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國際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抓紧难得战略机遇 在南沙建立海空基地
2014/09/06 17:15 瀏覽29,229|回應60推薦23

eastandwest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3)

Abr
地球的兩極
蝶恋花
驀然回首 (新納粹的認知戰)
萬國衣冠
阿塱壹偏鄉之民
秉衡
LZN
Retiredbum
王老三

more...

最近有大量的南沙填海的图片开始在网上流传。这些图片开头是些海面拍摄一些岛礁施工情景,大约今年4~5月份开始。这些图片同一些不知道具体时间,但也不太老旧越南南沙填海的类似工程照片差不多时间流传,让人感觉信息有点混乱。但其中一些照片几乎可以肯定是中国人的工程,因为工程旁边海上停泊的船舰可以分辨得出是中国的。6月底,古歌地球更新了赤瓜礁的卫星图,披露当时拍到上面填出水面的面积达到0.1平方公里。接着8月底9月初更多地图片流出,有些航拍明显是官方拍摄并在网上释放的清晰照片。

笔者四年前就在此发文讨论南海问题并鼓吹中国在南沙填海造岛,现在终于看到行动自然感到欣慰。不过北京计划填出些什么样的岛,外界到目前还是难以确定。有些工地有一点点进入尾声的迹象,让笔者感到有少许迷惑。觉得目前是一个填海改变中国在南沙地理战略条件的难得机遇,不可错过。因此这两天再针对填海发个文鼓吹议论,在不同网站上贴出,希望决策者不至于有任何错过把握机会的可能性。因此再借YST市长的宝地同天下市民们分享这些观点。

根据英国简氏防务网6月报道中国最大的疏浚船天鲸号最近一年的活动航迹,大概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开始具体实施在南沙填礁造岛工程。

中国于1988年在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是至今为止唯一没有占领南沙岛礁的南海主权声索方)之后派兵占领了赤瓜、东门、华阳、南薰、永暑、渚碧等六个礁盘。自那以来二十五年当中基本后续动作只是逐步改善驻礁官兵的礁堡条件,没有实质提升中国对南沙控制力的其他做为。唯一的例外是1994年中国渔政部门进驻美济礁,成为中国控制下的第七个南沙礁盘。这些礁盘上的礁堡和上面的驻守人员仅仅起了一个主权宣示的基本作用,甚至在礁堡附近如果发生损害中国主权的非法行为比方盗渔或非法破坏礁盘,礁堡驻军都几乎无能为力。目前南沙海域日常维护主权的巡逻和执法,基本由中国本土长距离派出的舰船以及非常偶然的军机公务飞机执行。中国控制下的礁堡大概最有实用价值同主权有关的贡献就是能提供附近来往中国军民舰船可以同国内通话的移动电话信号。

在占领南沙岛礁的中台越菲马四国五方当中,中国是处于地理控制最不利的一方。其余四方在南沙都设有机场,其中台湾控制的太平岛跑道长1200米,菲律宾控制的中业岛跑道长1300米,马来西亚控制的弹丸礁跑道长1100米,越南控制的南威岛跑道长600米。中国距离南沙最近的机场是西沙永兴岛机场,有2500米的跑道,规模还不错。但是到目前为止,永兴岛机场大致上只作为一个备用性质机场,平时没正常航班也没飞机驻留。另外也由于永兴岛距离南沙中国控制岛礁距离远,平均在700到900公里,而中国至今没有尝试用水上飞机在南海地区实行航空作业,因此中国在南沙是唯一只能依赖船舶进行基本作业的声索方。即使发生紧急的情况,比方曾发生过的驻岛人员急病,中国也只能派舰船从海南岛甚至大陆前出营救。而且,除了台湾之外,中国大陆方面是本土是距离南沙最远的声索方,因此相对遇到的不方便也最严重。

