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家國主義政策資料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科技能源國防資料】(轉貼)
 瀏覽4,874|回應7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科技能源國防資料】(轉貼)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健保免費連線《梅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495278
 回應文章
(轉貼)徵兵與募兵中間,那條沒被看見的路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徵兵與募兵中間,那條沒被看見的路

2015-04-22 13:54:25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民進黨立委蕭美琴在國防委員會提出,根據中研院的民調,恢復徵兵制獲得壓倒性支持,蔡英文也說,如果當選,希望可以在募兵和徵兵制度之間找到一個最好的制度。

國民黨的立院黨團則馬上舉行記者會反駁,軍系立委林郁方並且斬釘截鐵的說,要不就是募兵,要不就是徵兵,不認為會有第三條路,並且呼籲還沒當兵的年輕人與父母,希望恢復徵兵制的就投蔡英文和民進黨,支持募兵制的就投國民黨。

其實這種手法已經司空見慣了,就像之前自己喊不統、不獨、不武,然後呼籲想讓中國打過來的就投民進黨,都是一樣的操作,先在言論上否定了其他的可能性,然後再將自製的標籤硬塞給對手。

那麼,在徵兵和募兵之間真的沒有第三條路嗎?募兵,就是用薪水來聘僱軍人。徵兵,就是將服役當成國民應盡的義務。募兵可行嗎?當然,在科技化的現代,你不可能只靠徵兵找到夠專業的軍人,募兵可以讓專業士官兵有完善養成的機會,是勢在必行的。那難道就要完全放棄徵兵嗎?以台灣的處境來說,透過徵兵而達到一個「全民皆兵」的備戰狀態,其實是比較符合現實的。

徵兵,絕對不應該成為募兵制推動不順的一個暫時替代方案,相同的,提高待遇也不是。我的意思不是軍人就應該領很低的薪水才算愛國,給軍人合理的薪水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如果一再提高國軍待遇的原因是因為,國軍管理失能、每天基層士兵都只做一些沒有意義的雜務,使得身為國軍毫無成就感與榮譽感,最後導致募兵卻募不到人,就算募到了人,時間一到就趕著離開,那提高待遇其實只是拿納稅人的錢在掩飾國軍高層的無能,順便肥了那些高層罷了。

所以徵兵既然不是要補足募兵缺額,那意義又是什麼呢?其實常態國防武力還是應該由募兵的志願役來擔任,而徵兵所獲得的義務役,重點不在於提供人力,而在於訓練全國人民都能擁有基本的戰鬥技能,換句話說,這是國家安全的一環。試想,只有數十萬規模的軍隊,或是上千萬國民都能擁有防禦能力,哪一個情況能讓敵軍在攻擊之前要猶豫再三?「保家衛國,人人有則」,絕對不應該只是口號,無論男女老少都應該有實際作為。

當然,前提是這些徵兵的義務役所受到的訓練,是真的有用的,不應該只是花幾個月在軍營裡面打草、油漆、掃地,更不應該花了無數的時間趴在地上做射擊預習,結果打靶次數一隻手的手指頭都用不完,或是學了保證用不到的刺槍術或單兵基本教練,卻連平常也可以用來防身的搏鬥技巧都沒學。徵兵,絕對不應該變成浪費時間,至少應該讓受徵招的國民,男生可以鍛鍊強健體魄,女生可以擁有防身能力。

當我們全民皆兵,全世界才會認同我們身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是真的很重視並且在乎主權的安定與國土的安全。當我們不分性別、職業,每個人都有能力在外敵入侵的時候,扛起自己的槍保衛家園,再強大的敵軍都不得不敬畏我們維持社會穩定發展的決心。

同時,也只有讓每一個國民都瞭解軍隊的運作,知道國軍哪裡錯得離譜,知道國軍到底為何而戰,國軍才會往好的方向改革,募兵才能招募到人才,而有了專業的職業軍隊,戰力才能發揮。讓徵兵制度去做充實基本防禦戰力,讓募兵制度能夠專注在提昇高科技戰力的專業,這就是徵兵與募兵之間的第三條路。

一個有榮譽感的軍隊,絕對不會是某政權的擁護者,而是保衛全民能夠在自己的土地得以安居樂業,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柱。只有無心發展、一心向外的政權,才會不在乎軍隊戰力的衰敗,在軍紀事件頻傳的情況下,不但一點改革決心都沒有,卻還把對手對國軍制度的思考做為選舉的算計。有這種政黨,真的比遇到神一般的敵人還要可怕。

吳怡農:愛台灣足以保衛台灣嗎?──不同角度思考我們的國防(上)

關鍵字: 

台灣認同在最近幾年急速成長;大多數的民眾已將台灣視為獨立國家。根據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中國效應」研究小組的民意調查:即使中國政治民主、經濟繁榮也不願意和中國統一的民眾持續增加,其比例在2013年已經高達76%。人民對土地的關懷也日漸深刻。《看見台灣》紀錄片獲得廣泛的迴響,因為它一方面展現台灣國土之美,另一方面也和觀眾共鳴對美麗國土的珍惜、對它遭受破壞的惋嘆。

然而,當大多數民眾視台灣為獨立的政治社區、也珍惜台灣國土的同時,我們對防衛這個獨立社區、這塊美麗國土,卻愈來愈為輕忽。不論是政府或一般公民,似乎都愈來愈不重視台灣的國防。沒有堅強的國防,我們憑什麼讓別人尊重我們構築美好社會的意願?我們又憑什麼保護我們的美麗家園?

在過去的威權時代,軍隊被民眾視為威權統治的支柱,軍人也被視為和社會脫節的保守反動力量。不過,台灣民主化已經二十年多年,許多民眾對軍隊的態度似乎沒有太大的改變。如今,社會普遍認為兵役只是生命和時間的浪費。洪仲丘事件之後,軍隊的社會形象跌至谷底。另一方面,政府也計畫將徵兵制改為募兵制、並推動裁兵政策。實施募兵制度之後,軍隊和社會的距離勢將愈來愈遠。一個強鄰壓境的小國,在追求自主及和平的過程中,需要的正是堅強的國防、以及對軍隊和軍人的支持。可是我們似乎正反其道而行。

兩岸密切的經濟交往也解除了台灣民眾的戒心,將對岸視為友善的、可以提供巨大經濟利益的鄰居。根據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13年的調查,台灣民眾中只有三成左右擔心中國以武力逼迫台灣和它統一。在這樣的心態下,國防不只多餘、浪費金錢,甚至可能危害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不久之前國防部長在立法院答覆立法委員的質詢時,將兩岸軍事定位為「敵對關係」,遭到中國時報社論的抨擊,說國防部長嚴明「失言」,並說「兩岸軍事若是『敵對關係』,兩岸就永無真正的和平機會了。」【】雖然台灣社會不將對岸視為敵人,對岸的政權卻一直將台灣視為敵人。不只千顆以上的飛彈對準台灣,也將其攻台戰略訂為:在美國有機會干預之前,即迅速佔領台灣。

在無視於對岸軍事威脅的心態下,我們的國防投資持續減低。2013年的國防預算總額是GDP的2.1%,二十年前是3.8%;如今佔政府總預算16.2%,二十年前則為24.3%。2013年國防預算總額是新台幣三千一百億,比2008年還要低8.3%。

其實,在現代社會中,國防不是花費,而應是一項投資。國防不只能保護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具有衍生的效果:包括公民對社會的認同、國民外交的促進、國家形象的提升、以及產業科技的發展等。如今是我們調整心態,重新檢視國防的時候。

本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兩岸的軍事對比,中國解放軍近年來的發展。第二部分介紹同為強敵壓境的以色列、以及同為小國的新加坡,兩個國家追求現代化國防的經驗。這兩個國家文化不同、但資源同樣有限;他們對國防的思考,對軍隊和現代社會之間關係所做的規劃,很值得我們參考。第三部分則透過美軍募兵制的經驗,初步討論台灣國防制度的走向和改革原則。

對臺灣的軍事威脅

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美國國防大學、和藍德智庫(RAND Corporation),於2013年11月在台北共同舉辦「2013年中共解放軍」研討會。參加會議的許多國際中共解放軍專家,都表達了令國際社會擔心的趨勢:包括解放軍軍力的迅速升級、在外海與菲律賓和日本的衝突、以及違背國際海事法的行為。

11月23日,中共國防部在國際空域劃設廣大的東海防空識別區,展現中國持續的強勢作風(發佈原文及地圖)。相關規則公告接著說明:「對不配合識別或者拒不服從指令的航空器,中國武裝力量將採取防禦性緊急處置措施」(原文)。三天後,11月26日,解放軍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從山東青島軍港起航,前往南海海域展開軍事訓練。至目前為止,國際社會的反應是:日本、韓國、和美國的戰機飛越該區,透過行動否認中國在這塊國際空域的主控權;日本政府指示日本民航公司不需服從中國的指令;韓國政府12月8日宣布,將其防空識別區往南延伸300公里,擴大與中國及日本防空識別區的重疊(地圖)。

中國針對台灣的軍備提升也是無法否認的事實。解放軍現代化進程、戰略構想發展、兵力結構與部署、以及武器研製能力,都對台灣造成巨大的威脅。中國2013年的軍事預算約美金一千兩百億,是十年前的四倍;而對台用兵仍是中國戰備的主要目標。今年台灣國防部出版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原文)指出:

中共迄未放棄對臺軍事行動整備,並預擬對臺作戰構想與計畫。近年南京及廣州軍區陸續換裝主戰裝備,已具備對我多元作戰能力,各項演訓活動,亦以迅速結束海島衝突,降低他國介入可能性為主。另中共持續抗議美國售我武器,要求美方逐年減少、最終停止對臺軍售,以阻礙我防衛戰力之提升,擴大兩岸軍力差距。同時中共主導國際法或戰爭法內涵詮釋權,塑造對臺發動戰爭的正當性與合法性,爭取軍事行動主動權,以防止他國介入臺海軍事衝突。

台灣政府經常宣稱「兩岸關係逐漸穩定」。馬總統從2008年上任至今,在兩岸關係「正常化」、台灣持續減低國防預算的同時,中國軍方對台灣的敵對姿態不斷強化。配置在對岸的近距離飛彈過去五年穩定地增加,目前已經超過千枚。根據美國國防部2013年中國軍事報告(原文),部署在台灣海峽的解放軍陸軍人數高達40萬、坦克車3千輛。海軍在東南海的戰備升級更值得注意:驅逐艦16艘(台灣:4)、護衛艦44艘(台灣:22)、大型兩棲運輸艦27艘(台灣:12)、傳統動力潛艇33艘(台灣:4)。中國的空軍也迅速換裝中:離台灣近距離的轟炸機數量為160架(台灣:22)。中國同時提高解放軍的資電作戰能力,實施聯合登陸等重大軍事演訓練,強化對台的戰備整備作為。在這個背景下,國防的重要是不可輕視的。

面對強大的中國軍事力量,有人覺得:無論台灣如何增強國防力量,也和龐大的解放軍無法匹敵。甚至有人悲觀地認為:中國軍事力量強大,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也愈來愈大;而另一方面,台灣在經濟上又似乎愈來愈需要大陸,所以兩岸統一是遲早的事。兩者的共同結論是:國防是沒有意義的花費,對台灣更重要的是促進兩岸的和解。可是,沒有堅強的國防,和解只是完全屈服於對方的條件。預期終究統一的人也需要認識到:即使兩國統一不可避免,統一也有不同的方式。如果台灣國防能力不足、經濟又完全依賴中國,屆時「統一」的條件會比較像香港,還是比較像新疆、西藏?更何況,連相對享受自由的香港人也意識到在中國統治下的限制。1997年主權移交前,多年的談判由英國主導、並有英軍的保護。不過回歸後的16年來,普選仍未實現,而且看來越來越遙遠。香港中文大學的2002年民調顯示,58%的香港人民同意:回歸後北京中央政府有落實「一國兩制」。可是,其比例在2013年已下降至23%。

台灣將以什麼籌碼和中國談判重要的政策,例如移民、司法、宗教及言論自由、選舉制度、財產保護等?在毫無選擇下的統一,台灣可能成為什麼樣的家園?

更多數的人認為,兩岸未來的關係仍然不確定。有人認為我們早已獨立,實際上享有自治權,也已經發展出台灣特殊的文化及認同。和真正獨立的差別,只是象徵性的宣言。對懷有這樣想法的同鄉,國防的重要性更是明顯不過。無論對台灣的未來有什麼不同的期望,不論政治立場是藍還是綠,台灣的國防是大家共同的課題。

那我們如何「關心」國防?台灣的財政和人力畢竟有限,什麼樣的政策能確保足夠的國防能力,同時又不會忽略社會的其他需要?多年來,軍中一些不幸事件影響了民眾對國軍制度的信心。在這個環境下,我們又該怎麼強化國防?其實,我們並不是唯一缺乏資源又需要投資於國家安全的國家。以色列和新加坡是很好的案例,提供許多值得參考的經驗。

吳怡農:軍隊現代化:經濟、教育、民主、外交──不同角度思考我們的國防(中)

關鍵字: 

此文接續《吳怡農:愛台灣足以保衛台灣嗎?──不同角度思考我們的國防(上)》

以色列自1948年建國以來,一直沒有獲得周邊各國的接受,多次面臨入侵的威脅。威脅有時甚至來自領土之內,例如1987年和2000年的兩次境內「巴勒斯坦起義」。以色列的生存和軍事整備有密切的關係。可是六十五年前建國的時候,以色列的人口僅有80萬人,現在也不過八百萬。這樣的人口自不可能建立一支龐大的職業軍隊。於是他們決定:國防是每位公民應該共同分擔的責任。

以色列:國防、文化、教育與投資

年滿18歲的以色列青年男女,都有服兵役的義務;男生最少三年、女生最少兩年。如果選擇加入某些精英單位,役期之後還需要在國防部效力額外六年。每個人都從士兵做起。即使希望成為專業軍人,也必須先服完義務役。這樣做的理由是:兵役是每一個國民的義務,成為職業軍官正如成為教授或政治人物一樣,並不能因此免除這項義務。它帶來的額外好處則是:希望領導別人的人,必須有基層的經驗,也學習接受領導。想繼續念書的人,則在服完兵役之後進入大學;其他人直接進入社會工作。所有的公民其後雖然走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可是每一個人都被列入後備軍,有定期服務的責任,直到四十歲正式退役。以色列現役人數18萬,大多為義務役者;另外有47萬後備士兵和軍官分散在民間社會。

在這樣的制度下,國防從不遠離以色列人的日常生活。這裡有兩個非常有趣而且重要的問題值得討論。第一,以色列的民主體制和民間文化,如何和一個全民皆兵的軍隊制度共處?第二,既然每個人都有服役的義務,國防吸收了如此巨大的人力資源,國家的經濟如何發展?對青年的求學與事業又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以色列的文化其實非常有趣:他們有主見,對政治高度參與,對權威有挑戰的習慣。以色列駐台灣代表何璽夢女士(Simona Halperin)在訪談中說,他們國人常開的幾個玩笑是:以色列其實有八百萬個總理;兩個以色列人會給你三個不同的意見;第一次碰到主管,以色列下屬會問你憑什麼當我的主管?為什麼我不是你的主管?可是,軍隊必須講求服從、紀律和指揮鏈;它不容許主見,更不可能接受對權威的挑戰。以色列為何能在喜歡挑戰權威的文化中,建立一個成功的公民國防軍?令人好奇。

