日,毛澤東發表談話,指出皖南事變是國民黨醞釀已久的全國性反共突然事變的開端,揭露蔣日勾結,蓄謀滅共和打擊人民軍隊的罪行,號召全國人民起來
鬥爭,並提出了取消1月17日的反動命令、懲辦皖南事變禍首、恢復葉挺自由、交還新四軍全部人槍、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實行民主政治等12條解決皖南事變 的根本辦法。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向國民黨當局提出嚴重抗議,利用一切公開場合和機會,向社會各界和駐重慶的美、英、蘇等國外交、軍事人
員與記者等揭露了皖南事變的真相。中國共產黨的正義立場,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各民主黨派、海外華僑及國際輿論的廣泛同情和支持。經過共產黨的堅決鬥爭, 終於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第二次反共高潮。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