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香港館
市長:
暘明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
|
推薦本城市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udn
/
城市
/
文學創作
/
小說
/
【香港館】城市
/討論區/
你還沒有登入喔(
馬上登入
/
加入會員
)
本城市首頁
討論區
精華區
投票區
影像館
推薦連結
公告區
訪客簿
市政中心
(0)
討論區
/
特別區
字體:
小
中
大
看回應文章
香港的霓虹燈
瀏覽
1,530
|回應
4
|
推薦
1
Xuser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齋貓
香港的網路上有人討論香港的霓虹燈。
說,香港啟德機場已經搬離七年,當初為了飛航安全而不准霓虹燈閃動的條例應已修改,為何香港還是幾乎見不到閃動的霓虹燈?
有網友回應說:「難道你想讓香港的霓虹燈像拉斯維加斯這樣閃?」這句話深得我心。
香港,是所謂的東方明珠,就是寧靜中的燦爛。過去百年,吸引了不知多少的國際遊客,就是因為他不同於拉斯維加斯的「閃亮」。
順便一提的是,我非常不喜歡上海目前的夜景燈飾。這種畫面,只能吸引自己鄉下的同胞,不會有國際上的超凡地位。
總之,任何地方、任何景觀,「主體性」的特色是很重要的。
引用網址:http://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266&aid=1154087
回應文章
選擇排序方式
最新發表
最舊發表
Fans的翻法來自台灣
推薦
2
Alex
等級:
留言
|
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Xuser
B
Twsil兄說的比較正確,粉絲一詞是台灣對fans的譯法。基本上,台灣這裏對一些名詞的新譯法,是兼顧諧音與意義貼近。例如,轟趴譯自Home Party,既取其音也貼近聚會熱鬧的意思(當然還有一些言下之意)。洗版或洗板譯自spam,也有相同的翻譯精神。
至於粉絲的原始意義,在台灣很早就有了,由豆類做成的,並非來自香港。不論是本省或外省人,在台灣居住期間較長的網友們應該都吃過或至少聽過龍口粉絲。該粉絲原產自大陸,民國38年後,由一位隨著國民黨來台的山東人引進的,選擇的材料是綠豆。
引用網址:http://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266&aid=1158810
也談粉絲
推薦
1
暘明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Xuser
我印象中,粉絲應該是用綠豆粉做的絲條,米粉應該是用粘米做的。香港有句話:「粉絲當魚翅」,大概是由於粉絲的樣子像魚翅吧。
我以為「粉絲」是來自台灣的,因為一向覺得台灣的翻譯比較文雅有水準。fans 粉絲,香港的報紙都會寫 「fan 屎」,因為 fan 找不到香港話的同音字,就保留下來,而屎的音同 s ,也有暗諷那些偶像崇拜的人。
引用網址:http://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266&aid=1157830
雜談:粉絲
推薦
0
Xuser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粉絲」這個新潮名詞大概是香港傳來的。
如果我記得沒錯,「粉絲」是廣東話的「米粉」(如有錯請指正),粵語發音就是 fan-sy。
引用網址:http://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266&aid=1157161
香港的光污染
推薦
1
暘明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Xuser
香港的霓虹燈,最多的應該是在紅燈區旺角。最近去尖沙嘴,有一幢大廈(重慶站)的外牆是很大的 LED 顯示器,當我經過時,感覺很眩目,很刺眼。我個人不喜歡這種廣告的宣傳方式,但香港現在很多地方都開始有這種大屏幕 LED 顯示器了。
香港的光污染很嚴重,人口密集,很多大廈外牆的對面是住宅,這也許是少閃動的霓虹燈的主要原因。目前不清大屏幕的 LED 顯示器,會否有人投訴光污染。要是我住那邊,我應該會去投訴的,這太擾民了。
引用網址:http://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266&aid=115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