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旅遊北歐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北歐】(轉貼)宜家老闆鐵公雞
2004/11/27 08:45 瀏覽21,338|回應49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編譯毛佩琦

圖片∕法新社

誰是廿世紀最傑出的企業領袖?瑞典 IKEA(宜家家居)創辦人坎普拉帶動全球居家 DIY 風潮,成為瑞典企業家心目中的「廿世紀風雲企業家」。少年創業的坎普拉雖然富可敵國,卻是有名的「摳男」,節省到接近「鐵公雞」的地步。

安永管理瑞典分公司每年固定頒發「年度風雲企業家」獎項,今年加頒「廿世紀風雲企業家」特別獎,由瑞典企業家們親自票選,結果現年七八歲的坎普拉薑是老的辣,得到同行的肯定。他廿五日親自出席這個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頒獎典禮領獎。

坎普拉一九四三年創辦宜家時年僅十七歲,當時宜家只是個販賣筆、畫框、皮夾等廉價商品的小公司,一九五一年宜家開始販售當地木匠製作的家具,後來進軍國際,一九八五年美國第一家宜家開幕。如今宜家已是全球最大的家具店,年營收高達一二二億美元。

雖然坎普拉以一八五億美元(約台幣五九五八億)的身家,排名富比世二○○四年全球富豪榜第十三名,但他一向以節儉著稱,搭飛機必定只坐經濟艙,上班搭地鐵,開的也是十年的富豪老車。坎普拉省錢的軼事甚多,包括有一次他拿飯店房間冰箱裡的可樂來喝,可是事後嫌價格比外面貴,竟跑到附近商店買一罐放回冰箱。坎普拉的「鐵公雞」形象深植人心,一九八九年受訪辯解自己沒有外傳那麼節省時說,「我現在已經很少洗免洗杯了」。

截至二○○二年八月卅一日為止,宜家集團總共在全球的卅一個國家擁有一七五間分店,全球員工人數超過七萬五千五百人,在全球五三個國家共有一九六○家供應商,單在二○○一∕二○○二年度,世界各地總計共有三.廿三億人次造訪宜家。

【2004/11/27 聯合晚報】

本文於 2007/06/20 20:31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087528
 回應文章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世界最美的社會制度……瑞典
2015/08/30 00:49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世界最美的社會制度……瑞典

前言

梅峰(健保免費連線 總召)

這是一篇剛剛看到的文章,小弟正好在卌一歲時,留學瑞典六年,可以見證此事,小弟的「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亦是因為生活在瑞典,吸收它社會民主主義的長處,並以中國傳統之家庭主義,規避它以個人主義為基礎的嚴重短處,才有可能發明出來的,小弟如有執政之機會,就將執行結合中西最佳固有傳統的「家國主義」。

北歐大同世界 研究中國問題 體認華夏優越 擷取西方精髓 

復興中華文化 發揚家國主義 實行家主政治 建立中華家國

正文

許多觀察者都觀察到,中國正在掀起一場勢頭迅猛的反腐風暴。我想藉此機會,談點瑞典的反腐經驗。八年前,瑞典隆德大學提供一筆資金,邀我去訪學。期間既不用講課,也不用做課題,就是領你轉轉,讓你看看,感覺在混吃混喝。臨別前我頗有點內疚地問:你們花這麼多錢請我,到底想幹什麼?一位教授告訴說:我們想讓你知道,這世界上有比美國更好的制度。

瑞典只有一千萬人口,是個蕞爾小國。這樣一個袖珍小國,何以有如此強烈的制度和文化自信?

瑞典一位檢察長介紹說,她當檢察官卅二年,從未受理過一起官員腐敗案件。一位警察講課時說,他從警廿多年,只遇過一起試圖向他行賄的。一個東歐國家的人,因為違章駕駛被他攔住,駕駛員試圖給他五百元瑞典克朗。警察說,我一把將他揪進警車。他違章駕駛,依法不過罰款,但他試圖賄賂警察,被判刑二年!警察說,我根本不會考慮受賄,因為國家給我的工資,足以讓我體面地生活。

市政大廳

我在瑞典旁聽過一起刑事審判。庭審結束後我問一位陪審員:你怎樣防止自己腐敗呢?他吃驚地問:我腐敗?這怎麼可能?我說:怎麼不可能?他說:怎麼可能……幾個回合後,他認真想了一會兒,恍然大悟地說:根本不可能,我上庭之前,不知道審誰;被告上庭之前,不知道誰審;庭審一結束,我們就形成判決意見。他想行賄也沒機會了。

瑞典官員不腐敗的社會背景是,人民不貪財。

歸國前我到理髮店理髮。推門進去後,女理髮師問:您預約了嗎?我鬱悶地問:理髮還要預約?她查了查小本本,說後天下午還有個名額,您來吧。理完發後我才知道,一次最普通的理髮,收費竟然三百多元。但縱使如此賺錢的買賣,人家到下午四點就收工,決不加班。

王儲下嫁平民

有次我和隆德大學東方系主任閒聊。「文革」期間他曾在中國工作很多年。我說,你們沃爾沃的老闆應當很有錢啊?他說,這傢伙不道德。我吃驚地問:為什麼?他說:他那麼有錢就是不道德。我這才明白,原來世界上還有這樣的道德觀:太有錢就是不道德。我不知道他的道德觀是不是瑞典人普遍的道德觀。但瑞典人不愛財物愛自然,是普遍的社會感情。

綠色環保的首都

大約一年前,我請瑞典大使館的人到政法大學講社會主義。一位叫馬延花的女工作人員和我談天:在瑞典開個好車,像做賊似的,生怕別人看見。瑞典人換車,通常還是用以前的那個牌子和型號,這樣鄰居就看不出你換車了。

俯瞰首都

瑞典國民不愛財,官員不受賄的民風能夠形成,在我看來應當有幾個主要原因。

首都夜景之一

其一,完備的社會福利和保險制度,使人民心中不慌不怕。上學不要錢,養老不要錢,看病基本不要錢。人們不用為生老病死「備戰備荒」,拼死拼活。

其二,瑞典稅賦達到四成多,重稅使國民失去追逐財富的動力。

其三,政務公開,瑞典的政務透明度超出我們的想像,官員財產公開理所當然,首相請客吃飯,菜單需要上網。法國總統希拉克曾經致電瑞典首相,指責反對加入歐元區的瑞典人,此信被公開。希拉克非常生氣,再次致信瑞典首相,責問私信為何被公開?結果,此信又被公開。因為按照瑞典法律,這些都是政務公開的範疇。

其四,社會透明,不僅公務人員要公開財產,企業高管也要公開財產。根據瑞典「不動產登記制度」,任何人在當地買房子,都必須刊登廣告,包括房屋所在地點、交易時間、買賣雙方的姓名、交易價格、房屋面積及修建情況等,一應俱全。這樣的廣告沒有任何商業目的,只是以備當前或今後有興趣瞭解購房者財產狀況的人查詢。

其五,民風樸素,瑞典民風不崇尚個人突出,崇尚自然樸素。企業不崇尚加班。一個經常加班的人,會被視為別有用心的人。在一個熱愛自然而不是熱愛財富的國家,官員腐敗幹什麼?反之,在一個金錢至上的國家裡,官員怎能不腐敗?弔詭的是,這個不慌不忙、閒適自然的國家,竟然是國際競爭力最強的國家之一。

瑞典歸來後,每當遇到某些「勤勞腐敗」的上國高人,我就想到萬里之外的那個蕞爾小國,羞愧地低下頭。

哈,瑞典還是一個「王國」;可是,其制度卻比美國還要先進。怪不得中國過去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去過北歐以後說,這不就是我們苦苦追求的共產主義嗎?

據中央黨校教授說,共產主義要到三五一〇年才能建成。一千五百年以後,中國已經是五百代人以後的事情了,這種騙人的大忽悠理論只能騙騙三歲小孩子。

借鑒瑞典的制度不行嗎?非要繼續摸石頭過河?

民國一〇三年五月九日



本文於 2015/08/30 01:15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366385
(轉貼)瑞典民心向左傾「受夠削減社福」
2014/09/17 00:51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瑞典民心向左傾「受夠削減社福」

瑞典社民黨黨魁勒夫文,十四日在斯德哥爾摩發表勝選演說。
路透
瑞典十四日舉行國會大選確定變天,在野的中間偏左聯盟小勝中間偏右的現任政府,執政八年的總理賴因費爾特宣布辭職。雖然賴因費爾特帶領國家挺過二○○八年的全球金融風暴,迅速復甦,但瑞典人重視社會福利,他卻採取減稅、削減政府支出等政策,以致失去民心。

紐約時報指出,瑞典選民拒絕撙節政策,將在全歐洲引起共鳴。

反對黨「社會民主黨」領導的聯盟獲得百分之四十三點七的選票,賴因費爾特領導的四黨聯盟得票率為百分之卅九點三。敵視外來移民的極右政黨「瑞典民主黨」獲得百分之十三的選票,是上次大選的兩倍以上,成為第三大黨。

賴因費爾特說:「選民已做了決定。」他還說,將在明年春天辭去「溫和黨」黨魁一職。

五十七歲的社民黨黨魁勒夫文宣布將籌組新政府。他在首都斯德哥爾摩對歡呼的支持者說,瑞典面臨高失業率、學生成績退步的重大挑戰,「某種東西正在瓦解,今晚,瑞典人做了回應:我們需要改變」。勒夫文在競選時就反覆強調:「企業淘金熱要結束了。」他表示,如今瑞典人普遍覺得,政府似乎比較重視企業能否有超額利潤,不太在乎教育品質和老人照顧服務。他們擔心,現任政府刪減支出、讓民間部門承擔更多角色,會損及他們引以為傲的社會福利體系。

勒夫文選前承諾,一旦當上總理,會在一百天內提出教育體系改革方案,並設立委員會,調查福利體系所需的資金。他還說,要對銀行和小康階層徵稅,以撥出更多預算給教育、社會福利和基礎建設,並創造就業機會。

執政聯盟批評左派在野黨,總想把過去八年經濟成長的果實浪費在社會福利上。賴因費爾特在選戰剛開始時就說,政府根本沒有那麼多錢,沒法承諾增加社福支出。

【2014/09/16 聯合報】

瑞典準總理 當過16年焊接工

瑞典社民黨黨魁勒夫文,十四日在斯德哥爾摩發表勝選演說。
(路透)
可能成為瑞典新總理的社會民主黨黨魁勒夫文從未擔任國會議員,直到兩年前才當選社民黨黨魁,政治歷練不多,但他出身工人階級,當過十六年焊接工,做過六年的瑞典IF Metall 工會領袖,善於尋求共識。

勒夫文生於斯德哥爾摩,襁褓時期就被無法撫養他的單親媽媽送到孤兒院,不久後,被送往北部一個鋸木廠林立地區的寄養家庭,養父是工廠工人。對於出身工人階級,勒夫文說:「我非常自豪。」

勒夫文的支持者說,他是瑞典少數有「真實職場歷練」的政治人物。幕僚說,勒夫文曾在兵工廠做過十六年焊接工,雖要輪班,每天早上卻能五點起床,且第一個到班。

二○○六年到二○一二年,勒夫文擔任IF Metall工會主席。IF Metall目前有卅二萬會員,背景包含機械、塑膠、建材等多種行業。上個月他說,所謂缺乏政治歷練其實是種優勢,「我的經歷與眾不同,政治人物很重要的一點是,能否領導大型組織?我正好有領導工會的多年經驗」。

曾與勒夫文共事、從勒夫文手中接任IF Metall工會主席的費伯說,勒夫文善於凝聚共識,「工會傳統就是要找出共識,他一生都在接受這樣的訓練」。

瑞典哥特堡大學政治學教授比亞里亞德說:「雖然勒夫文的領袖魅力並不突出,但他散發著真誠的特質,看起來誠實可靠,期待政治人物少說話、多做事的選民特別喜歡他。」

勒夫文邂逅現任妻子時,她已婚且有小孩,為了勒夫文離開丈夫。

【2014/09/16 聯合報】

瑞典二大政黨領袖 左右未來

左派聯盟贏得國會大選、反移民的極右派支持率大增,讓在歐債危機中經濟仍逆風增長的瑞典,面臨了少有的變局,也使造就變局的社會民主黨(SAP)黨魁勒夫與瑞典民主黨(SD)領袖奧克松,躍身為左右未來政局的人物。

可能成為新總理的勒夫欠缺國會經驗,但觀察家認為他有能力讓SAP重拾20世紀長期執掌國家的風光。德堡大學政治學教授比亞里亞德說:「他不是特別有魅力,但我認為他散發著人們所謂『真誠』的特質。」

57歲的勒夫在2012年初出任SAP領袖,承擔了2010年敗選與支持率破新低的重擔,常大力批評右派刪減社會福利與教育的政策。

他在嬰兒時期被送到孤兒院,寄養家庭的父親是名工人,他自己也在軍備廠做了16年焊接工。他對出身工人階級感到自豪,也有領導大型工會的經驗,善於凝聚共識。此外,SD得票率大增,也是勒夫這次得以推翻現任政府的關鍵。帶領SD發展為國會新興勢力的奧克松說:「現在我們將是形成國會絕對多數的擁立者。」

35歲的奧克松總是衣冠楚楚,看來知性文雅。2005年他成為SD領袖時,沒人預料這個邊緣政黨有望進入國會。反移民主張是SD獲支持的主因,但奧克森溫和的形象,解釋了他如何說服其他人SD的政策只是站在瑞典人的立場來考量。

【2014/09/16 經濟日報】

瑞典國會陷僵局 債匯不安

瑞典民主黨在此次國會大選得票率大增,支持者欣喜若狂。民主黨大有斬獲也是造成現任政府垮台主因。
路透
瑞典國會選舉結果14日出爐,在野的左派聯盟險勝執政八年的中間偏右政府,沒有政黨取得過半席次,這代表未來四年瑞典可能面臨政策立法窒礙難行、預算協商無解等困境,並為債市與匯市帶來更多震盪。

瑞典總理賴因費爾特(Fredrik Reinfeldt)15日宣布辭職,意味過去八年來靠減稅與節約預算,將瑞典打造成歐債危機避風港的政情將迎來變局,使瑞典克朗兌歐元應聲貶到兩個多月來低點。