為了讓民主文化和軍隊所需的服從和紀律結合,以色列軍隊不強調盲從或典型的階層制度。他們的軍隊文化不但和民主文化不相抵觸,反而試圖反映民間社會的這項價值。比如說,他們鼓勵軍人有主見。一個部隊單位籌劃任務策略時,在長官下令前,下屬和長官之間的公開討論、甚至辯論,被視為理所當然。開會時,幫大家倒咖啡的人不是階級最低、而是離咖啡壺最近的人,即使他是在場階級最高者、甚至是將軍。有一位在創業投資基金就業的以色列人回憶:在突擊隊全職服役五年、然後在後備單位二十五年,雖然不是軍官、而只是普通士兵,他竟然從沒有向任何人行過軍禮。

軍中的人事制度也經過刻意的設計:國防部隊的軍官和士兵比例為1比9。發命令的長官越少,低層士兵也越需要主動。他們給軍人判斷的空間,讓每個人決定如何執行自己的任務。他們講求的是任務的達成,而非執行的方式。軍隊的目的不是訓練絕對服從的機器人,而是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

丹恩.席諾(Dan Senor) 和掃羅.辛格(Saul Singer)所著的《新創企業之國: 以色列經濟奇蹟的啟示》(Start-Up Nation),提到以色列軍隊中的某一個單位,每年從全國高中篩選學業成績好、又有領導潛力的青年:

這群青年除了基本軍事訓練,同時進修數學、物理學位。服役期間,軍隊丟給他們無數的任務,但提供非常少的指導,激發他們為實際的軍事難題提出跨學科的解決方法。其中一個團隊收到的任務是解決軍用直升機駕駛員背痛的問題。他們首先想辦法測量直升機的震動對脊椎的影響,於是設計了一個特製的座椅,放在飛行模擬機上。他們在椅背挖一個洞,裡面安裝高速相機。接著他們在一個駕駛員背上放了一支筆,再讓他駕駛模擬直升機。在不同的震動下,椅背裡的相機照出駕駛員背上的筆所劃出的不同線路。他們再用電腦分析相片裡呈現的數據,最後為國防軍改良直升機座椅的設計。

從這種軍隊出來的青年,社會還需為他們的事業擔心嗎?該書作者認為,此種軍隊文化是以色列如今能在各產業領導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柱之一。他們的兵役和教育其實同一件事。

駐台代表何璽夢當年服役的工作是負責設立軍中領導學院,為各層級的軍人安排課程—從士兵的基本教育到將軍的研討會。她退伍之後進入外交部,被派遣的工作崗位,除了台灣,還包括南韓、歐盟、及聯合國。可以想像她在部隊裡所培養的組織能力與人際關係,對退役後的事業多麼有幫助。

我們一直以為國防所用的資源就代表社會的犧牲。這些例子顯示:一個社會對國防的投資不一定是浪費,如果能發揮創意反而是一項重要的人才投資。

國防所創造的資源不只是人才。以色列建國之後的十多年,法國是其重要盟友,也是主要的武器供應者。但法國自1962年從阿爾及利亞撤離之後,對北非洲和中東地區的外交政策隨之改變。法國在1967年決定對中東地區實施武器禁運,以色列的國防採購因之受到嚴重的打擊。因為國防裝備影響以色列的生存,法國的禁運對以色列安全所造成的嚴重威脅可以想像。以色列當時學到了教訓:不能依靠別人,不能期望別人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凡事都必須靠自己。

事後看來,這個教訓對以色列其實是一個幸運的契機。以色列開始把國防預算導向發展本土的國防科技,從先前的武器採購轉為武器研發。於是軍事整備不再受其他國家內部政治或外交上牽制。今日以色列許多全球領先的民間科技,都是本土軍事技術的延續,包含了航空、電子、高科技、生物醫學等產業。例如,現在醫學界普遍使用的胃腸「膠囊內視鏡」,是以色列基文影像公司(Given Imaging)利用飛彈和光學技術所研發出的藥丸攝影機,可用來檢視整個消化道的內部,避免傳統內視鏡對病人所造成的痛苦及不便。基文影像公司由以色列國防部軍事武器研發中心支持所創立,如今是美國那斯達克交易所(NASDAQ)的上市公司。以色列在那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數目僅次於美國和加拿大。分析師估計目前以色列軍事產業有一百多個項目在開發中。幾十年來累積的國防預算不但沒有浪費,反而成為對未來的投資。

當全國人民為國防做出犧牲、把自身安全委託給政府,政府相對的也必須對人民負責。每一衝突或危機事件過後,都會有公開的調查委員會,評估軍事和民間政府官員的表現,追究其責任、或獎勵其功勞。1973年有名的「贖罪日戰爭」之前,雖然國防部和情報局掌握足夠的資訊,許多下屬也提出警告,但高層對埃及進攻以色列領土的可能性仍做出錯誤判斷。這導致了埃及發動進襲的時候,以色列措手不及。雖然最後贏得戰爭,卻付出上千國民傷亡的代價。事後最高法院組織獨立調查委員會,公開披露調查報告。數位高層領導者,包括參謀長、機關首長、軍官遭免職或除役,總理也被迫辭職。但負責不只是道歉、免職、或辭職而已;最重要的關鍵是如何改革制度、讓事情不再重演。以色列政府於是設立三個獨立情報評估單位,確保以後任何判斷及決策都會受到同等級機構的挑戰和質疑。社會也因此重建對政府和軍方的信任。

台灣在民主化之後,人民勇於表示意見、對權威抱持反感的態度,甚至熱衷於向國家元首丟擲鞋子。台灣的軍隊文化如果也能反映我們的社會價值,洪仲丘事件或許不致於發生,上千萬男性公民在部隊裡的經驗也會完全不同。我們的制度如果也重視問責及信任,如今推動的國防改革或許會以不同形式呈現。以色列的確有許多經驗值得我們參考:軍隊必要的權威和服從,事實上可以和民主文化結合。希望洪仲丘事件對軍隊的影響,不是紀律的鬆弛,而是以民主文化來強化軍隊的紀律。

新加坡獨立時也認識到以色列軍隊的獨特性。1965年新加坡遭馬來西亞驅逐,被迫在馬來西亞和印尼兩個龐大回教國之間,建立一個華人的小國家。首任總理李光耀當時就請以色列協助他們建立國軍。今天的「新加坡武裝部隊」雖然文化不同,仍有許多與以色列國防軍相似的地方。

新加坡的學習

新加坡雖然從未受軍事威脅,他們卻堅信一個有效的軍隊是國家安全及和平的基礎。同時他們知道一個僅有百萬人口的小國要建立龐大的軍隊,以軍事優勢去抵制周圍的國家並不實際。他們清楚國防軍的目的,不是要對他國宣戰,也不是在戰場上贏得正規作戰。他們的目標是以足夠的軍事實力,阻嚇別國侵略的誘惑。李光耀將這個原則取名為「毒蝦」戰略:讓周圍的大魚吃不下口。

一個龐大的職業軍隊是新加坡承擔不起的,但「毒蝦」策略仍需要足夠的實力才有阻嚇效用。如果敵人有可能透過集中攻擊、迅速地摧毀國防軍的防衛能力,這條蝦子其實沒有毒性。因此,靠公民組成國防軍是唯一的答案。五百萬人口的新加坡,今天現役人數7萬(包括4萬義務役青年),後備役人數約31萬。後備軍每年回軍隊受訓,熟悉最新的技術、裝備及系統,四十歲才除役(後備軍官要服務到五十歲)。當每個「公民士兵」都有基本作戰能力,「毒蝦」才有可信度。新加坡還發現公民軍隊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就是靈活性:軍隊人數可以透過調整後備軍人服務天數而隨時擴增或縮小,也不會為因此導致民間社會提供或吸收人力的壓力。

新加坡的國防預算也像在投資。他們保持穩定的預算,約GDP的3-6%(台灣今年已減至GDP的2.1%),有時甚至高達國家總預算的30%,而其中一半屬於研發性質。研發項目需要多年才看得到收獲,所以一旦有穩定的經費,國防部才可能做長期的策劃與投資。如果資金不穩定,好的人才也不會選擇在相關部門發展。新加坡在1970年代就設立Defense Sciences Organization (後來改名DSO National Laboratories;網站),為國防研發中心。“DSO”有十一個部門,包括導向系統(研究無人駕駛的科技)、感應科技(研究雷達、音波、等等)。國防部也有科技局(Def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網站),籌劃國防科技、相關採購及科技的研發,負責協調不同領域的國防研發項目,例如機器人系統的研究。我們可以想像這種規模的長期投資,對民間科技創新的正面影響。

軍隊也是培養領導能力的地方。著名的「武裝部隊海外留學獎學金」展現新加坡對國防人才的重視。透過這個獎學金,政府提供經費讓得獎的高中生就讀國際上任何一所大學。這些「海外學者」畢業後需要回國防部工作數年,為國家效力。一屆屆的優才生便在軍隊開始他們的職業生涯;之後,有些人選擇到民營公司繼續他們的事業,也有些人選擇留在政府部門。新加坡現任的三軍總司令,是美國空軍學院的機電工程系畢業;他們的陸軍參謀長,是英國牛津大學工程科學系畢業;海軍參謀長,是英國牛津大學的「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系畢業;空軍參謀長則是英國劍橋大學生物化學系畢業。國防部還經常讓這些「學者士兵」借調到政府的民間部門,擴充他們的視野。

新加坡為什麼覺得軍人的視野需要擴充?他們為什麼認為與民間部門互動是軍人該有的經驗?這牽涉到他們對國防的定義。國防到底是什麼?國防軍在社會又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國防與外交

新加坡認為,國家的安全靠「阻嚇」與「外交」支撐。阻嚇能保證國土的邊界不被侵入;但唯有外交才能贏得國際的尊重,國家的存在才可能正當化。新加坡的武裝部隊除了負責防衛國土,也需要幫國家履行「國際公民」的義務。所以國防軍參與許多救災、人道主義援助、與維持和平的國際行動。執行「非戰爭任務」的軍人,需要與不同國家、不同背景的民間單位接觸。廣泛的教育與經驗有助於培養國家所代表的世界觀。雖然新加坡的民主制度多年來尚未起步,但他們提倡的公民意識倒是值得我們的尊敬。

在這方面,以色利做得更是到位。菲律賓遭海燕颱風侵襲後,以色列國防軍的兩、三百名醫生和醫護人員,第二天即抵達災區(以色列距離菲律賓9,000公里),立即設立野戰醫院進行救災。日本和海地受難時,以色列國防軍的醫療團隊也都在第一線協助。當一個國家碰到災難,最缺乏的經常是人力與組織;外交官的慰問、其他國家的支票,其實沒有很大的意義。中國政府原先捐助十萬美元給菲律賓,後來提高至二十萬,最終調整為一百六十萬。可是另外一個國家卻及時帶了一批平民後備軍在災區從事救援工作。何者顯得比較有誠意?在關鍵時刻建立的友情,是經濟利益無法收買的。

如此重要的外交工作,多年來在台灣是由一個民間團體默默地承擔。「台灣路竹會」在國內外進行義診已將近二十年,包括海地、緬甸、斯里蘭卡、尼加拉瓜、南非等國家(網站)。醫療救援所需要的龐大後勤支援,不正是部隊最基本的能力?去年路竹會到寮國義診,一周內醫助四千七百人,當地許多媒體都有正面報導。今年十月他們的醫療義工們又去了一次,不過卻在出發的前一天晚上,因為中國政府的施壓導致簽證被寮國政府臨時撤銷,最後醫療設備無法入境。中國政府竟然會試圖干擾台灣團體到其他國家就醫,可見這種國際交情對中國「金錢外交」的威脅。難免會有少數國家像寮國,被迫拒絕我們的協助。但只要我們隨時準備救援,就是建立友誼的開始。(路竹會十一月十四日也前往菲律賓救援,替兩千多人治療。)

如果我們放開眼界,我們就能體會國防軍的重要性。一旦我們對國防的意義和軍隊的角色有了共識,制度的改善其實並不複雜。中華民國憲法第137條:我國國防以保衛國家、維護世界和平為目的。善盡國際社會責任早已是我們的軍隊在憲法下的義務。

作者註:以色列及新加坡有免役族群。在以色列最有名的是哈瑞迪教的「極端正統猶太人」,自1948年因宗教理由而免役;1999年,以色列國防軍設立特殊宗教軍營,讓有傳統信仰的公民更容易自願參與國防;2013年,國會及內閣通過法令廢除「宗教免役」,終結長達65年的不公平制度。阿拉伯裔的以色列人目前不會收到徵兵令,雖然愈來愈多阿拉伯裔青年自願服役;這是以色列社會仍未達到共識的政治議題,牽涉到與阿拉伯國家的軍事衝突,包括戰爭後所佔據的領土(以色列國內的族群關係是它最重要的公共議題,為其民主制度的考驗)。另外,有少數人因道德理由拒絕服役,例如和平主義者,他們部分以坐牢替代。新加坡雖然只有男性有義務役,但多數民眾支持女性及第一代移民志願服役的權利。近年來,部分社會論述更主張女性及新移民不應只有權利、更應該有法律義務服役,不過這仍不是主流意見。這兩國的趨勢均是探討如何讓公民義務役制度更公平、更民主,而不是修法讓更多人有機會免役。

吳怡農:軍隊與社會的疏離:美國募兵制的負面經驗──不同角度思考我們的國防(下)

關鍵字: 

此文接續吳怡農:軍隊現代化:經濟、教育、民主、外交──不同角度思考我們的國防(中)》

長期以來我們似乎早已養成向西方看齊的習慣。許多國家軍事「升級」,例如美國訓練出時髦的菁英部隊,我們也希望模仿。可是美國跟台灣需要不同的軍人。首先,美國不像台灣,並沒有被鄰國攻擊的威脅。其次,美軍在世界各地有台灣軍隊沒有的特殊任務,例如反恐怖行動。因此,他們的軍事目標之一是建立行動快速、火力強大的特種部隊。如果台灣遭受侵襲,我們的最後一道防線不會是精英部隊,而是遍佈於社會各角落的平民。除了提高空軍及海軍的防衛能力,我們的陸軍需要一支龐大的公民軍隊、幾百萬可以及時動員的後備軍人。如果對岸只要發射數百枚飛彈,摧毀台灣的主要軍營、戰機跑道、及基本設施,就能癱瘓我們的防衛能力,那我們的國防事實上等於不存在。當全民都有足夠的軍事訓練、屬於固定的後備軍單位,不論哪個軍營受到打擊、什麼電子系統遭到摧毀,國軍仍然可以有效率地動員。這對入侵勢力才是實在的嚇阻。

目前台灣正由徵兵制改為全募兵制,我們或許可以從美國的經驗看到台灣可能邁向的未來。

美國:募兵制度的教訓

美國雖然享有世界最先進的職業軍隊,可是他們卻發現一個與民間隔離的軍事部隊對社會其實不是好事。退休陸軍上校、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現任波士頓大學教授的安德魯.巴塞維(Andrew J. Bacevich),在其新作《信任的斷裂》(Breach of Trust)中討論過去四十年美國軍事制度發展的教訓。自從革命創國,到內戰及兩次世界大戰,美國都是採用徵兵制,直到1973年才轉為職業軍隊。在1970年代,民眾對兵役制度有很多的不滿:部隊充滿沒有意義的工作,例如掃地、除草;許多人透過個人關係派到舒適的辦公室崗位,甚至直接免役,極不公平;軍營士官看不慣來自民間的服役青年,經常虐待、欺負他們。當時越戰已經接近尾聲,不只民眾反戰,連軍隊中也充滿異議的聲音。在那樣的氣氛下,軍事制度的改革是必須的。可惜的是,美國政府選擇政治上最便利的解決方案:廢除兵役、改為全募兵制度。從那個時候開始,抱怨的聲音就消失了;畢竟,從此當兵的人都是自願的。

