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立業
 |
情投意合 |
在南極的夏季,帝企鵝主要生活在海上,它們在水中捕食、游泳、嬉戲,一方面把身體鍛鍊得棒棒的,一方面吃飽喝足,養精蓄銳,迎接冬季繁殖季節的到來。
4月份,南極開始進入初冬了,帝企鵝爬上岸來,開始尋找“安家立業”的寶地了。它們一邊走,一邊追逐、嬉戲,談情說愛,尋找配偶。帝企鵝的愛情生活頗有一番風趣,"三角戀愛"和"情場風波"等也時有發生。假如兩隻雄企鵝同時愛上了一隻雌企鵝,為了爭奪戀愛對象,它們常常鬥得面紅耳赤,遍體鱗傷。敗者夾著尾巴,灰溜溜地掃興而去;勝者則洋洋得意,手舞足蹈,迅速奔到戀人身邊,嘴對著嘴,胸貼著胸,緊緊依偎在一起。如果兩隻雌企鵝為了爭奪一個丈夫,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景。
 拖兒帶女(卞林根攝) |  |
企鵝的婚姻制度究竟是什麼樣子,是“一夫一妻”制,還是“一夫多妻”制,或是“多夫一妻”制,迄今似乎沒有確切的研究和考證。不過,從帝企鵝的求偶行為來看,說它是“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似乎容易被人們接受。
帝企鵝經過上述一段愛情生活的波折後,情投意合的伴侶選擇好了,繁殖地也找到了,於是,它們的愛情生活便產生了一個飛躍--開始交配、懷卵、產蛋、孵蛋和撫養雛企鵝的家庭生活了。
 |
企鵝孵蛋(南極辦資料) |
雌企鵝懷卵2個月左右,在5月份左右便開始產蛋。帝企鵝每次產1枚蛋,呈淡綠色,形狀像鴨蛋,但比鴨蛋大得多,重約半公斤;其他企鵝每次產2枚蛋,大小不等。所有企鵝都是每年繁殖一次。
雌企鵝在懷卵期也產生妊娠反應,食欲大減,反應嚴重的長達1個月不進食。雌企鵝產蛋後便完成任務了,孵蛋的重任由雄企鵝承擔。
雄企鵝孵蛋
在龐大的動物世界中,雌性生兒育女似乎是一種本能和天職,人們對這種天經地義的事情也早已習以為常了。然而,帝企鵝卻打破了常規,創造了雄企鵝孵蛋的奇跡,這不能不說是動物界的一大壯舉。
雌企鵝在產蛋以後,立即把蛋交給雄企鵝。從此,雌企鵝的生育任務就告一段落了。事隔一兩日,雌企鵝放心地離開了溫暖的家庭,跑到海裏去覓食、遊玩和消遣了。因為它在懷孕期間差不多1個來月沒有進食了,精神和體力的消耗十分嚴重,也該到海裏去休息一下,飽餐一頓,恢復體力了。

|
走開! |

|
不要惹我! |
雄企鵝孵蛋,的確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企鵝的生殖季節,正值南極的冬季,氣候嚴寒,風雪交加。企鵝的生殖期選在南極冬季,是因為冬季敵害少一些,能提高繁殖率,同時,到小企鵝生長到能獨立活動和覓食時,南極的夏天就來臨了,小企鵝可以離開父母,過自食其力的生活了。這也是企鵝適應南極環境的結果。