斯德哥爾摩SEB銀行首席貨幣策略師漢默說:「選舉結果使不確定性變得非常大。在國家預算方面,疑慮可能逐漸升高」,將影響克朗市場的投機交易。

今年來克朗兌歐元累計貶值4.33%,在10國集團(G10)貨幣中走勢最弱,15日盤中一度又貶0.56%,報9.2795克朗兌1歐元。

另據彭博資訊的資料,由於先前民調顯示沒有政黨可望取得過半優勢,過去一周來瑞典公債價格挫跌1%,在北歐國家公債同期表現中最糟。

在計票完成99.6%的情況下,勝選的左派聯盟拿下43.7%的票數、賴因費爾特帶領的執政聯盟以39.3%的票數居次;反移民的極右派瑞典民主黨(SD)得票率增至12.9%,躍升為國會第三大黨。

率領左派聯盟贏得選舉的社會民主黨(SAP)領袖勒夫(Stefan Loefven)表示,將開始著手籌組聯合政府,並已邀請綠黨和左翼黨加入協商,也歡迎屬於現任政府的中間黨與自由黨加入。

不過,無論是勒夫的左派聯盟或賴因費爾特的執政聯盟,都不願與瑞典民主黨合作,使局勢更加複雜。瑞典民主黨甚至表示,已準備好在勒夫籌組多數聯盟失敗時再次舉行選舉。

北歐聯合銀行(Nordea Bank)分析師安倫德說:「如果要為克朗定風險溢價,現在正是時候。」

【2014/09/16 經濟日報】

向「左」走!從瑞典大選看台灣綠黨政治發展

向「左」走!從瑞典大選看台灣綠黨政治發展

文:楊佳羚/高師大性別所助理教授、瑞典隆德大學社會學博士、台灣綠黨政策顧問

如果瑞典左翼與右翼選舉結果差距不大,那麼反對外國人的瑞典民主黨就會成為「關鍵少數」,左右瑞典的政策。這樣的狀況讓瑞典人擔心,因為種族歧視的政黨是沒人想跟它合作的政黨,卻會被它牽制。

與瑞典狀況不同的是,綠黨在台灣是一個有進步理念的政黨。如果兩大黨選舉結果差距不大,那麼綠黨這類小黨就有可能成為「關鍵少數」,一方面改變向財團傾斜的政治生態,另方面當兩大黨要尋求小黨支持時,就必須向綠黨的堅持做出讓步,而讓台灣有可能朝著較好的方向前進。


在歷經八年(2006-2014)的右翼政府執政後,2014大選左翼政府重新執政。然而,這樣的選舉結果並沒有讓「希望變天」(支持左翼)的瑞典選民開心,因為瑞典的極右排外政黨(瑞典民主黨)在本次贏得12.86%的選票,成為瑞典的第三大黨。

表一:兩次大選各政黨得票率
biao_.png

瑞典的選制
瑞典的選舉制度為比例代表制,只要得到超過4%的選票,政黨就依其得到的選票比例分配國會及地方議會席次(後來右翼政黨改為一票投黨,一票投人,因此不能像過去直接依政黨提名之排序,送候選人進國會,有時被黨排在較後面的候選人有可能因較多人投他/她而能進入國會)。在選舉制度中,比例代表制最能呈現多元的狀態—試想:如果一個政黨的提名名單只找住在斯德哥爾摩這種大都會的白人中產異性戀男性,它能得到眾多選票嗎?因此,政黨在提名時多半會兼顧性別、種族、階級、地區的差異,以爭取各方選民認同。

比例代表制也最有利小黨。由於只要過4%的門檻即可得到席次,因此,小黨也有生存空間。例如瑞典小黨都只維持在5-8%的得票率,卻能在國會得到席次,並且常和大黨共組聯合政府執政。

1_xiao_dang_wen_xuan__0.jpg

圖一:瑞典小黨的文宣。由左至右分別是:女性主義行動先鋒(簡稱FI)「爭取一席之地」(同時雙關女人應搶下更多空間,以及國會與議會席次);瑞典共產黨「人的價值不是市場價值」;瑞典南部斯堪那黨的「停止移民!」(身為在瑞典的外國人,看了十分害怕!)

表二:本次大選各政黨國會席次
biao_er_.png

同時,比例代表制比的是政黨政策,候選人只需得到黨提名在候選名單,不需財力雄厚才能參選。例如在2010年市議會選舉中,我有位博士班朋友就在左派黨的候選名單上(只是她的順位較後面,因此最後沒有輪到她進議會)。而這次國會議員最年輕的1993年生,才21歲!此外,由於瑞典自許為性別較平等的國家,長年在政壇上的政黨都宣稱自己是女性主義政黨,所以各黨提名及入國會的女性比例也成為關注焦點。例如9月23日瑞典最大報頭版即為「本屆女性國會議員席次再減」的報導:本屆女性國會議員有152位(較2010年少了5位),佔國會席次43.5%;其中左派黨有最多的女性國會議員(12/21,佔57%),而排外的瑞典民主黨女性國會議員最少(11/49,只有22%)。

瑞典政黨圖像與選後情勢
瑞典政黨有清楚的階級屬性,但在近卅年來則出現左翼政黨向中間靠攏,而讓選民有「左右兩大黨都差不多」的印象。如圖二所示,如果左翼到右翼是個光譜,左翼的有左派黨(原為共產黨,後改名為左派黨;但瑞典仍有共產黨)、社民黨及綠黨;右翼的有自由黨、中間黨(原為農民黨)、基民黨及溫和黨。之前右翼執政八年即為溫和黨黨魁擔任總理,聯合右翼四黨共同執政。而瑞典民主黨則不被列入左翼或右翼,因其政黨理念主要為排外,而被瑞典政治學者歸類於「威權」的政黨—即該政黨強調集權式的決策與強人領導。

圖二:瑞典政黨屬性圖

2_rui_dian_zheng_dang_.jpg
資料來源:取自瑞典新聞節目,陳郁琦製圖
http://www.svt.se/nyheter/vetenskap/mediestrategi-bakom-nationalistvag

瑞典民主黨是在1990年代初就成立的排外政黨,當西歐、北歐各國陸續出現排外政黨在地方或國會贏得席次時,瑞典總自豪尚未有排外政黨入主國會。但在2010年有一半的市議會都有瑞典民主黨的席次,以及該黨開始進入國會後,瑞典人就無法再如此自豪。這次瑞典民主黨成為瑞典第三大黨,更成為社民黨在籌組聯合政府時的最大難題。因為此次大選結果,左翼三黨獲159席國會席次、右翼四黨獲141席、但瑞典民主黨有49席!因此,如果左右兩翼政黨無法合作,反而會讓瑞典民主黨成為決定瑞典政治的關鍵少數。

在選後社民黨主席(同時也是接下來的瑞典總理)Stefan Löfven試圖想找右翼偏中間的自由黨與中間黨合組聯合政府,但這兩黨堅持右翼不加稅的立場,認為難以與社民黨共同執政而決定留在反對黨的位置;但左派黨則認為目前情勢下,社民黨必然與右翼政黨有諸多妥協而無法堅持左派理念,因此也拒絕加入左翼聯合政府。因此目前瑞典政府以社民黨及綠黨兩黨聯合執政(只佔國會40%的席次),總理Löfven積極與其它六黨協商,希望年底的預算能獲得通過。他堅持不與瑞典民主黨合作,也期待左右政黨能為了國家共同合作。

瑞典選舉分析
左翼最大黨社民黨是長年瑞典執政的政黨,也是奠基瑞典社會福利國家的重要政黨。然而前兩屆瑞典社民黨的失利,最大的問題在於它從1990年代就開始「向右轉」,將瑞典社會福利國家重要的福利服務「私有化」(亦即將部分福利服務轉由民間營利機構經營),而2006年右翼政府執政後,則更加速私有化的腳步。

八年右翼執政下來,減稅與縮減社福政策讓瑞典貧富差距變大。根據瑞典統計顯示,減稅的結果得利最多的是斯德哥爾摩最有錢的一區,亦即,減稅只對有錢人有利,不利於所得重分配及社會公平正義。另外,右翼政府所發放的教育券讓人可以越區就讀,此政策讓瑞典學校內的同質性變高(學生為來自同一階級或族群背景)、但學校間的表現差距變大(亦即不若以往每個學校學生表現都一樣好,而開始有好校或壞校之分)。

而社會福利私有化的結果,並不像新自由主義聲稱的,能讓福利服務更有效率或因市場競爭、人民有選擇權而品質提昇。例如瑞典老人照顧服務有越來越多比例成為私人經營的照顧公司提供,卻發現其聲稱的「品質」只是更多紙上作業與報表,卻未反映在實質的照顧上。因此,本次大選左派黨的選舉口號就是「不賣」(not for sale)—「未來不賣」、「福利不賣」、「左派黨不賣」,強烈反對私有化的走向,並堅持社會主義團結、平等的理想。然而,當左翼政黨也開始使用新自由主義的語言、當「競爭」、「個人主義」已經成為許多選民相信的意識型態時,左派黨清楚的社會主義堅持反而沒有贏得更多選票。

雖然青年失業、學校、社會福利等議題成為本屆大選辯論焦點,但左右兩翼政黨並沒有太清楚的政策區隔。例如,所有政黨都在談「要有更多工作機會」、「改善醫療」、「改善學校」,有時乍看選舉廣告,還真難區分是左翼或右翼政黨。又例如,綠黨和中間黨都強調要增加公共運輸,所以兩黨的差異大概只有右翼中間黨拒絕徵收環境稅。

3_lu_dang_yu_zuo_pai_dang__0.jpg

圖三:綠黨的「溫暖政治」與左派黨的「不賣」文宣

 

左右兩翼政黨面貌模糊的結果,讓許多對政治失望的選民轉向有清楚訴求的瑞典民主黨—該黨認為是移民「吃垮了瑞典社會福利、增加治安預算」而造成瑞典社會問題。亦即,移民成為最簡單的歸咎對象,也就成為瑞典複雜社會問題的代罪羔羊,彷彿只要趕走移民,社會福利國家面臨的難題都會迎刃而解。此外,一位左派黨朋友妮塔也提到,錯誤的政策讓弱勢族群互相排擠—例如,有些地方因為缺少工作機會、當地居民待不下來而出外謀生,結果政府就安排移民到這類人口變少的小鎮住下來並給予補助,此舉當然會讓小鎮居民心生不滿,認為「為什麼移民可以接受補助留在我原本該留在的地方?」她認為,政府也應該投注資源讓小地方居民得以在本地安居,而非讓小地方居民有相對剝奪感。對於西歐、北歐排外政黨的崛起,許多後殖民學者也從種族歧視、反伊斯蘭及社福國家在新自由主義影響下所面對的難題來分析,在此就不深入探討。

瑞典選舉對台灣的啟示:台灣綠黨的進步性
由於身為綠黨黨員,當然十分關注瑞典綠黨的政策。當我在瑞典第二大城的廣場時,發現綠黨的小攤位仍相當吸引人—它有著綠屋頂、腳踏車,助選員還會不時把腳踏車騎出去亮相。然而,仔細看瑞典綠黨的政見,就顯得相對「無力」—它的口號是「瑞典變冷了,該讓政治溫暖些」。其主要選舉文宣提到「瑞典變冷」的現象包括族群隔閣與種族主義增加、男女經濟差異仍存。因此政府應為人民及環境負責,讓瑞典成為一個適合所有人的好國度,需要有溫暖的政治與新政府。主要政策包括全球暖化議題—要讓政治溫暖,而非氣候;瑞典需要新工作(綠能、節能建築等新工作);所有學校都應該變好。

整體而言,它仍然符合綠黨的核心價值,如公平正義、永續、尊重多樣性。但是,它所提的族群、性別、環境、工作機會等議題都是瑞典各黨會提到的,並不特別。此外,在瑞典的政治光譜上,瑞典綠黨其實是左翼偏中間(先前右翼溫和黨要組聯合政府時,唯一考慮的左翼政黨就是瑞典綠黨),因此,瑞典綠黨很少基進地質疑發展主義思唯,常落入個人式的「生活方式改變」或較無爭議的「興建大眾運輸」。當我和瑞典朋友提及台灣綠黨在之前太陽花學運、反核運動、反徵地運動的努力時,她們還說:相較之下瑞典綠黨實在太「個人主義」了。

 

4_lu_dang_tan_wei__1.jpg

圖四:綠黨的宣傳攤位

和瑞典綠黨不同的是,由於台灣的兩大黨都是向財團傾斜的政黨,因此台灣綠黨是目前政黨中唯一清楚提出「紅綠結盟」(結合環境與勞工議題及社會運動力量);質疑不利環境永續、只讓既得利益者得利的發展主義;並堅持「彩虹政治」—支持性別、族群平權與多樣性的政黨。

清楚的政黨理念與負責的政黨政治
其次,當我在看這三屆的瑞典選舉,更意識到清楚政黨取向及有政治理想與願景的重要性,因為瑞典社民黨的選舉失利即在於其喪失左翼的理想與堅持。在我看來,台灣至今還沒有成熟的民主政黨政治。怎麼說呢?一個成熟的民主政黨政治,應該是政黨有清楚的政治願景、政策改革方向,然後選民依政黨政策做為投票依據。執政黨應該履行其政治承諾,如果沒有履行承諾或選民認為其政策結果不理想,就應該換黨執政。但我發現在台灣選舉時,似乎沒有好好辯論政策的空間;而政治人物明明完全沒有兌現其政治承諾,居然可以繼續連任。又因為我們是選「人」為主,但候選人卻往往沒有清楚的政見,以致我們一方面無法接受「黨意凌架民意」的一人專政,但選民又難以要個別政治人物對人民直接負責。到最後變成選民只有在選前被捧上天、在投票當天看似民主,但之後卻無從參與及監督,而政黨或政治人物也不用承擔任何政治責任。

與台灣不同的,瑞典的政治人物會因為使用公務信用卡刷了一條瑞士三角巧克力,就黯然下台而且等到十幾年後才有再復出的機會;瑞典總理會因為一位老人在照顧機構沒得到好的照顧,而被國家電視台深度新聞找去詢問;瑞典政黨則會因為人民不滿其施政結果,而無法再連任。

此外,我在瑞典的政黨與政治人物身上,仍然可以看到懷抱政治願景及實踐政治理念的可能性。例如,在1930年代,瑞典社民黨黨魁及當時的總理Per Albin,就清楚揭示「人民之家」的理想,一方面想轉化以工人起家的社民黨成為「全民」的政黨;但另方面也可以看到之後在社民黨的長期執政下,果然逐步實踐普及社會福利的理念。又例如,我女兒出生的城市—瑞典第三大城馬爾摩,過去是個以造船業為主的工業城。但在社民黨市長Ilmar Reepalu的理念下,致力讓馬爾摩轉化為一個「公園城市」—它的夏日免費藝文活動就在各個大大小小的公園舉行、規劃通暢的腳踏車道與好用的網路單車地圖(可以清楚標示由A點B點最便捷的單車路線)鼓勵市民騎乘單車、並讓原本污染的海港區成為綠建築所在。