可是事實並非如此。當職業軍人對制度或待遇感到不平,他們的聲音不夠大、力量也不足,無法爭取他們應有的權利。一是因為自願兵大多為貧困家庭的孩子,缺乏社會影響力;另一個的原因是,一旦國防不再和每一個家庭的子女高度相關,社會大眾就對軍事失去了興趣,而政府也就不再有社會壓力。過去十多年,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打了兩次戰爭,其中服役的軍人占總人口不到百分之一。華盛頓首府所做的出兵決策,社會多數人透過選票加以支持,承擔後果及代價的卻是非常少數的人,而且多為貧困家庭的子弟。也就是說:多數人送少數人上戰場,為大家犧牲。更為不合理的是,在為國家犧牲奉獻之後,退伍軍人發現社會沒有興趣接納他們。雖然全國在退伍軍人節慶祝、及感恩軍人的貢獻,但在現實生活裡許多退伍軍人找不到好的職業和醫療照顧。多年來軍營和軍校裡普遍的性侵犯問題,也缺乏社會動力來實施改革。

這段期間,軍隊的組成變得更極端,部隊的社會階級和政治立場與社會大眾嚴重脫節。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民調顯示(原文),如今只有4.6%的士兵是大專畢業生;其在全人口中的比例則為29.5%。士兵中有41%屬於少數族群,是民間社會的兩倍。軍人的黨籍也與社會大眾相反,較多認同共和黨。六成的人從軍是為了教育福利,這顯示他們來自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同時,愈來愈少的政府官員(總統、部長)與國會議員有當兵的經驗,但他們卻仍然負責重要的國防政策(而且似乎也很樂意刪減職業軍人的退休福利)。

在這樣的情境下,軍隊與社會的關係更加疏離,加強了四十年前就存在的互相不信任。民間對軍人保持冷漠的態度;軍人看不起民間要求權利卻不願犧牲的「自私文化」。雖然民眾中有91%的人宣稱他們為美國軍人感到驕傲、也有84%的人認為美國軍隊對國家有貢獻,但不到一半的民眾表示他們會建議年輕人從軍,而且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對進行十多年的戰爭表示關心。雖然83%的民眾認為軍人與其家庭為社會作出極大的犧牲,可是只有26%認為軍人比一般平民多付出的犧牲是不公平的,其餘七成認為從軍本來就應如此。另一方面,則有六成的軍人認為他們比社會大眾還要愛國,而且84%的軍人認為社會不了解他們所面對的問題及困難。

退休上將,麥可•馬倫(Michael Mullen),美國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2011年在西點軍校的畢業典禮演講,討論軍人與社會大眾之間的關係。他提醒畢業生,他們雖然是軍人,但也是公民,而且公民身份先於軍人的身份。在美國的民主憲法下,人民決定軍隊的走向。人民是國家最高的權力;軍隊必須服從人民的決定。然而,他接著說:「可是,我擔心他們不認識我們。我擔心他們不了解我們沉重的負擔、或我們在戰場上付出的代價。這很重要,因為當人民不了解他們要求軍人所做的忍耐或犧牲,他們也不可能完全履行、落實憲法所給予的責任。」(原文)

這四十年美國的軍隊演變成為一個更加獨立的機構,愈來愈和社會脫節。當時從徵兵至募兵的「改革」,忽略了國防、軍人和民主政治之間的密切關係。

其實,美國連經濟效應也評估錯誤。當初推動募兵制的官方理由之一是效率。他們錯以為不需每年重複訓練新兵,職業軍人的作戰能力也應該更高,所以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創造更強的軍隊。著名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在1966年保證:「職業軍隊的成本絕對低於徵兵制的軍隊。」結果,招兵成本和職業士兵要求的待遇都遠遠高過預期。美國軍隊發現,不是宣布募兵制就會有年輕人自動上門報到;急需的全職招兵隊伍,也是昂貴的行銷人才。同時,為了吸引新兵,不只薪資需要調高,軍隊還需提供其他福利、並調整工作性質。之前徵兵時代一起分擔的雜事,開始需要外包給承包商,包括伙食、打掃、甚至軍營的保全及後勤。根據統計,現在被派到戰區的每一名士兵的總成本高達每年五十萬至一百萬美元。台灣募兵化現在所碰到的「招兵不易」,其實應在預料之中。往後會增加的其他巨大花費,仍然沒有被仔細評估。

職業軍人是否能帶來作戰能力的提升,答案也不明顯。退休陸軍上校安德魯.巴塞維表示,陸軍作戰的基本技能畢竟不是「火箭科學」,一般人其實一兩年就可以很熟練,根本不需要職業化。美軍1993年在索馬里亞的痛苦經驗是一個例子。公認為世界最先進的特種部隊,享有最職業化的訓練及最新的武器,卻慘敗在一個非洲小軍閥和他的民兵手上。美軍屍體在摩加迪休街上被暴民展示的驚人畫面,是美國人永遠忘不了的。這個事件後來被拍成電影:《黑鷹計劃》(Black Hawk Down),於2001年上映。

我們的國防走向

台灣其實沒有資源支撐一支具有足夠阻嚇力的龐大職業軍隊。而就算我們有這個本事,從以色列、新加坡和美國的經驗看來,那也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

台灣教育界近年對芬蘭模式非常著迷。可是芬蘭的軍事制度卻為我們忽略。芬蘭的人口只有五百萬,它的鄰居則是強大的俄國。芬蘭的國防依賴的是義務役及後備軍人。瑞士的國防軍也是由義務役及平民後備軍人組成,職業軍人只占5%。他們積極參與國際維持和平行動。瑞士身為中立國,沒有任何國防的威脅,而且將近兩百年從未參與國際戰爭,但仍然重視義務役的社會價值。瑞士人民在1989年、2001年和2013年的三次公民投票,都堅決反對廢除義務役;今年九月的公投,73%的選民選擇保留義務役及後備軍制度。瑞士人認為從軍的共同經驗及責任是社會的「黏合劑」,應當加以珍惜。

在台灣,我們都同意軍隊的文化需要改善、過時的制度必須改革。可是,我們必須回答:到底要把軍隊進一步地和社會隔離及邊緣化,還是讓軍隊和民間社會做徹底的結合?何者才是我們需要的?

民主國家需要公民組成的軍隊。當全民都是軍人,政府才有社會壓力、對軍人負責。當軍事任務依賴家家戶戶的後備士兵來執行,軍隊不可能違反民意、也不會做出對不起社會的事。更重要的是,當每個公民為了集體的理想及目標做出共同的犧牲,健全的社會意識才會開始形成。

如果我們堅持廢除義務役,政府最起碼的責任是改善軍隊制度,還給軍人他們應得的尊敬。這不是靠調整薪資、或提供單人冷氣宿舍就可以達成。如果我們堅持廢除義務役,我們也要承認這代表社會的集體決定:讓少數人替我們做自己不願意的犧牲。可是這種制度顯示我們是什麼樣的社會?這種制度真的符合一個以志工文化為傲的國家嗎?是否有另一個選擇?

我們是否能想像:一群不同背景的青年,到了十八歲就同時開始一或兩年的義務役。這個共同的責任絕對不分階級、學歷或專業能力;無論體重、視力或雙重國籍;它與單親家庭或是否為獨子也毫無關係;在現代社會,這個公民義務也許甚至不分男女。除了軍訓,這群青年們巡邏國家公園,保護林地。或許他們守護河川、監督污染。或許他們接到其他任務,迫使他們發揮應變能力、解決部隊或社會的某些實際困難。這些青年退伍後納入同一個後備單位;有的選擇繼續唸書,有的直接進入職場打拼。想像這群隊友,有人成為老師或醫生,有人當廚師或司機,也有人是公司董事長。雖然走在不同的人生路上,到三十多歲還是定期回到同一個部隊受訓,一起生活,甚至一起出任務、協助救災。這些不同背景的人一起成長,為共同的家園付出;也培養對不同行業、不同階層同胞的理解和同理心。

義務役和國防預算不必然是浪費。我們看到的許多例子提醒了我們,一個合理的體系有太大的潛能。如果我們真正重視教育與創新、真正珍惜我們的民主,即將改革的國防制度或許也應該反映這些價值。

enoch's 的頭像

美國耶魯大學經濟系畢業。多年在高盛集團管理公司旗下資產、負責亞洲投資業務。辭去金融界的職位後,專事閱讀、寫作,關注台灣公共政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317769
(轉貼)共軍若犯台 嚴明:國軍可守一個月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國防部:將自行建造潛艦  

國防部上午正式宣示潛艦國造政策,國防部長嚴明在立法院說,潛艦是有效嚇阻戰略構想上,最有效的選項,必須優先獲得,但與美國協商至今,對方沒有下決心,而且沒有通過,我們不能再等,國防部現在已經開始做。他說,國防部初步將鎖定自行建造1500到2000噸級的柴電潛艦。

嚴明上午赴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針對國防部宣示將籌獲遠距精準打擊武器,他表示,國防部要籌獲的,包括戰機、飛彈、「地對地的」與巡弋飛彈。至於地對地武器是什麼種類,嚴明不願透露。

海軍證實,預定從104年至105年,撥款約4.5億,執行「海獅級潛艦性能重建」。嚴明也說,國防自主潛艦研發到量產,還有一段時間,評估規劃與設計已經在做了,但真正要自製完成還面臨一些問題,包括技術、藍圖與未來武器裝備的問題,所以要配合現有裝備的檢整,配合訓練來運用,未來潛艦國造主力,仍放在自主研發的構型。他還說,國防部初步將鎖定自行建造1500到2000噸級的柴電潛艦。

立委林郁方說,國軍斥資30億研發「新型的低空短程防空系統」,代號為「勁弩專案」,結合國造的「野戰防空相列雷達」、「陸射劍二」和自製40快砲,形成一個具備區域防空能力、(飛)彈(快)砲合一的「新型的低空短程防空系統」。但國防部政策大轉彎,原本是三軍共同需求,現在需求量最大的陸軍,卻表態「只要陸射劍一、不要快砲」,海空軍也「只要快砲、不要飛彈」;這樣一來,使「勁弩專案」30億研發預算中,用於「發展陸射劍二防空飛彈」和「快砲與飛彈整合」的預算,最後都變成浪費!但嚴明表示,全案還在整合中。

【2014/03/06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國防部:將自行建造潛艦 | 政治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8529595.shtml#ixzz2vDUWFr8Y 
Power By udn.com 

共軍若犯台 嚴明:國軍可守1個月

國防部長嚴明在立院報告。
聯合報系記者程嘉文╱即時報導
民主進步黨籍立委薛凌今天質詢時問,中共若具備大規模能力犯台,國軍可守幾天?國防部長嚴明表示,最少1個月。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今天邀國防部長嚴明業務報告並備詢。薛凌質詢時問嚴明,假設中共對台威脅未減,具備大規模能力犯台時,國軍可以守幾天?嚴明表示,最少1個月。他說,經過漢光歷次演習的實兵演練,所推出的驗證結果,可以支撐30天左右。

薛凌說,前國防部長李傑曾說台灣的軍力只能抵擋中共攻擊2星期,她稱讚嚴明有guts(膽識)。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即時報導】

國防部長嚴明今天到立院外交國防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指出兩岸關係雖隨多方交流日益密切,但中共對台的軍事部署卻仍持續增強;加上周邊各國積極提升軍備,對我國安全空間造成壓縮,形式嚴峻。

報告指出,中共對台威脅未減,持續發展各式武器,目標是2020年具備「反獨促統」大規模作戰能力。共軍持續研製及部署各式偵察衛星,空軍積極發展匿蹤戰機及戰略性無人飛機,海軍持續航艦及核動力潛艦研建工程,地面部隊部署攻擊直升機及新式戰車、裝甲車,二砲部隊研製新型彈道飛彈等。

嚴明表示,國軍在區域安全應變制變方面,重點是掌控台灣海峽當面的海、空動態,以及東海、南海的海域預警情資。隨著P-3反潛巡邏機與無人飛行載具系統的成軍,搭配三軍各型慢速機與直升機,全面強化我方海域、空域偵巡力度。

【2014/03/06 中央社】



全文網址: 共軍若犯台 嚴明:國軍可守1個月 | 要聞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8530306.shtml#ixzz2vDYNhg4r 
Power By udn.com 
星期專訪》核四公投大騙局 無核缺電是謊言

