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兩岸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盤點台灣某些人關於93閱兵的奇談怪論
2015/09/10 18:10 瀏覽12,427|回應18推薦15

岐客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5)

驀然回首 (新納粹的認知戰)
阿塱壹偏鄉之民
王老三
東風壓倒西風
ZH
老马
炎黃子孫
沁园春
IKL
zgr

more...

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過去了,本來這是整個中華民族歡慶勝利的時刻,遺憾的是,這樣一件大事,卻在台灣島內掀起了不小的漣漪,一時間,各種各樣的奇談怪論甚囂塵上,形成了藍綠合流的奇怪態勢。一些說法來源於國民黨多年的傳統的反共教育,一些則來源於島內逢中必反的台獨思維。其實,如果稍微過一下腦子,就知道許多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本文嘗試對一些說法做最簡單的剖析。

“1949年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資格紀念1945年的抗戰勝利”。

看清楚,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人民任何時候都有資格紀念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件大事,遠的包括秦始皇統一中國、鄭和下西洋等許許多多歷史大事,近的包括辛亥革命推翻帝制、1945年抗戰勝利。

如果這種奇葩邏輯成立,不但1958年成立的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沒有資格紀念紀念諾曼第登陸70周年,今天的俄羅斯也沒有資格紀念蘇聯的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1990年統一的德意志也沒有必要為第三帝國時期的奧斯維辛集中營懺悔了。

“大陸舉行93紀念活動是為了與國民黨爭奪抗戰的領導權”。

拜託,格局太小了吧。
直白點說,共產黨已經把中國變成了世界的強國,有必要和誰爭奪抗戰時期的領導權嗎?既然為領導了那場氣壯山河的抗戰感到驕傲,國民黨為什麽從來不大張旗鼓理直氣壯的紀念抗戰勝利呢?為什麽面對“光復”“終戰”的爭議,只能一退再退,偃旗息鼓呢?國民黨今天已經淪落到如此地步,如果大陸不扛起抗戰勝利這面大旗,中國人民付出慘重代價取得的歷史勝利會不會就此湮沒變得無聲無息呢?

“抗戰只有八年,十四年抗戰的說法是胡扯,是在附和共產黨的史觀”。

連戰先生題詞:一十四年血淚史,贏得醒獅萬世名,在台灣引起一片撻伐之聲,認為抗戰只有盧溝橋事變以後的八年,十四年抗戰的說法是胡扯。

難道,僅僅因為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僅僅因為蔣介石忙著剿滅紅軍,對日軍採取隱忍態度,奮起抵抗的東北義勇軍及其稍後的東北抗日聯軍所進行的艱苦卓絕的鬥爭就可以忽略不計?江橋抗戰、長城抗戰等就可以不算數?

國民黨之所以對十四年抗戰的說法如此忌憚和抗拒,除了那不光彩的不抵抗政策,還有對共產黨抗戰歷史的故意抹殺,東北抗聯是共產黨領導的,許多著名的領導者比如楊靖宇、趙一曼是共產黨從關內派到東北去的。承認了十四年抗戰,就是承認共產黨在九一八事變以後,先於國民黨在全國進行有組織的抗戰,這叫國民黨情何以堪?


“共產黨是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

實際上,這是國民黨當年抹黑共產黨的最典型的例子,並且在受過國民黨教育的人群當中,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實際上,沒有任何人能拿出直接證據能夠證明毛澤東確實說過這樣的話。進行詳細考證,不是這篇小文能夠勝任的,其實僅從邏輯上做一個簡單的判斷,就可以知道出這種說法的荒謬了。

日本侵略軍舉國之力全面侵華的時候,其兇殘、其強悍、其獸性,是世所罕見的。很難想像,他們會偏愛共軍,高抬貴手,容許其不斷的發展壯大。實際上,共產黨在敵後的每一次戰爭,都是在劣勢裝備下的以命相搏,共產黨建立的每一塊根據地,都是用鮮血生命換來的,共產黨軍隊的壯大,解放區根據地的擴大,是抗戰鬥爭的結果,是面對“燒光殺光搶光”三光政策的不屈不撓堅決鬥爭的結果。