最不利的是,如果中国同其他声索国在南沙发生武装冲突,中国在南沙的礁盘是最难以得到空中力量支援的。严格说,台湾、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在南沙的机场虽然勉强可以起降作战飞机,但由于机场规模本身都很小,跑道相对都偏短,设施不足,基本不能作为一个能支援小规模以上南沙军事冲突的航空兵基地,理论上最多只能支撑一架到几架少量作战飞机作为象征性飞行谋求吓唬对手的心理效果,这还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能。到目前为止台菲马都未曾实际尝试过这种可行性。至于越南在南威岛的600米跑道连这种理论上可能性也不存在,只能起降轻型螺旋桨飞机。因此如果南沙爆发武装冲突,有效的空中支援只能来自各自的本土基地。结论是,南沙群岛所有岛屿都不具备对周边海域控制的战略价值。自五十年代开始台湾就派兵持续驻守南沙最大岛屿太平岛,但丝毫阻止不了随后南沙岛礁逐渐被越菲马等国所占领,包括距离太平岛最近,甚至同属同一礁盘的敦谦沙洲。成为了南沙目前的岛屿对周边没有控制作用结论的最佳注脚。

不过,虽然地理上中国处于劣势,但南沙的几个声索国在军事上都非常弱小。其中军力最强的越南同中国比较,在全面冲突中其海空力量都可以说不堪一击。菲律宾更没有事实上可以进行有效作战的海空力量。这个我强敌弱的状况应该是二十多年来中国不着急改善自己在南沙所处于的劣势地理控制条件的关键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关键原因也是在过去二十多年大部分时间当中,中国表现出明显的自我克制态度,无意激化南海争议,期望发展同东盟的整体友好合作,为自己的和平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事实上,在美国老布什、克林顿和小布什政府执政美国外交重心置于欧洲和中东地区二十年时间里,中国在东南亚的外交进展的确非常成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的南海克制行为有正面回报。

中国在南海局势的转折点出现在的奥巴马就任总统正好一年半的那一天。希拉里在泰国曼谷宣布美国重返亚洲。自那天开始,中国一直精心维护的南海局面开始急转直下。菲律宾和越南在美国的公开支持鼓励下,一波强于一波此起彼伏地在南海问题上向中国叫板。同时,美国也明里暗里将中国摆上头号竞争对手的位置上,开始作战略转向,将美国国家资源特别是军事力量从欧洲中东转移到准备对付中国的方向。美国的这个战略转向令中美冲突的可能性在未来大大提高。

而南海问题,同台湾问题与东海问题一道,成为中美冲突最可能的三个引爆点。

当南沙冲突的实际对手从越南和菲律宾变成了美国的时候,中国在南沙地理控制劣势就由于对手由原来的我强敌弱变成可能的敌强我弱而转变成为了一个极其不利的窘境。

在南海,中国需要作出一系列的战略判断。

第一个是中美是否有可能在南海发生冲突?答案是肯定的。

中美在南海的冲突已经发生并将会持续发生。2001年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以及多年来美国间谍船机抵近中国侦察到最近美国P8A巡逻机在海南岛附近同中国歼11B纠缠事件都说明美国一贯对大规模中美军事冲突作实质性准备,即使在和平时期这种准备必然引起中方的不快和有限冲突也在所不惜。

接下来美国是否会支持南海主权其他声索方挑战中国?答案也是肯定的。

美国实施上已经公开支持越南和菲律宾在南海主权上挑战中国并明显挑逗马来西亚也加入越菲的行动。最近几年南海局势恶化就是美国这种政策的结果。

再下来是关键的问题:美国是否会直接参与其他声索国争夺南沙控制的行动?答案是比较肯定的。

从法理角度看,美国没有任何道理在南海主权争议上选边站。在奥巴马之前的美国各届政府都没有明显或官方的态度在南海争议上选边。1974年中国解放军和西贡的南越政府军在西沙发生中等规模的武装冲突,在附近的美国海军舰艇完全按兵不动置身事外。即使中国俘虏南越在西沙占领人员当中有美国政府人员也没引发美国丝毫的动作。但这个态度最近有明显转变,美国在不久前中越有关海洋981钻探平台冲突上公开指责中方。另外也在多个场合公开宣称会保护菲律宾不受侵略。虽然美国没明确表态支持菲律宾对南海主权的声索,但也没说南海不是菲律宾领土并在美国保护菲律宾的范围之外。换句话说,美国和中国一样,都没排除美国军事参与南海争议的可能性。