記者黃以敬/專訪

立院朝大野小的現實下,國民黨強力動員、初審通過核四公投案,使得核電安全的專業問題正式變成政治操作問題,曾應邀出任經濟部能源委員會第一任委員的美國德州大學能源中心主任陳謨星教授批評,這將是一場「大騙局」的公投,台灣根本不了解核電真正昂貴的成本、核廢料迄今無解,而台電威脅民眾「不用核電、電價將漲四十%」更是謊言,台電只要好好節電、提升發電效率,就可省下好幾座電廠,根本不用核四。
台電統包建廠 核四最大問題 
Q:核四安全備受詬病,馬總統認為環團沒看過核四不能討論,但他沒看就宣布推動續建,監督核四七年的核電專家林宗堯卻哽咽「無法為核四安全背書」。身為電廠專家,如何看核四?拼裝車還是賓士?
A:郭國榮:我曾到核四參觀並聽簡報,但就算在美國電力公司擔任多年工程師,也無法肉眼看出核四的實際問題,馬總統怎會以為去核四走馬看花,就可知道牆裡有無寶特瓶?
就如媒體報導馬總統巡視核一廠,發生水閘門關太慢的缺失,竟指示平常關閉閘門以防海嘯,有必要才啟用,殊不知這出水閘門是須開著,以排放冷卻渦輪用過的蒸氣而產生的熱水。官大學問大、充內行就要續建核四,只怕讓問題更大。
核四是「拼裝車」並非最大問題,最讓人擔心的是沒有核電建廠經驗的台電自己統包。很多施工問題不是肉眼就可察覺。例如反應爐到蒸氣渦輪的管路,須承受高壓(一一○○psi)和高溫(攝氏二八五度),每個焊接點都須經放射線照相檢查,否則動輒有輻射的蒸氣會外洩。核四反應爐圍阻牆有無足量鋼筋,混凝土施工有無足夠強度?現在根本無從察覺。
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水晶河(Crstyal river)核電廠,就因發現反應爐圍阻體牆上被不當打洞,估計須花三十四億美元(一千多億台幣)修復,決定提前除役。
近期各地大地震不斷,但有台電官員說國內核電廠耐震度足以抗震。但事實上,日本的核電機組耐震度在二○○六年後有提高,例如福島電廠是○.六一g,而三一一強震在福島一廠測到的東西向最大加速度量測值就曾高達○.五六g,已達電廠耐震度臨界值。而台灣核電廠的安全停機地震值都沒超過○.四g,能耐得了多少強震?
核四廠隨意改變設計及施工不實,早被多次開罰、糾正。目前台電調去做核四安檢的工程師,大多只是台電操作及維修的人,自己員工能看出多少問題?請的國外專家又多是核電業者人員,也不能真正為台灣自建的核電廠安全負責。
陳謨星:光是圍阻體發現尿液寶特瓶就是國際笑話,如要把最攸關安全的圍阻體打掉重做,要再上千億。美國能源部部長最近更已宣布要全面提高核電廠安全標準,台灣電廠如要達那種標準,還要再投千億美元,台灣不太可能。
Q:政府及執政黨強力通過核四公投案初審,公投可以解決核四安全疑慮?
A:陳:這是台電及經濟部最大「騙局」下的公投,台灣電力被台電壟斷,民眾根本沒法得到發電的真正數據,如何做正確判斷。
台灣電力壟斷 民眾無從判斷
郭:目前台灣的是「鳥籠式」公投、是玩弄投票人數很難超過屆齡公民人口半數的政治遊戲。需要民眾發揮更大智慧。
美國紐約州Shoreham核電廠,離曼哈頓一百公里,花了六十億美元(約一千八百億台幣)、一九八四年完工,雖得到NRC核能會的發電執照,但有超過七十五%居民反對,光是緊急疏散計畫沒通過當地郡(county)政府認可,電力公司只能廢廠,後來利用原址改建天然氣和風力發電廠,創造更大經濟價值。
台灣核一核二、核四附近八十公里,就有七、八百萬人口,人民須更嚴格把關。新北市要舉行地方性公投,鑒於全國性公投已成執政黨掌控的政治遊戲,就看地區民眾如何展現民意、守護家園。
Q:日本福島核災後,廢核民意高漲。但支持人士強調核電是最便宜的,核電成本該如何計算?核電會產生核廢料、可算乾淨發電?
核電成本計算 台電一直低估
A:郭:台電公布的核電成本從最早每度○.七元左右,二千年則說每度約二.七元,但其中運轉、維修和核燃料費用大多計算不夠正確,且沒包括真正的除役或核廢料成本。據美國能源部(DOE)精算各類型電廠發電成本,核電每度就至少要約三.三四二元台幣。台電一直低估核電成本。
陳:台電過去在核四計畫分析資料中,將核電運轉維護費寫為○.二○二元/度,燃煤則為○.四三九元、油○.三二八元、天然氣○.二二三元,完全不符國際事實,全球沒有核能的運轉費用比燃煤、燃油、燃氣都便宜的。
又如台電估核電建廠成本七四二八六元(約二四三五美元)/千瓦,天然氣為二九五一二元(約九六七美元)/千瓦,但美國近年實際為核電平均四千美元/千瓦,燃氣四百至六百美元。台電蓋核四成本只有美國的六十%,蓋天然氣廠卻是美國二.四倍至一.六倍?
而台電所提由淨熱耗率換算的發電效率,核能三十一.七五%(二七○九千卡/度)、天然氣則僅三十五.○七%(二四五二千卡/度)。但到了台電要招標大潭電廠,天然氣效率卻大增到五十五%至五十七%。顯見涉及拿低估的核電成本,去比被錯誤高估的天然氣發電成本,混淆國人對各種能源發電成本的正確認知。
郭:尤其各國對核廢料處理都還無解,美國的核電廠除役,要等一百年、將反應爐切成碎片埋入地底,估須五十多億美元起跳,但還無法徹底解決。台灣不可能輸外處理、也找不到掩埋地點,政府說二○五五年前要建最終處理場明顯是謊言,核廢料是幾十世代都無法負擔的社會成本。
Q:許多民意反核,但台電威脅會缺電或提高電價四十%,核四的發電(二七○萬千瓦/二七○○MW)找不到替代方案?
改天然氣發電 核廠轉型重生
A:郭:核四到這階段已不太可能改善安全結構,我建議認賠殺出、或是轉型成其他電廠。施工不良而放棄核電廠,美國有多次經驗。
例如俄亥俄州津默(Zimmer)核電廠,和核四問題最類似,由沒有核電廠經驗的營造廠承包,電力公司自己負責機器、管線發包,結果施工不良而遭核能會勒令停工,只能放棄、改成燃煤電廠。
又如美國密西根米德蘭(Midland)核電廠,原要建兩座八百MW壓水式反應爐,歷經十七年、花四十億美元、完工八成五,但施工不良造成地基下陷及廠房龜裂,又發生三哩島核災,地方人士反對,最後改成氣電共生廠,只花五年、五億美元(約一百五十億台幣),改建後發電高達一三七○MW。如比照,將核四改成天然氣電廠,估計約六百五十億就可解套。
陳:核四的取代發電非常多,只看政府及台電有沒有心,也考驗有無官員真正了解能源技術的發展。
我曾向經濟部建議,放棄核四,只要改建提升舊有的天然氣和燃煤廠發電效率,例如增加桃園大潭電廠的天然氣複循環發電量,把目前發電效率三十五%提升到國際普遍的六十%至八十%,就不需建核四,而花費不到核四的十分之一。
杜絕台電丟電 就不需蓋核四
政府也應對台電「技術監督」,檢視因技術落伍而「丟電」掉好幾個電廠。例如許多人建議可將台電發電備載容量比率由二十八%降到比照美國的二十%至十五%,即可省下大半個核四電力。
近期參觀核一廠,我問到「不平衡電壓」耗電率,亦即電力輸送到各端電器,一部分運轉馬達、但也有部分是讓馬達煞車,兩者不平衡落差若超過二%就是浪費電,台電人員卻說約五%至六%。估計如把不平衡率降到二%,每年就可省下一座核電廠。
Q:各政黨都口頭推崇「廢核家園」,但都欠缺落實。而支持核電者多把核電說成經濟問題,說沒核電會衝擊經濟、無法減碳,對台灣能源發展有何建言。
A:陳:核安及核廢無法解決,才真已使得核電產業在大多數國家走下坡,各國都在發展更多再生能源及天然氣。舊的火力發電廠,是可藉技術降低排碳,而台電總是說天然氣很貴,這是對國際潮流不夠了解,天然氣發電在不久將來一定會成為主流。
郭:核能燃料成本一直漲,國際天然氣則是下降。美國核燃料成本從二○○一年四.六七美元/每千度,二○一一年漲到七.○美元,天然氣則從二○○八年台幣九.八一元/立方公尺降到去年三.七三元。各國都有新的開採技術,也大幅提高天然氣複循環發電效率,美國就已將燃氣每度發電成本大降為台幣一.九元。燃氣發電比率到二○一二年達三十%,二○二五年將增到四十%,將取代核電及燃煤。
最近美國已能有效開採岩石中的頁岩瓦斯(shale gas) ,將開放出口,台灣進口天然氣價格(目前十九.五元)一定會降。就是台灣發電應轉型的方向。
檢討發電產業 拒被核電綁架
陳:風力發電也可提升發電技術而更穩定,美國德州風力比台灣不穩,風電卻已取代核電。
國際發電裝置,多朝小而美、更具彈性,台灣一個小型海島國家,卻愛蓋大電廠,蓋廠成本高又缺調度彈性,而扶植出民營電廠,台電又保證收購價格,均使發電市場被壟斷、價格扭曲,台電動輒可喊漲電價恐嚇人民及工商業。政府要花錢去辦無實質意義的公投,倒不如從發電技術到能源配置,真的走向國際、徹底檢討發電產業,台灣才不會淪為被核電「綁架」的犧牲者。

  • 美國凝析油改寫全球石油版圖

 

 0
用LINE傳送

過去一季暴跌的油價正在盤整,美國第一批凝析油悄悄出口,宣告全球石油產業開始改變,而且已經回不去了。

  • 2015-03-01 Web only    文/呂國禎

正當台灣農曆年期間,預估國際油價走低的報告紛紛出爐,從每桶55美元一路喊低到20美元,漫天唱衰中,從美國而來的凝析油悄悄引起了石化專業機構與外資法人目光。

因為就在2014年即將結束時,美國商務部、管制出口的產業與安全局(BIS)宣布准許美國部分公司出口凝析油(condensate gasoline),雖然並非真正出口原油,但此一宣佈被視為美國總統歐巴馬打破了美國逾40年的石油出口禁令

韓國企業愛用凝析油

這一批凝析油使用報告出爐了,1月5日,專業的能源資訊提供業者普氏能源資訊(Platts)發表了最早從美國進口40萬桶凝析油的韓國最大煉油企業SK創新公司使用心得,發現美國凝析油非常適合它的煉油設施,並且比來自中東的凝析油更具經濟效益,因此儘管路途較遠,但這家韓國企業進口美國凝析油的計畫將持續。

一夜之間,凝析油是什麼,用在哪裡、效果如何,美國究竟能產與出口多少凝析油,世界上還有其他國家有凝析油嗎?成為研究機構的熱門話題。

凝析油,它不只產於美國的頁岩氣井(shale gas),它也產於傳統石油、天然氣井。它在地底高溫高壓條件下是一種氣體,並溶解地底的天然氣中,在開採油氣過程中被帶到了地面凝結成為液態油,並不是頁岩氣的專屬。

因此,過去一年來,全球出口最多凝析油的國家是伊朗不是美國,每天出口量約40萬桶,而伊朗原油一天出口量不過100萬桶,凝析油估計可讓伊朗一年增加60億美元收入。

一天40萬桶占全球一天原油約9千萬桶需求量,不過是九牛一毛。但可怕的是凝析油多樣的成份與用途。因為它的另一個稱呼叫天然汽油,只要經過簡單分餾就可以做溶劑油、石化原料。 好的凝析油一桶甚至可當1.7桶的原油用。

美國出口凝稀油是改寫全球石油版圖的第一步

相對傳統石油要經過煉油廠分餾、不同製程煉製之後,會產生石油氣、石油腦(輕油)、汽油、柴油、潤滑油、燃料油、重油、瀝青、焦炭、炭黑(輪胎原料)等產品,後面五種都不值錢。

相反的,凝析油經處理後,相當於石油腦,直接拿來作石化原料,浪費很少。

有趣的是,凝析油會因產地不同好壞差很多。台化總經理洪福源說,好的凝析油作對二甲苯(PX),使用率可以達到60%很好,但也曾測試一批來自中國的凝析油,使用率只有20%。凝稀油比石油貴,凝稀油到底划不划得來,要看原油價格。原油跌到每桶五十美元,還是用傳統石油比較有競爭力。

最古老的行業回不去了

其實,凝析油出口背後還有一個更有趣的現象要討論,就是美國用水力裂解技術(Hydraulic fracturing)開採油頁岩,反造成能源多樣性。

怎麼說呢? 原本頁岩氣開採目標是天然氣(甲烷),卻同時產生了凝析油、輕質緻密油(Light Tight Oil)和NGLs (Natural Gas Liquids 天然氣液)等非傳統型能源。

NGLs甚至比凝析油更好,只要經過相對簡單的分餾廠就可產乙烷、丙烷、丁烷等石化產品。靠近美國德州Eagle Ford頁岩區的美國台塑,就是買NGLs做原料,一年大賺十億美元以上。

雖然,最近油價暴跌,美國部分非優質的頁岩油井紛紛關閉,凝析油、NGLs等非傳統型能源產量也跟著下降,讓傳統石油不致於因供需失衡而崩盤。

但第一批美國凝析油出口,宣告人類對於能源開採技術已經突破了傳統的限制。科技正在解構石油──這個最傳統的產業,而且已經回不去了。

- See more at: http://m.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5147&from=line#sthash.C1G9vmMO.dpuf

推動募兵制/伙食外包 保全站哨…國軍能戰?

2015-04-22 01:54:38  聯合報 陳林生/備役陸軍上校(高雄市)

報載包括陸軍總部等七個軍事單位伙食供應,委由民間廠商供應。或許這是因應募兵制,兵源不足,不得不的變通作為。

然伙食供應是軍隊後勤重要環節,現在看似承平,軍隊三餐由民間供應,或許不覺有何不妥。兩岸僅一水之隔,軍事情勢瞬息萬變,軍隊伙食供應出問題,影響戰事發展,能以罰款究責嗎?

某些軍事單位因兵力不足,衛哨勤務委由保全負責。由建軍備戰觀點論之,實是荒謬至極。衛哨勤務無論平時戰時,職責就是偵查外在威脅及警戒營區安全,是重要任務,也是軍事訓練重要環節。如果民間保全人員怠忽職守,影響了軍事基地安全,是否也是罰款了事?

如果將委外的伙食兵、衛哨勤務兵,也都算入兵力總額,可能可以達到兵力總員額數的降低,但也只是一個數字遊戲而已。兵者國之大事,如此兒戲般的把軍務委由民間經營,最終必嘗「忘戰必危」苦果。

推動募兵制/募兵?徵兵? 重點是為何而戰

2015-04-22 01:54:38  聯合報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

募兵制推動困難,民進黨立委舉民調顯示過半數支持恢復徵兵制,真有點捨本逐末;即使民進黨執政,仍無法解決困境。

為了吸引年輕人從軍,調升士官兵志願役加給、地域加給、戰鬥部隊勤務加給到留營慰助金,一次次的實質加碼。從加薪、開放手機、網咖、玩BB彈、K歌,女性官兵寢室還可布置等,可說是用盡了心思,無奈仍是缺額嚴重。

薪資待遇調高,絕對有相當大的誘因。重點在於,進入部隊後,要面對教育、生活習慣、特殊文化的不同,如何調適成了最大課題。若是一廂情願投身軍旅,恐將大失所望。部隊在招募當初,應將真實情況告知,而非只求績效、誇大其辭。

個人認為,重點不在制度,而在思想。目前兩岸承平,西線無戰事,年輕人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國家認同混淆、軍人尊嚴不存,導致沒人想報效軍旅。回歸徵兵制度,也會碰到同樣的問題。

想擁有堅實國防戰力,應加強灌輸忠貞愛國、責任榮譽、守法重紀等信念,唯有鐵一般的將領和戰士,才是維繫部隊的根本。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062093
(轉貼)台灣電力工會對馬總統之公開信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電力工會對馬總統之公開信

     請馬總統將真相告知全台同胞        

  台灣電力公司,美其名為「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然而卻從未有過公司法所付予獨立自主的經營權,長久以來,一直都受限於政府政策的指令和忍受政府的各種揮霍、勒索。台電公司卻必須在「國公營事業」的枷鎖下隱忍、卑躬屈膝、逆來順受,換來的卻是(奶奶不疼、舅舅不愛)連個企業孤兒都不如。前陣子在電價調漲,各界強烈要求台電公司改革的氛圍下,馬英九總統您的一聲令下,責令經濟部成立(台電、中油改善小組),替台電和中油重塑形象,促成改善經營方針;半年多來,也不過是徒具形式,換湯不換藥,說穿了不過只是個「屁」字,交差了事罷了。台電、中油,兩家公司也只得在所謂(社會觀感不好)的說詞下,一肚子委屈的含冤受辱、敢怒不敢言。

  國家社會已然成為民粹治國,政府官員凡事只靠推諉避責的駝鳥心態處事,也難怪連身為國家御史的「監察委員」葛永光也能不分青紅皀白,不察究理的糾正台電,這不過是人云亦云的隨之起舞罷了!身為「監察委員」其職責是何等神聖,位高權重,卻是如此草率。過去新聞媒體因為政治色彩,把打擊台電當成攻擊馬政府的手段。所謂(名嘴)和民意代表歪曲事實、譁眾取寵,不深入了解究底誤導民眾。那只是(媒體騙子)為了出席費、收視率不得不作之興風作浪之舉罷了!他們如果能去深入了解台電所面臨的各種包袱,那才是怪事。最令我們所不能接受的是身為主管機關的「行政院、經濟部、國營會」對台電假藉各種名目,需索無度,吃乾抹淨,卻有權無責,不但將台電近28,000名員工和所有的眷屬全推上了火線。這群昏愦的官員,難道不知道台電每年在政府的(政策性負擔)下被訛詐勒索了近千億元嗎?更悲哀的是身為監察委員的葛永光,不明究理草率的糾正台灣電力公司的論點,也是靠媒體辦案嗎?乾坤郎朗、誰還台電員工和眷屬一個公道?葛永光要糾正的對象,不該是這些政府部門和主政者嗎?只敢拍蒼蠅卻不敢打老虎。

  馬英九總統在您聽取所謂學者、專家建議調漲電價、反應成本之前,我們工會的立場在2012年的3月就提出「只調漲工業電價」,甚至於可調降民生用電,然而總統您和您的決策幕僚,可曾徵詢台電低層的意見?出了問題卻反而針對台電公司和台電員工做出種種變相懲罰,公理何在?如今我們的主管部會(經濟部、國營會)更以射箭劃靶的莫須有之名,罪責於台電,更將台電公司的(整體考核)成績列為乙等。對台電全體同仁的士氣造成莫大打擊。績效獎金在財政部、交通部、經濟部等比較之下敬陪末座,也就認了。因為台電同仁為了息事寧人,雖不甘願但仍委屈求全的接受這份不公平的待遇。請馬總統查察,20多家的國公營企業,台電公司的同仁真的是如此不堪低能嗎?有如此的糟嗎?國公營企業,被迫於一頂帽子大家戴也就算了。但是財政金融單位和交通部各單位,屬真正的公務體系,經濟部的國公營企業卻是個(四不像)誰來還經濟部轄下的公營公司員工一個公道?

