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普魯斯特的家討論區
市長:■♀醫楊曉萍  副市長: 晨曦CatherineAll about PROUST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人文藝術藝術天地【普魯斯特的家討論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音樂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從英國教育簡史看英國合唱音樂=>台北室內合唱團11/24Bob Chilcott客席指揮//轉
2004/11/10 03:03 瀏覽1,861|回應0推薦1

■♀醫楊曉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醫楊曉萍

by 曹永坤

資深樂評曹老師長期參與、贊助的台北室內合唱團將於本月二十四日於國家音樂廳演出,曹老師特地為他們寫了一篇介紹,歡迎大家踴躍前往聆賞。
-----------------------------------------------------------

英國正式的名稱為「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或是「Great British of United Kingdom」,簡稱為UK或是GB皆可。從名稱上可看出英國(人口約57005萬人)是由英格蘭(England,佔總人口83%)、蘇格蘭(Scotland,人口佔9%)兩個王國、威爾斯公國(Wales,人口佔5%;好鬥,但履戰履敗,歸英皇太子管轄)以及過去英國殖民的北愛爾蘭(Northern Ireland,人口佔3%,新教徒佔大多數,其餘天主教徒區已獨立)兩大島四個地區所組成的。在語言方面,依照不同族群分别使用土著蓋爾特(Celtic)、威爾斯、蘇格蘭及北歐盎格魯薩克遜(Anglo Saxon)系的英語,並在風俗、習慣、文化與藝術上各有不同的特色。在音樂方面也很多元化,雖然天主教、新教的教會音樂、以及民謠各具不同的風味,但它們共同的特色為對愛好歌唱及對合唱音樂的熱愛。

英國的教育方針採行精英教育。貴族、富裕的市民及中產階級的父母總是希望子女能考上私立中學(Public School)。英國著名的Public School約有30個,其中伊頓(Eton)、哈洛(Harrow)、拉格比(Rugby)、及西敏(Westminster)是具代表性的名門高中,這些學校的教育目標在培養公民社會中的基層紳士(Gentleman,源自法文gentil一字,有涵養、溫雅、公正之意),實質的教育內容除了一般中學及古典教育之外,尚注重橄欖球等激烈運動,以藉此培養團體合作(Team Work)、尊重對手的運動精神(Sportsmanship)、公正的氣度(Fairness)、剛健又會照顧別人的品性。為了加強上述的教育方針,每一個學校都擁有球團、合唱團及銅管樂團,並有社團的活動都有全國性的比賽。這些名校中約30%的青年才俊會進入Oxbridge(Oxford和Cambridge的合稱),而兩校畢業的校友人才濟濟,約有五分之三的人會成為領導英國政治、文化、工商及研發方面的人才,並且出了不少國際聞名的政治家、藝術家、詩人和諾貝爾得獎人。

英國最早的大學是1249年在牛津成立的綜合學院(University College),但較出名的為馬頓(Merton, 1264)、皇后(Queen’s, 1341,愛達華三世的皇后Philippa所捐建)、新學院(New College, 1379)、馬格達連(Magbalen, 1448)與基督教會(Christ Church, 1525)等,共計30個學院。較晚成立的劍橋大學則是以新教(清教徒)為中心,共有32個學院,其中包括大家所熟悉的國王學院(King’s,亨利六世於1440年創立)、皇后學院(Queen’s, 1448)、三位一體(Trinity,亨利八世於1546年創立)、克萊爾(Clare, 1338)、聖約翰(St John’s, 1511)、基督(Jesus,1496由伊利大主教創建)等。這些大學的教育目標是在培養國家菁英、追求獨立自由的探討、對社會的責任感,培養運動家精神以及幽默且不偏不頗的生活準則,學生一律住校並且由研究員(Fellows)直接指導學業。

這些學院都各自擁有自己的禮拜堂(Chapel),而且擁有通常為16人編制的少年或混聲合唱團,大部分合唱團的成員都是由來自各學院教師的子女、教區的兒童及各學院的學生所組成,有些學院(如劍橋國王學院)甚至擁有中學以專門訓練童聲合唱團。上述各學院的合唱團大部分都有樂譜與有聲出版品,英國EMI及DECCA唱片公司都曾為他們發行過不少唱片,在市面上都可以購買的到,其中出版數量最多的是劍橋的國王學院合唱團(成立於16世紀),其次是聖約翰、三位一體、克萊爾(男女混聲),以及牛津的新學院。值得順帶一提的是英國廣播電台(BBC)從1928年起,每年都會於聖誕節前夕向全球實況轉播在國王教堂(King’s Chapel)舉行的聖誕節音樂會,這樣的傳統維持了75年之久,許多英語圈(English Speaking)的基督教徒如果沒有聽到該轉播,就會覺得若有所失,好像那一年沒有過聖誕節。

英國在韓德爾(G. F. Handel, 1685-1759)時代,非常流行閹割歌手(castrato),因為英國人偏好透明的童聲,而閹割後的歌手,可以保持童聲之美,且具備成人的胸腔,能夠做到男女歌手都辦不到的高度技巧與透明感。在閹割歌手由於人道上的理由不存在了以後,英國人仍致力於培養假聲男高音及高音域童聲歌手(不稱之為Boy Soprano,而稱為Treble),這是英國合唱團異於其他國家合唱團的最大特色。

