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芽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山居的隱士
《太乙北極真經未集卷八》
【昧靈界輪天篇】
[第一節言意旨也]
老人過石門時見一般阿闍黎祖坐于山
隙空洞問吾分界者有二十三人同坐于
優伽石台一時青青蒼蒼萬籟無聲之天
霾霧黯黯慘焉淡焉若有見然若無見然
若有聞然若無聞然及有所見日月之明
猶淡淡而無色及有所聞雷霆之震猶息
息而無聲諸阿闍黎祖問何以故老人坐
石洞中諸闍亦不之見抑若有見亦不之
聞抑若有聞如夢非夢見者輒悟曰靈而
不昧者皆于是悟昧而不靈者亦誤于強
悟是以三界六輪之先天不能充氣睟面
盎背合丹守不走之竅屢旦不晨旦爽之
氣失失之內輪魄惑之體全靈被奪真味
昧昧乾陽全伏坎陰不生而兩界俞府之
障塞閉于三充七通八剛之間靈散昧游
無所定亦有所定有所定實無所定諸阿
闍乃明其分界之竅一靈一昧靈者不渙
即仙即神即聖即人(真人也)昧者界滿即魔
即鬼即邪即祟如何而轉得此精靈先天
之神必借我後天未散之魄殺惑截昧正
其氣息其影練影成形練形成體至體成
而後真味三昧之圓覺靈光又從後天而
返回先天矣輪輪轉轉因因果果其說本
此阿闍黎聽老人之言所以有三昧三覺
懺悔日誦日坐之思生生坐悟以底於成
成者維何即後來圖說昧靈合光三輪化
一之旨也
Δ
念此句時須叩首四
十九通悟經至此亦
當如儀老祖先
天真體也
慧地恭註
₡
焦經脈是也
慧地註
回光金華篇參觀自
悟三竅合一成一圓
靈之道耳慧地註
老祖道充真覺在此
覺字註之亦不得明
仍須從目心丹田步
步上上下下著想便
易悟到慧地註
[第二節發真詮也]
老人曰靈天有在昧輪阻止化實出虛入
幽見明皆靈體也守黯入惛通幻執一昧
徑所窒皆慾惑也有時昏昧心靈七宰不
能隨元充(真炁發育時元神充足在三俞肺膂之間謂之元充)而上
通下徹歌知上通之功先求充息之走欲
求下徹之效先求元充之守但走不守先
陽之靈不活但守不走潛陰之昧易踞真
靈所宰即在元充元充不分靈虛不分全
在存陽以合陰合陰以回陽陽初未復昧
昧之氣有時由尾骶而下兀濟火耗水皆
不善用炁火而惟外欲是奪則界輪全昧
何者是三寶真覺何者是八剛真源源竅
所在即昧惑在若鐙有光立吾前者我不
能見其虛靈之地猶立我前者不能見我
虛靈之地如是而昧如是而淺涅欲不淄
孰可得聞乎真竅旋陽返陰不使虛靈一
纖之末入于光覺靈化之炁海則脈通經
合氣實體輕三息十動五氣俱平百絡無
牽則生生死死或歸魄輪或藏氣窨或隨
魂升或流清腑一上一下分界者昧為靈
祛昧為靈祛非仙即神非聖即哲古源所
守皆成渣滓暗藏所昧皆成靈台碌碌之
石能如一羽之飛纖塵之細能作泰山之
重虛靈實昧二者分攻一攻即返是謂昧
進而靈光不出戶庭風輪之首皆轉練修
養出車入轍不能先平河車之道上護絳
宮之險而真靈易泄不從上回返入墜魄
之間一息一滅是有所因一來一住是謂
有輪人神仙鬼祇在體道之虛靈不昧與
此元充不散而區分之已
體靈從昧旨
是即坐到初度候功
證能平指此呼吸調
勻而言慧地註
[第三節語真經也]
老人曰阿閣黎祖中二十三人中有那托
婆徒二人得超三大千界不受昧輪之縛
不困慾海之坎皆得習習生靜氲氲生升
颯颯爽爽洋洋灑灑渾渾之胎氣胞有物
物者昧也又忽無物物從何去無者靈也
以有化無初度之功不可驟進驟進則惛
惛則散而不收為邪祟鬼魔得之則將如
喑如聾如盲如瘓不語不聞不見不動皆
可有言有聞有見有動是皆虛輪靈輪合
乎外明潛於內庫斗室之小萬鐙不明萬
廈之大一珠之光能察秋毛所以虛靈能
定定於炁先昧氣所惑惑於炁後元充一
散諸靈不合而真養空如一爐火一壺水
水之蒸蒸在於爐火如火不存不養之以
燼則水不先枯亦必不溫其所以故不善
修即善修養昧從中來不因魔鬼祟邪亦
有時而然此皆虛盈不守實滿不還有妨
先天清空之府納入後天未實之輪輪宮
不守虛府皆障身之孽業後體造之必先
正體坐至元充之宮由實而虛由虛而實
真味一透三昧俱化而吾身世界為何亦
衹自覺其圓靈不散而上下住來如沉如
浮則定養之功基於此已阿闍黎祖徒聞
此經游行于毒蛇猛獸之途歷二百紀之
久唐玄奘又發宏大誓願欲度一切虛靈
受縛世世因輪果無有已時皆因靜極思
動小充不能守大充也此卷虛靈不昧非
聖徒經傳理測之說乃先後合天轉地之
實功須坐久而白生內府則界輪分解自
能入大充而脫小充矣
昧息都靈旨
大者指已成而言小
者指修成而言其實
功同而境異焉
作用功夫說亦可指
身息言氣定者解不
致有錯
慧地又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