  馬總統請您和您的監察委員葛永光先生,回答以下幾個問題,因為您和您的監察委員不同於媒體和(爛)嘴們,為了妖言惑眾,可以不須求證胡言亂言,所以,必須請問您們是否知道以下的十二項問題?這更是您們必須瞭解的十二大問題。

1、國公營事業共幾家?為何只有台電公司的整體考核列為乙等?

2、同樣是用電、為何工業用電必須要降低21%,這筆帳該誰負責?

3、學校的用電優惠該誰來支付?

4、全省各種路燈用電,應該誰來支付?

5、髙鐵電費為何要求台電給予85%的優惠?過去高鐵虧損是電費95%的優惠,如今已是盈餘公司,卻反而變本加厲的吸台電的血,請察查誰在圖利高鐵公司?

6、離島用電優惠,不也是政府的德政嗎?各項政府補貼用電每年2百多億元,為何到了付銭就龜縮賴帳?

7lPP的電價收購,不都是政府訂下25年的賣身契嗎?為何政府不敢負責?還要嫁禍給台電,卻要台電負責?

8IPP電價才被吵得不可開交,如今又要台電高價收購「太陽能電」,台電能拒絕嗎?

9、明知風力機組沒有經濟效益,卻硬要台電架設,而風力機組的價格又高的離譜,如此的政策,行政院、經濟部、國營會,都沒有任何責任嗎?

10、經濟部能源局,難道不是政府的正式機關,為何每年都向台電勒索高額費用?以前是每年勒索10幾億元,這幾年台電已不堪虧損追討無門,今年能源局更是惡形惡狀變本加厲的加倍索取20幾億元,這和仕紳劣豪的強取豪奪又有何差異?

11、經濟部的工業局,利用「國產化條例」,惡整台電公司的採購,使得台電公司的採購器材,品質低劣,價格髙昂,讓台電一年浪費多少公帑?這是台電能拒絕的嗎?

12、「電業法」久年不修,讓台電作業處於綁手綁腳的窘境,此項,每三年一次的檢驗用戶電器品裝置的作業便是形同虛設,不但用戶不歡迎,更是擾民,檢驗時的爭執亦不斷發生,產生民怨且功效不彰。

  另外,大家知道嗎?用戶向台電公司申請用電裝置,電業法規定5公里以內,線路補助費只能收費3,300元,台電花費幾百萬元裝置後,甚至於有些每月只有收入電費42元的情況,試問政府有補貼一毛錢嗎?馬總統、葛大監察委員,林林總總。現在我們僅就以12大項問題,請您們來為台電這28,000位員工和67萬名眷屬們解惑?

  這些存在的事實,試問全世界有那一家企業,能在承擔如此重大包袱下,不破產倒閉的,在社會如此苛責台電之際,行政院、經濟部、國營會、卻毫無擔待的落井下石,讓台電公司和同仁成為過街老鼠,讓我們自行承擔萬斤重擔,墮落苦海深淵,您們知道嗎?台電同仁如今是悲哀的連制服都不敢穿上街,昔日多年建立的工作尊嚴和台電光榮的形象,僅於一夕之間,就被你們抹殺殆盡,這些責任該歸咎於台電公司和同仁嗎?您、和你的行政官僚都沒責任嗎?如今的台電早被你們整的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您和你的行政團隊罷手了嗎?不但沒有,還更不擇手段,圖謀不軌,雖然台電公司每年的業績,發電量、售電量、用戶數都不斷成長,不但沒賺錢,還被政府硬坳加上的重重包袱壓的只能苟延殘喘。如果,換成民間企業早就賺翻了。

  如今,行政院和經濟部在台電專業技術研判下,認為(智慧型電網和電錶)的裝置不可行,施行後,除了台電每年要多負擔20幾億元的傳輸費外,光是智慧型電錶就要耗費1,390億元,屆時勢必羊毛出在羊身上,勢將要再以調漲電費來支應,這種吃力而不討好的事,我們合理的懷疑行政部門在圖利特定對象。否則怎有企業專業人員認為不可行,而行政院卻要硬幹,硬是趕鴨子上架,這豈不是有鬼?屆時人民能接受嗎?另外,不是說公共建設由政府部門編列預算嗎?言猶在耳,能源局卻又耍賤的強制要求台電吸收7億多的LED路燈費用,這就是政府部門的無頼作風。這更證明了台電可以倒,國民黨不能倒的醜陋心態。畢竟國公營事業,長期以來,不都是被認定為政府的提款機嗎?

  向馬總統報告,也是站在工會的立場向您請求,我們只能憤怒的要求您給個公平,更向您的執政團隊,尤其要呼籲經濟部正視台電28,000名員工的尊嚴和榮譽,我們並沒有那麼差,台電員工絶對重視台電公司的整體榮譽,身為台電人熱愛台電的名譽,更勝於個人榮辱。打擊台電同仁的士氣,對台灣的經濟不會有任何正面的意義和幫助。如果,我們得不到您正面的回應,站在工會的立場,我們勢必走上街頭,將事實陳述全民,同時公開向政府討債還給台電應有的。

  馬總統,請重視我們的心聲。這是我們憤怒的呼籲,更是沉痛的請求。

大腿骨折被嫌腳臭!台電員工告訴你:電費根本不用漲!

木訥阿宏

本人先聲明我是台電員工!我利用下班時間寫這篇文章,可以上網!文章很長,下半部會說到為何可以不用漲?

看到很多mobile01留言版「關於該死台電的討論」,所以參一腳!

先說明我是那一種人,以免大家誤會鍵戰!(我非常贊成台電、中油民營)

1.鄉下人從高中開始打工到研究所草草畢業!

2.26歲進電力公司,之前在民間公司待過5個職位,從76年7400元月薪做學徒開始,最後一個職位是竹科某A開頭的公司。

3.民國85年進電力公司起薪22600元,從爬電桿施工做起!先別說不可能,不說我進來隔三年後,下一次進來的人中就有不少個研究所的。結果登桿用的安全工具發下來時,馬上有4個人離職!

我同學當中在中華電信的6個、台鹽2個、中科院1個、台塑六輕發電1個。目前薪水都不比我差,他們當時都不要來台電。

4.行政院主計處說台電平均月薪是9萬4,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那是用人成本,不是月薪。我到現在全薪都不到2/3,他們把所有包含加班費、退休金、勞健保、4.6個月,連同員工自行提撥的互助金,所有可以算在人事的都算進去,才有可能這麼多,9萬4是經理級或是35年以上資深領班(工頭)的薪水。

我要是有可能拿得到也要再等15年以後,2000年阿扁上任前,媒體說台電平均6.3萬,這還可信(等我待了20年以上可能會有),前幾年明明沒調薪,又說平均7.4萬,現在又說9.4萬,前一陣子還有更恐怖的說超過10萬?

我都沒領到!我們所長也沒有,課長也沒有,經理也沒有,可不可以多少補我一些咧!各大藍綠媒?

5.台電不是公務人員,沒有月退,没有18趴,也不是勞工。因為很多工作基本上違反勞基法(政府說這是員工和台電的勞務工作條件契約,進台電時己相互同意工作條件)。

6.我基本上很支持台電民營化,越早越好!無奈新版電業法躺在立法院15年都沒通過!他們說台電中油工會反對民營,這是個謊言,當時中華電信工會比台電中油工會強那麼多,還不是照樣民營?何況中華電信員級以上還要高考普考特考通過!

7.說台電向民營電廠買電貴,這又是另一個謊言,如果你家發電,用天然氣做燃料,你會要台電用煤的價格向你買電嗎?如果你家用煤做燃料,你會要台電用水力的價格向你買電嗎?98年政府要台電向太陽能業者買電,用超過10元的價格買,那不是該死?

如果大家同意台電用台電成本買的話,我個人非常同意,因為這樣的話,民營電廠、風力機與太陽能等等都會馬上死掉,台電又是100趴壟斷,真是太好了!媒體就是用平均成本來向台電算帳!洗了半個月的腦,全台灣都相信了!試想,如果我的飲料成本是10元,其中包括礦泉水成本5元、汽水10元與咖啡15元等,如果你要賣我咖啡的話,低於15元我都可以買?

如果我要用10元向你買咖啡的話,你賣是不賣?當然如果你原來賣我14元!其實可以賣12元,那我該爭取,但是要你賣10元的話你到底賣不賣?小學算數題!

8.台電中油的年終從來就不是4.6個月,這個媒體己經洗了近15年的腦了,這要年資很高或職位很高,考績甲等,且一年當中沒有請過假的人才有(全年全勤)。媒體都說最高4.6個月,從來都不說平均值!台電員工2.7萬人,其中超過1萬人在輪班值班,根本沒有多少人有假可請,連喪假都請不完還要ON CALL。

9.很多人說,你會嫌不好幹?那離職啊!....當初是考進來的,如果政府在其他政府機關可以找到任何相關等級的職位給我的話,我會馬上起身走人不論薪水!中華電信民營前就有很多人分割到電信總局去!

如果又有人說,...離職你自己離啊,跟政府有何關係?那這種國家政府還有信用嗎?

10.台電在停核四之前是國際信用評等AAA的公司,全台灣當時只有不到五家這種公司,現在還是AA-,全台灣也只有幾家有,跟台灣銀行同等級。立法院或台灣媒體的信用評等是如何?台電購煤合約都己經開記者會公開了,還一直說合約失竊?

11.又有人可能會說,台電工作多輕鬆!...本人只抽菸,其他不良習慣都沒有,近三年常去看醫生,醫生最常說的話是操勞過度,要適當休息。台電老人那麼多,我41而己,算年輕了,不操勞的話,你要那些跟我老爸同年紀的人來值班搞線路嗎?

為什麼政府不讓55歲以上的老人退休?省薪水也讓後面的人多一點出路!同事間最近幾人過勞死,中風癌症者少說也有十多人!也沒有看過媒體報導!他們說!!!反正他們不可能報導台電正面的消息,因為沒賣點(不管藍綠電視台都一樣)!

12.有沒有人看過國立研究所的爬電桿?我這裡很多,有沒有看過博士班的搞線路,我身邊有一兩個,趕緊民營化,員工才有出路,各人造業各人擔,選出來的官無能!選出來的民代亂來都沒人管!然後由那些人搞台電,然後台電人捉去關,....那還是民營才好!

※民意如海嘯,只淹台電人,如果民營化,下次再淹來,死的會是官!

※以上只是牢騷大家都可以視為廢話,因為肯定有人不想看,也有人不想相信!

※以下才是真正的重點!

1.離島補貼用電,媒體拿到的資料是現在台電己經還不起的錢,他們說是5百多億,事實上金額還要更多,因為從民國87年補貼以來,連同台電己吞下去的算一算己經超過千億!

2.政府要求台電補貼工業用電,每年要台電吞下5百億,各位想想!!!這兩個5百億加起來如果不是政策錯誤的話,那就不用漲電價了!還有一招,獨佔國營民生基本事業別無他號,政府只要敢取消台電的營業稅,馬上可以降電價!

老一輩的鄉下阿伯都稱電費是電火稅,姑且當成是稅,何必再加營業稅?台電一年電費收入及支出現金流量上兆元,您看那可以省多少?

3.購電合約拿出來後,又有媒體說,那個合約的內容可以改!事實上,只有三個條件可以改,李應元在謝震武的節目中說得很明白,經濟大蕭條,經濟成長數據大衰退,政府政策改變三項其一成立,則可在每年由政府主導修正精算公式(不是改合約)。

請問各位!就算是2008年金融危機時,與全球各國數據相比,台灣有進入經濟大蕭條嗎?有經濟成長數據大衰退嗎?以上都有資料可查,騙不了人,那是不是唯一可以動的只有政府政策改變這一項?

這才是重點!政府政策為何不改變讓台電有依據可以去談?這樣每年又省了48億!國營會、能源局與經濟部等部會,他們在作什麼?看上頭的眼色嗎?

4.能源局每次節能標章電氣補助都是由台電出錢出力,用到預算超過都叫台電吞下去,兩次加起來超過13億,還不包含台電出的人力及費用!現在又聽馬英九的話要辦第三次!每年台電的睦鄰經費又高達數十億,有多少個「利委」能說他們沒拿過?明明就十分不友善,那還睦什麼鄰什麼啊!直接補貼當地中小學午餐不是最好?

5.國防部軍職人員用電用水補貼也由台電、台水吞下去,請問!軍公教都要變繳稅了,為何還要台電吞下這筆費用?台電員工補貼現在也取消了!結果算一算台電員工補貼每個月只有82元,換算一年全台灣每個人要負擔台電員工補貼才1.2元(不是12元),我是很樂意被取消的!以免又被拿出來打!

6.有人說!台電不願意讓人申請時間電價,所以都一直不努力宣傳!請各位比較我的說法跟他們的說法,那一個人是對的?

一般住家或小商店使用時間電價其實是監查委員(以前的消基會董事長)強力要求的!此人可想而知,對台電從頭到尾並不友善,然而台電一樣照他的要求辦事!

其他人說因為台電不想讓人買便宜的電,所以不宣傳?其實與事實不符,因為台電離峰發電不用白白浪費,多收不到一毛錢,基於運轉需要,有人要買的話,就算很便宜賣都划得來!怎麼會說不想賣呢?那位監委現在都不說話了!因為其實很少住家會在三更半夜大量用電,反而和電力公司訂尖離峰契約不划算,因為白天用電算尖峰,不是用一般住家用電去算,我幫客戶算了那麼多次,基本上只有超商或少數夜間活動人士划得來!

7.也有人說,台電董事長難道不用為負責而下台?我是認為這是一定要的!不但如此,國營會、能源局與經濟部都要有人下台負責,然後調查,原因如前面1~5點所說,台電董事長為官位不向上頭力爭而吞下政策補貼(見下表,取自《台電虧損真相--政府掏空  員工擔責 全民買單》)才會造成大虧,這是主因,又從來不派人或親身對外說明外面的抺黑,讓工會工頭及員工進入全國炮火中,這是次因,我們不想要這樣的人當董事長!

8.醫大腿骨折要先開刀,而不是嫌病人香港腳臭要他醫好再來!可是現在大家都要台電先醫香港腳,大家先看看我上面說的那些項目,加加總總,台電是不是就不用漲電費了?還能上繳盈餘讓政府發老年年金!應急先?再來查高層弊端!

反之如果全都像某羅立委大媽這樣,看到一根水管裡面有一隻老鼠,就說你全家都是老鼠。請問?您以後要台電員工當貓還是當老鼠?把基層員工工作30年也買不起台北市20坪新成屋,只能買超過30年中古屋繳房貸的人當肥貓!

