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旅人世界
市長:B  副市長: NY220舊金山金芭莉
加入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生活時尚旅遊【旅人世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暫存區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趙建銘的例子: 醫界心聲-在權勢之前, 我們竟矮了身子 - 柯文哲
2006/07/18 14:05 瀏覽15,623|回應2推薦5

B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桃麗絲的家
涼涼
maya&raju
妙音
B

 


 

台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指趙建銘的許多行為,不是一個人包庇,而是很多人放水的結果。
記者張天雄/攝影 

 

 

 

廿年前,我當實習醫師時,有一天晚上在急診值班,一位病人走進來,就滔滔訴說症狀,只見擔任第二年住院醫師的學長抬頭,對那個人冷冷地說了三個字:「去排隊」。這位病人聽到後,遂默不吭聲、乖乖的排在後面等待。

後來,我發現這位病人是當時的教育部長李煥。由於他很晚才下班,因感冒不適,順道到隔壁的台大急診處就醫。但對照於現在一些立委,到台大看病時是由助理前呼後擁,李先生如此儉樸自抑,實在是謙謙君子。當時,我身為一個小小的實習醫師,目睹這一幕,突然覺得台大醫院好偉大,值得一輩子為它努力。

近年來,前總統李登輝因和台大醫院鬧彆扭,改到台北榮總看病。有一次和醫界同儕閒談時,有人拿這件事開玩笑說:「你們台大醫院也有罩不住的時候。」話畢,只見台大急診部主任陳文鍾立刻正色回答:「一百年來,台大醫院不曾因多看了一個日本總督而增加它的榮耀,也不曾因少看了一個日本總督而減少它的光環;同樣的,台大醫院也不因為多看了一個台灣總統而增加它的榮耀,也不會因為少看了一個台灣總統而減少它的光環。台大醫院只要注意自己是不是台灣最好的醫院?那裏需要在意一個病人的去留。」

我一直覺得自尊、自信、不畏世俗名利,是我們台大醫院屹立百年來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尤其在SARS一役,當時台大急診部十位同仁感染而被迫停診。面對危局,院方下令急診部所有同仁全部隔離觀察,十天期滿結束,確定沒有被感染者,院方又下令全員恢復上班。對抗SARS,在那風聲鶴唳的時刻,台大上下沒有人逃避、辭職、請假、舉牌抗議,連出聲抱怨都沒有。台大急診部從醫師到工友的高度紀律,在最危急的時刻,保住了台大百年的榮譽。

如果我們回過頭來檢視趙建銘一案,我們對得起一百年堆積起來的榮譽嗎?台開案、藥商回扣案、署桃院長案、虛設人頭戶斂財幾千萬,還有月刷幾百萬的奢華,這些都是突然發生的嗎?試想:台大醫院一個外科系的新進主治醫師是怎麼過日子的?早上七點半晨會,白天帶學生上課、幫老師開刀、看門診,傍晚找機會開自己病人的刀,晚上博士班上課、做實驗、深夜寫論文,運氣不好的,凌晨還要來開急診刀。如果一個新進主治醫師是這樣過日子,趙建銘怎麼有時間去三井宴、內線炒股、到處看豪宅、介入各種人事案?

二次大戰結束後的紐倫堡大審,德國知識分子突然驚覺,德國人自傲是歐洲最理性的民族,怎麼會讓一個瘋子把國家帶向毀滅之路?從一九三三年到一九四五年,十二年之間,德國知識分子在幹什麼?同樣的,當一件一件的弊案爆出來時,我們也要自問這幾年來,我們台大醫院的老師在幹什麼?就算我們不是逢迎拍馬,也是附和權勢,甘願成為一個失去道德勇氣的明哲保身之徒。

從趙建銘半途轉入台大骨科當住院醫師,升任骨科主治醫師,到專科醫師考試、論文評等、出書、擁有私人辦公室,專屬開刀時段,還有關說各種人事傳聞……。這些從頭到尾,我們都不是無辜的旁觀者,是我們的軟弱和縱容,讓一個年輕人最後陷入不能自拔的地獄。

一百年來,台大醫院是台灣社會的圖騰。若不是我們在世俗的權勢之前,矮了身子,失了志氣,今日怎會有一個「趙建銘案」?我們對不起台灣社會對台大醫院的期望和仰慕,我們需要反省、認錯、道歉。

(作者為台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本文原刊於本月三日民生報/B9版/醫藥最前線) 


旅人世界 & B's 心眼 -
遊賞世間美的人、事、物...究境一探,是否真的"物以類聚"?