不可諱言,當時國民黨也有敵後的遊擊戰爭,但國民黨的敵後遊擊戰爭基本是失敗的,是逐漸萎縮逐漸消失的。而共軍的敵後鬥爭是卓有成效的,這種卓有成效,絕不是日軍獨厚共軍的結果,而是鬥爭和犧牲換來的。

“若論作用和功績,國民黨占95%,共產黨只占5%”。

毋庸諱言,作為政府軍的主體部分,國軍在正面戰場進行了許多可歌可泣的鬥爭,付出了極大的犧牲,為最終戰勝侵略者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但以此來否定共軍在抗戰中起的作用,也是不符合事實的。經常有人用國軍犧牲了幾百位將官而共軍至犧牲了一個左權來證明孰高孰低,當然也有人統計共軍在抗戰中犧牲的三百零二名旅職以上軍官名單,來做相反的證明。這種爭論很難得出結果,我寧願從另一個角度來闡述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作用。

第一、在蔣介石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內”的時候,九一八事件的第三天,共產黨就發出《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並且在七七事變以前就改編和組織了東北抗日聯軍進行武裝抗戰。1936年的張楊兵諫事件,共產黨從大局出發,捐棄前嫌,由周恩來親自出面達成事變的和平解決,促成了全民抗戰的民族統一戰線。所以,從堅決抗戰的精神層面,共產黨是走在前面的。

第二、在正面戰場節節敗退,丟失大半個中國的時候,共產黨的敵後根據地卻逐漸擴大,如果從正面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就會看到,日本戰線拉長,佔領了廣大的中國領土,但始終未能有效佔領農村地區,未能建立鞏固的地方政權,佔領的主要是點和線。當戰略反攻到來的時候,日本的佔領迅速土崩瓦解,這和共產黨在敵後的戰鬥和壯大分不開的。所以我認為,應該正確評價共產黨敵後鬥爭建立的功績。

還有一些論調應該澄清,但限於篇幅,就此打住了。至於某些台獨人士的說法,比如“抗戰和你們中國人有什麽關係?”、“93閱兵是為了爭奪台灣主權”等等過於荒謬不經,就直接無視了。

希望台灣某些人改變思維方式,從陳舊的歷史慣性中走出來,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出發點,以全中國人民的福祉為重,捐棄前嫌,並肩攜手,共同發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371990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不吹不黑
2015/09/27 01:37 推薦0


稀饭舀三勺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国军抗战初的军人数字:毕竟占有全国的资源

七七事变前夕,国军陆军共有步兵师183个,独立步兵旅58个,独立步兵团43个;骑兵师8个,独立骑兵旅5个,独立骑兵团3个;独立炮兵旅2个,独立炮兵团15个,独立炮兵营13个,独立工兵团2个,交通兵团3个,通信兵团2个,宪兵团11个,宪兵营2个,总兵力202.9万人,除此之外,国军还有海军四个舰队,约2万人(包括海军陆战队),空军还有作战飞机305架,飞行员、地勤人员以及机场警卫人员共约万人。这是开战前国军的总人数约205万。除此之外,国军还有非正规军(也是按现役对待)个省的保安旅或团,有近50万人,这些保安部队大多在抗战的前两年改编为正规军。由于国军在抗战前,兵役制度不健全,250多万军人,大多数在抗战开始的时候就是老兵了。所以我们可以认定,国军抗战开始的时候至少有250万军队。

