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打開聯合報 看見紐約時報
市長:AL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其他【打開聯合報 看見紐約時報】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紐時精譯>>10歲亞馬遜 賺錢,但管理有問題(2005/7/25紐時周報五版頭條)
2005/07/26 11:56 瀏覽668|回應0推薦0

yato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10歲亞馬遜 賺錢,但管理有問題


田思怡譯


原文請見五版頭條

馬克.安德森發行的《策略新聞服務》是極具影響力的新聞信,讀者包括比爾.蓋茲和麥可.戴爾這類人物,他也對自己能預測未來頗得意。

不過他承認,他對亞馬遜及其深具領袖魅力的執行長傑佛瑞.貝佐斯曾有疑慮,一度相信貝佐斯失敗比成功的可能性高。

十年前的七月,貝佐斯成立一個他稱為「地球上最大書店」的網站,亞馬遜網路書店在網際網路首度亮相。

亞馬遜頭六個月只賣出50萬美元的書,但很快公布讓華爾街眼睛一亮的成長率:1996年營業額1,570萬美元,1997年1億4,780萬美元。

不過,在1990年代後半期,大家對亞馬遜較熟悉的故事是它燒錢的速度。例如,1999年該公司營收16億美元,但仍虧損7億1,900萬美元。

總公司在西雅圖的亞馬遜為了繼續營業,向銀行貸款逾20億美元,但根據證管單位的資料,該公司2000年手頭現金一度幾乎不到3億5000萬美元。安德森說:「集資幾十億後,這種數字和賠光沒兩樣。」

然後,貝佐斯扭轉乾坤。

他關閉一些物流中心,解雇1/7人力。2003年,公司營運九年、股票上市七年後,亞馬遜終於賺錢。

安德遜說:「你必須歸功傑夫(貝佐斯),他的目標是把亞馬遜變成網路世界的沃爾瑪超市,而且,嘿,他也辦到了。」

不過,他補充說,現在是貝佐斯效法其他許多科技公司創辦人的時機:找一位有深厚營運背景、受過專業訓練的執行長掌管公司。

和其他亞馬遜的觀察者一樣,安德森列舉對貝佐斯的批評,例如他不願分享權力,以及公司高級主管流動率很高。

但安德森和其他人對貝佐斯的疑慮,可以歸結於亞馬遜一個老問題:獲利能力。亞馬遜股價至今仍然只有1999年12月每股113美元高水平時的三成。股價在2004年下跌16%,今年則迄今已跌22%。

安德森說:「必須一提的問題是:董事會要忍受股價連續下跌多少年才會說,『聽好,我們必須改變』。」

41歲的貝佐斯約擁有亞馬遜1/4股權,凈值約35億美元,但根據所有流傳的說法和所有跡象推斷,他決非自命不凡之輩。他似乎無可救藥的樂觀,他的信念顯然也未動搖,認為華爾街大體徒然令人心煩意亂,他一再說,只要給顧客想要的東西,其他問題自會迎刃而解。

此外,貝佐斯說,他目前年薪8萬1,000美元,是廉價勞工。他大笑說:「而且我沒拿股票選擇權。」

貝佐斯儘有權利大笑。他證明過去預言亞馬遜會垮的一大票批評者都錯了,他也蔑視那些曾宣稱亞馬遜永遠不會賺錢的人。

顧客滿意度調查顯示, 亞馬遜是4,900萬常客心目中的金字招牌,去年營收69億美元,獲利5億8,800萬美元。

亞馬遜在1999年以約2億美元買下丹尼.榭德新成立的公司後,他繼續在亞馬遜工作了15個月,他形容貝佐斯是「我這輩子碰過、以及我未來會碰到最聰明、最棒的企業家」。

不過,曾在亞馬遜工作過的員工幾乎指名道姓說,貝佐斯天生不會授權。在亞馬遜工作兩年的高階技術人員布萊恩.藍特說:「傑夫的優點也是缺點,是他要參與網站每一次改版,就算只是改個標籤顏色也一樣。」

也有人批評貝佐斯在亞馬遜買下有潛力的公司後,就關閉這些公司。

貝佐斯不理這些和其他抱怨,他說:「我們真心相信,只要照顧客戶,就是為股東創造最佳條件。」

對科技產業新聞信總編輯安德森來說,貝佐斯毫無保留地把重心放在客戶身上,不惜犧牲其他觀眾,他的股東,這是「傑夫的過人才華,也是咀咒」。

安德森說:「如果你是長期投資人,可能認為要成為網路世界的沃爾瑪,值得投資很多錢。」他說:「另一方面,你若是沒耐性的投資人,可能會想知道,那公司到底有沒有訓練有素的管理人,知道如何拿到投資報酬。」

(田思怡譯)

關鍵字句

1.亞馬遜網路書店是90年代美國新經濟(new economy)少數存活的新創立公司(startups)和達康公司(dotcoms)。不過在亞馬遜掀起網路零售革命十年後,有人對它的獲利能力(profitability)和領導風格(leadership)投以疑問。

2.第一段的newsletter很容易譯錯,一般指給特定訂戶看的時事通訊或直譯新聞信,通常提供專業新聞,或是機關團體發行的訊息刊物,如校訊或學訊。本文倒數第三段提到The Strategic News Service是科技產業的時事通訊。

3.第一欄倒數第三段出現going public(股票掛牌上市),例如,Google is going public.(Google公司將掛牌上市。)另一個和股票上市

有關的用語是initial public offering,簡稱為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例如,Google's success makes its IPO hard to ignore.(Google的成功使這家公司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不容忽視。) (田思怡)

【2005-07-25/聯合報/4版/UNITED DAILY NEWS】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132&aid=13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