這次瑞典左派黨的口號,讓我想起在太陽花學運期間我們所喊出來的「國家不賣」、「民主不賣」、「未來不賣」。現今台灣許多政客常不知道我們最需要的是發展對環境與所有公民都友善的在地產業,更不知道我們要珍惜維護的是台灣的民主、人權、公平正義、自然環境與土地。台灣還沒有左派黨,但我們有堅持六大核心理念—社會正義、永續、生態智慧、和平非暴力、尊重多樣性、參與式民主的綠黨。

關鍵少數
現今台灣綠黨努力能在地方紮根,期待能在年底的地方選舉及2016國會大選時進入政壇,成為關鍵少數,改變政治。

當我在瑞典時,曾如此向我的八歲女兒解釋「關鍵少數」—如果瑞典左翼與右翼選舉結果差距不大,那麼反對外國人的瑞典民主黨就會成為「關鍵少數」,左右瑞典的政策。這樣的狀況讓瑞典人擔心,因為種族歧視的政黨是沒人想跟它合作的政黨,卻會被它牽制。

與瑞典狀況不同的是,綠黨在台灣是一個有進步理念的政黨。如果兩大黨選舉結果差距不大,那麼綠黨這類小黨就有可能成為「關鍵少數」,一方面改變向財團傾斜的政治生態,另方面當兩大黨要尋求小黨支持時,就必須向綠黨的堅持做出讓步,而讓台灣有可能朝著較好的方向前進。

但前提是,我們必須讓有理想的政治人物、有理念的政黨進入政壇改變台灣政治。以往,我們總認為政治是骯髒的,但其實是我們任由不好的人把政治搞壞了。也許有人對政治冷漠,認為選誰都一樣爛,但是上半年強大的社會運動以來,讓原本對台灣政治不抱希望的民眾重新燃起希望。

之前在我訪談一些從來沒參加社運(或是三年才參加一次反核遊行)的媽媽們,她們不約而同地提到「不想再被藍綠綁架」。她們說,以前也許會考慮是否支持綠黨會浪費了這張選票,而含淚投比較不爛的一方,但經過太陽花學運,她們認為不應再含淚投票。她們說:「我們必須支持有理念的人與政黨進入政治,才能發生改變」。在年底的地方選舉中,很遺憾我們的政黨票只在國會選舉層次,尚未在地方選舉出現。推動有利小黨與多元的比例代表制是重要的選制改革,但在還沒改變之前,我們該怎麼辦呢?

以我自己而言,我所在的選區沒有綠黨市議員候選人,但我會仔細檢視選區內所有候選人的政見(而非只有「幸福」、「服務」之類的口號而全無政策)、並支持從社會運動長出來的第三勢力候選人。此外,我也已經固定排出一些時段,帶著女兒一起投入綠黨的助選工作;之前我捐出年終獎金給綠黨,接下來我還要捐出一個月可支配所得給高雄綠黨候選人。如果我們想要一個不一樣的選舉模式,就應該讓有理念的候選人真的感受到她/他背後公民的力量,不論是金錢上的捐助或是人力上的支援。如果我們想要實質的民主,就應該積極關心政策,並且在選舉時選出對的人、挺好的政黨。

 

參考資料:

瑞典政府網頁http://www.riksdagen.se/

瑞典1900年代以來政府史http://www.regeringen.se/sb/d/2460/a/14591

2010選舉結果http://www.val.se/val/val2010/slutresultat/R/rike/index.html

2014選舉結果http://www.val.se/val/val2014/slutresultat/R/rike/index.html

瑞典女性國會人數報導http://www.dn.se/nyheter/politik/antalet-kvinnor-i-
riksdagen-fortsatter-minska/

延伸閱讀:

楊佳羚《台灣女生 瑞典樂活》第四篇<眾人之事,女人來管>;第七篇<居住

在瑞典>

巷口社會學<以政治意志堅持非賣品的人生>http://twstreetcorner.org/

2014/04/19/yangchialing/

巷口社會學<不同育兒論述的競逐>

http://twstreetcorner.org/2013/12/23/yangchiling/

 

相關的支黨部: 
 國際支黨部

- See more at: http://www.greenparty.org.tw/news/20140924/187#sthash.qHuTUxL1.dpuf



本文於 2014/09/26 07:18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194083
(轉貼)宜家的真相
2012/12/29 05:05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2-03-27 
  • 第121期

《IKEA的真相:藏在沙發、蠟燭與馬桶刷背後的祕密》

  • 作者/約拿.史丹納柏 出版/早安財經講堂

《新書簡介》

為什麼全世界的IKEA都搞得像古羅馬墓穴似的複雜?
為什麼賣場上總堆滿了小燭台、馬桶刷?什麼是「坎普拉袋子」?
為什麼明明賣家具,還要賣咖啡?


IKEA是全世界最神祕的企業,也是最擅長不著痕跡地操控顧客購買行為的家具大王,老闆坎普拉是個專制天才與超級富翁,卻聰明的將自己包裝成一個溫和慈祥的簡樸老人。

第一手內幕!IKEA創辦人坎普拉得力助手揭露IKEA不為人知的祕辛!

本書作者史特納柏在IKEA服務超過二十年,並曾擔任老闆的貼身機要、英德IKEA分店高階主管,最後出任IKEA綠能科技公司執行長。這本書,是他以局內人的身分,為讀者揭開他對這家全世界最神祕公司的第一手觀察。


書中首度揭露:
坎普拉這位神祕企業家,不為人知的個性與領導風格;
IKEA多年來「不沾鍋」──不沾黏各種負面新聞──背後的真相,包括:多年前的抄襲風波、節儉到近乎吝嗇的文化、精心布局的環保爭議;
IKEA巧妙的產品開發與採購策略、精采的行銷布局與銷售技巧──究竟IKEA讓消費者上鉤的祕密是什麼?賣場上的家具為什麼好像都有讀心術……
這本書,是一部紙上紀錄片── 一個IKEA人的貼身報導!

《內容摘錄》
「簡單是一種美德。」是坎普拉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這句話,正是IKEA成功發展史的關鍵。坎普拉訓誡大家,只有平庸的人,才會提出複雜的解決方案。借用這句話,我們來檢視:對IKEA而言,影響最大的因素是什麼呢?

首先,當然是能力超強的創辦人坎普拉,IKEA的大多數決策都是由他所創;其次則是由坎普拉團隊所建立並臻至完美的「IKEA機制」——涵蓋了從森林到顧客在內的全球價值鏈;最後,則是坎普拉打造的強勢企業文化,讓IKEA這部機器能在最快速度下精準運作。
IKEA的「採購策略會議」是由集團的執行長擔任主席。會議上,將會檢視所有與採購有關的決策,包括:原物料價格、產品的開發與生產,以及不同地區的重要趨勢等,並由採購人員、採購策略人員或負責某個營運據點的同事做簡報。也就是說,參與會議的不只是董事層級人員,而是開放給最懂木材採購的人員與專家,請他們以白板、Powerpoint等各種方式,說明他們的看法和建議。

舉例來說,一批在俄羅斯當地鋸好的松木,先運到波蘭經過膠合及加工處理後,再送到瑞典賣場,要花多少錢?坎普拉可以在幾秒內,就憑記憶告訴你答案。這當中,至少包含三種幣別的轉換,不但要知道最新的匯率,還要清楚四個邊界之間的運送途徑和價格,以及三種不同生產作業,還有俄羅斯和波蘭的勞力狀況與工資成本,再加上木材加工處理各個階段的費用。就算請最精明能幹的林務人員進行同樣的計算,也得要好幾個小時才能算出答案。

我要講的是:不只有木材,當我們討論到玻璃、棉花、塑膠顆粒、石油價格或白銀價格時,坎普拉也能做出同樣精準的計算。

用超低價誘惑消費者的「熱狗策略」

「熱狗策略」是坎普拉經驗法則的另一個實例。坎普拉認為,每一種產品線都要有價格令人驚豔的產品。所以IKEA的超低價產品價格,都在五到十瑞典克朗,也就是在新台幣二二.四元到四四.八元的價位之間——差不多就是一份熱狗的價錢,因此被暱稱為「熱狗策略」。

還有一條法則是:如果我們想在IKEA賣一個五瑞典克朗的咖啡杯,那麼就要算一算如何才能做到「一.五克朗付給工廠,一.五留給IKEA,一.五拿去繳稅」。這樣的經驗法則看似簡單,其實正是IKEA超低價「熱狗策略」成功的關鍵,也是數以百計不同產品的設計、生產和採購的基礎,讓IKEA的對手束手無策。雖然說,這些超低價產品,的確是以成本價回饋顧客,店面並沒有賺錢,但光是在採購和配銷過程中,IKEA就已經賺一筆了。

原來,IKEA有一套神奇的「產品矩陣」

每一年,IKEA都會更新旗下約一萬種商品。另外,每年還會開發約三千種新品。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這個模式,要從所謂的產品線矩陣(range matrix)講起。首先,IKEA將旗下產品分為四種不同的「品味傾向」:鄉村風,也就是坎普拉說的「鄉下」家具;北歐風,通常是色彩明亮的北歐家具;現代風,對歐陸顧客有吸引力的家具;瑞典潮流風,款式極為獨特、色彩俗豔的各種家具。

接著,這四種風格會再被區分為四種「價格水準」:高價、中價、低價和超低價(以IKEA語言來說,就是「令人眼睛一亮」的品項——breath-taking item)。

於是,四種風格傾向和四種價格水準,就形成了一個「產品線矩陣」。事業部小組會依據新產品矩陣,尋找有待填補的空白——產品矩陣中出現的空白,就是商機所在。

拿鄉村風的咖啡桌為例,如果咖啡桌產品矩陣中的「低價區」出現空白——也就是目前為止並沒有這類型的產品,IKEA就必須盡快推出低價鄉村風的咖啡桌。

「令人眼睛一亮的產品」是IKEA的必備品項,例如咖啡桌、花盆、布製品,這些產品相當便宜,顧客通常會順手放入購物袋。你可以把這類產品稱為低標商品,因為這些商品的黃色價格標籤上,通常畫著紅色框框,利用這種相當醒目的對比,向顧客強化IKEA想要告訴消費者的訊息:設計好、又便宜。不過在IKEA,每種產品群只會有一種令人眼睛一亮的產品,因為在公司看來,太多令人眼睛一亮的產品,反而會讓效果變差。

一九九○年代的省電燈泡,是另一個典型的「痛擊對手」產品。由於省電燈泡廠商組成了同業組織,使得全球省電燈泡的要價維持在每個燈泡為二百到二百五十瑞典克朗(約新台幣八百九十到一千一百一十元)之間的價位。一般家庭通常需要用到三十至三十五個燈泡,換算下來,若要採用比較環保的省電燈泡,將是一筆不小的負擔。相較之下,成本價約為二到五瑞典克朗的普通燈泡,費用便宜多了。

因此,坎普拉要求公司負責照明設備的團隊,到中國去尋找能巧妙規避專利問題的供應商,讓價格能大幅降低。

坎普拉的構想是這樣的:IKEA可以不必在省電燈泡上賺錢,只要以成本價賣給顧客就行了。他的目的,是想要幫IKEA創造「環保愛地球」的形象。不過實際上,據說省電燈泡光是在採購和物流階段,就讓IKEA賺了不少錢。

採購人員很快就找到有辦法這麼做的業者。IKEA包下了那位供應商的所有產量,藉此壓低成本,最後以每個二十瑞典克朗的超低價,賣出這款省電燈泡。想想看,原本市面上省電燈泡一個要價二百到二百五十瑞典克朗,現在IKEA卻只賣二十瑞典克朗,市場價格當然很快就被打亂。

讓你越舒服,你越想花錢

進到IKEA賣場所遇到的第一個展示間,設計越多樣化越好。因為每個顧客的品味不同,得盡量讓每位顧客一進到賣場,就看到自己喜愛的設計才行。接下來的實品居家展示間,才會依據鄉村風、北歐風、現代風或瑞典潮流風等產品線組合布置。一般來說,通常會由家具經理,決定展示間要擺放的沙發款式、材質、櫥櫃顏色和設計風格。

IKEA有一條座右銘是這樣的:「想要把東西賣給顧客,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讓顧客看看東西要怎麼用。」因此在客廳實品居家展示間裡頭,沙發和櫥櫃這些主要商品,會依據四種不同風格做搭配。之後,就由溝通暨展示間部門的室內裝潢師接手,將各個展示間設計得就像有人住一樣,讓顧客覺得這些商品既有吸引力又相當實用,希望自己家裡也有這麼棒的布置。

為了增加銷售量,家具經理必須確定,最暢銷的沙發和櫥櫃一定要擺放在最重要的實品居家展示間。

根據經驗顯示,每一家展場中,應該包含一百二十個到一百五十個刻意擺放的箱子。這種白色長方形的置物箱,裡頭會擺放設計精美、功能極具巧思或價格超低的商品。許多實品居家展示間裡都有這種箱子,箱子裡會擺放展示間中有展示的小物件,好比說售價十瑞典克朗的燭台。顧客也許買不起展示間裡的沙發,但大都買得起展示間裡的燭台,這樣不但能聊表慰藉,也能刺激顧客重新布置自己家的客廳。

IKEA最常利用夜燈這種小東西,來引誘顧客上鉤。當你搭乘電扶梯進入賣場時,通常會看到裝滿夜燈的十到十二個箱子,在IKEA內部,直接就把這種小商品稱為「打開錢包」。箱子裡只能放那些會讓顧客衝動購買的商品,價格便宜到會讓顧客想都不用想就甘心掏腰包買下它。

除了夜燈以外,要價十九瑞典克朗(新台幣八十五元)的木框也賣得很好,三色一組的馬桶刷效果也很不錯。

如果你被這種技倆騙了,挑選了這些商品的其中一種,表示你已經上鉤,IKEA已經讓你甘心掏腰包。你反正已經肯花錢買東西,繼續再買其他東西就不是難事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07324
(轉貼)向德國取經/重視社團 呵護弱勢
2010/04/26 17:08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老不休 瑞典人越老越想工作

【中央社╱台北14日電】
2010.11.14 11:33 am

瑞典諾沃斯研究所最近在瑞典全國就是否願意退休問題展開調查發現,瑞典人「老不休」,越接近退休年齡越不願意賦閒在家安享晚年。

新華社報導,調查顯示,在50歲至55歲這一年齡段人中,表示在65歲退休年齡之後仍打算工作的人比例佔14%;在56歲至60歲年齡段人中,這一比例上升至17%;在61歲至65歲年齡段人中,這一比例則進一步升至32%。