中国共产党军队抗战初的军人数字:叫化子军队

抗战中国共双方兵力变化中共抗日武装兵力

•1937年末,八路军80,000,新四军12,000。

•1938年末,八路军156,700,新四军25,000。

•1939年末,八路军270,000,新四军50,000。

•1940年末,八路军400,000,新四军100,000。

•1941年末,八路军305,000,新四军135,000。

•1942年末,八路军340,000,新四军110,960。

•1943年末,八路军339,000,新四军125,892,华南游击队4,500。

•1944年末,八路军507,620,新四军251,393。华南游击队20,730。

•1945年末,八路军1,028,893,新四军268,581,华南游击队20,820

国军在1937年抗战前兵力达250万,至1945年7月底,全国陆军部队加军事机构和学校在编人员总计约524万人,其中:步兵、骑兵师共280个;炮兵团32个;工兵团26 个;辎汽团20个又8个营;挺进部队约25万人;按照编制,前述各部合计为420万人,其余100余万则为军事机构和学校的人数。

另外,国军还有空军和海军。
!共军人数增加了110万,国军人数增加了300万!至于消极抗日,某蒋的致全国军民同胞书我就不发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379777
早有人研究過了
    回應給: 王老三(compact) 2015/09/21 18:38 推薦1


tobin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王老三

以下文字摘自[台]陈永发:《中国共产革命七十年》台北联经1998年版

(作者是台湾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员、所长,中央研究院院士)


332-333页

“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扩大?”

国民政府向来自居民族主义的正统,指责中共乘其全力对付日军进攻之时,在日军未能占据的扩大敌后农村地区活动,仅以一分的力量抵抗日军侵略,而以七分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实力,并以二分的力量应付反对中共“破坏”抗战的政府当局。国民政府这种指责,预先假定应付、扩大和抗日三事可以截然画分,而相互之间是此长彼消,此消彼长的关系;中共为了扩大,故意牺牲抗日,而为了应付国民政府的反对和镇压,也故意减少抗日活动。对于中共,这一假定根本就是荒谬绝伦。他们并不讳言自己确实是在扩大实力,不过坚持扩大实力是为了抗日,以备有朝一日对日军反攻,而由于国民政府不给中共“抗日自由”,尤其不容许中共扩大实力,所以中共必须应付。对中共而言,国民政府可以截然画分为三的,其实就是抗日一件事情而已。”



哈佛大學費正清主編《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第十二章第十一节“日本的强化治安”:


“国民党人大肆宣传说,中共深思熟虑的和玩世不恭的政策是把70%的力量用于扩张,20%用来对付国民党,只有10%用于抗日。

这已成为国民党史的诚实问题。我曾较详细地研究这个问题,并认为这种政策从未宣布过;在这种意义上此项指控是捏造。但在某些时间和某些地点,中共的实际行为接近于这种力量划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377517
非常喜欢你的文章
    回應給: 沁园春(shaoqixu) 2015/09/21 11:19 推薦0


王老三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在“天下”关注阁下好久了,觉得你的文章非常客观,很是难得。

我也一直在寻找老共“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的证据,而不是先假定它正确再去展开议论。“天下”各路英才众多,能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证据?至少不要做有罪推定吧?

很多人说在“毛泽东选集"里就可以找到这句话。为此,我专门从http://www.beduu.com/lishi/txt-89.html#txtdown下载了文本“毛泽东选集”,来搜寻"一分",有以下结果:

亡国的危险不容许我们有一分钟的懈怠”

这一分析在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之中(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之中)暴露了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

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

我们主张为着争取最后胜利所必要的一切条件而努力,条件多具备一分,早具备一日,胜利的把握就多一分,胜利的时间就早一日

富农一般地在农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可能参加一分力量,在反对地主的土地革命斗争中也可能保持中立

正因为开明绅士有这些作用,他们也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一分子,所以,团结他们也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

中国人民对于这伙盗匪曾经做得何等仁至义尽,希望同他们建立国内的和平。但是一切善良的愿望改变了他们的阶级本性的一分一厘一毫一丝没有呢?这些盗匪的历史,没有哪一个是可以和美国帝国主义分得开的。他们依靠美国帝国主义把四亿七千五百万同胞投入了空前残酷的大内战

错误也许只有两分,也许只有一分,也许还稍微多一点。总而言之,斯大林的成绩是主要的

按照辩证法,我看右派会一分为二

第一点是优点,第二点是缺点。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

收索“二分”只能找到第二分区”。

从逻辑上考虑,这种策略怎么能行的通呢?老共要是“一分抗日、二分應付”的话,它怎么能有任何发展呢?尤其是在敌占区?它怎么能得到深受敌害的人民的支持而发展壮大呢?