更关键的问题,美国是否愿意在自己直接安全没有被威胁的情况下在南海同中国开战?答案是有可能。

美国历史说明了美国是一个相当原意发动对外战争的国家。尤其是美国判断(一)战争(或武力)力量对比上美国处于明显有利的一方,可以轻易取胜,并且(二)战争即使输也不会或根本不能威胁到美国本土安全,当这两个条件具备时,即使自己直接安全没受到威胁,美国也有轻率发动战争或动用武力的倾向。美国轰炸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发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都是这种案例。

可以想象,如果将来中国的南海据点仍然是目前的礁堡式,或仅仅扩张到南沙岛屿平均面积(0.1到0.4平方公里)的水平,在战略功能方面没有根本性的改变,那美国抓住某次战机,用保护菲律宾盟友甚至菲平民的名义,在小规模中菲南海冲突当中用在菲律宾机场起飞的作战飞机击沉中国在南沙执行任务的中国舰船这种行为,美国是做得出的。中国在南沙范围的地理控制劣势决定了中国不能或不容易在南沙维持一个可以同美国势均力敌的战区平衡局面,中国将面对一个进退两难的窘境,要不息事宁人作严正抗议状后找下台阶,要不将冲突升级成全面战争,两者都对中国会产生极大的伤害。

要改变可以被美国利用的这种危险局面的地理劣势,目前似乎已经正在实施的在南沙填海建造海空基地是有效而且可行之计。

填海造基地目标要造到那个层次才理想?剔除技术和成本的考虑,从扭转中国在南沙地理劣势的策略来说应该是建造有“战略意义”的海空基地群。

有“战略意义”的人工岛需要至少有一条不短于二千五百米,理想一点超过三千米,可供大型中长程飞机满载起降的跑道和成建制的作战飞机辅助飞机长驻的设施,以及能停泊长驻数千吨排水量最好能超过万吨排水量舰船的海港。要具备这样的功能,岛面积最低不应该小于三平方公里,比较合理的下限应该在四到五平方公里。目前进行填海的华阳礁盘大约有大约七到八平方公里,永暑礁南端大约十平方公里,赤瓜礁约五平方公里,都具备建造适当规模基地的条件。而另外两个也在动工的礁盘,南薰礁(分上下礁)上礁盘面积大于二平方公里(连下礁和较深水的中间连接部大约四到五平方公里),东门礁大约稍大于二平方公里,两礁稍微偏小。从条件上看,中国可以在其中最少可以选一个建造能扭转地理劣势规模的海空基地。令人好奇的是最近一波填海工程没包括礁盘相当大(约十五到二十平方公里)而且条件非常适合填的美济礁。

从军事角度看,单一的远离友军的基地容易落单被攻击力强大的敌对力量围攻,解决办法是建立基地群。两个或以上基地组成群可以形成一个战略攻防阵形,提供互相交叉防护支援。

目前所披露出来的中国南沙填海进展已经达到南沙平均自然岛面积水平。永暑、华阳、赤瓜、东门、南薰等五个已经被证实正在施工当中的岛礁中,最近公布的照片里看到进度最大的华阳人工岛面积在0.3~0.4平方公里,小的赤瓜岛在0.1平方公里,其余的差不多或刚起步填。这种规模的岛正如前述,并不能改变中国在南沙所处于的地理控制劣势,只能为驻岛人员提供稍微舒适一点的环境。虽然合理估计中国最终会在至少其中一个人工岛上建造机场跑道,但也有报道一些工程出现了收尾的迹象,比方说在赤瓜新填出的岛上开始种树绿化。一般的土石工程,绿化都是放在最后一道工序以排除工程活动对绿化的破坏可能性。当然赤瓜礁可以在另外的方向继续扩填。目前只能拭目以待。根据进度最快的华阳礁填礁速度粗略推算,三年里在华阳礁这样的礁盘上完成填海五平方公里是完全有可能的。