台灣現在這麼可憐?肥的標準這麼低?大家大可去查一查台電員工進台電前就設籍台北市的有多少?少得可憐!因為台北年輕人沒有幾個要進台電!都是中南部年輕人在幹的事,進了台電之後又有幾個人敢買房住進台北市?

9.既說肥貓,那就一併說說冗員。您說有沒有冗員?有!有!有!民營公司都有了,何況公營,深受其害中!所以連說3個有,那麼是怎麼冗出來的?聽我道來!

(1)嘴利手鈍,有事不見人,有功都有他,業務推給他人做,同事苦哈哈,自己「茫酥酥」,考績打甲沒事情,若是打乙吵著要跳樓。這是主管不敢得罪的那一型!因為東西交給他不知何時出事情!

(2)勞苦功高且身經百戰,本應一帆風順、平步青雲,無奈交際手段差,平時實話說太多,主官一任傳給下一任,說提報升官別報他,久而心灰意冷,這是另一型。

(3)做事速度快,自己做完幫別人,那知某天出事情,從此黑鍋背上身,法院跑不停,不冗也不行,這是又一型。

(4)得罪民代,完成不了請託的事情,從此人家都嗆明!主官要是敢升他,馬上出事情,漸漸沉進冗員井,薪水依照年資等級發,不管員工工作量如何,這在領公家薪水的地方都是這樣!

媒體說電力公司冗員有一成到兩成?那是勞逸不均的問題,有的單位操死人,也有單位涼死人,怎麼解決?改民營最快啦!如果交給公家整頓,一定會倒楣到第一線的作戰單位,操死人的單位變更多,冗的人照樣冗!

在下不敢說自己信仰堅定,但家中大門前寫著「耶穌乃我家之主」故不敢妄言。

●作者木訥阿宏,台電員工,原文發表於《其實台電電費可以不用漲!》。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原文網址: 大腿骨折被嫌腳臭!台電員工告訴你:電費根本不用漲! | ETtoday論壇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124/156417.htm#ixzz2J7Xc7V5U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13563
(轉貼)魏聖峰:頁岩油氣讓美國經濟站起來?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魏聖峰:頁岩油氣讓美國經濟站起來?
如果頁岩油能在不影響環境與水資源下大量開採,美國將成為天然氣淨出口國,美國企業因為能源成本大減而大幅增加國際競爭能力。
【文/魏聖峰】

過去國際油價的走向往往被視為全球市場需求的強弱指標,每當國際股市走多頭之際,國際油價往往也呈現多頭漲勢。不過兩個月前美股雖然從高檔拉回,並從十一月中旬強勁反彈,德國股市也來到五年高點附近震盪,但國際油價行情並沒有跟上這波國際股市多頭表現,僅維持在每桶八五到九○美元之間震盪,國際油價的走勢相當疲弱。

這是因為近美國主流媒體與政府單位大力炒作美國開發頁岩油氣,說不定頁岩油氣可能改變全球能源產業的利用和產業革新,美國或許有可能成為新中東的國際原油供應來源。

美國頁岩油蘊藏豐富

如果這樣的推測正確,現在中東產油國在全球經濟的重要性將大幅滑落,未來中東的地緣政治衝突,也不見得會在全球金融市場造成太大的負面效應。或許是這個新能源的發現,讓美國在全球軍事武力的部署,逐漸從中東和歐洲地區撤軍,並轉向亞洲地區布局。

根據美國國家石油商協會向美國能源部提交的一份報告指出,到二○三五年,美國頁岩油產量可望達到每日二○○~三○○萬桶,屆時將讓美國國內原油產量比現在的產量多出五成;雖然還不足以完全取代石油的進口,卻可以大量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目前美國每天的原油消費大約在二千萬桶,有將近一半來自進口。

再者,加拿大的油砂與美國的頁岩油都屬於非傳統的石油資源,除了現在因為開採技術仍存有瓶頸外,對於環境的衝擊也可能比現有傳統原油開採大。假如未來頁岩油或是油砂要想大量開採並取代現有的原油供應,開採技術的提升以及如何降低開採時對整體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將決定未來頁岩油能否商業化的關鍵。

對環保與水資源衝擊大

為了提升頁岩油的開採技術,國際原油開採大廠的艾克森美孚石油、荷蘭殼牌石油、陶氏化學和日本住友集團等都已經規劃在美國當地設置新規模化學工廠,估計到二○三○年時在美國地區將投資一千億美元的規模,以因應屆時頁岩油大量開發後所需的石化相關產品的煉製。

目前頁岩油的開採大部分局限在美國,頁岩油開採產生大量的天然氣,讓美國成為天然氣重要供應國之一。二○○○年美國僅能生產一○○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到二○一○年產量過一三七九億立方公尺,因為開採頁岩產生的天然氣,占全美國天然氣年產量的二三%,超過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天然氣生產國。美國天然氣供給量大增,造成美國天然氣期貨價格在二○○八年高點出現大跌後至今,天然氣期貨這幾年每波的反彈走勢都不高,且還呈現一波反彈比一波低的現象。現在美國天然氣期貨價格,已經跌到每百萬立方公尺三.三二二美元的低價。

天然氣產量超過俄羅斯

過去十五年美國頁岩油的開採成本總共下跌八五%,若以原油的計算方式來看,頁岩油現在的產量約為每日九○萬桶,二○二○年將達到每日二○○萬桶,美國有可能在二○一六年成為天然氣的淨出口國。根據ICF國際和美國洲際天然氣協會的預測,到二○三五年時,頁岩氣占美國天然氣消耗量的比重將提升到四七%。

隨著頁岩油大量開採且逐漸成為美國原油供給來源之一,二○一一年美國每日進口原油八四○萬桶,其中有一八四萬桶來自中東,占進口總數的二二%;但由於頁岩油逐漸發揮生產規模,預估在二○二○年美國的進口原油將減少到每日六○○萬桶,到二○三五年更進一步降到四○○萬桶。

美國經濟發展新契機

俄羅斯雖然沒有大量的天然氣輸出到美國,但也是東歐和部分歐洲地區的天然氣重要供應來源,但受到這幾年國際天然氣價格大跌的影響,讓俄羅斯的天然氣外匯收益受到極大的衝擊,俄羅斯天然氣的國營事業在國際間的議價能力大不如前,也的確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俄羅斯經濟成長的因素。

頁岩油大量開採對美國來說,無疑是未來美國經濟可望走出金融危機陰影和恢復美國製造業的重要契機。因為頁岩油提供美國低廉的天然氣來源,讓美國企業支付天然氣的價格僅是其他國家的五分之一,大幅提高美國工業製造的國際競爭能力。正當美國總統歐巴馬想破頭要吸引美國跨國企業回到美國本土製造生產之際,低廉的天然氣與能源供應成本,的確有可能讓跨國企業興起回到美國本土進行設廠的念頭,可望帶動美國就業人數的成長,或許這又讓未來美國的經濟成長出現新的契機。

本期其它精彩當期文章延伸閱讀

◎封面故事:集團投資生技 面子多過裡子
◎名家戰略:2012的遺珠,2013的寶石!
◎國際趨勢:三星電子登峰造極後的頭疼問題
◎資產藏寶圖:2012的房產學分
◎理財App:小龍年的基金佈局策略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706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

美頁岩氣革命 掀鋼鐵投資潮

美國頁岩氣革命不只點燃美國能源自給自足的希望,也因有助煉鐵成本降低,帶動鋼鐵業新一波投資潮,為鋼鐵市場帶來重返獲利的契機。
(彭博資訊)
美國頁岩氣革命不只開啟美國國內能源自給自足的期盼,也催生鋼鐵業新一波投資潮,為鋼鐵市場帶來重返獲利的希望。

從德州到西維吉尼亞頁岩層的開鑿,不僅大幅提高美國天然氣產量,使天然氣價格過去2年來銳減多達50%,更引發大量產業擴張計畫,使衰疲多年的美國化工業恢復生機,也讓鋼鐵業者紛紛擴增投資,以善用當地低廉的天然氣。

以天然氣代替煤炭來精煉鐵礦砂的工廠,稱作直接還原鐵(DRI)工廠,作用是把鋼鐵的主要原料鐵礦砂煉製成鐵,為製鋼的最初步驟。包括奧地利鋼鐵生產商Voestalpine、美國鋼鐵巨擘Nucor日前分別宣布的5億歐元(6.61億美元)及7.5億美元投資計畫,美國至少有5座已開工或考慮興建的DRI廠。

Nucor表示,以DRI技術冶鐵的成本約每公噸328美元,比用傳統高爐的成本每公噸低82美元或20%左右。獨立鋼鐵產業公司執行合夥人艾波本說:「DRI技術已存在約30年,但前29年美國天然氣價格都太高,使這項技術不具經濟效益。現在這將是鋼鐵業前進的方向。」

據傳Nucor最快今年將宣布第2座DRI廠興建計畫。巴克萊說,外國業者準備追隨Nucor的腳步,澳洲BlueScope鋼鐵與商品交易商嘉吉(Cargill)計劃合資在俄亥俄州設廠、印度Essar集團也打算在明尼蘇達建廠。

麥格理(Macquarie)分析師馬札費羅說:「全球其他使用天然氣的企業可能受到吸引,將產能移到美國市場,提高鋼鐵需求與製造能力,美國可能因此再工業化。」

2008年來,全球鋼鐵產量成長14%,美國的產量卻萎縮3.4%,因鋼價挫跌、國內需求疲弱和來自中國的進口而備受衝擊。鋼鐵業開始擴大產能,或許是鋼鐵市場迎來轉機的訊號。

不過,紐約交易的天然氣期貨已從2012年4月的10年來低谷回升82%,今年的價格預測將比去年攀升約31%,平均落在每百萬BTU 3.7美元。且美國若開始出口天然氣,價格走揚的趨勢將持續下去。

【2013/01/01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美頁岩氣革命 掀鋼鐵投資潮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602334.shtml#ixzz2GfyqcCbz 
Power By udn.com 

台灣垃圾發電 年收入46億

挪威利用垃圾發電,但因垃圾不夠燒,打算從國外「進口垃圾」。台灣早在廿多年前就利用垃圾發電;環保署表示,目前全台廿四座焚化廠都會發電,一年燒垃圾六百四十噸,一年收入四十六億元,將垃圾轉成電能。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隊長陳咸亨說,平均一噸垃圾能發四百八十五度的電,差不多是兩個家庭一個月的用電量;台灣焚化爐每年可發卅億度電,其中百分之七十七以每度兩元的價格賣給台電,剩下百分之廿三的電則供焚化廠營運所需。

陳咸亨說,垃圾發電屬於生質能的一種,台北市內湖垃圾焚化廠是全台第一座進行垃圾發電的焚化廠;施行資源回收後,垃圾量減少,環保署打算也把農林業的雜草也納入垃圾發電的一環。

陳咸亨說,挪威天冷,垃圾發電的「餘熱」能輸給鄰近的住宅當暖氣使用;不過台灣本身就很熱,相較之下,熱的使用效率不高。

未來環保署打算串聯焚化廠附近需要熱能的工廠,讓垃圾發電的的使用效率再提升。

【2013/05/01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台灣垃圾發電 年收入46億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867859.shtml#ixzz2Rycrdee5 
Power By 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07343
中共專制政權 還不修正體制(轉貼)選美國或選大陸 亞洲國家兩難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選美國或選大陸 亞洲國家兩難

在新加坡舉行的亞太地區國防首長「香格里拉對話」上,部分與會首長擔心由於美國計畫戰略性地轉入亞洲,將使美國在亞洲的盟國面臨挑戰,因為這些國家必須在加強與中國大陸的經濟關係及與美國的國防關係上,勉力維持平衡。

地主國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表示:「新興的亞洲勢力,由於在政治、經濟與文化的關係上錯綜複雜,很可能會衝擊現有的安全與經濟關係。」

他指出,東協、澳洲、日本與南韓都以中國大陸為最大的貿易夥伴,但把美國視為區域內「既有的首要安全力量」。

他指出:「這種經濟夥伴與國防夥伴關係之間的歧異,將使各國間現有的結盟關係面臨挑戰。沒有一個國家希望陷於被迫選邊的處境。」

美國國防部長潘尼達2日在會上致詞時表示,到2020年之前,美國60%的軍艦將部署在太平洋,高於目前的50%,這反映美國擔心中國經濟及軍事力量的崛起,但潘尼達表示這並不針對中國。

馬來西亞國防部長阿瑪扎希則表示,馬來西亞將繼續和大陸及美國雙方合作。他說,「如果美國的目的是要穩定這個地區,我們歡迎美國所作努力」。

澳洲國防部長史密斯歡迎美國擴大在太平洋地區的海軍軍力,並表示這應該不會影響澳洲與中國大陸的關係。

【2012/06/04 聯合報



全文網址: 選美國或選大陸 亞洲國家兩難 | 國際焦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3/7135913.shtml#ixzz1wnSWyYsC
Power By udn.com
傅瑩:小國不能肆意挑釁大國
  • 2012-06-04 00:55
  • 旺報
  • 【記者張凱勝/綜合報導】

     今年的「亞洲安全高峰會議」中國雖未派重量級官員與會,卻藉由新加坡媒體表達對「安全」的看法。中國副外長傅瑩投書《聯合早報》稱,中國藉由與東協對話合作,培育了新安全觀,其核心是平等與合作,可稱之為「合作安全」。

     這篇題為〈東亞的合作安全〉的文章2日刊登,傅瑩在文中指出,中美關係對東亞安全有重要影響。中美要多對話、多合作,少做令對方為難的事,這樣地區國家也不會感到為難。「合作的安全應該使一國的安全,在與他國的互利合作中實現和增進。大小國家都要相互尊重,大國不能輕視及欺負小國,小國也不能肆意侵犯與挑釁大國。」

     傅瑩強調,必須尊重冷戰後建設亞洲多邊安全機制的歷史與現實,維護東協的主導地位,堅持協商一致原則,沒有理由強求一統或大國主導。她並說,南海的航行自由與安全是中國的利益所在,也是中國與南海沿岸國的共同責任,不應將此與主權及海域爭端混為一談。

     美國防部長潘尼塔昨造訪越戰期間美軍在越南金蘭灣基地,盼藉此強調美越兩國關係已有所改善。2日新加坡防長黃永宏會見潘尼塔,討論美在星國部署4艘瀕海戰鬥艦事宜。新加坡國防部稱原則同意,第1艘將於明年第2季開始部署。

美戰略東移 中:戰術上重視它
  • 2012-06-04 00:55
  • 旺報
  • 【記者張凱勝/綜合報導】

     事前眾所期待的中美防長「雙峰會」,因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缺席「香格里拉對話」,讓與會人士感到遺憾;不過,出席的中國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任海泉則表示,面對美國戰略東移,要在戰略上藐視它,戰術上重視它。

     由總部設在倫敦的「國際戰略研究中心」(IISS)主辦的「亞洲安全高峰會議」(又稱香格里拉對話),昨在新加坡閉幕,一連3天的會議最受矚目的是中美兩國防長的同台較量,尤其是當美國防部長潘尼塔在會議上宣示,將於2020年底前,部署在亞太的艦隊將增至6成,並強調將以最新型的高科技彌補軍費削減,「我們將會投資於網路、太空、無人飛機及特種部隊。」

     對此,任海泉2日接受鳳凰衛視專訪時表示,美國戰略東移,「第一不要看成不得了」,「第二是不要當作無所謂」。他說,這是美國基於國家利益與當前財政困難的情況,也基於整個世界的安全形勢做出的應對,「它的60%移到亞太地區,我覺得整體實力和原來差不多。」

     任海泉指出,中國崛起確實引起各國疑慮,「冷戰思維嘛」!但現在「意識形態畫線」與「軍備競賽」美國都玩不通了,因此就是「軍事上要有些準備」,「這裡面更多的是防範大於進攻」,所以不要看成不得了了。

     任海泉說,第二句話是「也不要看成無所謂」。中國面臨這種形勢是非常複雜的,所以「對待戰爭第一反對、第二不怕,戰略上要藐視它,戰術上要重視它」。因此「相應的要完善我們的軍事戰略,要加強我們的國防建設,要提高我們軍隊戰鬥力。」

     另外,針對梁光烈的「缺席」,鳳凰網稱主辦單位顯得很緊張,在1日的記者會與2日潘尼塔演講結束後,曾先後兩次公開解釋,梁是因工作原因不克出席,並相信明年能見到更高層的中國代表。

美中角力 龍爪下的台灣

香格里拉對話三日在新加坡閉幕,包括美國國防部長潘尼達在內的廿七國軍事高層與會。令人意外的是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的缺席,引起揣測,一般相信,中國是不願意在軍事擴張及南海爭議上,成為會議討論的焦點。

近年來,台灣的兩岸議題多關注在經貿層面,而忽視了中國軍事武力的威脅。上個月五角大廈剛完成的《中國軍事報告》指出:中國軍事目標仍在代號為「T」的對台局部戰爭。位於福建省北方剛完成的水門軍用機場,將對台灣部署殲十、蘇卅等中國空軍主力戰機。台灣籠罩在「龍爪威脅」的陰影下,千萬不可如溫水青蛙般輕忽台海的安全。

中國在福建省南方以「平潭實驗區」吸引台商投資,卻同時在福建省北方興築前進東海、南海的軍事基地,台灣若不能清晰掌握中、美雙方的軍事策略,並尋求戰略角色,又何以能夠奢求台海和平機制?