在孵蛋期間,為了避寒和擋風,幾隻雄企鵝常常並排而站,背朝來風面,形成一堵擋風的墻。孵蛋時,雄企鵝雙足緊並,肅穆而立,以尾部作為支柱,分擔雙足所承受的身體重量,然後用嘴將蛋小心翼翼地撥弄到雙足背上,並輕微活動身軀和雙足,直到蛋在腳背停穩為止。最後,從自己腹部的下端耷拉下一塊皺長的肚皮,像安全袋一樣,把蛋蓋住。從此,雄企鵝便彎著脖子,低著頭,全神貫注地凝視著、保護著這個掌上明珠,竭盡全力、不吃不喝地站立60多天。一直到雛企鵝脫殼而出.它才能稍微松一口氣,輕輕地活動一下身子,理一理蓬鬆的羽毛.鼓一鼓翅膀,提一提神,又準備完成護理小企鵝的任務。
剛出生的小企鵝。不敢脫離父親的懷抱擅自走動,仍然躲在父親腹下的皺皮裏,偶爾探出頭來,望一望父親的四周,窺視一下四周冰天雪地的陌生世界,很快就把頭縮回天了。雄企鵝看到那初生的小寶貝,露出了幸福美滿的笑容。一週之後,小企鵝才敢在父親的腳背上活動幾下,改變一下位置。在這期間,小企鵝沒有食吃,只靠雌企鵝留給它體內的卵黃作為營養,維持生命,所以經常餓得喳喳叫,甚至用嘴叮啄雄企鵝的肚皮。然而,小企鵝哪知道,在長達3個月的時間裏父親所受的苦難和付出的代價:冒嚴寒頂風雪,肅立不動,不吃不喝,只靠消耗自身貯存的脂肪來提供能量和熱量,保證孵蛋所需要的溫度,同時維持自己最低限度的代謝。在孵蛋和護理小企鵝期間,一隻雄性帝企鵝的體重要減少10~20公斤,即將近體重的一半。
 |
雛企鵝 |
雌企鵝自從離別丈夫之後,在近岸的海洋裏,玩夠了,吃飽了,喝足了,懷卵期的損耗也得到了彌補,又變得心寬體胖,精神煥發。一想到它的寶貝快要出世了,便匆匆躍上岸來,踏上返回故居之路,尋找久別的丈夫和初生的孩子。然而,此時此刻,雌企鵝可曾想到,它的家庭成員是禍還是福,是兇還是吉?
雄企鵝孵蛋的孵化率很難達到100%,高者達80%,低者不到10%,甚至有“全軍覆沒”的慘象發生。這倒不是由於雄企鵝的“責任”事故,也不是由於它孵蛋的經驗不足,技術不佳,主要是由於惡劣的南極氣候和企鵝的天敵所致。
造成災害的氣候因素有兩個,一是風,二是雪。企鵝孵蛋時若遇上每秒50~60米的強大風暴,就難以抵擋,即使築起擋風的墻也無濟於事。可以想像,強大風暴能刮走帳篷,卷走飛機,使建築物搬家,把一二百公斤重的物體拋到空中,更何況小小的企鵝呢!遇到這種天災,只能落得鵝翻蛋破,幸者逃生。特別是雪暴,即風暴掀起的強大雪流,怒吼著、咆哮著、奔騰著,橫衝直撞地襲擊著一切,孵蛋的企鵝不是被卷走就是被雪埋,倖存者屈指可數。
企鵝的天敵也有兩個,一是兇禽——賊鷗,二是猛獸——豹形海豹。雖然,企鵝選擇在南極的冬季進行繁殖,是為了避開天敵的侵襲,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企鵝也有旦夕禍福。冬季偶爾也會有天敵出沒,萬一孵蛋的企鵝碰上這些兇禽、猛獸,也是凶多吉少,不是企鵝蛋被吞,就是蛋碎。這種悲慘景況,時有發生。
雛企鵝
初生企鵝的幼兒階段,是在雄企鵝的腳背上和身邊度過的,雄企鵝既是父親又是保育員。儘管初生的企鵝樣子不怎麼好看,渾身毛絨絨的,灰黃色,瞪著一對帶內圈的小眼睛,走起路來,東歪四斜,但雄企鵝對它仍然十分疼愛。小企鵝出生後,有時會餓得喳喳直叫,雄企鵝又心疼,又著急,便抻幾下脖子,試圖從自己的嗓囊裏吐出一點營養物來,填充一下小企鵝的肚子。然而,這種努力失敗了,一點東西也吐不出來了。可以想像,自從孵蛋以來,雄企鵝差不多有3個來月沒有進食了,自己的嗓囊早已空空如也,哪還能擠出什麼東西來呢!它這樣做,只不過是對小企鵝的一種安慰罷了。因此,雄企鵝焦急地等待著雌企鵝的到來。
