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覺得有必要把“公知”說清楚,下面我試著簡述一下,歡迎朋友們補充!
“公知”一詞,實際上是公共知識分子的簡稱,主要是服務於國家的公共事務部門,包括教育,出版,媒體和研究及諮詢機構。
從清末民初開始,一直有這麼一票人來自知識界,他們中間,有前清的舉人進士,有的有留洋史,有的甚至有洋學位。這些人自視清高,以為自己有學問,不管自己是否在體制內,都喜歡指點江山,給政府下指導棋。
民國後期,這群人逐漸形成所謂的第三勢力(獨立於國共之外,“老公知”),他們號稱自己無權無勢,無武裝力量,只追求民主/自由等理念,如果以社團為界,他們主要是民盟等,其代表人物有:張瀾,沈鈞儒,章伯鈞,羅隆基,張東蓀等人。當時中共為了跟KMT爭天下,把這群人當成可以團結的第三勢力。
但是這些人其實骨子裡跟老共就不是一夥的,他們頑固地堅信,中國必須走西方的那一條道路,照搬美國的那一套政治理念和治理體系。這些人曾經在中國的新中國擔任部長級的高官。不幸的是,這些公知一旦安頓下來,就開始蠢蠢欲動,對農工出身的老共怎麼都看不順眼,不是說怪話編段子,就是直接在政協對老共的治國方略指指點點。
56年大辯論的時候,這群人開始煽動學生和市民上街,說“形式非常嚴重”,老共已經“進退失據”,“毛澤東他們混不下去了,該下台了!”,並且提出,老共應該退出學校,機關,代表國家的公方代表應該退出合營企業,要求“輪流坐莊”,說什麼改變中國的落後面貌,根本的辦法是“改變社會主義制度”,“請共產黨下台”,“一黨執政壞處多”,要開放“海德公園”,等等。
57年開始的“反右”運動,就是毛澤東對這群人忍無可忍而發起的針對這群人奪權的政治運動。如果各位查查歷史,你會發現,其實老共體制內很多高官在這場運動中落馬,多數都跟中這群“公知”的毒有關。
“反右”以後,其實這群人基本上消停了20多年,一直到鄧小平/胡耀邦他們幫這群人摘掉帽子,80年代中期,這群人及他們的繼承者又逐步走到了輿論舞台的中位,又開始活躍起來了,特別是他們所處的教育,傳播,出版和社科院等諮詢機構,再加上一些新科留美歸來的人所組成的新的機構,又開始宣揚他們的那套東西。
這個時候的新公知(或者是說民盟那幫老公知的繼承人,主要是大學的老師,出版界和媒體也不少)有一些新的特點,比如,這群人多數沒有老公知的那些教育背景,留洋的非常少。其特點是:讀過幾本半懂不懂的翻譯書,聽過幾天美國之音(VOA),就以為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了。在加上這個時期改開需要西方的資金,信息和技術,來往也就多了,美國,台灣等地的情報機構大勢滲透進來,我記得那時候大學校園裡,幾乎每週都有各種介紹西方世界的各種聚會(公開的),就這樣,以學生為主體的“幼公知”(幼兒園級別的公知)就這樣在紅旗下產生了。
其實毛後的中國,特別是鄧治下的中國,對他們(公知)其實是持包容和開放的態度。他們就得到了發展的空間,比如他們從在大學裡面搞學生會“拉票/選舉”開始,我記得那時候(85年)學生會選舉,候選人一上台就宣稱,“我不是黨員!”,下面掌聲雷動,接著說,“我父親不是黨員”,下面就更加轟動,最後說,“我爺爺也不是黨員”,台下呼哨聲四起,此人贏得選舉,可是好景不長,一年都沒有做到,就被趕下來了,除了會說意外,啥也不會。
8平方事件,其實跟這群公知的多年校園煽動關係密切,北大的“校園小報”,“西單民主牆”等都是由這群人實際操作,這實際上就是在進行熱身和理論準備(是不是有點像進攻前的砲火準備?),背地裡他們一直在找老共的弱點和等待老共出錯,89年春夏界,機會終於來了,胡耀邦(史稱胡亂幫,此人是公知們的恩公,也是新疆/西藏亂源的罪魁禍首)去世,加之當時老共體制內出現官倒等現象,8平方事件爆發。
後面大家基本上都知道了。
8平方事件以後,緊接著前蘇聯玩完,老/新/幼公知們如同打了一劑強心針,中國也跟著進入一個5年前後的動盪期。這段時間,其實特別凶險,新公知們幾乎控制了中國的所有輿論陣地,大學,社科院,媒體,出版,幾乎全部淪陷。中國在這幫新公知的忽悠下,說什麼,“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等似是而非的謬論(汽車的買入和引進,就是這幫公知鼓吹下的臭棋),妄圖忽悠中國成為西方國家的消費品市場,他們自己則來當買辦。他們宣揚的那套東西,幾乎跟56年大辯論時老“公知”一模一樣。
天佑中華,2001年,本拉登掩護,老共突圍成功,中國獲得大致10年的國際安定環境,新公知們因為都是些“嘴把式”,逐步被淘汰出局,鄧黑貓的貓論,(“實事求是”,“意識形態不爭論”,“發展才是硬道理”)等理念得到了理科生們的貫徹執行,中國從此一路開掛,絕塵千里。
綜上所述,“老公知”(建國初期),基本上被毛澤東用政治運動(反右)踏平;新公知們(80年代的大學老師們),被鄧黑貓的貓論化解,而新時代的“幼公知”(8平方以後的學生們)則被理科生用“發展才是硬道理”懟得“屁股冒煙”。
中國人算是厚道,公知們對中國的發展如此負面,也都能夠寬容,他們稱之為“人民內部矛盾”,哪怕是8平方時期,也沒有把他們定義為敵我矛盾,但是2000年以後,“公知”一詞,逐步變成了貶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