為反制美國重返亞洲的策略,中國軍方發展了「反介入和區域封鎖策略」,武器包括先進潛艇、地對空導彈、反衛星武器,及網路作戰技術等跨領域交叉作戰能力,目的在於封鎖美國進入西太平洋地區的通道,並遏制其在海域行動的能力,以維持中國在亞洲軍事獨霸。

而美國針對中國的策略,重新建構了「聯合作戰介入方案」,即集合亞太盟邦的海陸空軍及海軍陸戰隊的資源為一體,突破中國的軍事封鎖。美國二日結合廿二國盟邦,在夏威夷展開的環太平洋軍事演習,就是介入架構下的一環。

台灣具有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戰略地位,無論是中國的反介入戰略,或是美國的介入架構,最重要的仍是第一線的網絡信息戰。台灣應該掌握信息通信技術研發合作的戰略優勢,尋求美日等周邊國家共同防禦中國軍事的獨霸。這是台灣朝野應有的心理及軍事準備共識。

【2012/06/05 聯合報】

到2020年 丹麥風力發電佔一半

在民眾支持與政府政策引導下,北歐丹麥去年利用風力發電達26%,未來更將在2020年,提前達到全國電力來源一半來自風力發電的目標;同時減碳也將達到四成,到2050年將全面汰換傳統燃油發電。

《德國之聲》報導指出,西班牙與丹麥風力發電目前都佔兩成以上,德國則佔一成;專家預估德國在2020年可望達到25%。另外,根據2009年的調查,高達九成的丹麥民眾認為風力發電應該持續推動,96%則認為政府應該投入更多資源在風力發電;對此,丹麥風力工業協會執行長海利伯格表示,「風力發電成為丹麥未來電力來源,已成為全國一致的共識。」

其實早自1981年,丹麥就已經體認,發展經濟的同時也應減少排碳。擔任歐盟執委會氣候執委海德格表示,「丹麥經濟成長78%,但我們對能源消耗幾乎持平,也減少了排碳;至於如何達到,就是選擇將現有資源以新的方式加以應用,其中之一就是風力。」

去年全球風力發電新增投資金額,達五千萬歐元(約台幣18億元)。世界風能協會指出,去年中國新增能源一半以上來自風力發電;若以絕對值來看,中國風力發電已領先美國與德國;但若以每人分配的發電來看,中國風力發電仍低於歐盟國家,包括丹麥、西班牙與德國,因為中國風力發電僅佔總電力3%。

丹麥最早與風力結緣是在十八世紀,當時科學家拉庫爾教授設計了實驗性質的風力發電機,在二十世紀初期曾為丹麥鄉下地方帶來電力,拉近城鄉的距離。但之後,丹麥跟其他國家一樣依賴便宜的石油,一直到1973年全球爆發石油危機,丹麥才正式痛下決心捨棄石油發電,開始全力投入再生能源發電。

丹麥目前全國風力發電容量可達3871兆瓦(MW)。風力發電設備產值也驚人,丹麥輸出風力發電相關設備到其他國家的金額,高達69億美金(約台幣2068億元)。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2012/07/19 台灣醒報】


據說,全球靠風力發電就夠了?

一項新研究指出,風力發電可以滿足全世界的能源需求。只要渦輪發電機的數量足夠,就能利用源源不絕的風作為永續再生能源。然而這需要投入龐大資金做基礎建設,分析家認為太不實際而且更花錢。

這份研究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作者是史丹福大學的傑克森與德拉瓦大學的阿契爾。他們在研究中指出,「可運用的風力比全世界需要的還多,這項永續能源可輕易滿足人類需求」。

研究者透過電腦模型分析氣象資料指出風力的優勢。全世界的風力透過渦輪機能產生數百兆瓦的電力,即使把折損的風速算進去,可運用的能源仍超過總需求數倍。

但需要多少渦輪機才能生產足夠的能源?大約400萬座92公尺高的渦輪機,就能滿足全球超過一半的能源需求。傑克森說,如果要利用所有的風力,則需要15億座渦輪機。

研究者認為風電廠的分布,應該有一半在陸地上的強風地區,例如戈壁沙漠、美國大平原或者撒哈拉沙漠;另一半風電廠應設在海上。

然而研究者坦承,所使用的氣象模型是理論性的,而且假設「渦輪機能架設在任何地方」,不考慮社會、環境、氣候或經濟條件。

立場保守的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研究人員克魯澤說,「風力成本高又不可靠,沒有補貼的話根本沒有競爭力。即使只是小規模利用,還是比傳統發電方式貴多了」。

【2012/09/11 聯合晚報】


隱形斗篷成真 軍人可隱身作戰

一家加拿大公司聲稱,美國軍方支持研發一種隱形織品,這種材料有朝一日可以讓士兵完全隱身,就像哈利波特身上穿的隱形斗篷。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這種所謂的「量子隱形」(Quantum Stealth)偽裝材料,據稱可以折射周圍光波,讓披上這種材料的人完全隱形。

製造商聲稱這種材料甚至可以把夜視鏡矇騙過去。

不過,研發過程似乎很保密,這種材料的加拿大製造公司說,它們甚至無法展示正在研發的科技,只能在網站提供隱身效果的模擬情況。

不過,超級隱形生物科技公司(HyperstealthBiotechnology Corp)執行長克芮麥(Guy Cramer)說,有些觀察家對他公司的說法還是感到懷疑,不過他不在乎,因為「需要知道這種材料有用的人已經見識過」。

克芮麥說:「美軍兩個司令部與兩個不同的加拿大軍隊大隊,還有(反恐)聯邦緊急因應小組(FederalEmergency Response Team)已經看過真正材料,所以他們可以證明,我不是在影像或照片上動手腳。」

他說:「這些部隊現在知道這種材料真的有效,而且是在沒有相機、電池、光線或鏡子下發揮效果。…這種材料很輕,而且不會很貴。」

在發布於公司網站的聲明中,克芮麥解釋他無法透露這種特殊布料如何折射穿戴者周圍光線的細節。不過,他舉了一些這種織品可以如何使用的例子。

他說,對於被迫必須在敵人地盤上彈射逃生,並避免被抓到的飛行員來說,這種材料可說是非常寶貴;這也能讓特種部隊在大白天下執行突襲行動,不會被偵測到;這也能協助創造出下一代隱形飛機,不只是雷達,就連肉眼也看不見;這還能讓潛艇在敵人船艦附近浮出時,還可以隱匿起來。

更驚人的是,他還想像出一批裝設量子隱形偽裝材料的加拿大戰車,在與敵人部隊交戰時,除了發出引擎聲與槍砲聲外,不會洩漏所在位置。

【2012/12/11 中央社】



全文網址: 隱形斗篷成真 軍人可隱身作戰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559549.shtml#ixzz2ElyRTc00 
Power By udn.com 

全文網址: 據說,全球靠風力發電就夠了?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355442.shtml#ixzz26BHJt4FZ 
Power By udn.com 

全文網址: 到2020年 丹麥風力發電佔一半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236114.shtml#ixzz217z8UjSJ 
Power By udn.com 

替代役年花17萬 李鴻源倡免役

推薦︰1
瀏覽數︰276
來源: 王涵秋 鄭熹
發表日期︰2012-07-29
Tags︰ 內政部  役男免役  李鴻源  服役一年  國庫  替代役男  募兵制  經費  
摘要︰

替代役男服役一年,就要花掉國庫17萬元的經費,在2015年實施募兵制之前,這8年的時間至少還會增加46萬多人的替代役男,而且政府必須多花260億來培訓這些人,因此內政部長李鴻源表示乾脆讓這些役男免役。



本文於 修改第 7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831680
美陸開戰 我站哪邊(轉貼)美增兵亞太…共軍「做最壞準備」
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岳將軍

美增兵亞太…共軍「做最壞準備」

圖/聯合報提供

美國國防部長潘尼達表示未來八年內將把六成軍力轉移到亞太地區,參加香格里拉對話的中國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任海泉以三句話回應,即「不要看成不得了,不要當作無所謂,要做最壞的準備」。

任海泉在接受鳳凰衛視訪問時作出上述表示,這也是中共軍方首次對美國亞太戰略作出回應。

對於美國把六成軍力部署到亞太,任海泉第一句話說,「不要看成不得了」。他認為這是美國基於自己國家利益,基於現在財政困難情況,也是基於整個世界安全形勢做出的應對。

任海泉指出,美國軍力百分之六十弄到亞太地區,整體實力跟原來也差不多。他說,總體看來好像是增加了百分之十,原來是百分之五十對五十,但是如果考慮縮減情況,還是原來的戰略平衡。

第二句話是「也不要看成無所謂」。任海泉說,要看到中國大陸現在面臨的形勢非常複雜,有時候還是比較嚴峻,因此要提高憂患意識,要做好應對各種複雜嚴峻情況的準備。

任海泉表示,「還有一句話叫從最壞處準備,向最好處努力。」他說,現在這個時代是講實力的時代,沒有實力,在國際事務活動當中就沒有發言權。所以在這個情況下,要相應地完善共軍的軍事戰略,加強國防建設,提高共軍部隊的戰鬥力。

他最後還引用毛澤東的話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他強調,當中國的國家根本利益受到威脅時候,也會有反擊的手段,讓對方感到非常恐懼。

【2012/06/03 聯合報】



全文網址: 美增兵亞太…共軍「做最壞準備」 | 美國將增兵亞太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134310.shtml#ixzz1wgRFH727
Power By udn.com
2020年 美太平洋、大西洋軍艦比6:4

美國將在二○二○年之前把大部分軍艦調防太平洋,並在亞太保持六艘航空母艦的軍力。這是二○○八年納吉斯熱帶氣旋肆虐時,美兩棲艦「埃塞克斯號」與戰備群於緬甸外海準備援助畫面。
(法新社)
美國國防部長潘尼達二日宣布,美國將在二○二○年之前把大部分軍艦調派至太平洋,並在亞太地區保持六艘航空母艦。他表示這是美國以亞洲為重點的新戰略的一環,但強調美國無意遏制中國大陸,並肯定近年兩岸關係的發展。

潘尼達在新加坡亞洲安全會議(香格里拉對話)上,以「美國亞太再平衡」為題發表演講。

潘尼達說,在太平洋部署更多船艦並在該區域擴大軍事合作夥伴網,都是美國強化在亞太地區軍事角色所做「穩定、刻意」努力的一部分。亞太地區對美國的未來至為重要,此舉反映大陸在經濟及軍事上的發展令美國關切,但他強調美國不是在向大陸挑戰。

他說:「二○二○年美國海軍會將太平洋與大西洋的軍艦數比例,從以前的五五比調為六四比,包括六艘航空母艦及大多數的巡洋艦、驅逐艦、近岸戰鬥艦和潛艇。」

美國海軍現有兩百八十五艘軍艦,半數部署於太平洋。未來幾年美國恐因軍費壓力影響軍力發展,但潘尼達表示,亞太區的戰艦數量將會增加。

美國海軍十一艘航母目前六艘在太平洋,但核動力航母「勇往號」除役後,將只剩五艘。二○一五年新航母「福特號」完工服役後會再重回六艘。

潘尼達說,美國將增加在太平洋的軍事演練,並計畫讓軍艦停靠更多亞太港口並延伸至印度洋。

潘尼達重申美國無意遏制大陸,希望加強與大陸的軍事合作,共同維護亞太及全球和平,但也呼籲大陸應遵守國際法規和秩序。

中央社報導,潘尼達在演講中罕見地主動讚揚並肯定近年兩岸努力改善關係,表示美國會繼續支持台海和平及穩定,遵行以三公報和台灣關係法為基礎的一個中國政策。

【2012/06/03 聯合報】



全文網址: 2020年 美太平洋、大西洋軍艦比6:4 | 美國將增兵亞太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134335.shtml#ixzz1wgRjB8Kp
Power By udn.com
我國防部:有助區域和平穩定都歡迎

美國將在亞太增兵,國防部對此表示,凡有助增進區域和平穩定之作為,我方均表歡迎。立院國防委員會召委林郁方則指出,美國面對北京崛起,將更積極參與或干預亞太事務,但不可能演變成當年美蘇間的「撕破臉」狀況,如此對我國並不是壞事。

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少將指出,增強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部署,是美國當前一貫的政策,符合其國家利益;凡有助於維護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措施,我方咸表肯定。

不過,也有國安體系官員分析表示,亞太地位提升雖是大勢所趨,但不宜過度解讀,認為美方與中共的競爭已經明顯,美國立刻要增兵。官員指出,近年美軍在東岸大西洋地區與歐洲的基地,都面臨地方民意要求遷移的聲浪,因此將艦隊調往太平洋,並在當地增加更多基地,某一部分也是迫於軍方內部因素。另一方面,國務院近來並無相對應的政策宣示;從太平洋地區將領的人事派遣,也看不出美方有立即強化亞太軍力的迫切意圖。

林郁方說,美軍增兵亞太,形同宣告四十年前「從西太平洋抽腿」的尼克森主義完全結束。而其關鍵,一方面是伊拉克、阿富汗等地的緊張度降低,美國終於有餘力;另一方面則是中國大陸的崛起,軍事上開始逐漸向外拓展影響力,引發周邊國家的憂慮。因此,美方對亞太地區安全議題,勢必更積極參與、甚至干預,目的是讓中共得到某種約束。

【2012/06/03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我國防部:有助區域和平穩定都歡迎 | 美國將增兵亞太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134321.shtml#ixzz1wgSGJjJJ
Power By udn.com
潘尼達:改善關係 美中無選擇

美國國防部長潘尼達二日說,美國和中國大陸「別無選擇」,唯有提高彼此的軍事關係,以避免爭端的發生。

潘尼達是在年度安全會議「香格里拉對話」於新加坡舉行時,如是告訴與會的國防部長。潘尼達於演講中說,美國與大陸進行有力的安全對話,將是亞太地區繁榮的關鍵。

他表示,有人認為,美國提高亞太地區參與,是對大陸的某種挑戰,但他必須徹底駁斥這種說法。他說:「我們恢復與強化亞洲參與的努力,將完全與中國大陸的發展與成長相容。」

但在說明美國於亞太地區的核心原則時,潘尼達強調,美國反對北京採取片面行動,爭奪南海主權。

【2012/06/03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潘尼達:改善關係 美中無選擇 | 美國將增兵亞太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134323.shtml#ixzz1wgSP711S
Power By udn.com
台美軍事熱線 交流密切