同中国过往在南海所遇到的有利伸张主权的战略机遇期一晃即逝类似,目前在南沙填海建造海空基地也处于一个时间窗口有限的战略机遇。

这个时间窗口有几个特征。一是中国同菲律宾越南关系处于一种恶劣而且难以在短期内修补改善的局面,中国没有要保障维持对越菲关系的顾忌。二是越南最近大举在南沙对在自己手中的岛礁进行填海工程而未引起国际丝毫批评,因而形成可以用于堵住国际舆论尤其是西方美国批评中国填海动作的最佳挡箭牌。第三个比较关键,最近的乌克兰事件和中东伊斯兰国极端势力的兴起,吸引了美国和西方官方民间的重大注意力和各种资源。四是从上面两个事件和其他相关冲突(利比亚叙利亚等)和美国的反应验证了美国奥巴马政府淡薄的对外动武意志和犹豫不决的决策特色,大大降低中国填海动作引起严重中美冲突,尤其是军事冲突的潜在危险。第五,虽然美国已经公开推行同越南和菲律宾旨在针对中国的军事合作,但目前的合作层次仍然处于相当初步阶段,即使美国态度有重大转变想在南沙填海问题上同中国翻脸,美军短期内还不具备以菲律宾,更不用说越南,作为打击中国在南海利益基地的条件。譬如,距离南沙最近的菲律宾巴拉望岛只有一个民用机场(其首府公主港机场)设施勉强能作作战用,其他机场要不小型简陋,只有数百或千余米跑道,要不干脆是沙土结构跑道。如果使用原美军克拉克空军基地,距离南沙大致同中国西沙的永乐岛机场到南沙差不多,没地理优势。越南虽然有接近南沙而且条件还可以的机场,但美军利用越南基地打击中国南沙力量看来不是一两年内就能够安排妥当的。

这个时间窗口,可以随奥巴马政权下台而完全关闭。1974年西沙海战后到大约1977年前后北越刚占领南越未还未站稳脚根,国内民众投奔怒海,国外同柬埔寨冲突,越苏军事同盟还未正式形成(1978年11月3日签订越苏友好合作条约),而台湾海峡阻隔中国海军北海东海舰队对南海舰队支援的障碍消失,美国刚从越南败退,为菲律宾而插手南海意愿极低。最重要是中美已经在尼克松访华后开始公开和逐步的战略接近,形成对苏联支援越南的压力,中国面临一个可以全面驱逐越南和菲律宾出南海的战略机遇期。1988年赤瓜礁海战后中国也面临可以扩大战果的战机,遏止越南在南沙的疯狂扩张,至少能将越南从海战范围的鬼喊礁琼礁两个礁盘赶走,魄力更大点可以将越南从整个南沙北部,包含双子、道明、郑和以及九章群岛/礁目前所霸占的十个岛礁上全部赶走。中国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这些机遇,陷入了目前这种虽然不是最好但也可以自我安慰不算最差的困局,难以弹动作些大动作。

美国从可以算作鸽派的奥巴马政府开始,明确在行动上将中国摆在了战略竞争对手的位置。在奥巴马政府之后的美国当政者有可能来自类似小布什的右翼鹰派,或者对华偏见成见更深的自由派,那么针对中国的态度很有可能更坏。对于中国在南海深处建立有规模的海空基地容忍度也可能更小。另外足以转移世界注意力的欧洲或中东局势可能恢复平静,导致中国在南海的动作可以小事变大。换言之,中国在南沙填海的有利时间窗口很可能完全关闭。这个关闭的时间最早会大约出现在在2017年下半年,距离现在大概还有三年。

南沙基地群如果能建成,将中国对周边的控制能力出发点最南端再向南前进了一千公里。这个新格局的突出的意义除了填补了原来空白的中国在南海南部的快速反应控制能力之外,它同时让中国拥有了对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两个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咽喉的快速武力投射能力。其将必然会对东亚的日本、韩国和台湾产生巨大的心理和事实上的战略影响。如果在这个基地群使用打击半径在5~6000公里的轰六K或者未来同等或更大航程的准战略或者战略轰炸机,南沙基地群西南4800公里外的迪戈加西亚,偏东3200公里外的关岛和偏东南3100公里外的达尔文等美军战略基地全部都落入基地群的攻击半径内。对美国重返亚太,插手南海事务战略必然是一个重大挫折。并非所有的美国政客都能容忍中国获取这样的地理战略进展,很可能下一任美国总统就是这样的人。

