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北極真經酉集卷十
[言口]彀接適合篇
[言口]ㄎㄡˋ叩也
彀ㄍㄡˋ 拉滿弦也
第一節 言意旨也
老人曰洞洞乾元攸攸坤土孰焉是門孰
焉是戶門戶既除徑庭自無欲尋真境從
吾身始身之何來炁之何在炁在身存炁
獨得而主之身返炁息身不得而挽之哀
哀之身恬恬之境多於世障在人自[言口] [言口]
者何自來自粗莽由躁而靜者[言口]銜乎接
矣由靜而反動者[言口]出乎接矣欲救其弊
先從後乾化乎後坤操陽懾陰反動為靜
則可免乎出接之失也(出接者何即汞
鉛化而復散結而永凝之謂也)弊如救接去適不遠適歸於我其彀
自在一彀一適皆無躁蠟之害此害一免
一日一度之坐坐如是也一日十度之坐
坐如是也一日夜長坐之坐坐亦如是也
以如是為如是無不適且彀也以如是為
如是無不[言口]且接也昏昏之體我[言口]之而
晶然矣冥冥之氣我彀之而坦然矣懵懵之窔我接之而展然矣黠黠之路(即河車之路是也
)我適之而運然矣由是而洞洞之乾攸
攸之坤培乎後乾返吾先乾在此一[言口]一
接一彀一適之中由是而復乎先坤濟乎後坤亦不能出乎此一[言口]一彀一接一適
之間而已
Δ
兩如是為字乃功候
中一步一步之證驗
不可輕輕讀過當作
閒文來看 老人定
[第二節 發真詮也]
老人曰老人自石門過經峪時見乎木石
之中鹿一鶴一猿一龜一問吾自來問吾
自去其時老人從者五十六人皆咤為奇
異不知四物蠢蠢介介皆有道用鹿之鳴
也聲乎[言口]已鶴之息也氣乎接已猿之默
也體乎彀已龜之潛也身乎適已老人語
從者五十六人各各自悟一悟即得而後
吾與徒從行經一地一地之方皆能合坐
順而適者有反光回胎之妙息精而接者
有挫幽入明之現色定而彀者有潛後伸
前之息行準而[言口]者有必剛還柔之實用
其間工夫人各不同地各異致人各相同
派別又異所以門戶徑庭闢者自闢無殊
闔者自闔耳老人復回石門語數十萬眾
先派諸方一一唯唯聽吾法言俱臻上乘
妙山道昌實肇於此[言口]也彀也接也適也
成之者各得所途不以體類分不以歧功
輟也則去吾道丹息胎復汞裹之間不遠
矣老人此次經言實功皆從悟中捉有思
中覓無惟[言口]彀接適四工得一不能定游
亦可却魔避障而延年也
Δ
正意息心旨
Δ
[言口]彀接適皆從身心
性命四字中求之人
而具之於初物能守
而不變物惜其偏人
惜無恆故借四物之
譬喻人能得其全而
不使性近習遠方可
立恆即近習有分亦
可收回先天復我元
胎也 老人定
Δ
此節工夫即可引證
中庸力行知恥兩句
之意則四字意思自
易了了 慧地註
[第三節 語真經也]
老人曰黃極何始吾[言口]之則知所始吾不
之[言口]亦自不知其所自始[言口]而後知知者
維何接之是知接從何自自吾心始心知
所始抑知所終乎知之則彀彀又何自自
吾體充體充何來來於不[言口]不接不彀不
[言口]則目耳皆由粗以進精不接則由棼以
歸一不彀則由內以致外內外一致棼紊
皆理精粗胥分而後目中所有耳中所有
心中所有皆成渺渺杳杳之境適者之始
從中來已觀前則眾派不一心有所[言口]而
宿障即阻心有所接而魄惑即擾心有所
彀而炁魔即動如是而欲宿障之不吾侵
也其惟坐乎如是而欲魄惑之不吾觸也
其惟坐乎如是而欲內魔之不吾犯也其
惟坐乎如是而坐如是而適如是而適如
是而坐坐者適之適者坐之坐而後止于
適與坐而僅止于[言口]者誠不可道路計以
適而後觀吾止境亦猶醒醒而悟夢夢之
境悟乃是徹徹乃是悟悟乃是通通者適
之母體母體之靈後乾後坤安有不靈具
稟厚以具後天母體而求後充前充之剛
竅胥歸寂定哉老人語此一節皆因初度
之功坐即得徹遠不若二千五百紀前氣
賦之堅然靈虛之體又不若今日是以有
此初度合度經旨即[言口]接道充之功夫也
論是篇也四字分言為二段淺言合成一
脈[言口]接一段乃是尋常坐功即須注意疾
病憚倦皆防[言口]而後截下不能接中中又
不能接上真炁錯走不可玩而試之也以
論彀適工夫則為引二就三最捷妙徑先
有[言口]接之功繼之以彀適之思入三脫二
無時非吾見吾即無時不有吾吉適功也
是在二度前與二度後崇實之大道耳
Δ
正息復胎旨
Δ
內外工夫非有心可
捉在無心而得之者
最易見妙深耳
老人定
Δ
此段坐功不可忽更
不可強勉能坐到此
際方知如是虛境皆
成實境 老人定
Δ
如是二字又是要實
悟的着想
慧地箋註
Δ
引二就三二者一乾
一坤一陰一陽三者
上中下三充元息三
焦是也 老人定
Δ
入脫二字工夫在引
就之時即能自明能
入能脫有先知先覺
之妙坐到此候即彀
接適始能悟出真解
慧地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