本文於 2006/07/18 14:11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620&aid=1763541
 回應文章
可悲?
2006/10/05 15:02 推薦1


B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maya&raju

aviewson64 於 2006-07-23 15:32:18 留言:

感覺上是在幫趙建銘講話。

---------

B的回覆:
如果臺灣是個建全理性成熟的社會,趙建銘這樣的例子就不可能發生.沒有誰會為他所犯的過錯辯護...這篇文主旨: 是要事件週遭相關的人有所警悟,相對的也提供全民一個審思的借鏡.

------------

tjl 於 2006-10-05 10:02:04 留言 |

台灣的中心價值蕩然無存,向來值得向國外炫耀的美麗人文,道德己韶光不再。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620&aid=1883075
陳長文給畢業同學的一封信》
2006/07/30 02:12 推薦3


B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maya&raju
涼涼
B

這封信,有陳長文對他這個世代的深刻自省,以及他對年輕世代的真摰期許,值得大家仔細閱讀、認真品味……。

以下為本文︰

各位同學們,大家好:

如果對比東西方對「畢業」一詞的用語,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們所稱的「畢業」一詞,含有結束的意思,意謂著結束了一段學習的過程。但英文畢業典禮叫做commencement,則是「開始」的意思,意謂著即將展開新的人生。

我很喜歡後者積極進取的意謂,事實也是如此,表面上各位結束了人生很重要的一個學習階段,但實際上,各位正站在一個關鍵的起始點。一個真正獨立的人生,即將在眼前展開。

可以想像,在這個邁向獨立的時刻,很多同學都會有一種面對不確定未來的戒慎甚至惶惑。要繼續升學?還是找工作?又找不找得到工作?按照常理,我應該針對同學的心情,以過來人的身分,告訴大家如何規畫畢業後的職場或留學生涯、加強自己的專業競爭力,諸如此類比較實用的觀念。

但轉念又想,這些問題雖然重要,卻非核心。而所謂的核心問題應是認識人生,並認識自己應該追求的人生。因此,我想選擇「挫折」與「正直」這兩個觀念,來期勉大家。

挫折,是人生最大的資產與禮物

 

第一個想要和大家談的觀念是:「挫折,是人生最大的資產與禮物。」大家或許會覺得,不是該談怎麼成功嗎?怎麼先談起了挫折呢?這不是在唱衰大家嗎?不對,這不是唱衰,這是最大的祝福,希望大家畢業之後,能夠先經歷一連串的挫折,因為順境往往造就以後的逆境,只有逆境,才能激發自己的潛力,讓自己認清人生的真諦。

 多年前,因為偶然的因緣,認識了罹患進行式肌肉萎縮症的朱仲祥;自幼失去雙親照顧、被醫生判定活不過20歲的仲祥,身軀臠縮如同幼兒,喪失行走能力、心肺功能衰竭、呼吸困難,連寫字、按鍵盤都很困難。即便如此,每次看見他,卻總是保持著永遠的開朗,仲祥總是用熱愛生命地口吻說:「只要有呼吸,就有希望!」雖然仲祥在2001年離開人世,即便陷入這麼困難的處境,挫折仍沒有打倒他,仲祥精彩地、認真地、盡力地充實了屬於他的37年的人生功課。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他們沒把上天加諸在身體上的障礙,當成自憐自艾的理由,而是調整自己,更平實地活出屬於自己的生活

如果,這群勇士面對自身如此鉅大的肢體障礙,都能一任無悔地把每一個挫折當成人生功課,用心地去看待,絕不放棄、絕不退縮。那麼,我們這群手足俱健的人,又什麼理由在逆境來時俯首稱臣,在挫折面前放棄自我呢?