因此,这样的基地群对中国而言不是什么时候造的方便程度和国际政治代价都会相同的。很有可能错过了目前这个战略机遇的窗口,再想起去做的时候,国际阻力将逼迫中国必需放弃。1988年后,中国再没遇到一个机会像当年在赤瓜礁一样,将距离赤瓜礁附近,包括仅仅只有三公里远的鬼喊礁上的越南人赶走。因为将越南人赶走国际战略代价远远高于收复鬼喊礁等岛屿的战略收益。错过了南沙基地建造战略机遇的后果也会这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186569
 回應文章 頁/共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世界是整体的,中国面对的不仅是越南菲律宾
    回應給: eastandwest(eastandwest) 2014/11/18 12:19 推薦5


萬國衣冠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驀然回首 (新納粹的認知戰)
reaizuguo*😻
YST
eastandwest
南山臥蟲

世界是整体的,中国面对的不仅是越南菲律宾。

 

这是南海问题的根本,否则南沙群岛早就全部拿下了,还有什么废话?

 

1980年代,中国国力和军力远弱于美苏两强,越南当时是苏联马仔,菲律宾是美国跟班。美苏在两国有军事基地的,若过于自大轻举妄动可能出大事。

 

唯有利用美苏矛盾看准时机:两强之中,美又比苏强;1988年,苏联已被戈尔巴乔夫所谓改革整的半死不活,自费武功,从阿富汗撤军了。但仍未解体,东欧也被其控制,美国仍视苏联为威胁,并利用中国对抗苏联。中国此时和越南小打一下,有美国默许,自顾不暇的苏联也不会有动作。但打大了,美国也不愿中国独占南海,而中国当时并无能抗衡美苏任何一家的实力。

 

随后1989年发生动乱,接着是年底东欧剧变,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苏联开始解体。这时中国若再有动作,因美国已料定苏联不成为对手,中国因人多又坚持独立自主,迟早是隐患,很可能干涉。

 

随后不久美国出兵干涉伊拉克-科威特战争就是明显例子,萨达姆算错形势,没想到苏联已不能制约美国,结果被祭旗,打得身死国灭,内战至今。其实科威特在奥斯曼帝国时代及以前,一直是伊拉克一部分,两国民族、地理等均为一体,是英国人强行策动科威特独立,和香港台湾类似的地方,伊拉克此前从未承认其独立地位!但伊拉克国小力弱,又错估形式,惨遭美国瓜分。

 

中国当时利用1988年唯一的窗口(早了不行,苏联还有实力;晚也不行,美国不必担心苏联,可以全力对付中国,和打伊拉克一样),动手收复几个岛屿,但不大打,是战略上非常明智的选择,那时中国海军尚弱,不可能以一己之力独立改变疆界划分,只能趁列强争夺抽空偷袭(和1974年夺回西沙一样,当时西沙为南越控制,南越败局已定,又被美国放弃;但北越当时为争取中国支持承认南海岛屿归中国,是最好的窗口)。那次的结果其实很不错了。不动会错过机会,打大可能被超级大国干涉,拿回几个当据点,中央的考虑绝对有战略眼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239904
南洋開疆,春秋可鑑
    回應給: eastandwest(eastandwest) 2014/11/18 09:11 推薦2


南山臥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YST
eastandwest

感謝濤哥和習總兩位:

   赤瓜遍植南薰岸,永暑灘外渚碧清。

   濤拍東門開美濟,華陽錦照遠近平。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239862
十一月十七日永暑岛进展
2014/11/18 01:39 推薦3


eastandwest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oboe
南山臥蟲
Newyorker

卫星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239744
最近永暑填海进展比较
2014/11/07 00:43 推薦3


eastandwest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Newyorker
南山臥蟲
oboe

卫星图片比较

 

 



本文於 2014/11/07 00:44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232797
快, 快.........
    回應給: eastandwest(eastandwest) 2014/11/06 20:02 推薦1


南山臥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eastandwest

全速前進感動(嘩)

和十月十六日的圖一比, 多了一大截.