我起初在唱片中聽到這種歌聲時不大習慣,覺得有點尖銳,但當我第一次在國王學院禮拜堂聽到Treble的獨唱時,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我覺得這樣的聲音只能用天籟之音來形容,尤其是在殘響達6秒鍾之久的國王禮拜堂裡,這樣的歌聲迴繞於歌德式教堂的穹窿中,令人覺得仿彿置身於另一個世界中。這些童聲合唱團的團員在校時便會經歷變聲期,但他們仍會繼續參加合唱團,演唱低音域或中聲部,稱為OB(Old Boys),著名的國王歌手(The King’s Singers)便是國王學院童聲合唱團的六個成員(OB)所組成的。

倫敦是我最喜歡的城市之一,因為在那裡的音樂活動極多,票價也滿合理的,因此只要我星期日剛好在倫敦,我便會搭火車到車程約一個多小時的劍橋國王學院或牛津的新學院參加禮拜,在這免費的禮拜當中,可以讓我聽到如天使般的歌聲。但如果要欣賞教堂、管風琴以及繪畫(有一幅魯本斯的名畫)的話,就要等到下午兩點才行,而且這樣的活動是要付費的。因為Oxbridge長期的合唱傳統及訓練系統,使得這些合唱團中的許多成員在日後成為名歌唱家、名指揮、或名編曲家,例如國王學院的指揮威爾克斯(Sir David Willcocks, b. 1919)在1977年被封為爵士;指揮家Peter Phillips也組成了泰利斯學者合唱團(The Tallis Scholars);而童高音的阿列特.瓊斯(Aled Jones, b. 1970)則是全球性的名歌唱家。

在這麼深厚的合唱傳統之下,英國人對合唱團的要求卻是中規與不偏不倚,只要求Blend(調和)、Balance(均衡)以及Ensemble(默契),但對指揮的要求就比較嚴格,因為指揮是合唱團的靈魂及教父(mentor),所以認為好的合唱指揮必須具備下列幾項條件:

一、 對曲目的內容不但要熟識,還要有豐富的指揮歷練。

二、 對作品的風格及純正(authentic)的演奏方式要熟識。

三、 對技巧及指揮法(包括樂隊及獨唱家)能控制並應用自如。

四、 對歌唱音質與技巧的熟練,甚至自己可以示範。

五、 豐富的想像力、說服力以及個人魅力(以最小的動作得到最大的效果)。

六、 要有很好的耳朵以及對美好聲響的辨別能力,才會有完美的調和、均衡與無處可借的默契。

在今天契爾考特(Bob Chilcott,在籍國王合唱團12年,國王學院童聲合唱團出身)的演出當中,我們可以從曲目的安排上看到整個英國的合唱史:在上半場當中第一部份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伊莉莎白時代)的典範作品(包括作曲家Byrd、Tallis、Morley),第二部份包括這位指揮家自己的作品以及近代英國著名的作品家(如Rutter)的作品等,從整個曲目安排可以看得出來這個指揮家對於曲目選擇上的用心良苦。我希望聽眾可以從他的指揮中聽出英國人對合唱音樂的美學以及對團體默契、調和與平衡的追求,請大家好好欣賞這位才華洋溢的作曲家與指揮家為我們所帶來的音樂。
&&&&&&&&&&&&&&&&&&&&&&&&&&&&&&&&&&&
演出時間:2004年11月24日(三)19:30 演出地點:國家音樂廳 票價:300 500 800 1000
客席指揮 鮑伯‧契爾考特(Bob Chilcott)

鮑伯‧契爾考特是英國最受歡迎的合唱音樂作曲家之一,他自幼即與合唱音樂結下不解之緣,從男童合唱團員、在劍橋的國王學院研讀合唱音樂,嗣後成為國王合唱團團員也有十二年之久,從一九九七年起,他即全心投入作曲,並且參與更多的指揮工作、活動以及計畫,特別是兒童及青少年(youth)合唱團。 契爾考特近年來二度曾經接受BBC第三廣播電台的委託(作曲)「我即是歌」於二00一年十月間在倫敦的南方銀行中心(South Bank Centre)由「大家來唱歌比賽」(Let the Peoples Sing Competition)之優勝隊伍(finalist choirs)擔綱首演。

第二件委任創作「協力車/前後縱排的二匹馬或馬車」(Tandem)是長約二十分鐘的作品,需由二個管弦樂團演出,乃特別為BBC第三廣播電台及Making Music合作而創作,並於二00二年五月BBC Music Live week 中播出。 這件創作及演出(經錄製)成為加拿大CBC電視台一個半小時的特別節目,嗣由Scunthorpe Co-operative Junior Choir【這個我就不知道是哪裡的什麼團】及紐芬蘭青年交響樂團所屬合唱團於二00一年十二月舉行現場首演。

曲目 英國頌歌、牧歌:Sing Joyfully、Fire, fire, my heart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582&aid=1076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