瑞典目前對退休年齡的規定比較靈活,通常的退休年齡一般為65歲,但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前到61歲退休或推遲至67歲退休。據統計,瑞典全國現在大約有12.5%的人年滿65歲後仍在工作。

調查還顯示,如果工作時間較為靈活,退休後仍願意繼續工作的人數比例會更高。

打算退休後繼續工作的人普遍表示,他們之所以不願意賦閒在家安享晚年,並不是為了錢,更主要的是出於精神上的需要,即感覺自己仍是有用的人,以及工作能提供與整個社會相融合的機會。

【2010/11/14 中央社】

瑞典公主婚禮 引爆王室存廢戰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美聯社斯德哥爾摩13日電】
2010.06.14 03:42 am


瑞典王儲維多利亞公主(右)與她的健身教練韋斯特林(左),預定19日舉行婚禮。
(法新社)瑞典王儲維多利亞公主將於19日與她的健身教練韋斯特林在斯德哥爾摩大教堂舉行婚禮,這原本是瑞典王室的大喜事,卻因婚禮花費半數將由納稅人埋單,在國家財務吃緊政府力行節約的年頭,意外引發一場王室存廢論戰。

瑞典為君主立憲制,國王只是虛位元首,但王室成員卻享有特權生活,在凡事力求平等的瑞典,顯得不那麼公平。這場王室婚禮估計花費2000萬克朗(約台幣8000萬元),其中一半由維多利亞的父親瑞典國王古斯塔夫支付,另一半由政府支出。政府也花了大錢整修教堂、維安和招待國際媒體,使瑞典人質疑為何要維持古老而昂貴的王室制度。

王室為婚禮的排場辯護,認為會創造大筆觀光和紀念品收入。

但反王室言論乘勢而起。自一年前維多利亞公主與韋斯特林訂婚以來,鼓吹廢除王室建立共和的瑞典共和協會會員倍增到6000人,另外一個團體在Facebook上呼籲拒絕為婚禮埋單,吸引5萬6000多人加入。就在媒體製作專題報導新娘禮服款式和王室禮儀的同時,專欄作家已開始討論王室存廢。

斯德哥爾摩一群詩人拒絕為婚禮寫情詩,反倒寫了反王室的詩詞。最新民調顯示,瑞典人與鄰國挪威人都開始質疑王室,但丹麥人對王室的支持度仍很高。56%瑞典人贊成維持王室,比2003年的68%下降不少。挪威人對王室的支持度近幾年也從原本的八成降到六成,丹麥仍維持八成。

【2010/06/14 聯合報】

向瑞士取經/守時守法 堅持品質
瑞士御博表(Hublot)創立於1980年,該手表製造廠擅長結合不同材質,曾首次呈現黃金搭配天然橡膠表帶的設計,成為製表業極為成功的典範。
(路透)

有「世界公園」美譽的瑞士,是全世界最富裕、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多語言和多民族的組成,因為永久中立的地位,逃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摧殘,宛如歐洲的世外桃源。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09至2010年競爭力評比報告指出,瑞士的競爭力在全球排名第一,2008年國民所得已高達6萬5330美元,人人稱羨,台灣常自詡要成為「亞洲瑞士」。

我駐瑞士代表謝發達,以其親身觀察,提出瑞士最值得台灣學習的5件事:有效率的守時環境、重視生活品質、完善的基礎設施、永續環保的概念、優良的研發環境。

1.大眾運輸 超守時

守時、守法是大家掛在嘴邊的信條,但在瑞士這反而是突兀的提醒,從交通系統就可看出瑞士的守時。瑞士的火車、公車和船舶時刻表,都經過精準規畫設計,搭乘不同種類交通工具,都可綿密接駁,且等待時間短暫。

瑞士的大眾運輸系統,就是一個照表操課的「守時工程」,因此養成瑞士人的守時習慣。

街頭的巴士站和列車站牌都是電子看板,隨時更新,民眾據此規畫交通動線,可讓行程更有效率。「守時工程」為瑞士帶來龐大商機,聞名於世的鐘表業,一年出口值高達170億瑞郎(約150億美金)。


2.瑞士製造 高品質

瑞士聞名的產品林林總總,包括瑞士刀、瑞士鐘表和生技醫藥產品,只要印有「Swiss made」或紅底白十字商標,就是品質保證。

根據瑞士聯邦智慧財產局的資料顯示,瑞士原產製造的產品,品牌的附加價值高達售價的2成。70年代面對亞洲鐘表製造同業的低價競爭,鐘表企業家Nicolas Hayek堅持維持品質拒不降價,反而逆勢突圍。

到瑞士旅遊的人應該都看過,空地上插著一根根木架子或鐵架子,那是業主在蓋房預定地設立的標記,讓附近居民清楚看到未來建物的使用空間,如覺得影響生活品質,業主就要跟居民協調出妥適方案。

首都伯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數百年來的古建築至今仍完好如新,而且持續被使用,靠的就是定期維護。瑞士人對品質的堅持,讓祖先留下來的資產不斷產生新的附加價值,甚至成為國家財富收入之一。

3.道路養護 高規格

瑞士的道路依其必要性,有一定的鋪設規格,但即使是超高水準的道路規格,瑞士政府仍極重視道路的定期養護;各項公共設施的維護和市容美化工作,充斥瑞士大城小鎮,高品質的環境,讓瑞士吸引許多外商前來投資,也因此增加瑞士的就業機會。

謝發達認為,我國政府過去為了因應國際景氣低迷,曾以特別預算提出「擴大公共建設」和「擴大公共服務」計畫,但如果我們重視基礎建設的推動與維護,就不必常以短期計畫刺激經濟。

4.環保概念 從小教

環保是瑞士文化的一部分,即使國民所得高,瑞士人從家庭教育開始,就養成愛物惜物的觀念。社交餐會,常看到瑞士人連餐盤上的佐料都用麵包擦拭得乾乾淨淨,不浪費任何食物。

這樣的習慣擴大到其他生活層面,就成為一種文化,對周遭任何天然資源都善加愛惜。瑞士著名的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ETH)位於Hoenggerberg的新校區,就是以「零CO2排放量」的概念建立而成。校舍都是綠色環保建築,冬天靠瑞士天然地熱供應暖房所需。

5.研發環境 極完備

瑞士有極完備的研發體系,聯邦政府設有國家科學基金(SNSF),藉著與多國合作,設立知名研究機構或實驗室。完善的研發環境,讓瑞士企業培養出豐厚的人力資源。以諾華製藥(Novartis)為例,光是研發人才就有5千人。

瑞士的研發支出約占GDP的2.9%,其中民間研發能量就占三分之二。瑞士優秀的研發環境,讓世界頂尖科學家紛紛慕名前來。據統計,瑞士每1千人中就有11.2人是科學家,外籍科學家的比率占31.9%。

謝發達認為,瑞士小國寡民,能有今天的地位與財富,這5大優點扮演關鍵角色。瑞士能,台灣一定也能,只要學習長處、去蕪存菁,台灣成為「亞洲瑞士」指日可待。



★ 要進修!就上 udn 進修線上 ★

【2010/05/03 聯合報】

向德國取經/重視社團 呵護弱勢

位於柏林的國會大廈是一座對環境友善的綠建築,其玻璃圓頂會回收室內人活動產生的廢熱氣,用來發電或燒水。
(路透資料照片)


提到德國,音樂家有貝多芬、文學家有哥德、科學家有愛因斯坦、哲學家則有尼采、賽車手有舒馬克、軍事家有隆美爾,連現任教宗本篤十六世都是德國人,德國在各行各業都有名垂青史的大人物,難怪常自詡為世界優秀人種。

一般人心目中最頂級的房車賓士和BMW,也是德國製造。駐德大使魏武煉,以其駐德經驗,推薦德國最值得台灣學習的5件事:重社團與群體、重計畫與實踐、重環保愛地球、重社福與弱勢、重人文及職業教育。

1.社團 世界之冠

曾有德國人開玩笑說,德國沒有社團,國家就會分崩離析,這句話顯示社團組織在德國社會的重要性。2008年德國登記有案的社團數,高達55萬4000個,以人口密度而言,社團數量居世界之冠。

德國社團歷史非常悠久,1794年普魯士法院即承認人民組團結社的權利,1871年德國法律明訂社團規範。社團在德國是民主象徵,參與社團就是為社會盡一己之力。

「我國過去社團不太發達,人民較關心自己周遭的事物」,魏武煉認為,台灣民主化後,社團與社區活動紛紛發展,人民開始關心彼此,也了解到團結力量大的道理。國內社團若能仿效德國模式,除增加國人向心力,也可增加國際參與。

2.處事 一絲不茍

嚴謹與一絲不茍,是德國人給人的第一印象。曾有台商想代理德國產品碰壁,理由是德國要求台商先提出銷售計畫,評估哪些點會賣多少貨;但台商卻認為還沒賣怎知會賣多少,觀念大不相同,因此台商拿不到代理權。

德國人照計畫辦事,生活細節也如此。洗衣服一定翻洗滌標籤,按指示調整水溫;標示「手洗」的衣服絕不可能扔進洗衣機,即使選擇「手洗模式」也不行。德國每家必有烘衣機和熨斗,以因應標籤上的「烘」與「燙」。

德國法令多如牛毛,大約有2100個法律及3140個法規,大事小事統統由法來決定。連養寵物這種怡情養性的事,德國也列出詳細法規,養狗要繳稅,還要送到狗學校接受教育,這樣才可以品行良好、有條不紊的跟在主人身邊。

3.環保 全球典範

德國重環保堪稱世界典範,內閣早就成立環保部,以環保為宗旨的綠黨一度成為執政黨。風力與太陽能發電技術執世界牛耳,各國在推動再生能源相關法案時,多以德國為依歸。

德國很多房子都是環保屋。除一般電力外,很多房子還會另設太陽能發電系統,或用火爐燒柴加熱。德國人喜歡木造屋勝於鋼筋水泥房,只因為環保,也對身體較健康。

環保意識深植人心,垃圾分類做得非常徹底。家用垃圾分類,建築垃圾也分類,回收物也有固定的回收點。80%以上的垃圾因為妥善分類,而被重新利用,垃圾分類在德國已經是一種生活方式。

4.弱勢 深獲保障


德國的社會福利相當好,勞工的地位與保障讓全球勞工羨慕。每周有固定工時,雇主不能無故延長;每年有1個月以上的發薪假,雇主不能扣著不准休。因為法律明訂勞資關係,雙方不太會有衝突情況,彼此互相尊重。不景氣時勞工回家休假,雇主不會裁員;為了共體時艱,工會甚至會發起減薪。

德國是一個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國家,相當保障弱勢族群。勞資關係上較重勞工,房屋租賃上較保障房客,養兒育女的職業男女,不但可休14個月的生育假和1年的育嬰假,薪水還可領原薪的三分之二。

德國社會福利從小開始照顧。育兒金按孩子的人頭數給,生得越多領得越多,0歲到5歲是第一級,6歲至11歲是第二級,12歲至17歲是第三級,級數越高領得越多。18歲後如果繼續受教育,育兒金還可以領到25歲。

5.教育 公立免費

德國將教育視為國家責任,公立系統從幼稚園到博士班都不用收費。從小德國就在教育中培養國人的理性與實踐,高中畢業就要學寫畢業論文,論述必須列出參考依據,還要加上等量的個人看法。

德國也在教育中培養人文素養和職業訓練。小學時安排課外活動,參觀博物館美術館或兒童劇表演;中學5類必修,包括家政與音樂。

德國的職業教育相當發達,全國大學不過60幾所,職業學校卻有300多個。社會重勞工,德國學生並不認為職校是較低等選擇,目前德國有170多萬學生在職校就讀。

職業學校會與企業合作,提供實習機會,讓學生念書時就開始實習,畢業後可立即就業,不但降低年輕人的失業率,也幫助企業培養可造之才。

【2010/04/26 聯合報】



本文於 2010/11/15 03:39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952576
(轉貼)北歐的「同化」故事
2009/05/08 04:25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全球宜居城市 溫哥華蟬聯第1、台北62

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最新調查顯示,二○一○年冬季奧運主辦城市溫哥華今年蟬聯全球最適合居住的城市,台北連續三年都是六十二名,勝過中國各大城市。兩岸三地中,香港排名卅一居冠。

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針對全球一百四十個城市的政治穩定、醫療保健、文化與環境、教育、基礎建設等五大類共卅個指標調查,溫哥華以平均九十八分奪冠。在前十大宜居城市中,加拿大占了三個,澳洲有四個。

該項調查指出,台北在教育項目獲得一百分滿分,醫療保健項目獲八十三點三分,基礎建設八十二點一分,政府穩定八十分,最低分落在文化與環境項目,僅七十五點二分。

中國被調查的八個城市都躋身前一百名,天津排名七十二居首,勝過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

根據調查,前十大宜居城市集中在澳洲、加拿大兩國,亞洲和非洲國家全部落在十名以外,亞洲排名最前的是日本大阪,排名十三。

全球最適合居住城市第十一至廿名為:蘇黎世(瑞士)、日內瓦(瑞士)、大阪(日本)、斯德哥爾摩(瑞典)、漢堡(德國)、蒙特婁(加拿大)、巴黎(法國)、法蘭克福(德國)、東京(日本)、哥本哈根(丹麥)。

台北市政府發言人趙心屏表示,台北在教育項目獲得一百滿分並不意外,但文化與環境項目最低分就讓人感到意外,例如最近國片「艋舺」的成功就是具體的例子;郝市長的活化淡水河政策,讓淡水河達到卅年來的最佳狀態,則是環境政績。

※延伸閱讀》
‧冰島 最適合居住國家 
‧25個世界最宜居住的城市,那...台中市呢? 
‧墨爾本 宜家宜室宜旅遊

【2010/02/12 聯合報】

2009全新的幸福 斯德哥爾摩風格
瑞典曾度過70、80 年代時的經濟困境,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創造北歐設計的黃金時代,跟隨著北歐設計在國際間大放異彩。
(TEXT/Melina Chen、Jovier Chien;PHOTOS INFO/廠商提供)

對設計有一點了解的人,一定可以細數得出北歐的設計語彙,當然包括北歐設計的代表國家瑞典,這個天寒地凍的國家是如何帶給世界所謂的幸福、溫暖的設計?

瑞典曾度過70、80 年代時的經濟困境,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創造北歐設計的黃金時代,跟隨著北歐設計在國際間大放異彩。如今,在全球金融風暴的陰影下,瑞典的設計又將會如何突破呢?也許,從瑞典代表性品牌的設計角度、從最近的「Finding Never Never Land」瑞典新銳設計師展,我們將可以更深刻地了解瑞典的設計核心,我們不能說舊觀念已經走遠,但是新觀念卻是已經成型了!