艾力生耶魯演講: 我看見一千個失敗的人

曾經看過一個有趣的演講故事,有一次甲骨文的執行長艾力生(Larry Ellison)應邀到耶魯大學對著一千名畢業生演講,他對著在場的耶魯高材生說:「今天我看著我的前面,並不是看到擁有光明前程的一千個希望,我看到的事實上是一千個失敗的人,我沒有看到一千個各行各業的領袖人物,我看到的是失敗的人。為什麼?因為我艾力生,世界第二個有錢的人,是大學的退學生,而你們不是。」他接下來說,「比爾蓋茲(Bill Gates)是世界上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是第一有錢的人,他也是個退學生,你們不是,還有一個人叫做艾倫(Paul Allen),是比爾蓋茲合夥人,他是世界第三有錢人,他也是一個休學生,你們不是。」

從表面看,他在畢業典禮的場合講這樣的話似乎非常不適合。可是,各位用心去想,他的本意當然不是如此,他是要告訴我們,學校教育只是給我們一個基礎,我們要認識大學教育的侷限性。透過這段震撼有力的演講,不知道大家能否體會,「挫折」往往代表生命的「轉折」,生命總會在特別的地方轉彎,今時今刻的不順遂,往往是為自己人生一份特別的體驗,乃至於未來的成功埋下伏筆。

我要舉的另一個例子,則是我自己的。兩年多前,我所服務的理律法律事務所經歷了嚴重打擊。一位資深員工捲走了客戶約30億的款項。面對這樣重大的打擊,最簡單的選擇,其實是倒閉。但我們想到,事務所裡有500位同仁,理律是大家的經濟依靠。而且,我們也必須對客戶負責。我們就想,理律絕不能倒下。於是我們開始了與客戶長達一個月的談判。這期間,幾度瀕臨談判破裂。代表理律和客戶談判賠償事宜的我,當時很能體會春秋時期伍子胥一夜白頭的心情。後來終於達成協議,除了分期償還客戶,更協議將一部分的賠償轉為公益用途,這個協議一出,報紙寫了一篇社論,讚譽理律即便在最艱難的時刻,仍能想到對社會的公益責任。

兩年多過去,理律撐了過來,而且變得更堅強。我常回頭去想這件事,漸漸發現,那件當時痛心至極的災難,對現在的自己來說,卻是人生最重要的禮物之一。透過那次事件,我有機會更深層地認識人性、反省自己,更深層地思考人生意義,經歷那樣的挫折,會讓自己發現許多不曾想過的盲點。

現在的我,反而很同情那位捲款逃走的同事,他雖然得到30億,卻失去了自己。也許他能永遠逍遙法外,但終究得惶惶惑惑過一輩子,良心的法庭已然審判了他。

說到這裡,我想告訴各位同學的是:包裹在挫折外表下的東西,往往是珍貴的成長禮物。每每看到社會新聞中,許多人因為一時的挫折,自暴自棄、頹然迷思,甚至選擇結束生命,我都覺得很痛心,很多人只看到挫折的表象,就被擊倒了,也就因此失去機會發覺挫折所代表的真正意義。

我們應當追求什麼樣的人生? 答案是正直

第二個想談的觀念則是,我們應當追求什麼樣的人生,我的答案很簡單:正直。法國大哲學家蒙田曾說:「最美好的事,莫過於正正派派作好一個人;最艱難的學識,莫過於懂得自自然然過好這一生。」

在談這個觀念之前,首先,容我鄭重地代表我們這一個世代,向各位致歉。為什麼要致歉呢?

容我流俗地以總統女婿趙建銘為例,其實,趙建銘犯的錯並不是特例,它反映社會各個層面價值偏差的總集。趙建銘,也不過就是個30出頭的年輕人,為什麼會表現出令人無法想像的巨大貪念呢?我相信,他曾經是一張白紙,而這張白紙不是一天之內就變黑的,轉汙的過程,是一連串、長時間的負面養成歷程。

首先,他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他的父母親並沒有善盡教導之責,但更令人感到沮喪的是,趙建銘出身於一個知識菁英的家庭,父親曾當過學校校長。但這位「一校之長」卻和兒子一起捲涉進不堪聞問的貪瀆風暴中。這位校長,透過負面的身體實踐,等於自幼即灌輸子女以財富為唯一導向,而棄是非判斷於不顧的錯誤人生態度。更令人寒心的是,這樣的「教育」工作者,竟然曾是一位校長。它諷刺地示範了多麼巨大的荒謬。

其次,我們的學校教育也是有問題的。醫學院畢業的趙建銘,以結果論,在求學過程中,已可被歸類為「佼佼者」。但這位佼佼者的學業表現與人格表現,卻可以完全地割裂開來、對立開來。我們的教育體系,顯然只重視「專業的培養」,卻輕忽「人格的培養」,才會出現這種專業與人格割裂的矛盾現象。