 |
企鵝喂食(南極辦資料) |
憑著生物的本能和鳥類特有的磁性定位測向的功能,雌企鵝準確地回到了它生兒育女的棲息地。憑著雄企鵝的叫聲——企鵝通訊和交流感情的語言,雌企鵝又準確無誤地認出了它的丈夫,找到了它的孩子。此刻,雌企鵝,除了與久別重逢的丈夫親熱之外,所想到的就是它的寶貝。它給它的寶貝的第一件禮物就是一頓美餐。小企鵝見到了媽媽,本能地張開了嘴巴,雌企鵝把嘴伸進小企鵝的嘴裏,從自己的嗓囊裏吐出一口又一口的流汁食物,這是小企鵝出生以來的第一頓飽餐,也是它第一次享受到母愛。
從此,小企鵝就由雌雄企鵝輪流撫養。雄企鵝把小企鵝交給妻子之後,也跑到海裏去覓食,此時它已顯得消瘦,筋疲力盡。
雛企鵝樂園
由於父母雙親的精心撫養,小企鵝長得很快,不到一個月,就可以獨立行走、遊玩了。為了便於外出覓食和加強對後代的保護和教育,企鵝父母便把小企鵝委託給鄰居照管。這樣,由一隻或幾隻成體帝企鵝照顧著一大群小企鵝的“幼兒園”就形成了。在幼兒園裏,阿姨像照顧自己的子女一樣,精心地照顧所有的孩子。小企鵝也乖乖地聽阿姨的話,在那裏過得很開心,等它們的父母回來,才把它們接回去。
 |
帝企鵝幼兒園(卞林根攝) |
幼兒園的小企鵝偶爾也會遭受兇禽、猛獸的侵襲,此刻,阿姨們便會發出救急信號,招呼鄰居,前來增援,對來犯之敵,群起而攻之。
儘管小企鵝在家庭和集體的精心撫養和照料下,不斷成長、健壯,然而,由於南極惡劣環境的壓力和天敵的侵害,小企鵝的存活率很低,僅佔出生率的20~30%。
小企鵝出生3個月左右,南極的夏季來臨了,它們跟隨父母下海覓食、游泳。當南極的盛夏來臨時,它們已長出豐滿的羽毛,體力也充沛了,於是它們脫離父母,開始過自食其力的獨立生活。
人工飼養
為了深入研究南極企鵝的生活習性和特異生理功能,許多國家的生物學家早有企圖將企鵝運回國內的實驗室進行人工飼養。最早獲得成功和飼養規模最大的是美國和英國,它們把企鵝飼養在模擬南極環境的水族館或海洋公園裏。
早在1976年,美國聖地亞哥赫布斯海洋世界研究所的海洋公園就成功地飼養了阿德利企鵝,並已使它們繁殖了後代。後來,該研究所又從麥克默多站附近捕獲45隻帝企鵝,將其飼養在同一個海洋公園裏,目的是對企鵝進行常年的觀察研究。1980年9月16日,那裏的科學家高興地看到,帝企鵝孵出了3隻小企鵝,這是帝企鵝在南極大陸之外首次孵化成功。在1976~1980年的4年間,該研究所共孵化和飼養100隻阿德利小企鵝,加上新繁殖的3隻小帝企鵝,共103隻小企鵝。
在海洋公園裏,科學家模擬南極的環境,為企鵝建造了特別的住宅,帝企鵝的交配、懷卵、產蛋和孵蛋等一系列繁殖過程,與在南極環境中觀察到的結果完全一致。
中國首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幹1985年2月從南極洲的南設得蘭群島附近捕獲4隻金圖企鵝,帶回國內,放在青島海產博物館人工飼養。1985年5月,其中1隻因病死亡,剩餘3隻一雌兩雄,生活至今。科學家們觀察研究了金圖企鵝的生活習性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