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下真是典型的經濟文盲,純粹是在危言聳聽!人口的老化+少子化,是採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政策的必然代價.
人民中國的立國基礎,是毛老大透過社會主義+重工業化所打下的,其必然配套就是生產資料(原料)與產品售價的固定化.但是毛時期人口的滋長與廣泛的初等教育普及化,導致後頭創造出龐大的人為需求,配合鄧黑貓的改開政策,中國人從美國開放市場後所賺到的錢,可以用來購買自己所需的物資,從而帶動經濟成長,這種經濟成長的面向是擺在民生必需品與資本財上面的,加上鄧黑貓改開政策的配套之一,就是吸引鄉間居民入住城市,城市化更會帶動經濟上更多的需求,而城市的土地有限,想進城的人卻很多,城市的土地豈有可能不漲?這是經濟學上最簡單的供需問題!
而在中國的政治層面上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財政劃分不均,導致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收入有極大的依賴性,房地產的上漲背後就有中國地方政府的推波助瀾,以中國中央政府的高度紀律性,恐也不敢輕易的斷掉地方政府的財路!硬要這麼幹?只能在中央割肉或是地方造反上二選一,每個有頭腦的政治家對此都要權衡再三,才不會魯莽行事!
要解決中國的人口老化+少子化產生的經濟問題?最佳的手段才不是用行政命令蠻幹,而是精確的估計國家生產力的實質數字,利用教育為手段,發展科研和創新管理水平,以機器來取代人工,只要總生產力沒有衰退,就能暫時頂住經濟下行的壓力.同時還要考慮現行人口老化後的長照問題,配合目前不斷執行與優化的國家扶貧工作(扶貧工作的主要目的-在於解放更多的生產力),才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於不墜.
以中國目前的狀態,經濟成長率下行是必然之事(花無百日紅-經濟成長率亦然),關鍵在於是有秩序地慢慢撤退與投入新產業研發的經濟轉骨?還是無秩序的潰退?用不切實際的書生之見去想真正的政治問題,只是在鬧笑話!如果單看人口的多寡?為何至今的印度發展水平會遠遠及不上中國?
註1:就執政者的經濟調控而言,抑制土地兼併是可以做到的,但炒土地會炒到亡國?那就是不懂經濟者的胡言亂語!紐約曼哈頓的土地不更貴?也沒聽說美國要亡國!
註2:吾友reaizuguo*有一點講得很對:印度與中國最大的差異就是缺了一個毛澤東,毛老大懂教育,他在教育上普及基礎教育,嚴厲打擊公知系被歐美利用的文史哲磚家,是中國復興的重要思想基礎.印度聖雄甘地的政治能力?連毛老大的一根毛都及不上.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