其三,我們的社會教育也出了問題。趙建銘因為成為總統女婿,接近權力核心,立心已偏的他,加倍地容易受到權力的誘惑,是很容易理解的。但當他身邊的人,並沒有表現出與他不同的行為模式,甚至選擇與他同流合汙的時候,他更加沒有機會去檢驗自己行為的偏失。在媒體揭露的許多事證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巨大共犯體的成形,其中牽涉了官員、企業主、醫界人士、律師等等,許許多多在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

這點點滴滴都已顯示趙建銘之非,已非一人之非,而是環繞在他身邊所謂「上流階層」、「權力核心」的集體墮落。

社會中堅沒能捍衛社會價值 我只能說「慚愧!」

各位這一世代的年輕人,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正是處在和趙建銘相同的價值環境之中。沒有誠信的總統、接受不當利益的官員、以金錢疏通公務員的商人、對貪腐防杜消極失職的司法機關、以清流自居卻對貪腐噤聲不敢言的意見領袖……。在這巨大的負面氛圍下,要維持「正直」的本心,可以想見,在思想與內心上,要面對多大的挑戰。

而這就是我認為我們這一世代,要向各位這一世代的年輕朋友道歉的緣故。我們這群自詡為「社會中堅」的群體,並沒有好好地捍衛正義與正直的社會價值,讓我們的下一代必須面對極大的誤導。就這一點來說,我只能說:慚愧!慚愧!慚愧!

但另一方面,我要說的是,我們這一世代,也並不全都做了負面示範,還是有許多人,在他能力所及的人生範圍內,盡其本心地經營屬於他的正直人生。仍有不懼立委權威的海關官員、基層員警,忠於職務、堅守崗位;仍有一群新聞工作者,敢於對抗權威,揭發不法;仍有一群大學教授,走出了校園的象牙塔,持續不輟地為挽回社會良知發聲;仍有一群司法人員,敢於向媚諂權力者的風氣,嗆言怒語;仍有心繫弱勢,集資集力為社會付出的企業人士……。換言之,這社會即便有負面的逆流在毀傷社會的正直善念,但正面的力量卻從不曾消退。套句李遠哲先生的名言:「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雖然這句話現在顯得有點諷刺)。事實上,這個社會向上與向下的力量總是不斷地拉扯著,像是一場拔河賽,向那一方擁靠,就看那一方的力量比較大。換言之,不管是對各位或我們這一個世代來說,要成為什麼樣的力量,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選擇操諸在己。所差別者在於,我們這一世代選擇了那一個陣營,多已既定。但各位年輕朋友卻還沒有做出選擇,或者精確地說,還來得及告訴自己、提醒自己,要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這「開始」的第一步,是無比重要的,因為當你選擇正直的第一步,下一步的正直路就容易多了,但若大家選擇的是不正直的第一步,就很容易像趙建銘一樣,一步一步地錯下去,難以回頭。

遇到人生十字路口 我們知道正確的路

伊凡.伊列區的故事,也警示大家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那就是「慎始」。在電影《女人香》中,奧斯卡影帝艾爾帕西諾飾演一位目盲的退伍軍官,他在片中慷慨地說道:「人生,會遇到無數的十字路口,每一次,我們都知道那條路是正確的,但我們從不選它,因為我們知道,正確的路有多難走。」

用這句話來檢視伊凡.伊列區的人生,我相信,每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他內心其實都知道那一條路是正確的,只是他一再給自己藉口,放任自己選擇那條容易但不正確的路,於是愈走愈錯、愈走愈遠。這樣的情形,也一樣可以用來檢驗前面所提的趙建銘的例子。當面對不正當的利益誘惑,第一次他選擇臣服在利益之下而扭曲應有的正直堅持,第二次、第三次……,漸漸地他就愈走愈遠,也錯的愈來愈離譜。各位同學雖然才剛離開校園,程度不同的,其實也已走過好些個十字路口,同學們也該自問:在自己成長與學習階段,走到了各個十字路口之前,做了什麼樣的選擇?趙建銘的例子,又帶給大家什麼警惕呢?