我觉得很多人是从对现实中的共产党不满,而推论到抗日战争的时候共产党也不作为,这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你看“台灣政經索隱的发言,通篇建立在此假定之上,有意义吗?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还有中流砥柱”之争。大家真的是缺少逻辑思维吗?还是不愿意正视现实?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377369
这种说法不敢苟同
    回應給: 台灣政經索隱(DylanW) 2015/09/20 09:00 推薦4


岐客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驀然回首 (新納粹的認知戰)
阿塱壹偏鄉之民
ccoh
阿法則徐,終身不履米土

  習近平找了連戰和王炳忠,證明習近平的判斷力失準。
  
  其實讓宋楚瑜去才是正確的抉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说法不敢苟同,共产党需要的是民族振兴的同志,不是民族分裂的路人,連戰和王炳忠是不同类型的人,连战是国民党中赞成国家统一的那部分人的代表,王炳忠则是赞成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那部分人的代表。他们现在在台湾不是多数,但他们代表了台湾未来的方向。台湾离中国大陆这么近,不统一而赞成民族分裂,注定是没有前途的。


  亲民党非常短视,已经逐渐绿化,所谓掌舵人的宋楚瑜,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今後他在中国大陆,在习近平面前,是不会有任何地位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376904
请不要无证栽赃
    回應給: 台灣政經索隱(DylanW) 2015/09/20 08:08 推薦5


沁园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驀然回首 (新納粹的認知戰)
阿塱壹偏鄉之民
王老三
阿法則徐,終身不履米土
reaizuguo*😻

所谓“七分发展,两分应付,一分抗日”,从来都不是中共和毛泽东的抗日主张,是老蒋遗传下来的无端攻奸,毫无证据地强加到毛的头上,令人不齿。

共军从日占领军手里抢地盘壮大自己,有何过错?国军为何做不到?技不如共军就攻奸诬蔑最后兵败如山倒,国民党何时才能吸取教训?

本文於 2015/09/20 08:26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376881
毛澤東的戰略遠勝老蔣
    回應給: 貓靈子(db71ede2) 2015/09/20 07:42 推薦0


台灣政經索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是我個人觀點,就戰略而言,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一文展現出來的格局,可以和《隆中對》相比。

「七分發展,二分應付,一分抗日」的戰略是一個十分自私的戰略,不過也是成功的戰略。

毛澤東的兵法成就與智慧

--

歷史是人寫的,紀念抗戰,本來是一個好事。要重寫,也不是不可以。

不過習近平找了連戰和王炳忠,證明習近平的判斷力失準。

其實讓宋楚瑜去才是正確的抉擇。

在馬英九出手之後,連戰在中國就應該收斂,不該上臺閱兵。

--

目前朱立倫還不處理,未來兩岸關系發展又會重回老路。

可惜了。


我的部落:台灣政經索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376877
互相交流觀點是好的
    回應給: 沁园春(shaoqixu) 2015/09/13 08:01 推薦1


貓靈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台灣政經索隱

     基本上,抗日是民族聖戰,中國當時並未統一(中國自民初亂世後大致歸於統一,是毛主席的功勞),且是一個農業社會,全國軍民在暫時性的共主蔣委員長的領導下,和日寇殊死搏殺,以求民族之生存,是重大的歷史事件.

