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下”关注阁下好久了,觉得你的文章非常客观,很是难得。
我也一直在寻找老共“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的证据,而不是先假定它正确再去展开议论。“天下”各路英才众多,能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证据?至少不要做有罪推定吧?
很多人说在“毛泽东选集"里就可以找到这句话。为此,我专门从http://www.beduu.com/lishi/txt-89.html#txtdown下载了文本“毛泽东选集”,来搜寻"一分",有以下结果:
“亡国的危险不容许我们有一分钟的懈怠”
“这一分析在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之中(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之中)暴露了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
“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
“我们主张为着争取最后胜利所必要的一切条件而努力,条件多具备一分,早具备一日,胜利的把握就多一分,胜利的时间就早一日”
“富农一般地在农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可能参加一分力量,在反对地主的土地革命斗争中也可能保持中立”
“正因为开明绅士有这些作用,他们也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一分子,所以,团结他们也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
“中国人民对于这伙盗匪曾经做得何等仁至义尽,希望同他们建立国内的和平。但是一切善良的愿望改变了他们的阶级本性的一分一厘一毫一丝没有呢?这些盗匪的历史,没有哪一个是可以和美国帝国主义分得开的。他们依靠美国帝国主义把四亿七千五百万同胞投入了空前残酷的大内战”
“错误也许只有两分,也许只有一分,也许还稍微多一点。总而言之,斯大林的成绩是主要的”
“按照辩证法,我看右派会一分为二”
“第一点是优点,第二点是缺点。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
收索“二分”只能找到“第二分区”。
从逻辑上考虑,这种策略怎么能行的通呢?老共要是“一分抗日、二分應付”的话,它怎么能有任何发展呢?尤其是在敌占区?它怎么能得到深受敌害的人民的支持而发展壮大呢?
我觉得很多人是从对现实中的共产党不满,而推论到抗日战争的时候共产党也不作为,这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你看“台灣政經索隱”的发言,通篇建立在此假定之上,有意义吗?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还有“中流砥柱”之争。大家真的是缺少逻辑思维吗?还是不愿意正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