設計平民運動

瑞典設計最重要的核心精神在於「民主化」的設計觀念,它認為設計因該是全體公民都應該擁有的,而不只是為了富人設計,這就好像他們社會福利制度一樣,充滿理想化的特質,在瑞典人的眼中,設計,也應該是每個人的資產之一。這也就是著名的「斯堪地那維亞設計風格」形成的背景,這個風格不但使得在此風格下的代表瑞典設計在國際間受到高度的矚目,也為現代設計開闢了一條獨特、卻饒富人情味之路。

斯堪地那維亞地區包括了北歐的丹麥、芬蘭、瑞典、挪威和冰島各國。它們認為傳統是一切發展的基礎,藝術是手工藝者透過創造性的過程呈現,於是他們重視自然材質、傳統手工藝。在這個意識型態下,其實隱藏的是瑞典人的社會責任觀感,他們期盼透過傳播美好的設計來改良社會,為了達到平民化的理想,不僅去除了不必要的外型裝飾,並充分保留對傳統和自然材料的尊重,追求合理的功能關係。在這樣的基礎下,開始去發展工業設計,因此被稱之為人性化的功能主義。

二次大戰以後,斯堪地那維亞的設計在保持其基本特色的前提下,向著更符合工業化生產和探索功能、技術與美學大膽創新的方向勇敢前進,Alvar Aalto革新木製凳子及桌具只是一個開端,後期的Eero Aarnio、Poul Kjaerholm和Verner Panton都是利用機器設備完成設計的工作。而Yrjo Kukkapuro、Jorn Utzon及Steen Ostergaard亦是。機器的出現逐漸改變傳統的斯堪地那維亞設計,這樣的改變是為了讓設計更具機能、更值得信賴。知名品牌IKEA,就是瑞典設計追求平民化的代表。

不簡單的簡單設計

如果說「適用於每個人的,才是好設計」,那什麼才是他們眼中的好設計?瑞典尋求的是功能與美學的和諧整體:簡潔的外型、理性的線條、內斂的低調、自然的導向。但是,在簡單的外形下卻是非常嚴謹而清晰的思路,就像百萬名床品牌Hastens,簡單的外型底下,卻是最自然、舒適、環保的設計支撐起使用數十年的奢華保證。瑞典人的設計思路清晰準確,因此沒有一絲多餘的設計。

時至今日,「Swedish Design」 在竄出的新銳瑞典設計師們手中,產生了一番全新的風貌,不同的文化啟發與設計元素,融合這些完全不同於傳統北歐設計的概念,轉化成了全新的「斯德哥爾摩風格」(Stockholm Style)。這個世代,瑞典設計的「簡單」不再只是意指外型,「不簡單」也不再只是訴說功能主義,不如說「簡單」代表一種更直接的方式,不如說「不簡單」的是人文性的意識形態!「斯德哥爾摩風格」即將開啟瑞典設計的新視野,服裝、家居、平面、織品、工業設計、影像,這些不同的工作者間透過完全不一樣的設計語彙傳達對社會的關注。

這就是21世紀的新趨勢,瑞典設計即將要展現不簡單的人文深度,打破理性思維,展現活力有機的一面。

【完整內容請見《DFUN 設計風尚誌》2009. SUMMER. No.30】

屬意Volvo和Saab 中國進軍瑞典汽車工業

中國的汽車大廠有意入主瑞典的富豪(Volvo)和紳寶(Saab)汽車公司,如果成功,瑞典的汽車工業風貌將大幅改觀。

德國「商務日報」(Handelsblatt)今天報導,原先計劃從通用汽車(GM)手中買下紳寶的瑞典跑車製造商科尼賽克汽車公司(Koenigsegg),已經將財務計畫送交瑞典政府,希望獲得政府出面擔保,以取得歐洲投資銀行(European Investment Bank)的貸款。

科尼賽克財力原本不足,不過瑞典經濟部昨天卻宣稱「前景樂觀」。報導引述瑞典「工業日報」(Dagens Industri)的消息指出,科尼賽克找到的金主是上海汽車工業集團(SAIC Group)。

年產量10萬輛的紳寶,是歐洲規模最小的車廠之一,從1990年代初通用入主到現在,幾乎每一年都虧損。

此外,浙江的吉利汽車(Geely)也證實從美國福特汽車(Ford)手中買下富豪的意願。不過,報導指出,富豪的供應商和福特都擔心,技術會因此而外流。

富豪和紳寶的併購案,未來幾週內就會決定。

【2009/09/09 中央社】

瑞典「盜版黨」 可望闖進歐洲議會

主張將網路檔案共享全面除罪化的瑞典政黨「盜版黨」(Pirate Party),可能是一周後歐洲議會選舉的黑馬。

盜版黨成立於2006年1月,主張強化網路隱私,並讓音樂和電影等檔案在網路上免費自由分享。在瑞典通過法律認定檔案分享有罪,且批准監控電子郵件後,盜版黨迅速吸引對這項法律不滿的瑞典民眾。

今年4月17日,4名經營全世界最大檔案共享網站之一「海盜灣」(Pirate Bay)的瑞典人,被瑞典法庭判處一年有期徒刑,盜版黨黨員人數立刻暴增,且以男性占多數。

37歲的盜版黨創黨人福克文奇(Rick Falkvinge)說:「當判決在上午11時宣布前,黨員人數才1萬4711人。隨後我們的黨員在一周內暴增兩倍,成為瑞典第三大黨。忽然之間我們遍布各地。」

如今盜版黨在20個國家有盟友,波蘭和德國的盜版黨亦將參加歐洲議會改選。如果該黨真的拿下歐洲議會席次,並在各國發展成具有影響力的政治勢力,唱片業和好萊塢電影公司要對抗網路分享勢必面臨更大阻力。

2006年9月瑞典大選時,該黨得票率僅0.6%,不過在6月7日的歐洲議會改選,盜版黨應會有所斬獲,海盜灣經營者被判刑事件成為該黨拉票利器。根據民意調查,盜版黨的支持率介於5.5%到7.9%之間,遠高於獲得一個席次的4%門檻,加上瑞典投票率向來不高,對於盜版黨更有利。

瑞典民調機構Sifo的調查也顯示,30歲以下的選民約有13%將投給盜版黨,男性選民的支持率為10.5%。31歲的黨員列文森承認:「我們是電腦怪咖黨。」該黨黨員幾乎都是電腦迷,大家都有用推特和部落格。

【2009/06/01 聯合報】

北歐的「同化」故事

(2009/05/08 00:49)

(●作者SoloJournalist,北市,曾任聯合晚報政治組記者、新新聞周報記者,現暫居挪威奧斯陸,自由撰稿中,個人網站http://www.wretch.cc/blog/solonews。本文版權為作者所有,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SoloJournalist 

本月初,三千多名台灣平埔族人,在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集結,要求政府承認他們平埔族的原住民身分。但遭行政院原民會以這將衝擊現有原住民權益,給打了回票。平埔族長年來和漢族混血、同化,今天仍希望以原住民身分作為自我認同,表示平埔族並沒有受到同化主義(assimilationist)消滅,如今卻可能敗倒在官僚主義”(bureaucratism)之下。 

北歐挪威的「同化」故事,歷史上也是可歌可泣,但挪威政府終究覺醒,使得它常被拿來當作其他正在執行同化政策(nationalization)國家的規勸素材,例如中國對西藏的漢化。當然,也值得中華民國政府在看待原住民時當面鏡子。 

薩米人(Sami)是歐洲最大原住民族群,雖說最大,今天至多不超過10萬人,被稱為歐洲最後土著,則實至名歸。他們散居俄羅斯、芬蘭、瑞典、挪威等國北極圈內,挪威境內最多,約4萬人。今年初,奧斯陸大學和挪威國家原住民族研究中心,一起辦了場座談會,對薩米族便有熱烈討論。 

20世紀初,挪威獨立建國,舉國上下為擺脫他人統治,終於當家作主興奮不已,拚了命要打造完全屬於挪威人的挪威王國,卻也染上了達爾文物競天擇的癮,開始強制境內弱勢民族,必須接受屬於挪威人的一切,薩米族就從那一刻起,被一連串「挪威化」政策壓得喘不過氣。 

以放牧馴鹿為生的薩米人,遇到空前挑戰,大批挪威墾荒隊前仆後繼進駐北極圈,侵門踏戶,挾著人多勢眾,外加先進設備,以高壓手段,硬是改變薩米人也許從西元前1500年就有的生活習慣。挪威人一手興土木、建水利,一手下指令、立規矩,先命薩米人只准夏季放牧,最後連放牧也不行,只能圈養,馴鹿哪也去不了,不等於薩米人哪也別想去。 

無法再從事放牧的薩米人,為了生活,紛紛轉往城裡找出路,薩米傳統文化,像北極融冰般,快速沉落大海。挪威化政策的進一步,就是要薩米人一定得會說挪威文,當時甚至還有人提出,薩米人兒童若同時學薩米語,會不利挪威語學習,幾十年下來,薩米人對挪威語琅琅上口,薩米語卻快忘得精光。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薩米人更被剝了受教權,結果是薩米語不懂,連挪威文也不會。薩米人先被奪去生活,語言眼看也要進了博物館,離文化滅亡只剩幾步距離。 

薩米人在退一步,即無死所下,開始反抗,和挪威政府對著幹,小蝦米拚大鯨魚,搞到小民族睡不著,大民族也睡不著。終於在1959年出現契機,挪威宗教暨教育部終於組成專門委員會討論薩米人問題,並打算藉此檢討行之有年的「挪威化」政策。 

緩步的檢討,70年代初才快馬加鞭,起因挪威人打算在薩米人生活區大建水壩,由於水壩一建,勢必要逼薩米人遷村,此舉終於讓隱忍已久的薩米人忍無可忍,大舉串連瑞典、芬蘭及俄羅斯境內的同胞,大家不惜以死抵抗,拿命保家,引起了國際間注意,當時還有瑞典學者驚訝地說,要是沒有這次抗議,薩米人奄奄一息的聲音,根本沒人聽見。最後水壩還是建了,只是規模稍小一點。 

但那次抗爭也為薩米人帶來信心,不再讓挪威人軟土深掘,加上歐洲各國有心人士不斷為薩米人發出不平之鳴,呼籲切勿讓少數民族文化成為歷史灰燼。幸賴挪威政府尚有賢君良臣,齊力懸崖勒馬,更歸功旋即在北海發現油田,國家財富頓時大增,何苦還要在冰天雪地與薩米人爭個寸土寸金,政策於是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薩米人逐步恢復在薩米地區原有的經濟活動。 

想通了要和薩米人和平共處,接著簡直是一通百通,挪威政府後續又通過決議,進一步立法保護薩米人居住地。1987年,在沒有挪威政府干涉下,由薩米人自行組織並召開的薩米議會(Samething),通過了《薩米民族法》;1989年,薩米議會首次和挪威國會大選同時舉行,超過半世紀以上臥薪嘗膽,始得自治。(薩米議會是薩米人最核心機構,運作不受挪威國會與政府干預,但無立法權,只有提案權。挪威國會如有涉及薩米人的法案,需事先徵詢薩米議會的意見。薩米議會根據政府授權,具有限度的行政權) 

1997年,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Harald V),更代表所有挪威人,正式對薩米人過去所受到的待遇表達歉意,同時承認過去加諸在薩米人身上的「挪威化」,是一項錯誤的行為,國王都這麼說了,薩米人的緊箍咒總算解除。 

2000年,挪威議會再以7500萬克朗(換算今天台幣約3億7500萬)成立薩米民族基金,基金收益用來保護薩米文化,算是以實際行動,彌補過去的惡行。該基金並由薩米議會自行管理。 

另外,挪威國會雖然沒有設置薩米人保障名額,但在幾處薩米人居多的城市,則強制要求公務人員,必須有一定比例懂得薩米語。如此一來,不僅不是同化,還成了反同化。現在大民族睡得著,小民族也睡得著。 

歷史上的「同化」班班可考,連英國都曾禁絕人民講威爾斯語;日本不也在沖繩執行大和民族同化政策,殖民台灣還有皇民化教育;舉凡世界各國,都有過同化的影子,希臘化、羅馬化、義大利化、美國化、阿拉伯化不一而足,同化主義作祟,是人類歷史少不了的一頁。當前,最可怕的同化政策正在中國猖獗,中國對西藏的漢化無孔不入,無堅不摧,從逼僧還俗、毀寺倒佛,到落地深根、一待不走,是拿15億人口去壓600萬藏人,不僅要你講中國話,還要一切走向中國化。 

台灣面對平埔族有三種選擇,一是無膽賴皮繼續拖;二是無腦一路學中國;或者,也可以參考參考北歐的「同化」故事,當個大有為政府。 

●NOWnews「今日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public@nownews.com 

(●作者SoloJournalist,北市,曾任聯合晚報政治組記者、新新聞周報記者,現暫居挪威奧斯陸,自由撰稿中,個人網站http://www.wretch.cc/blog/solonews。本文版權為作者所有,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文於 2010/02/12 07:25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422969
(轉貼)挪威克羅諾 避險新天堂
2009/03/22 04:00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德國科學家解開極光之謎

歐洲科學家進一步解開極光形成之謎。德國地球物理聯合會23日發表最新研究報告,指地球磁場會把太陽粒子「困住」,再帶往太陽照射不到的極地夜空,形成極光。

過去研究發現,極光是由地球外層的巨大「電子龍捲風」,與地球電離層接觸而成。德國科學家指出,他們利用美國太空總署的五個人造衛星及20個地面觀測站,對兩極極光進行監視。他們發現,由太陽粒子產生的電子龍捲風,聚集於距離地球表面6萬4000多公里的上空,並會以時速160萬公里旋轉。當電子龍捲風電力強度變得不穩定時,它便會把其旋流釋放出來。

【2009/04/28 世界日報】

挪威克羅諾 避險新天堂
挪威幣克羅諾是今年來少數表現超越美元的貨幣之一,且後市看好。
(彭博資訊)

美元光環日漸褪色,日圓和瑞士法郎的避險地位也不保,何處是資金下一個避風港?部分專家說,答案就在挪威。

匯豐環球外匯交易策略主管潘達維(David Bloom)說:「我們認為,挪威克羅諾(krone)是終極的避險天堂。它可能是全球最佳貨幣。」

這種說法幾個月前可能沒有人相信。去年12月受油價下滑影響,挪威克羅諾兌歐元匯價貶到空前新低。不過,隨著原油價格回穩,克羅諾也展開絕地大反攻。

挪威克羅諾今年來兌美元已升值逾3%,漲到6.694克羅諾兌1美元,成為今年來表現超越美元的少數貨幣之一。克羅諾兌歐元更升值11%,成為10.925克羅諾兌1歐元。