心態尤其是重要的,一旦各位在心態的十字路上錯了這一步,之後的人生路就很難期待了。漸漸地就會讓自己在每一個十字路口畏難擇易、去正取邪,惶惑地虛擲人生,終至不返。對於這最基礎的價值建立,同學們尤其要戒慎恐懼。例如,當各位出社會工作時,如果服務的公司要求自己作假帳,就代表那間公司根本不值得為他工作。雖然當下作出抗拒,會遭到很多的壓力與困難,但那些困難與壓力,將會引導你找到正當的人生方向、正當的工作。

不後悔的人生 關心無助靈魂

最近,我收到了一篇文章,是清華大學教授彭明輝先生寫的「不後悔的人生」。這篇文章引了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寫的小說《伊凡‧伊列區之死》裡的情節。故事主角伊凡.伊列區直到「死前」,都可以算作「非常成功」,至少是那種他「自以為是」的成功!他做到令人欽羨的高等法院檢察長,有一個人人羨慕的漂亮太太,交往的都是聖彼得堡的上流階級和貴族。他聰明伶俐,善於討好長官,立志要在官場裡出人頭地。出身貧苦的他,平步青雲、財富迅速累積、好不威風得意。

然而,這個「成功」的故事卻急轉而下,有一次當他掛窗簾的時候,竟從梯子跌下,從此臥病不起。臥病後,他才發現,正如他以往一般從沒有關心過別人一樣,身邊沒有一個人真正關心他

醫生毫不在乎他的疼痛與憂慮,不把他當作一個有感覺有思想的人,只是機械化地用專業角度在處理他的身體。這就像他在法院一貫風格,他只想從專業角度把所有案件冷漠而優雅地處理掉,冷漠到近乎無情與殘酷。

同事知道他遭難後只想打探他遺下的空缺會讓誰升上,像禿鷹一般貪婪地等待著從他的不幸中得到好處。而以前的他也是一隻一模一樣的禿鷹。

不甘於平凡的他,一生都在追求財富、名利以及與眾不同。但直到將死才發現,他從沒有得到過一件與人不同的東西,他從沒留下會讓人銘記在心的功勳,他一生的官運亨通、功成名就,都是只不過是「庸俗至極」的集合。他很想從頭來過。但上天已不再給他第二次機會!

大家會不會擔心自己成為第二個、第三個伊凡‧伊列區呢?當臨到了和伊凡‧伊列區同樣的最後人生,我們是否能泰然地告訴自己,我對自己的人生無愧?我曾運用我所擁有的力量,造福過自己所處的社會、關心過這塊土地上的人民、體諒過世界各個角落受苦受難的無助靈魂?

紅十字之父獻大愛 身影永留世人心中

接著,我想拿另一個人的例子與伊凡‧伊列區作比較,那就是紅十字之父,亨利‧杜南先生,這位瑞士銀行家,當他路經蘇法利諾戰場,看到路上哀嚎垂死的士兵,他選擇留下來救傷援苦,這還不夠,他覺得自己一個人能力單薄,遂開始奔走四方,呼籲成立中立的救援組織,而為了獻身於這樣的大愛,他的銀行事業從此一蹶不振,從此落魄潦倒。可是,也因為他的努力卻使得至今傳承逾百年、濟扶無數苦難靈魂的紅十字會,就此誕生。

亨利‧杜南剛好和伊凡‧伊列區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當臨到人生的盡頭時,表面上功成名就的伊凡‧伊列區,實際上一無所有;表面上一無所有的亨利‧杜南,他的身影卻永遠永遠地留在世人的心中。

每一個人都可以是伊凡‧伊列區,也可以是亨利‧杜南。我們選擇當誰呢?要選擇什麼樣的人生觀,我們的人生才可以無悔呢?我很希望各位同學能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最後,對於這封信,我抱著很深很深的期待。經常在報紙論壇投書的我,其實心中也有很大的挫折、很深的虧欠。相對於像白紙一般的你們,許多現在正掌握著權力,擔當社會中堅的上一代,是應該要感到羞愧的。特別是政治人物,他們一直在做著許多令人痛心、不可思議的負面示範,扭曲了人性、扭曲了正直。經常對這些掌權者針砭疾呼的我,突然間非常的感慨,我想,他們的性格已經固化了吧,這許多的呼籲,都只能是狗吠火車。

這時我想,與其期待這些固化的人改變,也許更該期待還處在液化階段的各位,謹慎地抉擇人生、對待人生吧,這是我寫這封信的心情。

孔子曾說:「德不孤,必有鄰」,在我的人生之路上,所見過真正成功的人士,他們最大的資產就是正直的性格,因為正直,所以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因為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才能擁有更多的機會。

所以,我最後要再重複一遍,當一個正直的人,是一切成功的源頭。能接受挫折的洗禮,才能真正地贏得人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620&aid=1779950