  正因當日中國並未完全統一,所以各路英雄好漢各擁其主,也有各自的筆桿子隊伍,來替主子宣傳助威,所以很多問題都要收集諸多史料加以分析比對,才能估算出大致的真相.

  依本子的觀察,共產黨七分發展,二分應付,一分抗日的戰略,最適於抗戰初期共產黨武裝力量的生存和壯大(姑且不論毛公是否曾提出這種說法),也有利於在敵後戰場襲擊日軍的補給線,以戰養戰壯大自己(需知道共軍在敵後發展自己的兩大法寶就是收編敵後各派系的散兵游勇和奪取日軍輜重隊的日械與給養-軍無輜重則亡,日軍即使有不重視兵站的傳統,也難以容忍補給線遭共軍無限制地襲擾,這是日軍日後再三於華北發動三光政策剿共的主因)這是無庸置疑的,要知道毛澤東身為中國歷代最出色的戰略家之一,他所提出的這個高明戰略,能兼顧共產黨的實力發展,抗擊日寇的需要,以及抗戰勝利後和國民黨爭天下的目的(相反的蔣委員長先在上海激怒無知的日本軍人,後依託長江沿岸複雜地形,以空間換時間,逐次抵抗日寇侵略的戰略,就遜上一籌).因此就算國民黨的若干特務將此情報傳出(抑或若干黨棍捏造此言),戰略思考能力不足的人,就只會將此當成共產黨在抗日時出工不出力的證據,原因無他,棋高數籌,難以理解爾!

  換言之,本子對共產黨七分發展,二分應付,一分抗日的戰略的解析,是對共產黨的衷心佩服而非汙衊,這點需做出澄清.



本文於 2015/09/13 08:14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373259
你的观点不尽然
    回應給: 貓靈子(db71ede2) 2015/09/12 23:03 推薦2


沁园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王老三
Time

第一,共军是敌后战场当然的主力,最重要的还是非国民政府所领导的,马英九政府现在光凭嘴巴就主张正面和敌后战场都由国府领导,完全是在国共最敌对时期的连老蒋都不敢狂言的谎言,所以说今日的马英九朱立伦比“贼汗不两立”时期的老蒋更极端反共仇共。

第二,所谓“七分发展,两分应付,一分抗日”,属于是国民党因不懂战争之道而对共党的一种污蔑。在与敌人打仗的过程中发展和壮大自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之一,共军在敌后与日军周旋对抗战中发展起来,本身就是抗日的一种宝贵成果,不是吗?实际上共军不但抗战发展壮大自己,在内战也如此,后来在朝鲜战场同样如此。

国民党把共军在抗战发展自己与抗日对立起来,不但军事理论畸形荒谬,其真实的内心思维是期盼共军与日军同归于尽都死光光,属于心术不正居心邪恶。

第三,1931年918后国民党不抵抗却出尽全力围剿共党,1935~1936长征路上(国民党称之为流窜)对中共的围追堵截,可见在国土沦陷国难当头,国军不但不抗外侮还全副精力打内战。此时此刻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毛泽东登高一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立即占据道德制高点赢得当时各阶层民众强烈的普遍共鸣,中共因此迅速坐大,国民党自己犯下大错怨不得任何人。所以说,中共首创的抗日统一战线得以建立,成功“逼蒋抗日”,开创中国抗日的新局面,说中共是抗日的中流砥柱名副其实。

第四,国民党总以牺牲了多少位将军,共军几乎无将军牺牲为由贬损共军抗日功劳,呵呵,国军人多武器好,将军都是自封的,而共军人少更几乎从出手空拳开始抗日,数军队人数和将军数目,国军当然胜出。

但是从抗日的实际效果看,共军则明显胜国军一筹:当时还处于农业国的国军面对已经完成工业化的日军,在正面战场大打阵地战,自然胜少败多从上海一直败退到重庆,但共军敌后发动群众抵抗日军的占领,则令日军难于招架了,难怪最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抱怨国军势力仅龟缩在西南一带,其他地方几乎都是共军在第一线与日军对垒,美军不得不下令日军暂缓投降等待美军出动战略运输军急忙把国军从西南一偶运到全国各地接受日军投降。

