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貨幣政策 將轉向寬鬆
■ 記者張運祥/綜合報導

中共官方透露,大陸經濟出現「冷跡象」,央行緊縮貨幣政策即將轉向寬鬆。全國人大財經委也呼應,企業投資正在下降,企業效益正在下滑,宏觀調控不宜再推出過多調控措施。 中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指出,寬鬆的貨幣政策已經出現,表明「以抑制通貨膨脹為目標的緊縮貨幣政策將告一段落。」
中國經營報引述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的話指出,「人行的口風鬆了」,人行7月1日發布第二季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報告,沒有總結上半年經濟情勢,也沒有對物價走勢作出判斷。
這意味大陸人行早就預感到,緊貨幣政策已讓大陸經濟可能轉冷,人行在上半年提前動作;3月17日,人行將超額準備金存款年利率由1.62%向下調到0.99%。
華夏證券債券高級研究員魏琦認為,這項舉措導致市場資金面趨於寬鬆,「這是人行緩衝緊縮政策的信號」。
從人行的票據數據來看,第二季人行發行票據人民幣6,450億元,比第一季減少1,000億元。不過,人行營造市場資金充足的流動性並未進入企業,而是直接轉入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
鐘偉說,人行希望更多的流動性資金轉入企業貸款,可是宏觀調控嚴厲的行政收縮手段,加上商業銀行改制上市,使總行收縮一、二級分行貸款權力,企業貸不到款,造成大量資金擁擠在貨幣和債券市場。
中共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袁綱明表示,「目前經濟已經出現冷跡象,緊縮貨幣應該提早結束,投資增速不能降下來。」
在7月20日中共公布第二季經濟數據前,人行都還處於觀望期。鐘偉說:「經過觀望期後,緊縮的貨幣政策下一步就要轉向。」
中共全國人大財經委6月間也前往浙江杭州、溫州、寧波和四川成都、資陽等地調研,發現川、浙兩省都出現投資增幅下滑較大,企業效益下滑、土地供需矛盾顯著、企業資金堅張和進出口不平衡的種種問題。
新華網引述人大財經委經濟室主任李魯陽的話表示,「受到土地資源制約,工業投資和招商引資已面臨嚴峻挑戰。」
他指出,四川省今年上土地需求量與國家批覆的用地指標間存在2,750公頃的缺口,全省170個重點項目中有三分之一,尚未落實建設用地。浙江寧波今年用地需求達17萬畝,實際下達的計劃指標只有4.5萬畝。
李魯陽表示,根據現在經濟形勢,下一步宏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要有一定的連續性,但不宜再推出過多的調控措施和加強現有調控力度。
【2005/07/11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