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莉作品: 書店 ( 中華日報 ~ 桃源新境徵文得獎作品 )
有誰比書店更懂得青春之泉的奧秘 ?
及時在四、五十年前那種但求隔宿之糧的年代, 整個小鎮是拮据的, 只能以粗糙的素樸來妝點鄉土 , 書店仍像美人眉心的硃砂痣 ,用它特有的單純的繽紛, 妝點在古老的街角。
清晨, 謝廈門板, 擺上木凳子, 就在門板上鋪陳起甘色的蠟筆、粗漿的色紙 、黏紙的橡皮擦 , 就足以吸引赤著角、來往浚巡的學生們了。
店裡的木架子上 , 寥落的幾本書 , 不外乎學生的參考書 、情書大全之類 ,了不起擺上 <東周列國志> 或一些令人無法看懂的翻譯小說 。其中最拋頭露面的,莫過於印有彩色封面的各類雜誌, 而至今還留有印象的,也只有<學友> < 東方少年 > <亞洲畫報> 等刊物了 , 尤其是<兒童雜誌>幾乎是鎮上小孩 , 除了教科書外唯一能窺探外在世界的櫥窗 。
一些孩子, 渴想書中連載的紅花俠 、 基督山伯爵 就如同思戀魂牽夢縈的戀人, 總是焦急的盼望著下一期的約會。黑色鬱金香的球根, 都徳最後一課的悲哀, 全都從經過幾番傳閱的書頁, 深深移植在我們的胸口 。小公子、孔明與小八爺 , 同樣是小孩子們心儀的對象; 金銀島 、秘密花園、非洲密林, 都是大家嚮往的夢土。
當書店老闆撩起破了洞的褲管 ,跪上木凳 , 從壁頂拿下最新一期的刊物 ,幾個孩子仰著頭, 虔敬的等待著, 興奮的接過書 , 便拔腿飛奔到學校走廊 , 墊著短褲上滿屁股的補釘 , 幾個人聚著頭, 就這樣忘我的回到上一期的感動裡 。我想,戰後嬰兒潮時期, 孩子們的心靈殿堂, 多半是如此竹籬茅舍的打造起來的吧 !
四五十年後 , 土地重劃了 , 街區整治了 , 兩條筆直的大馬路 , 像綴著銀線的緞帶, 從天邊把街線拉過來 , 在相交重疊處打了一個蝴蝶結 ,於是一座美輪美奐的大型書店就這麼美人魚似的亭亭玉立在通衢之濱了。
這樣的書店, 恐怕不再能用一個店字來涵蓋 ; 除了書籍 、 文具 、 磁片、 光碟 甚至玩具 、 禮品 , 一應俱全, 還附設有小小的咖啡座, 讓你在飲料裡添加一點書香的營養 。書店 , 像隻斑爛的孔雀 ,儼然已經是輸的百貨公司 。
通常,人們進入百貨公司,只要口袋飽滿 ,總不免趾高氣揚 ,想人類是何等聰慧 ,僅憑操控機器 , 便能製造出伊甸園 裡未曾夢想過的奇珍異寶 , 而在鈔票交換之際 ,潛存於心中的種種 掌控 、 佔有 等慾望, 也都得到了合法的滿足 。
唯有走進百貨公司,僅只抬望一眼 , 便足以教人心虛腳軟 , 額頭冒汗, 腹笥中的空洞貧乏 , 立即喚醒了腰椎的謙卑, 因為再鼓漲的錢囊 , 也無法交換大師們的隻字片語 , 除非能像她們的智慧胸襟座虛心的栿伏, 向他們的知識學問做全人的結合 , 方才有望於重建自己的尊嚴 .
然而 , 令人氣餒的是 , 當智慧學問壓縮成具象的書籍 , 卻能立刻被世俗流貶為商品的物格 , 其價格高低 , 也任憑顧客擺佈 唯有走進百貨公司,僅只抬望一眼 , 便足以教人心虛腳軟 , 額頭冒汗, 腹笥中的空洞貧乏 , 立即喚醒了腰椎的謙卑, 因為再鼓漲的錢囊 , 也無法交換大師們的隻字片語 , 除非能像她們的智慧胸襟座虛心的栿伏, 向他們的知識學問做全人的結合 , 方才有望於重建自己的尊嚴 。
然而 , 曾經令人氣餒的是 ,當智慧學問壓縮成具象的書籍 , 確能立刻被世俗流貶成商品物格,其價值高低 , 也任憑顧客擺佈 。 我們只要瀏覽書場一遭 , 便可由書籍的擺放的高低位置姿態 , 大致分辨出后妃嬪佞的階級 , 一些被打入冷工的書籍 ,也早早被驅逐出境 。
( 也真備忘錄 : 打字轉貼此篇文章 , 因為合輯第一集多是各大報徵文得獎作品, 有再版之考量 , 書店 一文 , 尚有部分不 便完整全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