台美一九七九年斷交後,除了救災等極少數案例,美軍不再公開在台亮相。不過,資深記者哈羅藍(Richard Halloran)在半官方的「美國空軍」月刊披露,台美雙方合作遠比外界所知更密切,包括二○○二年兩國軍方就建立直通熱線,以及去年美軍特戰部隊曾經來台傳授阿富汗戰場的經驗。

哈羅藍曾任紐約時報軍事記者、駐亞洲特派員,目前擔任自由撰稿人,住在夏威夷的檀香山,與美軍太平洋總部關係密切。

報導提及,美軍退役將領或校級以下軍官訪台,或是國軍派員赴美受訓,都極為頻繁。例如,台灣最大的漢光演習,美方都會派出觀察員,以了解國軍訓練狀況;二○○二年,雙方國防部更建立起直通熱線。

現任美國空軍總士官長羅伊(James A. Roy),曾於二○○七至二○○九年三度來台,協助國軍建立士官制度。去年夏天,陸戰隊派出六位隸屬狙擊排的軍士官來台,教導從阿富汗戰場習得的最新知識,包括IED(土製爆裂物)的運用與反制經驗,也建議國軍特戰單位強化敵後偵察及砲兵觀測等任務訓練。

陸軍航特部今年初展示新編六人特戰小組,主要任務「剛好」包括偵察、狙擊、前進觀測等。當時軍方私下透露,曾獲美方技術指導。

不過,美軍也批評我方諸多缺點,包括受限地狹人稠,演訓空間不足;多年未戰,高層思想保守,而且過於政治化;對於二○一五年上路的全募兵制,美方雖派顧問協助,但也質疑是否真能準時完成;另外也批評,台灣軍費編列不足,自我防衛決心存疑;更糟的是,洩密情況嚴重,因此美對於提供先進技術,仍有一定疑慮。

【2012/06/03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台美軍事熱線 交流密切 | 美國將增兵亞太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134326.shtml#ixzz1wgSa6T5m
Power By udn.com
學者觀察/兩強舞劍 三認知兩覺醒

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區域安全論壇上,美國轉向亞洲(Pivot to Asia)的戰略調整,在國防部長潘尼達演說中,獲得更進一步詮釋,不但有時間表,兵力部署構想也浮現。對於夾在美中兩強的我國言,應是憂多於喜,不得不更加謹慎應對。

對於潘尼達的演說,絕不能當作一般國際新聞看,須有三項戰略認知及兩項戰略覺醒。

首先,美國雖然強調與中共軍方尋求合作,持續加強軍事交流,但也明確表達在二○二○年前,將六成海軍力量部署在太平洋地區。如此戰略移轉,雖不至直接引發美中軍備競賽,但兩強軍事部署競逐,將無可避免在太平洋海域出現。

其二,美軍力轉向亞太的背後,仍有在未來十年裁減四千七百餘億國防預算的政策目標。美軍正探討如何在預算緊縮下,維持可恃戰力的同時,潘尼達表示,將加強與亞太盟邦的演訓合作,自然不會期待盟友減少國防支出。

再者,年底美國總統大選,雖然未來共和黨執政,也未必揚棄此轉向亞洲戰略;即使歐巴馬連任,推動此戰略最力的希拉蕊國務卿已表明不續任,倘相關亞太團隊隨之去職,此戰略後續執行力道如何,仍待事實驗證。

美中對峙初成時,我須有兩項覺醒。

第一,近來或由於中共十八大及領導人換屆的內部政治考量,解放軍近半年來,在東海、南海等事件上,都展現高度自制;但絕不能解讀為大陸軍方示弱或懼戰。藏鋒背後,固有令人提防的謀略,我方如何均衡處理與兩強關係,更須謹慎。

第二,我原擬藉兩岸關係和緩,循序進行國防轉型;目前軍隊組織調整、兵役制度轉換及國防預算緊縮等多重考驗,尤須依賴和平的外部環境,方能達成。美中在太平洋加速軍力對峙,形移勢轉的不確定因素,將壓縮我國防轉型的時空條件。

美國總統元月宣布轉向亞洲的戰略調整,五角大廈面對預算緊縮與內政紛擾壓力,仍快速有節的推出兵力構想,怎不令人印象深刻。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所助理教授)

【2012/06/03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學者觀察/兩強舞劍 三認知兩覺醒 | 美國將增兵亞太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134331.shtml#ixzz1wgT6F7O1
Power By udn.com
日買釣魚台 我方會反制

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對釣魚台主權動作頻頻,外交部長楊進添昨天說,除提出抗議,「我們不是毫無反制作法,希望日方珍惜彼此密切的合作關係。」他還說,「我們有其他作法,明確讓他們知道,我國政府嚴正的態度。至於何種作法,不方便公開說。」

楊進添昨天出席輔大日本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受訪時表示,儘管石原不代表日本中央政府,「日本政府仍應對這類無助情勢穩定的個人及團體的作為,有所約制。」

石原慎太郎日前公開表示,為購買釣魚台島,需登島實地測量,如果中央政府不批准,考慮以東京都政府的船隻登島。

東京都自四月廿七日起公開募款,至今得到七萬多筆捐款,金額超過十億日圓(約台幣三億八千多萬元)。

石原又說,若中央政府也想買下釣魚台島,願把捐款轉給政府。自民黨的眾議院選舉,最近把「釣魚台國有化」列為政見。今年日本政府以劃定經濟水域為由,將幾個列嶼命名。

楊進添表示,最近才傳訊息給日方,要他們轉達我國政府的立場,對這種爭議要理性、擱置爭議,用共同開發、共享資源的方式來處理。

【2012/06/03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日買釣魚台 我方會反制 | 美國將增兵亞太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134337.shtml#ixzz1wgTQGoDn
Power By udn.com
聯合筆記/中美爭霸 亞太風雲起

美國國防部長潘尼達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上表示,二○二○年前將把百分之六十的戰艦部署到亞太。儘管潘尼達一再強調,美國軍事重心轉移不是針對中國,但美國在中國後院謹慎起舞,遏制中國的目的昭然若揭,中國又豈會不明。

針對美國的「項莊舞劍」,共軍將領的回應比以往更快速且直接,同時還帶有警告意味。香格里拉對話的共軍代表團團長任海泉直接引毛澤東名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表明美國行為若觸及中國國家利益,中國也會反擊。美國重返亞太的堅決行動遇上共軍日益強勢的作為,兩大國的亞太爭霸賽一旦開打,將使亞太緊張形勢升高,前景令人擔憂。

隨著亞洲成為全球經濟的希望與中國國力的提升,全球經濟、安全問題等都需要中國的參與和合作,如何與中國打交道,一直是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最艱巨的問題。多年以來,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思維,一直在「圍堵」和「圍和」(圍堵與交往並重)之間擺盪。美國對中國的政策,與其對中國崛起的焦慮和「中國威脅論」的思維,密切相關。

今年一月,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調整國防戰略,擴大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外界即認為美國再啟圍堵中國的路線,以「亞太再平衡戰略」應對「中國崛起的姿態」。然而,圍堵政策在柯林頓政府時期以失敗告終,美國或應重新思考第三種與中國相處的方式和途徑。

對中國而言,當前亞太安全形勢出現諸多負面因素,東亞戰略互信降低,中國與周邊國家摩擦日深,更需積極參與國際多邊對話,闡述自身戰略意圖和提升國防軍力透明度,回應各國質疑,以贏得各國尊重與認同。

【2012/06/04 聯合報】



全文網址: 聯合筆記/中美爭霸 亞太風雲起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135810.shtml#ixzz1wnKGZW00
Power By 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831185
(轉貼)中油非洲探勘 發現重大油藏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衰退啟示/為什麼很多美國品牌消失了?


【聯合報/李家同/暨南、清華、靜宜大學榮譽教授】


2011.08.16


美 國的債信是否是AAA,大家可能意見不同,但是美國國力是在衰退之中,卻是大家公認的事實。對於年長的我,這真是不勝唏噓。二次大戰結束的時候,美國是一 個如何強盛的國家?談到電腦,我們只知道美國電腦,所有的家電,也都是美國貨,電視機、音響、電冰箱、冷氣機都是美國牌子,到了現在,我們的年輕人在店裡 很難買到RCA、奇異、西屋、惠而普等家電了。


為什麼很多美國品牌消失了?我們不妨從企業成本來看,任何企業都要用人,以資淺工程師而言,美國資淺工程師的薪水是台灣資淺工程師薪水的五倍,資深的,大 概至少三倍。美國沒有全民健保,企業必須替員工買保險,而美國的醫藥費用卻又高得出奇,一次剖腹生產,住院三天,費用可以高達十萬美元,可以想見的是要在 美國開一家公司,它的成本比在台灣高得多。如果公司擁有極高的技術,這家公司仍能生存的。


問題是:美國的技術已經不能再稱霸世界了。我們不妨看看美國的一所極為有名的研究單位:貝爾實驗室。貝爾實驗室曾經產生過七位諾貝爾獎得主,電晶體就是在這裡做出來的,貝爾實驗室對通訊技術的貢獻更是輝煌。


但貝爾實驗室幾乎從科技界消失了,目前的學生仍會讀到貝爾實驗室的論文,但這幾乎都是從前的論文。我曾看到一張貝爾實驗大樓庭院中雜草叢生的照片,這真是一張令人難以想像的照片。


美國走下坡,與他們的不重視科技有很大的關係。美國的華爾街吸引了美國的菁英份子,有一所美國明星大學的機械系,四十人畢業,只有三位在做機械工程師,其他的全部從事金融業,因為金融業的薪水高得多了。


美國的政府官員多半律師出身,他們也不對科技有什麼認識,如果一所美國銀行垮掉了,美國政府會救,大公司垮了,政府也會救,但一所研究單位不再做基礎研究了,美國政府不聞不問,他們無法了解研究對美國的重要性。


相較於美國,中國大陸的政府官員卻充分表示了他們對科技發展的重視,大陸目前的十二五計劃,以及最近他們所發表的新十八號文,都在在表示中國大陸的科技是會向上發展的。


另一個重視科技的國家是德國,難怪德國的經濟表現得非常好。在大家大談如何減少政府開支的時候,德國政府仍在科技上大量投資。


我們都希望自己國家的經濟好,經濟要好,國家必須有競爭力,國家的競爭力絕對建築在工業技術之上,如果政府了解這一點,就應該在科技上作大量的投資,因為我們的企業畢竟規模太小,無法在研發上作大量投資的。如果政府對科技沒有什麼興趣,我們也就不可能有什麼競爭力了。


但是,千萬要注意,大陸政府是非常重視科技的。


 








中油非洲探勘 發現重大油藏



































中油昨天宣布,在非洲查德礦區發現重大油藏,預估日產原油量約九千八百桶、天然氣三萬五千立方公尺,這是中油近四十年來探獲日產量最多的油井。


中油目前在海外七國、共十八處礦區,合計日產量約為二萬桶;查德Benoy-1號井預估的單日產量,就已逼近中油現有產量的一半。


中油發言人陳綠蔚說,Benoy-1號井至少能維繫二十年產量,預計在二○一五年投產。若以每桶原油九十美元估算,預估將有九十億美元營收;扣除賦稅、資本支出等項目,淨收入約十六億美元,初估每年稅後淨利可達廿三億二千萬元台幣。


台灣目前每日用油約九十五萬桶,中油加台塑每日煉油量約一百至一○五萬桶間,中油目前日煉油量約五十五萬桶。


中油強調,因國內油品供過於求,加上查德距離遙遠,運輸成本過高,查德礦區未來生產的原油將以外銷為主。


中油董事長朱少華表示,查德礦區發現的重大油藏,與目前世界各大探勘井相比,「算是非常好的成績,也是中油公司從事國內外探勘四十年以來,發現最大的一口探勘井。」


陳綠蔚表示,與西非品質較佳的單口油井日產量約一千桶相比,「查德礦區的原油蘊藏量相當豐富,總體產能預估將有上億桶原油。」


中油九十五年一月起,透過轉投資的海外石油及投資公司,與查德政府簽署礦區合約及聯合經營合約,目前總投資逾四千二百萬美元。


中油不僅取得查德三處礦區的探勘專屬權,並以七成持有權益擔任礦區經營人,與查德政府合作開發。


陳綠蔚表示,中油擁有愈多的自有油源,未來對於穩定國內油價也有正面助益。


‧歡迎到 udn.com 聯合新聞網粉絲團發表您的看法



【2011/02/09 聯合報】



誰也不讓誰!亞洲各國空中軍備競賽


 2012/07/20


【朝鮮日報╱駐北京特派記者崔有植╱朝鮮日報中文網提供】




















自本月27日至下月17日在澳大利亞北部達爾文(Darwin)、汀德爾(Tindal)等空軍基地舉行叫做「一片漆黑2012」的多國聯合空戰演習。印度尼西亞將向此次空演派出主力戰鬥機__4架俄羅斯製造的蘇霍伊SU-30戰機。此前,印尼從沒有向海外派遣本國戰鬥機。這些戰機將前往澳大利亞當地同美、澳戰鬥機展開聯合空戰演習。澳大利亞《時代報》18日報導稱:「印尼史無前例地同澳大利亞空軍舉行聯合軍演,其目的在於抗衡中國、印度等周邊國家日益增強的空軍力量帶來的威脅。」


中國《環球時報》19日報導說,自去年年初中國全面研製新一代隱形戰機殲-20以來,亞洲各國空軍的軍備競賽愈演愈烈。


中國去年1月成功研製殲-20原型機,2年來一直進行試飛。今年年初,又研製出相比殲-20重量輕、機動性強的殲-60隱形戰機原型機。殲-20戰機是對抗美國頂尖戰機F-22,殲-60針對的則是美國多用途戰機F-35。美國軍事報紙紛紛猜測,殲-60隱形戰機為機長17米、翼展11米的中型戰機。


為此,印度與俄羅斯蘇霍伊公司正在聯手研製第5代隱形戰機PAK-FA(T-50),該戰機有望2017年實戰部署。印度政府計劃購買214架,大幅提高空軍戰鬥力。同時,印度還投入20億美元自主研發中型隱形機,這一隱形戰機將於2017年服役。


美國軍事週刊《國際航空》16日報導說,印度已著手研製無人隱形戰機。該機機型類似歐洲的「神經元」(Neuron)無人機和波音公司的「幻影射線」(Phantom Ray)無人戰機,可搭載精密導彈等武器。該週刊預測2015年至2016年間將推出原型機,2020年進入批量生產。


印度尼西亞看到中國、印度等周邊國家積極研製空軍戰機,今年已經向俄羅斯訂購6架蘇-30戰機。海外軍事專家分析指出,印尼將向即將建立美國軍事基地的澳大利亞北部達爾文派遣本國戰機,與美國、澳大利亞進行聯合軍演,也是出於同一目的。


圍繞着南海主權問題與中國發生糾紛的越南,也計劃到2015年購買44架俄羅斯蘇-30戰機,以實現空軍現代化。


【2012-07-20/朝鮮日報中文網】





全文網址: 誰也不讓誰!亞洲各國空中軍備競賽 - 軍備競賽不曾止 - 封面故事 - udn全球觀察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403184#ixzz21AlvRzem 
Power By 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49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