这次大陆93阅兵,舆论提及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云云,这种平分秋色的说辞,个人不认同这个论点,共军抗战初期仅有几万人,当时中国不能生产简单的步枪,全部外国军援都交付国军,这种条件下共军还能取得吓坏了美国总统的抗战效果,可见毛泽东军事理论和实践的威力远超蒋介石,这大概也是现在美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西点军校把毛的抗战期间的军事著作“论持久战”和“关于抗日游击战的战略和战术问题”等列为西点的教科书,而抗战期间的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却榜上无名的缘故吧。

当然评价抗战谁的功劳大,谁才是中流砥柱,不是要贬低国军将士抗战的功绩,而是基于史实陈述国共各自功过而已。

本文於 2015/09/12 23:29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373165
有鬼子出漫畫描繪八路軍
2015/09/12 22:18 推薦2


偉大復興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reaizuguo*😻
東風壓倒西風

有一個叫齊藤邦雄的鬼子曾經來中國打仗,回國後出了漫畫描繪了中日戰場上的狀況

裏面有大量八路軍的描述,可見中共的八路軍也不是嫩的,對鬼子還有一點影響力的。

鬼子竟然講那麼多八路軍,代表八路也是有打仗的,雖算不上中流砥柱,但還是抗戰的重要一員。

港台人士論述不攻自破

有興趣可以到這裡看

http://tieba.baidu.com/p/393439152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373150
嚴格講共軍的確是抗日敵後戰場的主力
    回應給: 沁园春(shaoqixu) 2015/09/12 21:39 推薦1


貓靈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阿塱壹偏鄉之民

     以本子對歷史和軍事的理解,抗日時期的敵後戰場,八路軍和新四軍是理所當然的主力,這非關政府的領導者是誰,也與敵後戰場的兵力總量沒有太大的關係,而是由共軍的戰略戰術以及慣用的戰法所決定的(其長處在於避敵鋒銳,隨時截斷日軍補給線,有力支援正面戰場:短處則是無法與敵重大殺傷,必須積小勝為大勝,以及會讓日寇遷怒於當地百姓).一言以蔽之,共軍以游擊戰為主,兼且採取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是其能在敵後戰場生存的不二法門,且共產黨能充分發動群眾,讓日寇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也是其能在敵後戰場不斷壯大的法寶(國軍就絕對難以做到這點-基層組織發動群眾的能量太差勁!和共產黨完全無法相比).

  所謂中共於抗日時期:七分發展,二分應付,一分抗日的生存策略,其關鍵在於發展,只有發展壯大自己,才能更有實力的對抗日寇.至於應付之法,人人皆會,八路軍和新四軍於抗戰初期,兵力也僅三萬人左右,要中共挽狂瀾於既倒,是十分愚蠢的事,抗戰之初,共軍採取一分抗日,不和日寇硬拚,智者所為也,我們後代子孫不應厚責中共也!這是由抗日的戰場形勢所決定的(換言之,國軍在正面戰場上的功勳和重大犧牲,更值得我們後代子孫敬佩)

  在戰場上求生存和發展自己,是一種最嚴苛的考驗.共產黨能生存下來,依靠的絕對是自身的本領(必要時也會採取一些卑鄙手段,賀龍襲殺趙惆即是一例).相反的國軍的敵後武裝雖眾,卻如同散兵遊勇,沒有真正的組織和凝聚力,不是被日軍擊潰投降,就是被汪偽收編,碰上共軍的襲擊也常一觸即潰.總而言之,共軍能在敵後發展到如此壯大的地步,絕非偶然!將之稱為敵後戰場的主力,確實是當之無愧!



本文於 2015/09/12 21:50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373120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