大約在六七月份時, 英國BBC去現場走了一圈, 圖文並茂, 企圖炒熱之. 當時真有點擔心...... 呵呵, 中央果斷把某港的事兒弄大了, 呵呵, 然後南沙就......水靜鵝飛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232593
十一月六日永暑礁填海进展
2014/11/06 16:09 推薦3


eastandwest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Newyorker
oboe
南山臥蟲

卫星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232360
最好如此,中國揀現成就行。
    回應給: LZN(lizhenning) 2014/10/28 22:09 推薦4


南山臥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台灣政經索隱
eastandwest
sheng
阿法則徐,終身不履米土

有网友提出说越南菲律宾可以去租一艘迪拜那边的挖沙船并如法炮制

出處: 抓紧难得战略机遇 在南沙建立海空基地 - 天下縱橫談 - udn城市 https://city.udn.com/3011/5186569#ixzz3HRqfSt74

等他們填得差不多了,我們的島也搞好了。到時,就以西沙981鑽台模式,來個圍點打援,阻斷補給,逐個島礁定點清除,試問每個點,能扛多久?

整個問題的重心,不在島的歸屬現狀,不在填島的大小與速度,而在綜合國力,尤其是軍事實力,有實力的才玩得轉整個局面--這才是當年一忍再忍,穩定壓到一切的精髓所在!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225434
有网友说越南菲律宾可以去租船造岛
2014/10/27 16:41 推薦1


LZN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eastandwest

有网友提出说越南菲律宾可以去租一艘迪拜那边的挖沙船并如法炮制,我觉得:

1 挖沙船的租金和每日的运营成本(柴油、保养等)巨高,财力负担沉重。

2 并不是所有的岛礁可以说造就能造得出合适大小的岛。

3 中国至少得从2003年开始进行方案的论证与评估,决策过程需要数年,就算越菲从现在开始上马立项,到他们的船开去铲沙之间的时间内中国的岛已经造得差不多了。我们抢到了这段决策和规划的宝贵时间。

有朋友能对这方面进行补充分析吗?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224007
鄧小平的一貫作風
    回應給: oboe(oboe) 2014/10/27 09:31 推薦2


南山臥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eastandwest
阿法則徐,終身不履米土

當時的中國,八七年自由化/全面西化的學潮剛過,胡耀邦被扳剛下台,國內千頭萬緒(官倒和通脹等等等等),問題難題之多之雜,遠非外人所能想像--建議看看近來的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除了例行歌頌之外,也透露了當時改革的種種障礙(包玉剛之父要捐五千萬美元在北京起酒店,居然遭拒,最後要鄧題字才擺平,可思其餘)。

在面對上述的種種障礙,我就實在無法顧及(或為之而冒險)南海當年的戰略地位了。中國若無法在短時期內做大做強,佔了什么礁都無用。起碼,由此可見,鄧小平的"穩定壓倒一切",是一以貫之,無分內外的。

退一萬步來說,即使當年不佔南沙一個礁,於中國全面崛起何損(全面崛起,才是大大大戰略,其他都是小局)?沒有立足點,現在名正言順搶回來就是了!或許,當年越南"失去"幾個礁,正是他們的幸運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223854
風險與機遇
2014/10/26 20:53 推薦1


obo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eastandwest

那時蘇聯雖然尚未解體,但是經濟狀況已極為惡劣、社會問題浮現,正處於力圖改革卻未知成敗的關口(後來改革失敗,蘇聯解體),成員國之間極不穩定。中國大陸的狀況則是兩岸開通、全球資金進入,略見改革成效。一邊是炸彈即將爆裂,另一邊是改革漸上軌道,雙方半斤八兩。

別說此時蘇聯緩不出手去管別人的閒事,即使蘇聯有心立威示強,越南付出起保護費嗎?那時的歐美可是站在中國身後圍堵蘇聯,對蘇聯的警戒遠超過大陸。

1988年不願承擔擴大戰果的風險,錯失了擴大戰果的良機;2014年畏懼興建戰略要衝帶來的壓力,是否會再次錯失興建的機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223519
頁/共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