潘達維指出,挪威克羅諾是投資首選,未來18個月對美元可望維持漲勢。若干分析師也表示,從各種指標研判,挪威克羅諾在全世界交易最熱絡的十種貨幣中後市最看好。

挪威去年第四季經濟成長1.3%,預料今年不會步上其他主要經濟體陷入嚴重衰退的後塵。挪威央行的貨幣政策也對克羅諾形成支撐,該行和紐、澳等國央行一樣,應該不會實施量化寬鬆而助長通膨預期。

此外,挪威還具備經常帳盈餘豐沛的優勢。在全球交易最熱絡的十種貨幣中,擔保挪威公債的信用違約交換合約(CDS)價格也最低。

但有部分分析師對挪威克羅諾的後市持保留態度。NAB資本公司分析師弗蘭德坦言,市場缺乏流動性和挪威克羅諾與油價的連動關係令人擔心。他說:「如果油價持續徘徊在低檔,克羅諾的優異表現恐怕難以維持。」

CMC Markets市場分析師雷迪指出,去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倒閉後引發市場動盪,連帶拖累克羅諾對美元與歐元貶值,由此可見,克羅諾不適合當避險貨幣。

不過他認為,隨著市場風險胃納回升,克羅諾和澳元未來長期看漲。

藍迪表示,澳元是擁有優異成長展望的經濟體。澳洲的預算盈餘可望維持在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左右,相形之下,美國、歐洲與日本的預算赤字正日漸擴大。

他說:「挪威克羅諾佔上風,理由是挪威的經常帳順差占GDP的比率達5%,傲視其他工業國,因而提高克羅諾的結構優勢。」

【2009/03/22 經濟日報】



本文於 2009/04/29 04:20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341787
(轉貼)洪蘭:芬蘭能 台灣為何不能?
2008/12/16 03:46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洪蘭:芬蘭能 台灣為何不能?
洪蘭
圖/聯合報提供

天下雜誌出版了一本「芬蘭的一百個社會創新」,由實際參與芬蘭崛起的政府首長和國會議員,親自動筆寫下他們當時的想法和做法,因此這本書非常有啟發性。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歸納出國家興起的三個原因:一、政治透明化,二、投資在教育和文化上,三、培養人民的愛心、公德心和自尊心。

政治透明化 杜絕貪腐

芬蘭政治的透明化杜絕了貪腐,因為國會的一切發言、一切紀錄都攤在太陽下,讓選民自由觀看,作為下一次是否選他的參考。這個透明化使議員竭誠為選民服務,汙垢無處可藏。

芬蘭教育的成功已經被廣泛討論了很多次,在此不贅言。教育的成功其實要有很多的配套措施,例如:芬蘭政府對學生住宿的照顧,就學貸款的提供,不但使本國的學生安心讀書,也使很多的外國學生前來作交換學生。芬蘭目前是歐盟國家中,交換學生人數最多的國家。交換學生的好處一時看不見,很多人以為是浪費公帑,其實它的效益是長遠的:它使文化交流,增加國與國人民之間的了解,打開學子的胸襟,同時它也是一種政治投資,一旦這個學生回到他本國掌權執政時,他對曾經留過學的國家都會有好感,比較親近。早期伊朗曾派很多留學生去美國留學,回國後都當上了部長官員,他們的政策自然是親美而不會親蘇。我們當年也曾大量資助僑生來台受教育,這些學生回去僑居地後,成為親台的僑領,幫助政府外交。

芬蘭教育成功的另一個配套措施就是圖書館的普及性,在寒冷的冬天,甚至是不必出門去借書,圖書館可以送書到府。「十九世紀的財富在土地,二十世紀的財富在勞力,二十一世紀的在腦力」,新知的獲取絕對是國家競爭的本錢,當人民都有閱讀的習慣時,國家的競爭力自然上升。

第三個原因是文化的原因,也是最難學的一項,芬蘭人自尊心很強,戰後芬蘭要還俄國一大筆他們認為並不公平的戰敗國債,為了還這個債,每一個芬蘭人都努力工作,為了還債,芬蘭人發展出立即可食的香腸,全國吃香腸節省工作的時間,把債還清。

做對的事 應放手去做

芬蘭人民有愛心,在他們自己生活都還很窮困時,大部分的公民都每月固定捐出薪水的百分之一作公益,幫助國內外比自己更窮的人。這點非常不容易,看到報上登七億四千萬的新台幣堆起來有那麼高時,心中更是感慨。

芬蘭有很多活動是民間發起,民間執行,全國五百萬人口中,竟然有八萬多個非營利組織,這些活動豐富了芬蘭人的生活品質,提升了他們的情操。人民不怕繳稅,只要這稅金是用在正確的地方,就像美國的公路旁常有一個牌子說:「your tax money is at work」,看到公路平坦,四通八達,物暢其流,繳稅時的痛就減輕了很多。所以政府只要做對的事,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人民最後是感激的。我們現在需要政府放手去做對的事,我們期待「芬蘭能,台灣更能」。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2008/12/15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148662
年輕民族 經驗不足(轉貼)冰島 第一個瀕臨破產危機
2008/10/07 22:46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脫離丹麥進一步》格陵蘭公投 獨立大勝

世界最大島嶼格陵蘭25日舉行自治公投,結果超過75%選民支持自治,成為格陵蘭脫離丹麥三百年統治而獨立的前奏。

丹麥有5萬7000多人口,合格選民3萬9000人,公投在全島80 個市鎮和村落舉行,當地午夜左右 (台北26日上午11時)公布開票結果,投票率71.96%,75.54%贊成自治,23.57反對。公投通過後,格陵蘭自治地位從2009年6月21日起生效。

由於選前民調顯示公投將會多數通過,25日尚未完成計票,全島最大城市兼首都努克的歡慶煙火已照亮夜空。

格陵蘭1949年從丹麥爭取到半自治地位,1982年退出歐洲聯盟,之後積極向自治之路邁進。

自治的好處包括享用北極圈潛力雄厚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以及司法和警察事務自理。近年極區冰原融化,環北冰洋國家如加拿大、丹麥、挪威、俄羅斯、美國都摩拳擦掌,準備進取土地和資源,格陵蘭興趣不下於他們。

格陵蘭自治後,有些政策總部將從丹麥遷到這裡,方案則包括,自然資源所得營收將分配給格陵蘭,以便減少丹麥對格陵蘭的年度補助。

自治後,格陵蘭原住民將獲得國際法承認為一個民族,其語言將成為官方語言。

外交和國防的自主也將增加,但後兩者的終定權在可預見的將來仍會握在丹麥手裡。

反對自治者的主要理由是,格陵蘭人口太少,不足以成為一個現代、獨立的國家。2007年,格陵蘭還需要丹麥補助4億3200萬歐元(台幣186億元),占格陵蘭GDP約30%。

格陵蘭面積210萬平方公里,80%表面是冰地,擁有全球10%的淡水蘊藏量。

【2008/11/26 聯合晚報】

觀天下》富可敵國… 害慘冰島

成語說「富可敵國」。反過來說,當金庫大於國庫,一旦捅出紕漏,國家也難救。

當各國政府都被金融危機搞得焦頭爛額時,冰島政府比誰都頭痛,嘗到「富可敵國」的負面效應。

冰島去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約合台幣6,190億元,只有金融產業總值的10%。冰島央行的流動資產約40億歐元,冰島四大銀行的外債總額卻高達1000億歐元。銀行出問題,政府想紓困,必定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二戰前,冰島算是個窮國。冷戰期間,靠監測蘇聯動態的美軍基地支撐經濟。漁業是經濟主力,占出口所得的7成和6%的勞動人口。1990 年代開始,冰島實施金融自由化,冰島股指(ICEX)在1994年成為歐洲表現最耀眼的股市,現金多多的冰島銀行和公司到歐洲大肆併購。

冰島最大的Kaupthing銀行自1996年起,每年規模都倍增,包括2004 年以13億歐元併購丹麥的FIH銀行,亦然。零售集團Baugur在1989年還只是冰島一家折扣商店,現在雇用5萬多名員工。

冰島的高利率在最近十多年來吸引包括英國在內的許多外國存戶,目前15.5%的利率更創下歷史新高。但是金融危機一爆發,原本的優點反而變成致命傷。

問題出在冰島幅員太小,銀行與企業交叉持股風氣盛行,「相互感染」的風險遽增,形成「牽一髮動全身」,既複雜且脆弱的局面。

長期而言,冰島將寄望水力發電與地熱能源產業協助撐過信貸危機。鋁製品的營收可望在今年超過傳統的漁產。但是有高達12%的通膨,冰島得先設法挺過眼前的金融危機。

【2008/10/08 聯合報】

冰島快破產 全歐恐遭波及
冰島總理哈德7日在首都召開記者會,稱這波金融危機可能導致冰島破產。
歐洲圖片新聞社
 
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第二大銀行Landsbanki出問題,已被冰島政府接管。
路透

去年11月榮膺全球最宜居住國家的冰島,不到一年時間卻風雲變色,不僅國際金融夢碎,還可能成為這波金融危機中第一個破產的國家。

冰島總理哈德7日用「國家破產」形容這波金融危機對冰島的威脅。冰島銀行總資產竟高達全國GDP(國內生產毛額)140億歐元(約台幣6,190億元)的9倍,因此受到金融危機衝擊特別嚴重,由於該國銀行在整個歐陸大舉投資,全歐都可能遭波及。

冰島政府6日暫停主要銀行類股的交易,冰島幣克朗兌歐元6日一天就貶值12.3%,迫使冰島央行7日宣布將採行固定匯率政策,釘住主要貿易夥伴的一籃子貨幣,防止冰島幣繼續惡性貶值。當局7日接管全國第二大的Landsbanki銀行,並向俄國緊急申貸40億歐元(約台幣1,760億元)紓困。

追隨愛爾蘭、德國、奧地利、希臘和丹麥的步伐,冰島金管會宣布,所有國內帳戶存款將獲得全額擔保。Landsbanki銀行的各分行、自動提款機和線上交易將照常運作。

哈德6日凌晨召開內閣緊急會議,研商營救國內商業銀行的方案,考慮的對策包括把冰島最大的兩家銀行Kaupthing和Landsbanki合併成一家超級銀行,但計畫趕不上變化,Landsbanki已被收歸國有。冰島政府上周已出手把第三大銀行Glitnir收歸國有,動支6億歐元購入75%股份。

在銀行岌岌可危的風聲傳出後,冰島銀行出現提領人潮,更有人開始囤積民生物資,加油站也大排長龍,唯恐缺乏足夠外匯兌換來支付進口食材商品而形成物資不足。

人口不到32萬的冰島的經濟曾經令人稱羨,近五年來家戶平均財富增加達45%,個人國民所得63830美元,高居全球第四名 。但在冰島大舉放寬國內金融市場管制下,冰島銀行迅速擴張,再把資金投資到歐盟其他國家,冰島國內生產總值GDP僅140億歐元,而三大家銀行的債務竟超過1000億歐元。

去年以來,通膨率與利率雙高,冰島貨幣克朗快速貶值,熱錢撤出,外匯兌換幾乎乾涸;種種情形讓銀行備受壓力,令冰島經濟瀕臨崩潰邊緣。

冰島克朗從去年夏季以來已貶值一半,上周再急跌14%,貶值的速度在國際貨幣市場僅次於辛巴威幣。據報導,政府考慮讓有110億英鎊的退休基金出售40%海外資產以支撐克朗。


【2008/10/08 聯合報】

恐懼風暴 全球信貸市場急凍

冰島 第一個瀕臨破產危機

全球金融市場目前情況一語道之,只有兩個「恐慌」;沒有人敢進場,也沒有人膽敢借錢,信貸市場呈凍結狀態。信貸危機一路橫掃房地產、金融、股市、商品市場,現在甚至升級到主權國家層級,第一個瀕臨破產的國家是冰島。

一年多來的信貸市場混亂情勢,全球都沒有辦法稍喘一口氣,從去年3月16日華爾街投資銀行貝爾斯登以2.36億美元賤賣給摩根大通銀行,房地產和金融就一瀉千里,讓投資人糾著心口過日子。

到上個月7日,美國財政部宣布接管「房地美」和「房利美」兩大房貸巨頭,一周後,有158年歷史的雷曼兄弟投資銀行申請破產保護,美林投資顧問公司以500億美元匆匆賣給美國銀行,全球最大的美國國際集團(AIG)在股價狂跌60%後由政府提供850億美元的貸款紓困。

美明年逾100家銀行恐倒閉

在全球銀行信用虧損和帳面減損逼近6000億美元之際,每個人心裡都在問的問題是:下一個會輪到誰。有經濟學家預估,明年全美將有超過100家銀行倒閉。

美國政府的7000億美元紓困計畫過關後,歐洲高峰會上周未保證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6日更宣布,將對銀行業的貸款規模加碼至9000億美元。

南韓將動用外匯存底紓困

在歐洲,德國宣布對德國抵押不動產控股公司(Hypo Real Estate)注資500億歐元,亞洲的南韓宣布將動用外匯存底以保障紓困。

各國政府種種舉措都在安撫市場的恐慌情緒,央行大舉注資金融體系,投資者卻看不到各國政府的救市舉措的效果,擔心短期內信貸緊縮的狀況恐怕無解,從歐洲、到美國、到亞洲,股市只有一個走向:「跌」。

恐懼總和 各國都束手無策

籠罩全球金融市場的一大恐懼是,各國政府其實束手無策。七工工業國長本周將在華盛頓和世界銀行開會,世界銀行總裁左立克卻直言:「七大工業國沒什麼作用。」

歐盟和英國已步入衰退,如今看來,衰退的時間恐怕比一個月前預期的更久。如果各國政府仍無良策,體質良好企業未來也難倖免,恐將造成失業潮。

【2008/10/07 聯合晚報】

SOS》冰島急接管主要銀行

去年11月冰島榮膺全球最適宜居住的國家,不到一年時間卻風雲變色,冰島總理哈德今天在全國演說中表示,冰島經濟面臨崩潰危險,政府已接管規模最大的幾家銀行。而冰島的金融危機還可能衝擊英國、甚至整個歐洲大陸。

金融類股停止交易

哈德6日凌晨召開內閣緊急會議,研商營救國內商業銀行的方案,考慮的對策包括把冰島最大的兩家銀行Kaupthing和Landsbanki合併成一家超級銀行。冰島政府上周已出手把第三大銀行Glitnir收歸國有,動支6億歐元購入75%股份;昨天則宣布停止金融類股交易,據報導Kaupthing銀行必須接受政府紓困。

冰島國會已通過法案,給予政府更多權力來管理金融體系,包括接收銀行資產、迫使銀行合併或出售海外資產等。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冰島政府已向歐洲中央銀行要求5億歐元貸款。

銀行出現提領人潮

在銀行岌岌可危的風聲傳出後,冰島銀行出現提領人潮,更有人開始囤積民生物資,加油站也大排長龍,唯恐缺乏足夠外匯兌換來支付進口食材商品而形成物資不足。政府雖然提出保證銀行儲戶存款的方案,但冰島人不確定存款和投資的「錢」景如何。

人口不到32萬的冰島的經濟曾經令人稱羡,近五年來家戶平均財富增加達45%。但在冰島大舉放寬國內金融市場管制下,冰島銀行迅速擴張,再把資金投資到歐盟其他國家,冰島國內生產總值GDP僅140億歐元,而三大家銀行的債務竟超過1000億歐元。

冰島克朗快速貶值

自去年以來,通膨率與利率雙高,冰島貨幣克朗快速貶值,熱錢撤出,外匯兌換幾乎乾涸;種種情形讓銀行備受壓力,令冰島經濟瀕臨崩潰邊緣。

冰島克朗從去年夏季以來已貶值一半,上周再急跌14%,貶值的速度在國際貨幣市場僅次於辛巴威幣。據報導,政府考慮讓有110億英鎊的退休基金出售40%海外資產以支撐克朗。

英國存款戶挫咧等

冰島銀行在英國有巨額投資,一旦出事,英國經濟也將受殃及。而英國存款戶把錢存在高利率的冰島銀行,估計金額達40億英鎊,如果冰島銀行合併,Landsbanki銀行的30萬英國存款戶將面臨危機,因為冰島政府並不全額擔保他們的存款。

【2008/10/07 聯合晚報】

冰島緊急凍結匯率 向俄申貸紓困
圖/經濟日報提供

冰島總理哈德警告冰島正面臨「全國破產」的危機,該國第二大銀行遭到政府接管,冰島央行並且宣布凍結匯率。這個人口僅30萬人的迷你小國正陷入全球金融風暴的中心。

冰島央行7日宣布凍結冰島克羅諾匯率,對一籃子貨幣的匯率指數釘在175,等於131克羅諾對1歐元價位。冰島央行將向俄羅斯尋求40億歐元貸款,以支持克羅諾匯價。在央行宣布凍結匯率之前,克羅諾曾一度暴貶至234.5克羅諾兌1歐元,等於今年來匯價暴跌逾60%。

冰島金融管理委員會7日宣布接管冰島國家銀行(Landsbanki Islands),把這冰島資產第二大的銀行收歸國有,克羅諾匯價聞訊一度暴跌35%。冰島政府先前已經把第三大銀行Glitnir收歸國有,第一大銀行Kaupthing則被迫接受冰島央行紓困5億歐元。整個冰島銀行體系都面臨國有化的命運。

冰島金管會也宣布禁止對金融機構無券放空。總理哈德6日說:「在最糟的狀況下,結果將是全國破產。」哈德政府6 日取得國會授權,視必要可隨時接管冰島的金融機構、強行合併甚至逕行宣布破產。

冰島銀行大幅向外舉債進行投資,日常營運極度仰賴國際資金拆借市場融資。雷曼兄弟公司9月15日破產後,國際銀行間的拆借市場形同凍結,冰島銀行陸續不支倒地。冰島政府6日宣布擔保所有國內存款,但在冰島存有40億英鎊的英國存戶不在擔保之列,潛藏擠兌危機。

冰島央行7日宣布,將以131克羅諾對歐元價位「有限量」供應外匯兌換,並將採取其他捍衛克羅諾的措施。冰島凍結匯率讓分析師大為意外,丹斯克銀行(Danske)匯率策略師克利斯登生說:「這個聯繫匯價毫無信用可言。」

俄國財政部長庫德林表示,俄國政府正在考慮冰島央行的貸款請求。國際貨幣基金(IMF)則正派人在冰島調查狀況。由於大舉接管銀行將使冰島財政吃緊,信評機構標準普爾公司6日調降冰島主權評等二級,從A-降為BBB,只比垃圾等級高二級,並列入負向觀察名單。

【2008/10/08 經濟日報】


快樂的丹麥VS一個台灣兩個世界︰不是有天賦的人 才有受教育的權利
原載︰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4222
約訪丹麥副總理兼經濟部長本特.本特森(Bendt Bendtsen)的過程,令我們更深刻理解丹麥文化。
本特說:
「丹麥應該是個人人都被賦予能力、能夠施展自身潛能的國家;一個人們能為自己和他人,帶來繁榮昌盛的國家。」
丹麥的目標是:「在二○一五年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國家。」
丹麥政府決定增加投資在教育、研發、創新和企業家精神上,「這些投資將改善競爭力,確保每個人都能共享進步的果實,並且讓丹麥繼續保持一個『低差異性的社會』。」
以下是精彩專訪摘要:
精神一:均等的受教機會 學術教育與技職教育同樣重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談到「低差異性的社會」,如何具體落實?
本特.本特森答(以下簡稱答):
平等代表機會均等。這不僅是一個錢和收入分配的問題,須破除負面的社會循環,教育是最重要的條件。政府希望確保全部年輕人,不論他們的社會背景,都能得到良好教育。我們希望讓職業訓練課程更加現代化,那些對於學術比較不感興趣的年輕人,也能有學習的機會。我們也將那些已經在勞動市場中的人的終身學習視為優先要務。
關於教育,以下是我理解的平等:如果丹麥在全球化的世界經濟要成功,意味著我們必須讓每個世代中,極有天分的人能充分實現自己的天賦。但是,我得強調,每人都有權利根據自己的特殊才能和能力,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而不僅是那些有天賦的人。
精神二:彈性的雇傭制度 失業救濟及就業輔助配套周全
問:許多歐洲國家歆羨丹麥的「彈性安全」(flexicurity)雇傭制度,雇主可隨時解雇員工,員工也能在短時間找到工作,使丹麥企業具競爭力,又能有低失業率。請談談其精神?
答:
在丹麥,失去工作並不代表社會災難。當一個工人失業時,他將得到失業津貼,公部門的制度會幫他找一份新工作,如果有必要,我們也會提供資金作為他新工作的再訓練。丹麥的勞動市場組成和其他主要歐洲國家是不同的。我們的勞資雙方在很多議題上都承擔起該負的責任。在很多國家,這都丟給法律去解決。丹麥的勞力市場模型運作得宜,因為社會夥伴間表現高度責任感及配合良好。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在一九九○年初,勞資雙方協議出一套勞力市場養老金計畫,取代了本來的政府養老金計畫。
精神三:清廉負責的政府 能透明化、有效率的運用公款
問:丹麥成為快樂的福利國家的代價是,高所得、高稅收,但如何讓人民願意誠實繳稅,以支持福利政策?
答:
首先,丹麥政府幾乎沒有貪腐,而且在公共管理上,「透明化」是我們的首要任務。這些基本元素,是保持人民對政府和行政團隊信任的決定性因素。丹麥公部門是養老金、托兒、醫療服務、醫院和學校教學等的主要資金提供者,一般來說,使用者都對這些服務感到很滿意。但持續更有效率的利用公款是非常重要的,去年秋天,政府已經啟動一項計畫,預計在今年夏天提出公共服務的品質改革策略。這個策略將是導向更佳公共服務的綱領,也將促進更有效率的稅收使用。
精神四:透過辯論的民主 人民對政策有表達意見的機會
問:
有人以「social democracy」形容丹麥人的民主觀念,意即真正的民主必須讓人民親近、參與。丹麥的「公民會議」傳統,藉由各式民間協會發起的公共議題討論舉世聞名。你認為丹麥民主特色為何?尋求共識的漫長過程是否挫傷效率?
答:
丹麥民主的主要特性是對話和辯論。在丹麥,我們有著悠久的自由辯論傳統,這也是我們民主制度的支柱。如果沒有不停的關於不同政治議題的辯論,丹麥民主將會失去特色。當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能瞭解這個計畫的目標和背後的原因時,這個計畫常常更有效。政治也是一樣的,透過辯論,我們確信人們理解我們為什麼選擇這樣做。這不一定意味著每個人都同意,但是這給了人們機會表達意見,並且在政策的制定上有所貢獻。短期來看,這看似複雜,以長遠觀點來說,它可以保護我們不做錯誤的決定。這就是我們共識哲學背後的意義:
尊重傳統並且隨著時間變得更有智慧。如果你觀察丹麥百年轉變,你將發現我們用一種極負責和有效率的方式發展丹麥。我相信穩定的福利政策帶給我們的快樂遠比激進、隨意的改變大得多。畢竟,政治領導的意義,在於為後世謀福祉。
問:雖然丹麥名列世界最快樂的國家,但自殺率偏高,這如何解釋?
答:
一般而言,丹麥人對他們的生活感到十分滿意。萊斯特大學的研究也顯示,丹麥是全世界最快樂的國家。但就像我們的自殺率所顯示的,這絕不意味著全丹麥人都是快樂的。對我來說,重要的並不是丹麥自殺率比其他國家高或是低,重要的應該是盡我們最大努力,降低社會上的自殺率,因為自殺是一個很可怕的事。它不僅是生命的消逝,更給死者家庭與朋友帶來痛苦和悲哀。我很高興丹麥在過去二十五年內,自殺人數一直穩定的下降,並且從一九八○年至今,已降低一半。
問:身為責任重大的政治人物,你快樂嗎?
答:
我是一個快樂的丹麥人!我有一個令人興奮且具挑戰的工作,我正替我的國家準備好面對未來。我們的政府已經達成許多目標,我期待在作為經濟部長和副總理任內能達到更多。我也慶幸能有一個很好並充滿關愛的家庭。一個人還能要求更多什麼?
本特.本特森小檔案
出生:1954年
學歷:科林農業學校警官學校
經歷:農夫、警探歐登斯市市議員國會議員丹麥保守黨黨魁
現職:副總理兼經濟部長

本文於 2008/11/27 18:07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056104
(轉貼)夢幻瑞典 模範國度
2008/09/16 21:17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芬蘭苦悶耍孤僻 濫射有樣學樣
芬蘭考哈約基校園濺血案凶手沙里張貼在YouTube上的自拍照片。
(美聯社)
 
芬蘭民眾24日在考哈約基職業學校校園點燭,為凶殺案的罹難者祈禱。
(路透)

23日發生校園持槍屠殺事件的芬蘭考哈約基鎮,25日出現炸彈威脅與一連串手機威脅簡訊,令芬蘭學生杯弓蛇影,擔心有人模仿濫射犯罪情節,再開殺戒。至少有一個學校不敢大意,師生全部疏散,警方以在網路散播暴力消息罪名逮捕兩名年輕男子,另外有一名15歲男孩因寄威脅信件到他校,遭警方留置。

芬蘭23日發生的校園槍擊案,手法和芬蘭去年11月另一起濫射案手法類似,凶嫌事前都在網路上宣布即將犯案。這兩起槍擊案也讓人不由得想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凶手趙承熙犯下的校園屠殺案。

芬蘭警方說,考哈約基鎮有人舉報,有人透過手機,廣發威脅簡訊,「簡訊內容有威脅之意,引起年輕人的害怕和歇斯底里反應,我們必須加以阻止。」警方不願透露該簡訊內容,唯恐有人刻意模仿犯罪情節,造成社會不安。

奉徵召前往協助安撫考哈約基鎮罹難師生親友的海軍牧師何林說,這起校園槍擊案,讓芬蘭人重啟對自身北地民族性格的反思,特別關心年輕人是否過於保守與孤立。這些年輕人鎮日掛在網路上,不太和家人打交道。

何林說:「如果你試著去了解芬蘭,你會發現這個國家的人民普遍會說兩種不同語言,卻寧可保持緘默。其他極地國家,如加拿大、挪威和俄羅斯也有類似情形,這絕對和極地的永晝和永夜現象有關。

芬蘭是典型北歐高福利國家,社會秩序穩定,犯罪率低,人們互信度很高,但冬季難得見到陽光,天氣陰沉令人心情抑鬱苦悶,使芬蘭成為一個憂鬱症高發的國家,國民自殺率一度居世界之冠。芬蘭當地媒體指出,11月是憂鬱症好發時期,「芬蘭人最具威脅性的敵人是憂鬱、悲傷」。

槍擊案發生時,60歲老農哈扶南正好經過校園,他說:「在芬蘭,自殺是稀鬆平常的事,但是現在的人到底是怎麼了,自己要尋死,又何必把別人拖下水﹖」

【2008/09/27 聯合報】

夢幻瑞典 模範國度
「人少志氣高」的瑞典,能夠在一個世紀裡,從貧窮落後的農業國,躍升為現代化的福利國及發達的工業強國,不畏在周邊強權之間遊走,尋求國際間的定位,拓展商業版圖,值得台灣借鏡。
【文/張緁玲、葉允凱】

駐台代表畢恆利:產官學合作模式 提升企業競爭力

有人稱它為「模範國家」,有人稱它「從搖籃到墳墓」間一切保障的國家……它,就是瑞典。

這個地廣人稀、歐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與台灣一樣,屬於小型開放經濟體系,土地比台灣大上十二倍,人口僅占台灣的三分之一,不過人口的稀少,並不代表一個國家的經濟態勢薄弱。

「人少志氣高」的瑞典,能夠在一個世紀裡,從貧窮落後的農業國,躍升為現代化的福利國及發達的工業強國,不畏在周邊強權之間遊走,尋求國際間的定位,拓展商業版圖,值得台灣借鏡。

根據瑞典經濟研究院的報告指出,向來仰賴國際貿易,以出口為主要經濟來源的瑞典,近幾年,就經濟成長表現,有相當不錯的成績,尤其是貿易部分,以二○○六年來說,其進出口總額,更達到一二%的高成長率。

具宏觀視野 競爭力提升

而引人注目的是二○○六年,瑞典整年度的GDP更是上漲了四.五%,達三七八○億四二四四萬美元,國民生產毛額(GNP)達三六八一億五四五一萬美元,平均每人國民所得為四一六三○美元,遠高出台灣的二.五倍;面對全球化的競爭,以及低迷的景氣下,瑞典能夠在逆境中求成長,其經濟發展實力不容小覷。

負責推動瑞典商業國際化及國外貿易組織的瑞典貿易委員會台北辦事處代表畢恆利(Henrik Bystrom)認為,瑞典人擁有國際化的宏觀與願景,這種「放眼全球」的思維,正是瑞典企業向上提升的範疇,更能與國際接軌,爭得一席之地。

然而,富有創造力及創新力更是瑞典企業成功的不二法門,畢恆利強調,瑞典擁有許多全球化公司,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和瑞典一樣,在這麼般大小的國土上,誕生出這麼多全球知名跨國公司,如IKEA(家具)、Volvo(汽車)、Ericsson(通訊)、H&M(服飾)、Tetra Pak、Scania、AstraZeneca等等。他們憑藉「創新價值」的精神在各大領域中有卓越的表現,同時也展現瑞典在科學、科技及創新能力上的強項。

此外,畢恆利還提到,瑞典企業之所以能在各領域中有傑出的表現,則該歸功於產官學的合作模式,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產官學間良好的合作模式無疑是提升產業發展的動力,亦是成功掌握市場脈動、迎合世界潮流的重要因素。

另外,林業也是瑞典發展經濟的主力,畢恆利說,一直以來森林資源是瑞典的主要產業之一,根據資料顯示,去年瑞典的整體林業出口量(如鋸木、紙漿及紙製品)占全球第三名,由此看出,林業為瑞典的重要經濟命脈。

其次,瑞典擁有豐富的天然礦產,占世界總量二%,其中又以鐵礦為最大宗,亦是重要的礦產出口資源。據了解,二○○五年礦業與鋼鐵業的合併出口總值達約一三一億美元,占瑞典全年出口的一○%,一六%的成長率使其成為瑞典第二高成長的出口產業。

台瑞經貿交流趨頻繁

然而,回過頭來,談論目前瑞典與台灣之間的經貿交流情況,負責推動瑞典台灣的貿易的畢恆利說,無論是瑞典企業來台設立公司,或台灣企業到瑞典發展的公司,逐年有成長的趨勢。根據資料指出,現今共有七十多家瑞典公司在台設立據點,而台灣也有三十五家公司在瑞典發展。

畢恆利透露,台瑞雙方的貿易,在九○年代,由於許多瑞典大型企業如Ericsson(通訊)、ABB(自動化產品)等,和台灣簽訂金額較大的合約,鞏固雙方貿易的基礎,造成兩國的貿易額一度有顯著的成長,而當合約結束後,貿易額成長趨緩,目前雙方貿易金額每年大約維持在十五億美元;但據他所了解,許多瑞典公司在台的業務,近年來則是有明顯的成長趨勢。

看好亞洲市場潛力

總之,畢恆利認為,台瑞之間的貿易,未來還有很多努力的成長空間。至於投資機會,他強調,亞洲市場應是未來的主力,尤其台灣市場更是十分重要的一環,若是瑞典企業能和台灣企業加強交流與合作,必定有助於雙方取得市場的利基。

不過,協助瑞典企業在台投資的畢恆利點出,雙方貿易面臨的最大挑戰,即是雙方對彼此的了解太少,因此,加強台瑞間各方面的資訊是必要的。他笑著說,台灣人也許知道Ikea、Volvo汽車,或聽過ABBA的歌等,且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台灣人到瑞典旅遊,但其實對瑞典的認識仍非常有限,因此如何增進彼此的了解,是未來瑞典辦事處工作的重要一環。

談到台商投資瑞典的機會,畢恆利表示,瑞典有著優良的投資環境,據資料顯示,目前約有四十幾個國家廠商在瑞典投資,且許多產業都具領先的地位,如資訊通訊產業(ICT)、運輸交通產業、餐廳旅館業等,而且瑞典徵收的商業稅和其他先進國家相比,相對來得低,對投資人的限制也較少。畢恆利說,在瑞典當地可以自由設立或關閉公司,及擁有土地,政府更提供優惠稅率藉以吸引國外的專業人才。

誓言建設無石油社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瑞典政府是世界上唯一誓言將在二○二○年前建設一個無石油的瑞典社會(Making Sweden an Oil-free Society)。畢恆利說,瑞典政府於再生能源方面投注不少心力,如風力、水力,及太陽能發電等,甚至提出各種優惠稅率來吸引企業投資環保事業,以及推出各種優惠方案吸引人民購買環保車輛等措施,因此,他認為,未來雙方的貿易交流,只要與環保相關的產業,都將是未來看好的主力市場。

交化交流日益緊密

瑞典在台辦事處除了在台瑞貿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外,也推動各種文化經濟及非政府組織與台灣的交流活動等業務。尤其對於台瑞間的文化學術或藝術交流方面,畢恆利說,台瑞間的文化與學術往來日漸頻繁,像是每年都有遠道從瑞典來台在國家戲劇院演出的表演者、瑞典作家、瑞典音樂交流等,而瑞典的電影也經常放映台灣的各項影展,這些活動對雙方文化交流無疑是很大的助益。

不僅如此,在學術交流上,有更多的台灣留學生前往瑞典,也有更多的瑞典人來台求學。畢恆利指出,記得六年前,台灣學生到瑞典求學的人數,從一年十五位增加到現在超過七十五位;而瑞典學生來台求學的趨勢也明顯增加。有趣的是,以前瑞典學生來台主要是想學中文,如今,倒是有很多學生來台學的是工程、商業以及法律等。目前瑞典和台灣也有更多的大學開始提供英語授課的課程,讓雙方的學術交流更加頻繁。而今年也預計十二月底將在台灣舉辦瑞典國際級大導演Ingmar Bergman(柏格曼)影展,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Taiwan News財經.文化周刊》第359期】

槍案聚焦》芬蘭政治經驗 引台共鳴

 

一樁校園瘋狂槍擊血案,讓冰天雪地的芬蘭頓時成為火熱的新聞話題。除了「諾基亞」(Nokia)手機和源於「芬蘭浴」(sauna)的三溫暖,在地圖上距離台灣海程最遠的國家芬蘭,自2002年至2005年連續三年被評比為全球「成長競爭力」第一名,芬蘭與台灣之間,其實存在許多神秘的相似性。

經濟上,兩國均以高科技產業為主要競爭力。芬蘭的Nokia獨領全球手機界的風騷,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也是舉世聞名。世界經濟論壇(WEF)去年底公布全球競爭力報告,芬蘭高居第六,台灣是第14名。

社會方面,兩國均有分歧的現象。芬蘭有意識形態的左右之爭,台灣有統獨爭議。台灣政治人物蓄意炒作區分「本省人」和「外省人」的省籍情結。芬蘭從12世紀中葉被瑞典統治到19世紀初期,境內有說芬蘭話和瑞典話兩大族群。代表作包括《四川好女人》的德國劇作家布雷希特(Bertolt Brecht),曾以此開過玩笑。

芬蘭與台灣之間最能引起共鳴,心有戚戚焉的相似性,應該是政治:兩國均面臨巨大的威脅,也與「惡鄰」的人口和軍事力量均呈現懸殊差距的現象。

芬蘭從1808年起換成被俄羅斯統治,1917年俄國大革命時趁俄國自顧不暇宣布獨立。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企圖併吞芬蘭,雙方曾於1939、1941年兩度交戰,結果都是芬蘭割地賠款。不幸中之大幸是至少保住獨立,不像波羅的海三小國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遭到蘇聯併吞。

1948年4月,芬蘭被迫簽下「芬蘇友好互助條約」 (Finno-Soviet Pact of Friendship),芬蘭雖然未被關進鐵幕(Iron Curtain),像東歐國家那樣成為對抗西方的蘇聯附庸,但也不得不採取軍事不結盟政策。在外人眼中,芬蘭宣稱的中立,其實是一種「親蘇聯」的中立,外交政策以不激怒蘇聯為前提,再逐步開展。

芬蘭與俄國的邊界將近1,300公里,所謂「遠水救不了近火」,期望西方國家在芬蘭出事時力挺,根本不切實際,今天的喬治亞恰可證明芬蘭的「遠見」。

面對蘇聯這個惡鄰,芬蘭全國上下當時都有必須委曲求全的共識,不會給對方亂扣「不愛芬蘭」的帽子。

自從國民政府1949年來台之後,對岸的中共一直是台灣生存發展的頭號威脅,仍不放棄對台動武。「芬蘭經驗」對於台灣,應該頗具啟發性。

【2008/09/27 聯合報】

轉型科技國 芬蘭投資教育拚經濟

「辦好教育為的是拚經濟。」

儘管在不到一年時間內,芬蘭境內兩度發生校園槍擊血案,但芬蘭近年來早已是各國教育當局取經的對象,台灣也有《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芬蘭驚豔》等書籍出版。

自2000年開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每三年舉辦15歲學生能力評估測驗「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ISA),芬蘭青少年連續兩屆在閱讀與科學兩項評比稱霸,解決問題和數學則位居第二。自2001年以來,芬蘭四次摘下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競爭力桂冠。芬蘭成了典範移轉的新標竿。

推動芬蘭教育成功的動力是什麼?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四年前問了大家都想知道答案的問題。芬蘭教育部長哈泰寧(Tuula Haatainen)給了「拚經濟」這答案。

的確,芬蘭面積比台灣大九倍,人口只有台灣的四分之一,不可能和亞洲某些勞力密集、工資低廉的國家地區殺價競爭。要維持高科技、高薪資的經濟發展模式,唯有辦好教育。

九年一貫 政府買單

哈泰寧說:「在芬蘭,我們篤信投資於教育、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必要。教育能夠開拓新的工作領域,而勞動力總是需要新技術,因此必須持續投資於教育。」

哈泰寧將芬蘭教育的成功特別歸功於「一貫」(unified)的教育系統,學前教育從6歲開始,7到16歲的孩子都就讀同一所學校,不分小學和中學,稱為「綜合學校」(comprehensive school),也算是9年義務教育,學生課本、交通和午餐費用,全由政府負擔。

打好基礎 少中輟生

芬蘭的教育方針可歸納成「雙不」政策:一是「不贏在起跑點上」,二是「不讓一人落後」。前者的概念與台灣長年來鼓吹的「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大相逕庭,芬蘭的小一和小二可以分三年來念,或是申請提前一年讀幼稚園,讓學前教育變成兩年。

台灣老想「偷吃步」,芬蘭卻認為無須操之過急,10歲以前是學習態度養成與閱讀習慣建立的基礎階段,慢慢觀察,可以及早發現學童的困難所在,對症下藥。芬蘭政府極力降低中輟生的比例。哈泰寧說:「我們是小國,禁不起人力耗損。」

在OECD國家評比中,芬蘭是運用教育資源最有效率的國家之一。不同的是,在大多數國家,高等教育學生平均分配到的經費最多;反觀芬蘭,投資在「綜合學校」學生的經費,每人平均達8200美元(約台幣26萬元),在所有就學年齡中最高。

公平受教 16歲分流

芬蘭教育的另一個核心概念是「不讓一人落後」,堅持每一個小孩公平受教(fair play),針對所謂的「後段班」,也有職場體驗課程。真正的「分流」要等到16歲,學童可以選擇就讀「一般高中」或「職業學校」。

在相當短的時間內,芬蘭已經從一個農業國家轉型成為高科技的經濟體。世人提起芬蘭時,聯想到的大多是Nokia而非伐木。

芬蘭快速前進的「按鍵」(關鍵),一直是教育。

【2008/09/27 聯合報】

芬蘭Q&A

Q:何謂「半總統制」?

A:政治學名詞。所謂半總統制 (semi-presidential system),是指總統經由直選產生,而總理及內閣係對國會負責,並將兩者結合於一的制度,又稱為「雙首長制」。法國為代表,奧地利、冰島、愛爾蘭、葡萄牙、芬蘭,以及在政治運作層面的台灣,均為此制。

Q:何謂「芬蘭化」?

A: 國際關係名詞。所謂的「芬蘭化」 (Finlandization),指的是芬蘭因為蘇聯的強大陰影,形成一個未被蘇聯征服,但政策卻受到蘇聯相當影響,取得中立、自由民主國家的國際地位。據說曾有一位芬蘭外交官表示:「小狗必須知道何時可以叫,何時不能叫。」芬蘭在蘇聯打壓下為外交困境解危,是小國外交有名的實例。

Q:什麼是OECD?

A: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簡稱,中文名稱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1961年成立,總部設於法國巴黎,其主要宗旨為協助會員建立強而有力的經濟實力,發展並改進市場體系,並促進已開發及開發中國家發展。

【2008/09/27 聯合報】

時事評論








本文於 2008/09/27 12:12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031395
(轉貼)逛以色列宜家 撿不到便宜
2008/09/09 03:20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以媒:逛以色列Ikea 撿不到便宜

行銷多國的「Ikea(宜家)」家俱因價格優勢,普獲消費者青睞。不過據以色列媒體「國土報」調查採訪後發現,以色列宜家的商品售價,平均比英國、荷蘭貴三成,比法國、瑞典貴二成四。

國土報參考宜家在各國發行的「二零零九年型錄」,並參酌八月二十日謝克對各國匯率,完成這則調查採訪。

報導表示,若消費者在以色列宜家採購家俱組等二十一項商品,約需以幣一萬七千謝克(約合新台幣十五萬元)。

但報導說,同樣的二十一項商品在瑞典僅總需一萬二千九百謝克(約新台幣十一萬三千九百元),法國則需一萬二千九百三十七謝克(約新台幣十一萬四千二百元)。

至於相同的二十一件商品在荷蘭需一萬二千零九十七謝克(約合新台幣十萬零六千八百元),在英國最低,僅需一萬二千零七十五謝克(約合新台幣十萬零六千六百元)。

報導表示,最離譜的商品售價為洗臉用毛巾,在瑞典一條僅賣一元謝克(約合新台幣九元),但在以色列一條售價卻高達十五謝克(約合新台幣一百三十二元)。

其他如電視櫃組,以色列要價達三千五百九十五謝克(約合新台幣三萬一千七百元),但在法國僅需二千三百六十三謝克(約新台幣二萬零八百元)。

若比較客廳家俱組,報導說,以色列消費者需負擔一千五百九十四謝克(約新台幣一萬零四百元),但在荷蘭僅需花費一千零三十八謝克(約新台幣九千一百元)。

被問及為何以色列的宜家家俱如此高貴?賣場經理賈拜向國土報解釋,因為原物料價格飆漲,在加上運輸費率節節攀升,自瑞典進口宜家家俱,價格方面勢必水漲船高,但「儘管原物料與運費成本增加,但宜家家俱在以色列仍具價格實惠優勢。」

此外,另據報導說,宜家家俱將在三十六國,發行二億本二十七種不同語言的明年度型錄,其中單單在以色列為發行明年度型錄,已耗資八百五十萬謝克(約合新台幣七千五百零五萬五千元)。

【2008/09/08 中央社】



本文於 2008/09/27 12:13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020064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